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蔡襄主持修建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洛阳桥!(两宋繁华往事28)

第二部:路的尽头

一座桥。

在中国的桥梁界,有“南洛阳,北赵州”的说法。前者指的是洛阳桥,后者是赵州桥。赵州桥名气更大、历史更久远,它始建于隋代,北宋时曾修缮,并由宋哲宗正式赐名安济桥。不过,论起修建的难度和工艺,洛阳桥毫不逊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

洛阳桥,正是由蔡襄主持修建。

首先要说明的是,此洛阳,非彼洛阳。

据说,唐宣宗曾微服出巡,来到福建泉州惠安县一条河边,赞其风光与洛阳相似。获天子盛赞,此河便改名为洛阳江。

在洛阳江入海处,有个渡口,称万安渡,是两岸交流的纽带。

泉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北宋时,泉州港已是帆墙林立,百舰争流,中外商贾荟集,繁盛一时。然而,万安渡口,却因风高浪急,时有舟楫沉没,商旅多有伤亡、财产多有损毁。百姓苦不堪言。万安渡建桥,已是迫在眉睫。

此事,当地人谋划多年,无奈浪高水深,始终不得其法,终无所成。冥冥之中,似乎就在等着真正的修桥人。

蔡襄仕途兜兜转转,终于来到泉州任知州。蔡知州,素有爱民如子的美誉,知道了万安渡口的凶险,便立即着手修桥。他费尽周折、历经艰辛,耗时数年、花费千金,终将大桥修成。其所采用的天才般的“筏型基础”和“蛎固基法”,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充满着智慧。

蔡襄,真是非常之人。要知道,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中,修桥铺路、起屋建房,在士大夫眼中,不过匠人手艺而已,难登大雅之堂。蔡襄,身为大儒,却能兼有如此智慧和动手能力,更显得卓尔不凡。

所谓“筏型基础”,蔡知州的办法,是先选好桥址,然后沿着桥址往水中沉下许多大石块,在水下形成一道石堤,再在石堤上建桥墩。桥墩的形状,全部如船一般,两头尖尖,能有效减小水对桥墩的冲击。

如此,虽能减小水的冲击力,但经年累月,桥墩还是会偏移以至于崩塌,怎么办呢?蔡襄的解决之道,堪称天才。

牡蛎固桥法。

在桥墩建好后,其命人在桥墩上养殖牡蛎。牡蛎繁殖能力很强,有孔就钻,无孔不入。牡蛎有两个壳,一个壳会粘在石头上或另一个牡蛎上,如此相互紧紧粘在一起。当牡蛎粘成片时,即便用铁铲也铲不下来。如此加固桥墩,桥墩虽千年亦坚不可摧。

因为牡蛎美味,为防居民挖桥墩上的牡蛎,蔡襄还出台法令,凡挖洛阳桥墩上牡蛎者,坐牢两年。据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生物学原理用于造桥的案例。

就这样,蔡襄主持修建的洛阳桥,在不经意间创造了历史,成为华夏大地第一座跨海大桥。

在当年,这便是一件盛事。桥成之日,蔡襄挥笔写就了千古传诵的《万安桥记》并刻石立碑。其文辞之优美,书法之飘逸,相得益彰,成就了千古美名。

有此功绩,蔡襄去世百年后,南宋孝宗皇帝仍追谥其为“忠惠”。后世之人,感念其功德,在洛阳桥的南侧建有蔡忠惠公祠。虽历经战火,又多次重修,至今仍立桥头。

有了这座桥,蔡襄,生而有名,死后有祀。何其值也?

换个角度说,老百姓,又是多么的朴实。只要这些父母官们,真正为百姓做事,哪怕仅是一座桥,虽百年、千年后,百姓也仍然记在心里。

不过,对蔡襄来说,即便没有书法,也没有桥,他在历史上、在百姓心里,也绝对还有一席之地。因为,他还有茶。

------------------------------

我是未央先生,原创连载,欢迎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第一座跨海大桥的建造及其背后隐藏的宋代制度进步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采用生物加固桥墩,千年不倒!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宋朝人利用一种动物加固桥梁,至今千年不倒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历经千年仍然完好,古人的智慧令人敬佩!
名胜|福建·泉州洛阳桥
北宋时这位高人连用了三个绝招,建成了一千两百米长的跨海大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