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的根本精神

儒家的根本精神

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0113第五版  

一个民族的文化,必有其根本精神,否则这个民族便无法存在和延续。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以来,虽然经过许多文化上的变迁,但大体上是以儒家的精神为主。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便是儒家的根本精神。

儒家的根本精神,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仁”。说文解字说:“仁,相人偶也。从二人。”这个字在西周和春秋初年,还没人特别提出来当作为学做人的目标。到了孔子,才提出来教弟子,所以《论语》一部书里,弟子问仁的话特别多,孔子许多不同的答话,对仁的意蕴,也发挥得最透彻。仁就是孔子的全人格,两千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蕲向,也便是这仁的实践。

《论语》里记孔子论仁的话,最简单扼要的莫如答颜渊的一句:“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就是克去一己之私,复礼就是恢复天理之公。因为人性本善,人格本全,只为一己的私欲所蔽,陷于偏小而不自知,便有许多恶行出现。有志好学之士,欲求恢复此本有之仁,便须时时刻刻做克己复礼的工夫。及至己私克尽,天理流行,自己的本然,也就是人心之所同然,自己的全体大用,也就是宇宙的全体大用。则天下不期同而自同,不期合而自合,所以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孟子教人在怵惕恻隐之发见处识仁,因为仁以感为体,他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寂然不动便是静虚,感而遂通便是动直。内外无隔,有感斯应,如水就下,如箭在弦,所以仁者必有勇,仁者必敏。静虚之极至于无我,则死生得失不介于怀。动直之极至于自他不二,则不达于得仁不止。所以君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是极从容自然的事。到此境界,只有内省不疚,是惟一大事,此外都无忧惧,心境自然坦荡平愉了。

无忧无惧,便是知命乐天,孔颜乐处在此。到此境界,岂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直是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圣人之从容中道盖如此。然究其极,亦只是做到了尽心率性,并非于人生本分外有所增加,极高明亦不过道中庸而已。

这便是儒家的根本精神。我民族两千年来涵濡于这精神之中,养成了一种大国民的风度。那便是寡欲知足,自强不息,爱人如己,敏事慎言的美德。我民族所以出生入死,百折不回,屹然立于不败之地,全靠了这一副哲人精神为其自信力。发扬这一种精神,便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信念,是我民族的责任,应该当仁不让的。

——选自罗庸《鸭池十讲》,有删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孔儒是中华民族总的“昧根”
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
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 | 追思先师,致敬圣贤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