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弗洛伊德鲜为人知的一面 ,以及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 、本我与超我的概念) 。还有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口腔期 、肛门期 、性器期) 。


  他将自己描述为“强迫性神经质人格”

  现代心理学之父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关于我们内心世界的奥秘 ,然而他却是一个相当容易受伤的人 。


  西格蒙德·西洛莫·弗洛伊德 ,在 1856 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一个中产阶级犹太家庭 。他深爱着他的母亲 ,母亲常常称弗洛伊德是她的“金子一般的西格”; 与此同时 ,他却对父亲怀有敌意 ,因为父亲总是威胁小“西格”如果不停止抚摸自己的阴茎 ,就会切掉它 。

  他的职业生涯是曲折的 。在弗洛伊德还是一个年轻的医学生的时候 ,为了找到它们的生殖器官 ,他解剖了数百条鳗鱼 ,最终却没有取得成功 ,也没能在顶尖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成果 。之后他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一种麻醉药剂 ,到处宣扬这种药剂的神奇特性 。但是不幸的是 ,可卡因最终被证明是危险的且易成瘾 ,弗洛伊德不得不停止了对可卡因的医疗用途的研究 。

  在这之后 ,他终于开始从事将会使他留名千古的事业: 一项他称之为“精神分析”的新的心理医学 。发表于 1900 年的著作 《梦的解析》 是精神分析领域的里程碑性研究 ,之后他又陆续发表了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治疗》 (1901) 、 《 《小汉斯与鼠男的案例分析》 (1909) 、 《 《超越快乐原则》 (1920) 、 《 《文明及其不满》 (1930) 。

  尽管他作为一位医生 、作家以及心理治疗专家是极其成功的 ,他却总是闷闷不乐 。他是一个工作狂 ,并曾对朋友吐露说: “我无法想象生活里没有工作 。”在他的研究中十分晦涩难懂的一个部分 ,他记录到: 我主要研究的一个病人 ,就是我自己 。

  他对他的同事表现出强烈的嫉妒 。他曾经在旁观荣格进行谈话治疗的时候晕倒 ,并且禁止他所有的学生接触阿德勒 。 (荣格与阿德勒都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他坚信他会在 61 到 62 岁之间死去 ,于是对这两个数字抱有强烈的恐惧 。有一次 ,他在雅典短暂留宿 。他的房间号是 31 ,恰好是 62 的一半 。他不得不用自己最喜欢的雪茄来让自己镇定下来 。但是弗洛伊德对于自己喜欢抽雪茄这个事情进行了自我分析 ,他认为这是对于他童年时期手淫习惯的一种替代 。


  弗洛伊德与部分学生的合影 ,他十分嫉妒荣格 (右下)

  然而事实上 ,弗洛伊德这种隐秘的伤感与焦虑 ,正是他研究的人类负面情绪的一部分 。他的研究向我们表明 ,作为我们头脑中理性成分的意识 “甚至不是自己房屋的主人” ,相反 ,左右我们的是一些超出我们意识层次的互相竞争的内在力量 。无论他的理论看起来多么的滑稽可笑 ,我们都该认真留心他的观点 。因为在关于 “为什么生而为人是这么的艰难”这个问题上 ,他给出的解释相当具有启发性 。

  快乐 V.S 现实 (自我 、本我与超我)


  自我 (id) 本我 (ego) 超我 (superego)

  在 1911 年 ,弗洛伊德撰写了一篇关于这种内在矛盾的论文——“心理功能中两种原则性的成分” 。在这篇文章中他描述了著名的“快乐原则” ,这个原则使得我们总是趋向于性活动或者芝士汉堡这种让我们快乐的事情 ,远离像是单调乏味的工作以及令人厌恶的人群这种令人不快乐的事情 。刚出生的婴儿的生活中只被这种原则支配 ,那个时候的我们多多少少的根据快乐原则行事 。当我们长大之后 , 我们的潜意识中仍然依此行事 ,这也就是所谓的“潜意识永远处于幼儿期” 。


  小宝宝更多的听从快乐原则并且直截了当的寻求快乐而躲避痛苦

  弗洛伊德表示 ,问题在于随着我们长大 ,我们不再能够单纯的跟随快乐原则 ,因为这可能导致我们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 。比如说和自己的家庭成员乱伦 ,偷走别人的芝士汉堡或者说杀掉惹恼我们的人 。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些其他事情 ,他称其为“现实原则” 。

