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遗恨(2):周旋于虎狼之间……

《百年遗恨(1):中国东北“驻守”日本“关东军”》中说道,段祺瑞主政北洋政府期间,日本利用中国北洋政府严重恐俄的心理,先后于1918年5月16日和同年5月19日,与中国北洋政府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规定中日“共同防敌”(主要是指防俄),日军因此可以“合法”进驻中国东北。据此,日军进驻中国东北,已经属于主权国家国防意义上的“驻防”了。

毫无疑问,无论彼时北洋政府的处境和主观愿望如何,都是北洋政府给自己,也是给中国人民挖的“坑”。

那么,在此之前,在清王朝统治期间,日军进入中国东北,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日俄战争”,等等,是否属于自己挖坑自己跳进去,或曰引狼入室,自取其辱之举呢?

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要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说起。

所谓日俄战争,是指1904-1905年间,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是在中国东北打的,作为主权国家的中国,宣布“局外中立”。

1900年7月,俄罗斯利用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乘机出动十几万军队,占领中国东北全境,企图兼并中国东三省,实现其蓄谋已久的“黄俄罗斯计划”——将中国版图长城以北全部变为“黄俄罗斯”。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陆续从北京撤走,但沙俄一再制造借口,不肯从东北撤兵,招致日、英、美、德、法等列强的反对。他们基于自身利益考量,纷纷要求俄国从中国东北撤兵。

沙俄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被迫于1902年4月在北京与清政府订立《交收东三省条约》,又称《俄国撤兵条约》,规定:

1、东三省各地“一如俄军未经占据以前,仍归中国版图及中国官治理”;

2、“如果再无变乱,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俄国军队在一年半内分三期全部从东北撤走;

3、俄军撤退前,清政府在东北“不另添练兵”;撤兵后,驻东北军队人数应随时知照俄国;

4、俄国交还山海关﹑营口和新民厅沿线铁路后,清政府应给予“赔偿”。

《交收东三省条约》签订后,当年10月俄罗斯第一次撤兵。但之后便不再继续履行条约,招致日、英、美等列强的反对。1903年8月12日,日本正式向俄罗斯提出交涉,要求俄罗斯承认日本在朝鲜有“优越利益”,日本只承认俄罗斯“于满洲铁路有特殊利益”。

日俄两国几经谈判而未达成一致后,1904年2月6日,日本照会俄罗斯终止谈判,并断绝外交关系。

同年2月8日,日俄战争爆发。2月12日,中国清政府以日俄两国“均系友邦”为由,宣布局外中立。5月,日军占领大连;1905年1月日军攻陷旅顺;3月,夺取奉天(今沈阳);5月,日本海军击溃俄罗斯增援舰队;此后,俄罗斯请求美国出面调停;8月10日,日俄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举行和谈,于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以战胜国身份,所获颇丰,俄国将下述权利无偿转给日本:

▶和约第五款:“俄罗斯政府以中国政府允许,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部份之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俄罗斯政府又将该租界疆域内所造有一切公共营造物及财产,都移让日本政府”;

▶和约第六款:“俄罗斯政府允将由长春(宽城子)至旅顺口铁路及一切支路,并在该地方铁道内所附属一切权利财产,以及在该处铁道内附属一切煤矿,或为铁道利益起见所经营一切煤矿,不受补偿,且以清国政府允许者都移让日本政府”。

这样的俄败日胜的结果,对国际社会的震动很大。因为,就当时的日俄实力而言,作为强大帝国的俄国,是实实在在的远东霸主;日本虽然已经跃升为远东军事强国,与中国相比是很强大的,但与沙俄相比,一对一单挑,战胜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战败的风险则是相当大的。

那么日本为什么敢于对强大的俄国宣战,并最终打败了沙俄大帝国?

