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真传说之后金汗国

女真传说之后金汗国(16161636年)

女真人一直居住在满洲,后分为三部,其中一部最为强大,该部明代时称为建州女真,即中朝边境长白山一带。

明太祖时,明为包抄和压抑北元残余势力,于是在满洲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明政府先后将建州女真分成三个卫,总称“建州三卫”,其首领大多为女真部族的领袖。

建州女真族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於赫图阿拉。南迁后,建州部与中原地区来往密切,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经济繁荣,八旗制度随即建立,而此时正是努尔哈赤担任明朝建州部首领。

15世纪末叶,铁木真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将漠南、漠北原来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6个万户,分为左右两翼。喀尔喀万户属左翼,共十二部。内五部居喀尔喀河以东,巴图孟克封授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外七部居河西,封授幼子格埒森扎·札赉尔珲。巴图孟克死后,内五部逐渐南徙,清初编旗,属内札萨克旗(即内蒙古);格埒森扎留居故地,仍号所部为喀尔喀,辖地逐渐扩大,据有漠北地区(即外蒙古)。

塔克世子女:

长子努尔哈赤(努尔哈赤)

次子爱新觉罗·舒尔哈齐(舒儿哈赤)。

三子爱新觉罗·雅尔哈齐(雅儿哈赤)。

生一女,女婿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斯虎

 

努尔哈赤十六子:

长子爱新觉罗·褚英,废太子,追封广略贝勒,母为元妃佟佳氏。

次子爱新觉罗·代善,礼烈亲王,母为元妃佟佳氏。

三子爱新觉罗·阿拜,镇国勤敏公,母为庶妃兆佳氏。

四子爱新觉罗·汤古代,镇国克洁将军,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五子爱新觉罗·莽古尔泰,母为继妃富察氏。

六子爱新觉罗·塔拜,辅国悫厚公,母为庶妃钮祜禄氏。

七子爱新觉罗·阿巴泰,饶馀敏郡王,母为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八子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母为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九子爱新觉罗·巴布泰,镇国恪僖公,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十子爱新觉罗·德格类,母为继妃富察氏。

十一子爱新觉罗·巴布海,母为庶妃嘉穆瑚觉罗氏。

十二子爱新觉罗·阿济格,罢英亲王,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十三子爱新觉罗·赖慕布,辅国介直公,母为庶妃西林觉罗氏。

十四子爱新觉罗·多尔衮,睿忠亲王,(追封成宗义皇帝,后罢)。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十五子爱新觉罗·多铎,豫通亲王,母为大妃乌拉那拉氏。

十六子爱新觉罗·费扬果,黜宗室。

 

皇太极十一子:

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

次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幼殇,生母为继妃乌拉那拉氏。

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幼殇,生母为元妃钮祜禄氏。

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生母为庶妃颜扎氏。

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生母为侧妃叶赫那拉氏。

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生母为庶妃那拉氏。

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生母为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八子(1637-1638),未命名,幼殇,生母为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

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生母为庶妃克伊克勒氏。

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年),生母懿靖大贵妃。

 

万历初期,李成梁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子阿台部,数次大败插汉部酋长土蛮、泰宁部酋长速把亥;计杀海西叶赫部首领清佳、杨吉

1574年,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外祖父)沿边作乱,被李成梁击斩,儿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寨(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继续和明军对抗。

阿台章京:阿台之妻是觉昌安孙女,所以阿台既是努尔哈赤舅舅,也是努尔哈赤堂姐夫

1583年,李成梁攻打古勒寨,觉昌安与四子塔克世赴古埒城试图劝降叛明的孙女婿阿台,因战事紧急被围在寨内;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在李成梁指挥下诱阿台开城,攻破古勒寨之后纵兵屠城,觉昌安、塔克世也未能幸免,家中只剩努尔哈赤一人幸存,从此立下海誓山盟:杀死尼堪外兰。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妻子放走。努尔哈赤归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拥戴,用祖、父所遗的13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女真各部战争。他回到建州之后,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明朝归还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

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率领部众去攻打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尼堪外兰逃走到鹅尔浑。

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辽宁新宾下营子赵家村)发动攻击,取胜并生擒李岱。

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请求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同年,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建城,该城在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后被称为佛阿拉,即“旧老城”(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据《满洲实录》,1599年努尔哈赤采用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