  理想情况下 ,我们以一种实用的方式去适应现实原则: 放弃后果不确定的短暂的快乐 ,之后以一种新的可以确保结果无害的方式获得快乐 。这正是宗教 、教育以及科学背后的原则: 我们要学会控制我们自己 ,放下短暂的快乐而去实现更有意义 (也更被社会认可) 的长期的快乐 。

  但是弗洛伊德注意到 ,实际上多数人都在这一点上苦苦挣扎 。他认为对现实的适应有好有坏 ,并将那些没能很好适应现实的人称为“神经症” 。长大后 ,我们将快乐原则放置一旁或者压抑它 ,但是这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们不再那么开心 ,甚至某种程度上变得疯狂 ,我们自己却无法了解这种症状的成因 。

  举例来说 ,我们也许需要压抑对并非我们伴侣的人的爱慕之情 。然而 ,这种压抑带来的无时无刻的痛苦太过直接 ,所以我们无意识的压抑了它 。作为替代的是 ,我们开始体验到对于自己伴侣毫无缘由的嫉妒 ,并且开始相信他们出轨了 。这是一种来自我们自身焦虑的投射 。它可以缓解一部分我们由于花心而产生的愧疚之情 ,但是同时也可能使我们发疯 。这是一种对于我们所面对的问题而产生的适应机制 ,可惜却不是足够好的那一个 。


  弗洛伊德认为 ,由于我们的本我 (快乐原则) 和自我 (现实原则) 之间的冲突以及自我 (现实原则) 和超我 (道德原则) 之间的冲突 ,导致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经症 。

  为了理解这这些动力过程 ,我们需要回溯那些产生这种神经症的童年时期:

  童年 (神经症形成期)

  童年正是我们开始学习对于现实的各种适应机制的时期 。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 ,我们被生硬的 、没有原则的欲望所支配 。在我们逐渐变得有教养 ,并开始进入社会现实的发展之中的时候 ,如果我们没能够很好的适应现实 ,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

  口唇期 (口欲期)

  在我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 ,首先是弗洛伊德定义为口唇期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处理进食问题 。 我们生来就具有一种 ,无论何时只要渴望就必须从乳房中获得奶水的天性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 ,我们必须被断奶 。这对于婴儿期的我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我们的父母没有能很好的照顾我们 (更糟的情况下他们可能有一点虐待倾向) ,我们可能就会产生神经症: 内化的自我否认 、为了使自己镇静下来而暴食 、对于母亲的敌意等 。最重要的是 ,我们会与依赖感抗争 。如果我们的断奶期来的太晚 ,我们可能会成长为非常依赖外界的人 ,并且想要的东西都必须立刻得到 。也有可能会出现不信任他人 、无法依靠他人的情况 。

  肛门期 (肛欲期)

  之后是肛门期 (更被人们熟知为排便训练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们开始面对排便的挑战 。我们的父母告知我们何时何地如何去做 ,他们会交给我们正确的做法 。这个阶段我们开始学习着试探权威的界限 。我们也许会选择抑制自己的排便冲动 ,这种情况下长大的成年人会成为“肛门期固着”人格 ,通常极度的整洁 。也可能会表现为极其吝啬 ,不舍得花费金钱 。在另一种情况下 ,如果我们的父母过于放纵 ,我们也许会过于频繁的试探权威和他人的底线 。这不仅仅将导致我们在童年期一团混乱 ,也会使得我们成年之后挥霍无度并且考虑不周 。

  弗洛伊德认为 ,我们的父母如何进行反应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在我们失败的时候他们羞辱我们 ,我们可能会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恐惧或者焦虑神经症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去了解界限 ,并且知道什么是社会认可的行为 。简而言之 ,对于我们自己的快乐寻求原则与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之间的矛盾而言 ,肝门期是进行引导的主要时期 。我们不得不用合适的方法适应这些要求 ,否则我们将产生一些严重的问题 。


  弗洛伊德和他的家人 ,家庭正是神经症形成的源头

  性器期 (性蕾期)

