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要敢于站在巨人肩膀上
2022年了,很多中文杂志写了很多关于经络实质研究的进展。居然依旧没有人把皮穿支作为一种“假说”来写入经络实质的研究进展当中。
而更令人奇怪的是,什么量子、暗物质之类的假说,却屡屡被提及。好像这些人懂什么量子似的。
皮穿支明明有中医知道,却没有中医支持。这事搞得周围都有人怀疑是否有什么阴谋论了。我倒是不相信什么阴谋论。我只是简单认为这些人不懂。
我对经络的解读,是和皮穿支穴位一起的。经络线就是侧枝血管链条。从西医看是真没啥难度来理解。但是,中医,真的很难。
一入中医,思维就变了。最关键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变化了。所以,这一些研究中医的人,也走入一个研究的死胡同。这一点与智商无关,而与对哲学和语言的认识有关。
简单说一下,现在研究中医有哪些问题。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研究中医不是“中医研究”。研究中医是把中医当做一个“客观”来分析,并不是用中医看病。
首要的问题就是:说不明白却又绕不开思维
不仅仅针灸,也包括中药。比如研究''理论的思路,他们往往这样来描述:''是人体生命构成的要素之一.人体之气是指存在于人体中的非实体物质,它不仅渗透充斥于人体组织器官之中,还弥散在人之形体的周围.气可以比附于现代物理学中的场性物质.
抛开具体内容不谈。“气”是某某,如果某某是一个“名词”,相当于定义气是一种物质实在(西方对实在辨析很多,本文不再多说。实在是无论可见不可见,都可以用的)。所以,这一句话中“非实体物质”,本身就是一个不很严谨的。作者的意思就是类比于物理学当作的“场”。场又是什么,就不在多少了。
所以,在讨论中医之前,应该先讨论什么是象思维。或者讨论一下“语法规则”。显然,这样的文章,中医编辑老师肯定打回。或许有作者想讨论“中医语法规则”,但之内自己想想,绝不可能发表出来,也就说我肯定看不到。
说明一下,我的文章也发不出来。不是不投稿,是人家不要。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展开式“象思维和实在思维的混用”
接着上一段引用的内容:腧穴一般依附于经络而存在,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物理特性.
如果是一个“非实体物质”,又为什么“输注”。非实体物质,类似场这种东西,怎么可能输注;只能“表现”。
所以,我们看到,中医始终处在一个天然的矛盾之中。如果把中医概念往“实在”上靠拢,那么这些实在没法找到具体的“实在”来对应;而如果不认可中医是实在,但是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却又只能讨论实在
因为不讨论实在,中医就没有词了。对现代人来说,用象思维也不难,我也能用。但是,一般人的能力是超不过五句话的。因为,没词了。我也一样的没词。所以,我一篇一篇的文章写,就是慢慢的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述,想把象思维说的更好一点。
再接下来就找不到“科学方法”或者“证伪过程”了
一般来说,西医(科学)提出一个猜想要给出一个验证手段。自己能够做,当然最好。但是不能做,后人再验证也是可以的。比如物理学上著名的希格斯粒子。比如Higgs1964年就提出了这种粒子存在的机制。但是直到2012年才由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对撞实验的完成证伪。
同样,穴位和皮穿支一一对应,也是我提出的发现。但是我以前没有能力来证明或者证伪。现在也刚刚走了一小步。但是,这事是可以做的。皮穿支研究的文献多如牛毛,各种技术方法更新很快。而穴位就在哪里,又不变。所以皮穿支穴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能够验证的。各位不做,我也没有办法。
如果有一个人认为“经络是量子”,那么,这一个人可以设计一个量子相关的实验吗?反正我是没有见到过。目前所有对经络概念的解读,或者实质研究,基本上就是一段黄帝内经原文,一段对原文的翻译,阐述一下作者对经络的理解;再来一段“量子”的特点的解释,然后类比、对照一下就完成文章了。言外之意,就是你看经络和量子像不像吧。
总之,大部分经络实质研究文章,都是照猫画虎一番而已。
再接下来就造莫名其妙的词。
当中医陷入这一种|“实在”和“象思维”的冲突之后,中医根本找不到一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东西。但是文章又不得不继续写。所以,这时候就大胆猜测了。要么是一种难度很高的科技概念,要么是一种范围非常大的概念。
比如经络是量子、暗物质。暗物质是一种理论假说,量子是一个物理上很多应用的科技;这些名词经常使用。但是普通人理解不了。既然普通人理解不了,能够破解、找到错误的人就少。所以,就可以说了。
比如,有人提出“经脉是一种多层次、多形态、多功能的立体调控系统”,实际上这不是一个假说,而只是对某一种事物的理解。如果是一个假说,想要证明的命题是什么?在西医里面,调控系统,是很宽泛的概念,再加上一个“多”维的定语,这一个“调控系统”已经可以涵盖所有的东西。
当一个理论应用范围非常广的时候,他的特异性一定是非常的狭窄,经络可以是任何物质,任何物质可以是经络。那为什么还用经络。
 最后就剩下喊口号了
    比如“将要揭开经络神秘面纱”,“ 实现传统科学的现代化”,“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支点,拉动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与更新”。
 如果遇到一个“咪蒙”式人物,这一个套路可以玩的很溜,收获很多打赏。反正说的很正能量,很有热爱中华的激情。只是,再这样玩下去,恐怕所普通人对中医的热情都消耗掉了。毕竟,这些年投入很大了,最后用“咪蒙体”来完成项目,年复一年的喊口号,实在说不过去。