因为,日本与大清国和英国结成了联盟,实际上是日中英三国联盟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沙俄,事后中国不方便这么声称,日本当然要贪天功为己有,把全部胜利果实一口吞下。

当时的实际情况大致是——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关系,已是血海深仇、不共戴天的敌对国关系。双方之所以能暗地合作,联手斗大鹅,因为两国对于沙俄在中国东北的存在,都是如鲠在喉。

对于19世纪下半叶的日本而言,其狭窄岛国的危机意识,一直怂恿其实施大陆扩张政策。其“大陆政策”的中长期目标,是在占领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以及中国后,向北跨过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鲸吞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向西南,横扫印度等地,进而征服亚洲和世界。也就是说,朝鲜半岛+中国东北,是其“大陆政策”的第一步,具有桥头堡的重要意义。如若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得逞,中国东北并入俄罗斯的版图,其“大陆政策”计划将难以实现。因此,其如鲠在喉,远不止不吐不快那么简单。

而对于中国清廷来说,沙俄实在是太恶霸了。约300年来,貌似高高在上的清王朝,实际上一直时不时地饱受沙俄的霸凌。而眼下,十数万近二十万沙俄大军又在中国东北赖着不走,摆平了是要霸占全东北,圆其“黄俄罗斯计划”的美梦。而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一旦梦想成真,约1/3中国领土就没了,情何以堪?

从历史上看,沙俄出尔反尔,黑中国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并且每次下手都特狠,其所作之恶,罄竹难书。东北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已经被俄国占去太多了,如果全东北都被俄国霸占了,那么清王朝的老窝就被彻底端掉了。

清王朝统治者清楚地意识到,一向流氓成性、言而无信、贪得无厌的沙俄,在吞下中国东北后,将使清廷政权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甚至危在旦夕。所以,把俄军从中国东北赶出去,乃清廷的当务之急。

两害相较取其轻,大清国决定铤而走险,私下怂恿、引进日本驱赶俄国。因此,当日俄矛盾激化到军事上擦枪走火时,1904年2月12日,清廷表面上宣布“局外中立”,甚至还装模作样地划出了“指定战地”。并声明:“三省疆土,无论两国胜败如何,应归中国主权,两国均不得侵占。”了解那一段史实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声称纯属自欺欺人。

当时,袁世凯麾下部队的装备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并由德国教官驯练为伍。可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却是“中立派”的代表,他的理由是:“附俄则日以海军扰我东南,附日则俄分陆军扰我西北,不但中国立危,且恐牵动全球。日俄果决裂,我当守局外。”要知道,日俄决裂,可是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啊,无论清政府还是军头袁世凯,哪个是中国领土的局外之人?——袁世凯的政治算盘打的很精,“袁家军”是他安身立命和左右彼时中国局面的筹码,他绝不会为了日俄任何一方,甚至也不会为了清王朝统治者充当马前卒,更不充当牺牲品。

清廷的态度很坚决,不但宣布严守“局外中立”,而且严令:对于违令者,严惩不贷。

英国除了道义上声援之外,还提供贷款支持日本对俄作战,而中国虽然声称“局外中立”,实际上则直接派兵参战。

清军组织了一支联合侦探队,参与日军的谍报工作。日后大名鼎鼎的军阀吴佩孚,就是当时联合侦探队的一个参谋军官,多次进出东北为日军效力,还被俄军俘获过判死刑,上演过跳车逃生的惊险一幕。

还有日后成为“东北王”的张作霖,也因为替日军从事间谍活动而被俄军抓了起来,还是日后成了日本首相的田中义一把他解救了出来。吊诡的是,再后来也是在田中义一任首相期间,被日本关东军给炸死了。

部分清军则直接参战。当时东北有清军数万人,多次自发参与攻击俄军。

日军还在东北招募了一支“东亚义勇军”,由东北的“义民”和马贼组成。这支武装与俄军交战64次,打死俄军将校12人、士兵223人。

战争期间,清朝督抚秘密为日军提供炸药、经费和抚恤款,对日军的后勤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俄战争虽然使沙俄的“黄俄罗斯计划”严重受挫,清廷对东北的主权也暂时保住了,但引狼入室,战后日本与沙俄以长春为界南北分治东北,由原来的俄国独占变成了日俄共享,从而使日军得以成建制进驻东北,是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企图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终致九一八事件爆发,东北全境沦陷。

当时,清廷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从这个角度说,就引进日本驱赶俄国的结果而言,是不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坑?其教训之深刻,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这一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国家主权的独立并强大与领土完整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于资源有限、你争我夺的不安定地球村之上,只有独立而又强大的主权,强盛的国家,才有足够的能量确保领土完整。

就当时的情形而言,日本对俄战争的决策风险是非常大的,如果英国、大清国在日俄战争打响后不够给力或者作壁上观,看日俄两大军事强国两败俱伤的好戏,那么战争的结果,大概率是沙俄取胜。而沙俄取胜后则可能乘胜追击,把日本赶出朝鲜半岛,然后南北夹击日本本土,彻底干掉日本——日俄战争前,沙俄根本就没有想过会战败,也没有想过在战胜后会给日本留活口!