  紧随其后的是性器期 (一直持续到大概 6 岁) ,这个时期我们强调对生殖器刺激的渴望 ,以及新产生的无法实现的性冲动问题 。弗洛伊德坚持认为儿童具有性欲的观点震惊了他的时代: 儿童有性体验 ,他们会勃起 ,他们会手淫 ,他们想要借助各种器具或者他人自慰 (到如今这个观点依然让大家感觉不适) 。在弗洛伊德的时代 ,被发现进行这种活动的孩子们会被粗暴的阻止 ,如今我们会温和的教育孩子们 。但是重点依然是: 我们无法承认儿童的性欲 。对于孩子们来讲 ,这意味着他们年轻的自我中非常强有力的一部分被压抑了 。

  由于孩子会将自己的性冲动导向父母 ,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弗洛伊德将其描述为“俄狄浦斯情结” ,在该情结的作用下我们都会无意识地倾向于 “爱上我们的异性父母而憎恶同性父母” 。这听起来相当的诡异 ,但是这也是一个一直以来都值得我们注意的观点 。

  事情是这样的: 在还是孩子的时候 ,我们中大多数人都非常喜欢自己的母亲 。弗洛伊德表示小男孩会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原始性冲动导向母亲 。然而无论母亲多么喜爱自己 ,她永远过着另一种生活 。她也许拥有一段亲密关系 (比如说和父亲) 或者没有 ,一系列比我们自身更优先的事情使得孩童时期的我们感受到挫折和被抛弃 。这使得我们作为婴儿的自我感受到妒忌和愤怒——同时也伴有对于母亲的羞愧和罪恶感 。一个小小的男孩将会尤其憎恨那个将妈妈从自己身边带走的人 ,同时也会害怕那个人会杀掉自己 。这整个情结给一个孩子带来了巨大的焦虑感 。 (在弗洛伊德看来 ,小女孩并没有更容易的度过这些 ,她们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只是有轻微不同。 )


  儿童心中充满着嫉妒和对亲属的依恋问题 ,尤其是对他们的母亲

  接下来的问题是实质上的乱伦 。成年人不该和儿童发生性关系 ,这是一个社会层面上非常严肃的伦理禁忌 ,我们不该和自己的亲属发生性关系 。但是即使我们声称这是令人恐惧的 ,就好像乱伦是我们所最不愿意想到的事情一样 。弗洛伊德提醒我们 ,一件事情之所以成为禁忌 ,是因为许多人的潜意识中都渴望着打破这种禁忌 。这解释了歇斯底里症问题 ,围绕着乱伦和与儿童发生性关系的念头一直隐藏在我们的脑海深处 。

  为了阻止家庭内部的乱伦行为 ,孩子必须被断奶来阻止他们对于父母的性冲动 。父母也需要温和的对待孩子而不让他们由于性的念头而感受到罪恶 。否则事情将会变得相当糟糕 。

  许多人都体会过对自己父母产生的某种形式的性困惑 。这种困惑 ,在之后会与我们对于爱的理解紧密相连 。母亲和父亲都给予我们爱 ,但是他们将其和许多糟糕的行为模式混杂在了一起 。尽管我们爱着自己的父母并且依赖于他们的抚养 ,我们在跟随于他们的同时却也接受了他们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模式 。所以 ,如果我们的母亲是冷漠的并且经常给出贬损性的评价 ,我们将会难免变得不再渴望她的关注 ,甚至无法期待她对自己好一些 。结果就是我们可能更易于和冷漠的人建立情感联结 。

  成年期

  理想条件下 ,我们应该能够在毫无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生殖器性交活动 。在长期来看 ,就是能够在一位善良的人身上融合爱与性 。当然 ,实际上这很少实现 。

  一般说来 ,我们无法融合爱与性: 我们认为性不属于温和的情感 。一个男人会对一个他尊敬的女人表现出情绪上的热情 ,但是这个女人并不会激发他想发生性关系的欲望 。弗洛伊德写到 ,他只会和他并不爱的 ,但是却能够让他除了性渴望什么都不想的人发生性行为 。