西方科学同样是从未知的人体开始了研究,同样摸索了很多年的方法。但是,在近代之后,西方的方法恒定了,在技术进步的是一代接一代的连续的。所以,西方科学有一句话被不同的伟大科学家反复陈述:"...…我们就像巨人肩膀上的小矮人,我们之所以能比他们看到更多、更远处的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自身有锐利的视角,或是才貌出众,而是因为我们被巨人高高举起。"

今天中医想要发展,一定要站在西方科技的肩膀上,而不是强调自己的中医个性。

站在西方科技的肩膀上,并不是废医验药或者废医存针;而是借助西方的科技知识发展中医自己的理论。让中医理论能够使用现代科技丰富的知识。

与此同时,在很多黑鼓吹要对中医进行“废医验”的时候,应该大胆的反击,反过来提出,要对西医进行一个“辨理重整”的理论审视工作,要从整体视角来思考西医理论的问题。

比如这一次香港的疫情,香港医生认为吸氧、俯卧、营养、抗生素激素早期应用是大陆的经验。这显然是不对的。大陆的经验就是中草药。

很多中医都提到,在这种外感症状时候,早期给与输液治疗,很容易造成寒侵入,进而形成更为严重的症状。事实上,我也观察到,很多时候发烧用输液毫无作用。但是很多西医就是习惯性的这样做。甚至在某一些医院的急诊,只要来了病人,不论什么疾病都先挂上液体。这显然里面有一些更为深刻的原因。对此我就不进行分析了。这一个问题,直到中国生产的输液液体每年翻番的增长,才有人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国人输液率这么高。

也就说,这一个问题不是医生首先发现的。而是那些研究经济、研究数据的人发现的。这就说明,西医,至少中国西医看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想认清自己,往往需要一面镜子。这一个镜子就是中医。当我开始研究中医之后,我对西医的认识更深刻了。

站在西医的肩膀上发展中医,与对西医的理论重新审视,是一个反复交互进行的工作。首要的工作就是重新审视人体解剖。

在西医里面,解剖学已经是一个“老旧”学科了。但是中国医学解剖教育真的是太差了。众所周知,中国西医学生学解剖,一方面是尸体少,甚至有些学校直接用数字人来替代;另一方面是分为大体解剖、局部解剖等等。实际上,西方的格氏解剖学是一个跨越解剖、生理、胚胎的设计。

我被很多人追问过一个问题“刺皮穿支是刺血管还是神经”,实际上,如果按照西方的解剖学讲解思路,这一个问题压根不会存在。我在很多次文章里提出要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思考为什么穴位和皮穿支恒定的存在,很多人看不懂,实际上,西方的解剖学里面,胚胎内容很多;而中文世界中,真没有那么多信息。

同样,皮穿支的研究工作发展非常快。中国出了好几个大师级别的人物,但是皮穿支的解剖从来没有纳入到西医的教材中。中医更听不懂什么是“皮穿支”了。而且,,中国显微外科医生虽然在微观的手术视野中,把几毫米的细节观察得非常仔细。但是,在更宏观的人体中,显微外科医生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包括我在内,在意识到皮穿支和穴位对应之后,很长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认识这一个事。

西方的解剖学给数以万计的人体结构进行了精确的命名,让人可以对结构进行精确的描述。但是,又有谁能够理清楚数目如此之大的结构之间的关系。正如刘慈欣的三体所说,三个物体的引力运动就已经无解,几万个精确结构之间的相互运动,又怎么能够分析清楚哪。但人体明明是有规律的。所以,这时候,就是中医理论的优势了。

比如,上面这一个图,在西医看来,无非是很漂亮的解剖图。但是从中医视角看,各位能看出什么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谈中医、西医
张其成:中医现代化的三个疑问
有人说:西医研究是静的;中医是动的。中医比西医是高一阶思维?
藏象系统——生命根本
不悟空,哪来究竟? ――
中医的最高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