在当时的情况下,相对于日本,清政府更加忌惮沙俄。这也算是沙俄的宿命吧,花那么大的气力修建了中东铁路,并沿路开发矿山,兴建工业,却因此一战落败,不得不将中东铁路的大半壁江山拱手让给日本。

而此时的日本,作为亚洲第一个完胜白种人的黄种人国家,一战成名,让全世界都对其刮目相看,世界强国的地位因此得以确立,大清国在其面前更加谨小慎微,有时甚至到了唯唯诺诺的程度。从此之后,日本的胆子更大了,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占中国东北了。

日俄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即1906年,日本便在我国大连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总资本为2亿日元,日本政府投资1亿日元,另一半股份主要来自日本皇室、贵族和高级官僚。满铁作为日本在满洲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的指挥中心,成立之初就得到了长约1100公里的铁路,并以此为战略纵深开始了对中国东北的全面渗透和开发、掠夺。

日俄战后,两国以长春为分割线,南北分治中东铁路及其附属地。所谓中东铁路附属地,是指除了拥有铁路之外,还在铁路两侧拥有16.7米至3000米不等的铁路附属地,仅南满铁路的附属地总面积就达482.9平方公里(其中长春站占地面积5km2,沈阳站的面积约8km2)。附属地区域包括铁路经营管理、军、警、司法、行政、交通、工矿、金融、宗教、卫生、文化、邮政等等的一切权力,均由占领国统揽,俨然为“国中之国”。

从1907年6月开始,日本把其得到的干支线铁路全部改为标准轨距,首先改造的是安奉铁路(今天的沈丹铁路线),在进行铁路改轨的同时,修建了中朝边界上的鸭绿江铁路桥,把朝鲜半岛与东北连为一体,为其进一步霸占中国东北铺路搭桥,其侵略扩张的战略指向昭然若揭。

从1908年开始,又分别修建了大连至长春、沈阳至抚顺等线段的复线工程。与此同时,大规模扩建大连港,以南满铁路为枢纽的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迅速构建起来。

除了铁道、水运、航空等交通运输业务之外,满铁还经营抚顺、烟台的煤矿、冶金、电气、农林畜牧、文化、教育、旅游等业务,拥有鞍山制铁所(昭和制钢所,现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满洲采金、满洲铅矿、满洲矿业开发、满洲轻金属制造、日满镁工业、同和汽车、满洲电业、满洲化学工业、满洲盐业、以及遍布各主要城市的满铁医院、大和旅馆等多家会社和文教科研医疗机构。

同时,满铁还负责其附属地内各城市如奉天、长春、鞍山、大石桥、四平街、公主岭、辽阳、铁岭、海城、开原、瓦房店等地,以及支线上的抚顺、安东、凤凰城、本溪等附属地的市政管理。在金融、商贸等领域,均处于高度垄断的地位。

与盘踞南满铁路的日本大同小异,占据北满铁路的俄国也一刻没闲着,甚至连铁路附属地的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利都垄断了。

到1920年前后,日俄分别以南北满铁路为据点,把南北满铁路及其附属地,经营成了各自的独立王国。无论清廷还是后来的北洋政府,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数时候都只能是听之任之。

毫无例外地,日俄战争后,最吃瘪的,当然是清政府;最倒霉的,当然还是中国人民。

这场日俄战争,以中国东北为战场,东北人民在19个月的时间里惨遭兵燹之灾。日俄两军建筑炮台、挖掘战壕、修垫车道时,拆毁民房、毁坏民地、砍伐树木、驱使民工,都使东北国人苦不堪言。

据俄军统计,俄军的战时物资85%取自中国东北。据清廷统计,日俄战争中,东北人民死于战火的约2万人,财产损失折银6900万两。

日俄争霸于中国东北,中国所蒙受之耻辱,远不止如此。下期文章:《百年遗恨(3):两个“奇人”,阉割一个奇葩国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橡树 | 沙俄强大,日本弱小,为何日本会主动发起日俄战争?
1905年,刚刚崛起的日本为何能击垮沙俄北极熊?
日俄战争爆发:日军甲午战争整场伤亡都不如此战首场战斗伤亡多
日俄战争时俄国试图恐吓日本,为何日本却没被唬住?
到伪皇宫参观百年蒸汽机车
狗咬狗的日俄战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