  弗洛伊德从著名的哲学家叔本那里借用了一个比喻 ,将这个问题比喻为我们经常在冬天看见的刺猬: 他们需要彼此取暖 ,但是他们也不能靠得太近 ,因为他们身上带刺 。

  一定程度的压抑和心理功能失调是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代价 。社会要求我们有节制的做爱 ,严把乱伦的禁忌之门 ,要求我们放弃即时性的快乐渴望 ,要我们跟随权威并且强调只有工作才是赚钱之道 。一个不存在压抑的文明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尝试了一种对于神经症的治愈手段: 但是来自外界的支持条件是相当有限的 。他认为病人应该在五十岁以下 ,否则他们的思想会太过于禁锢 。这种治疗是相当昂贵的 , 特别是在他认为他的病人应该一周来四次的情况下 。他对于这种治疗的结果也是相当悲观的: 他认为最好情况下 , 他能够将歇斯底里的痛苦转化为日常的悲痛 。然而 , 他认为随着一些适当的分析治疗 ,人们能够揭示他们神经症的成因并且更好的适应现实带来的困难 。


  弗洛伊德在伦敦的办公室 ,一张长沙发被用于在分析时给他的病人坐卧

  梦


  弗洛伊德相信睡眠是我们从存在着的意识中释放出来的机会 ,他强调这是一个“实现愿望的机会” 。一开始这似乎是很不明显的 。我们可能简单的认为我们梦见没能通过自己的考试是由于我们的工作压力 ,但是弗洛伊德认为 ,实际上是因为我们某种程度上想要在这场考试中失败才会做这样的梦 。因为这样我们就不用承担作为成年人的责任了 ,比如工作和养家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直觉性的实现愿望的梦 ,比如在梦里你可能会和你的同事发生关系 ,而在清醒的白天 ,由于压抑你是无法知道这一点的 。

  一旦我们醒来 ,我们必须返回现实世界并且听从我们道德原则下超我的指令 。所以我们经常压抑自己的梦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醒来之后会迅速的忘记自己那些令人兴奋的梦境的原因 。

  弗洛伊德式口误

  弗洛伊德喜欢注意他的病人是如何使用语言的 。他认为口误是无意识的流露 。比如 ,弗洛伊德曾经描述过一个男人要求他的妻子 (这个男人实际上并不喜欢他的妻子) 来美国找他团聚 。这个男人建议妻子坐毛里塔尼亚号 (the Mauretania) ,但是实际上他错误的写成了她应该乘坐路西塔尼亚号 (the Lusitania) ,这艘船在一战期间已经被击沉了 ,船上的人无一生还 。

  玩笑

  弗洛伊德认为幽默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御机制 。在他 《幽默与无意识的关系》 一书中 ,他解释到: 幽默使得我们在面对现实的阻碍的时候 ,能满足自己纵欲或攻击性的本能 。简而言之 ,幽默就如同梦一样使得我们能够超越权威实现自己的愿望 。


  最后

  1933 年 ,纳粹开始掌权 。他们焚烧弗洛伊德的书 ,并以犹太科学之名禁了这些书 。弗洛伊德对朋友说 ,在中世纪他们会烧死我 ,如今他们只满足于烧毁我的书 。一些社会精英人士和一个友好的纳粹官员帮助他和他的家人逃到了伦敦 ,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并在 1939 年死于咽癌 。最终他没能看到全世界成功的击败纳粹主义 。

  跟随弗洛伊德的脚步 ,其他精神分析学家发展出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技术 ,并最终为现代丰富而多种多样的心理治疗学奠定基础 。许多现代的治疗手段都与弗洛伊德十分不同 ,但是一切都起源于他对于我们那黑暗而令人迷惑的内在世界的探索与揭示 。

  我们也许认为我们已经超越了他 ,或者他一直以来都是十分滑稽可笑的 。曾经有人认为他所说的一切都是编造的 ,生活并不是如他所言的那样艰难 。但是在某一个清晨 ,我们发现自己对于自己的伴侣充满着无缘由的怒气 ,或者在前往工作地点的列车上产生了无法遏制的焦虑 。这个时候我们会提醒自己 ,正如弗洛伊德主义所认为的那样 ,我们的心理是如何艰难而充满幻象的运作着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 不屑于寻找钥匙的人是无法打开大门的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俄狄浦斯情结
《12:性心理发育阶段2--李鸣老师精神分析微课》听课笔记
精神分析小视频1
现实
孩子喜欢一直坐马桶?关于“肛门期”和“肛门人格”,家长该了解
精神分析视角下的教育——光有爱还不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