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释读中国历史303:土木堡之变,明朝50万大军灰飞烟灭,连皇帝都成了俘虏

释读中国历史——明朝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欢迎您来到我的专辑,缤纷历史清清讲。

公元1449年7月,明英宗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在大太监王振的极力唆使下,起兵50万,征讨瓦剌。
其实真正要领兵去打仗的是王振,自从几年前能制约他的“三杨”和张太皇太后相继离世,没人管得了的王振作威作福、揽权乱政。而明朝君主专制的特征明显,所以整个官僚集团普遍缺乏过去的那种士大夫的气节和操守,这更加助长了王振的嚣张气焰。
可王振并不满足于只是把控朝政,他居然还想建立军功,瓦剌犯边正好是一次机会。但他一个太监没法做领兵大将,所以就极力撺掇明英宗御驾亲征。
不过他把打仗也太当儿戏了,他了解过了,也先的瓦剌军总共也就2、3万人,自己这边50万兵力,这哪有打不赢的道理。可真正的战争不是简单的数字对比,是一系列复杂的组织、调度、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等各种问题,当然还有国家综合实力的比拼这种更高层面的问题,所以动不动就叫嚣着打这个揍那个的,大多都是对这些很无知的人,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
咱普通人喝点酒脑子发热喊喊也就算了,要是决策者也这样那就危险了。明英宗当时22岁,其实不算很年轻了,但他从小在皇宫里长大,人又很糊涂,啥都听王振的,就带着大部分朝廷的文武大臣御驾亲征了。
明朝到这时候的部队状况已经很糟糕了。
明朝的军事制度是朱元璋设计的,守卫京城的是明军“三大营”,这是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包括骑兵步兵混编的五军营、雇佣兵为主的蒙古骑兵组成的三千营和火铳、火炮等火器装备的神机营。
边境地区是“寓兵于农”的卫所制。军官都是世袭的,世袭制就成了他们胡作非为的保护了。底层士兵要么就是世代必须当兵的军户,要么就是充军发配来的,整天被军官们随便差遣,甚至被迫帮军官们经商、种田,就跟军官的奴隶差不多,逃跑现象非常严重。
部队里倒卖军粮、克扣军饷的现象很普遍,甚至武器装备都大量作假,这种状况不止是边军,京城的明军三大营也一样。
军队的腐败当然是朝政腐败导致的,王振为了自己牟取私利,竟然把铜、铁、兵器等严禁出口的东西,通过他的同党,镇守太原的太监郭敬,走私卖给瓦剌,其中还包括当时最先进的火铳。
明朝当时的国防状况就是这么一种情形,所以别看也先只有2、3万骑兵,但明朝的那些边军根本就打不过他,多次遭遇惨败。
就这样,明英宗朱祁镇让弟弟郕(chéng)王朱祁钰留守北京,自己率大军出居庸关,走怀来,到达宣府。由于时间仓促,部队所需的粮草辎重根本没准备好,部队到宣府的时候,就有不少士兵饿死在路上了。

很多大臣已经意识到了,这次出兵就是胡闹,不断请求皇帝班师回北京。王振大怒,把所有大臣痛骂一顿,还让兵部尚书邝埜(yě)和户部尚书王佐在草地上跪了一天。
等大军进发到大同,也先主动北撤引诱明军深入,王振以为瓦剌军被自己大军的威严震慑住了,继续进兵。可很快就得到大同兵马和大军先头部队惨败的消息,同时也得到了镇守太监郭敬的密报,这才意识到危险,一下子惊惶失措,吓得决定赶紧撤兵回北京。
王振的老家蔚州在大同附近,王振居然想让部队从他家那经过一下,好在乡亲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威风,就让部队从紫荆关撤退。可走了40多里后,他突然又怕大军一路过去,会把自己家大片田产的庄稼踩坏,又让部队折回来改道去怀来。
这一连串脑残的操作,把本来只是一场闹剧的撤兵彻底变成了一场灾难。
明军走到离怀来只有20里的土木堡的时候,王振突然命令大军停下来,原来有1000多辆装着他这一路搜刮来的财物的大车没跟上来。兵部尚书邝埜等大臣见形势危急,坚持要皇帝先进城,可王振却对他大怒,说你个书呆子懂得什么行军打仗,再吵吵砍掉你的脑袋,让手下把邝埜给轰走了。
第二天,也先的部队追来了,把土木堡重重包围。本来明军固守,也先人马不多,也攻不下来,但土木堡地势高,没有水,明军被围2天饥渴难耐,也先就趁机派人讲和,自己部队假装撤退。王振和明英宗不知道这是诡计,就让部队到河边取水,结果瓦剌军抓住明军阵形大乱的机会,从四面冲杀过来。毫无准备的明军顿时溃不成军,被人家骑兵来回踩踏,死伤无数,邝埜等随军好几百名大臣,大多壮烈殉国。
混乱中,近卫军一个将领樊忠,对王振误国实在忍无可忍,痛斥他一顿后,用大锤把王振砸死,自己冲进敌阵力战而死。
明英宗看突围不出去了,下马盘膝而坐,束手就擒。
这场大战,50万明军伤亡过半,大批辎重装备被也先俘获,连皇帝都成了俘虏,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惊,皇宫内外、京城上下,一片混乱。
留守朝廷马上做出了应对,皇太后命令朱祁钰监国,立朱祁镇2岁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有大臣建议朝廷南迁避难,这时候有个人站出来坚决反对,兵部侍郎代理兵部事务于谦,就是国防部副部长主持工作,他说,谁敢再说南迁直接杀了。京城是天下的根本,现在迁都国家就完了,不看看宋朝南渡的悲剧吗。他主张坚守北京。
于谦的这个主张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朱祁钰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北京城的防卫工作。
这时候明朝精锐部队大多在土木堡之战中被消灭了,京城里留守的加上老弱病残还不到10万,而也先的大军,随时都可能兵临城下。于谦知道,喊喊口号容易,但保卫北京需要的是实力。而且得到消息了,明英宗朱祁镇并没有死,手里握着这个金牌人质,也先肯定会认为奇货可居,对明朝漫天要价的,这也是个棘手的难题。
面对这样大的困难,于谦置自己生死于度外,联合其他大臣奏请皇太后,立朱祁钰为皇帝,同时选拔精干人才,整顿军队,迅速调拨外地军马粮草进京,积极准备即将到来的北京保卫战。
好了朋友们,这一期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历史很精彩,历史很无奈
我是王清斌,让我轻轻地为您讲述缤纷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此战一败,耻辱百年
土木堡之变的历史背景及失败原因到底是什么?
50万明军面对5万余瓦剌骑兵,为何守不住一个小小的土木堡
北京保卫战,于谦为什么选择“出城迎战”而非“坚城死守”?
中国古代战场秘境追踪:土木堡古战场 (十六)
揭秘!谁避免了大明帝国非正常死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