1586年,努尔哈赤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统一了分散在满洲各地的女真各部。八旗制度亦在此期间建立,成为后金的一种社会和军事组织形式。

1601年,努尔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贡。

1601年,努尔哈赤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

1603年,努尔哈赤迁都到赫图阿拉。

1605年,努尔哈赤已对内称建州等处地方国王。

1615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把后金管辖下所有人都编在旗内。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成为后金大汗。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侵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

1618年,因为努尔哈赤认为明朝朝廷偏袒女真叶赫部而心生不忿的缘故,愤然颁布“七大恨”,起兵叛明。

1619年年三月,明征集十四万军队讨伐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掌握有利战机,集中兵力,“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在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歼灭明军约六万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智取开原和铁岭,使明朝在辽东地区失去了御守后金西去的屏蔽。

1619年,后金与明朝第一场关键战役——萨尔浒之战爆发。明神宗任命杨镐率领四路明军合击后金军,准备直捣后金大本营赫图阿拉。四路军主帅分别为山海关总兵杜松、辽东总兵李如柏、开原总兵马林和辽阳总兵刘铤。然而,明军情报却泄露给后金军,使后金军早有准备。结果努尔哈赤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法,以少胜多大败明军,从而改变了辽东战略格局,使得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转折。此后后金采取主动出击方针,而明朝相对于后金处于被动局面。

1621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重兵围攻沈阳。沈阳城很坚固,而且埋伏火炮,故易守难攻。但由于城中降兵叛变以及后金军不断加强兵力,后金终攻克沈阳城。同年,后金还成功攻取辽阳,并下令迁都辽阳。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辽宁北镇市),熊廷弼兵败被斩,王化贞下狱论死。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改沈阳为盛京。

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牲畜”。五月,明将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廿三往清河汤泉疗养,八月初七,大渐,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福陵隆恩门鸡堡(沈阳于洪区翟家乡大挨金堡村),终年六十八岁。

1626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在权力斗争获胜后继位。由于东边李氏朝鲜亲明,而且明朝作战时常有朝鲜兵参战,皇太极遂以此为借口下令攻打朝鲜,使得后者降伏。这场战争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丁卯虏乱”。此时山海关外,明政府只剩下锦州、宁远、松山三个据地,其他已成为后金汗国领土。皇太极随后通过反间计,使得崇祯帝中计,将袁崇焕以“通虏谋叛”等罪名处死。从此后金基本控制了关外。不过,由于朝鲜王朝之后仍然奉行亲明政策,皇太极于十年后再次下令进攻朝鲜,最终迫使朝鲜屈服并成为其属国。这场战争在朝鲜历史上被称为“丙子虏乱”

明代末年,我国北方蒙古族以大漠为中心,分为三大部分

在大漠以南各部称为漠南蒙古,属于这部分的有: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巴林、札噜特、奈曼、喀尔喀、茂明窍、乌拉待、喀喇沁、乌珠穆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他们的分布地区“东接盛京、黑龙江,西接伊犁东路,南至长城,北逾绝漠,袤延万余里”。

大漠以北,称为喀尔喀蒙古,其属有车臣汗、土谢图汗、三音诺颜、札萨克图汗等部,分布地区,“东至黑龙江呼伦贝尔城(内蒙古境内),南至瀚海,西至阿尔台山(新疆境内),北至俄罗斯”。

大漠以西各部称为漠西蒙古即卫拉特蒙古,属于此部分的有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辉特部。其分布地区东自阿尔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

1628年,后金兵大破林丹汗于锡尔哈、锡伯图、英汤图一带(内蒙古林西至克什克腾旗一线),林丹汗势力被逐出西辽河流域。

1632年,后金主皇太极会同归附的蒙古各部大举进攻林丹汗。后金军冒雨西进,越兴安岭至达勒鄂漠(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若尔)。林丹汗不意敌军突至,渡上都河西奔,部众沿途散走十之七八。林丹汗逃至喀喇莽乃(内蒙古商都),闻追军将至,仓猝走归化城(呼和浩特),又西渡黄河而南。后金军在追击中飞骑散发布告,瓦解察哈尔部众。皇太极进归化城后,兵骑四出,俘获甚众,土默特余部亦降于后金

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去世。

1635年,后金军继续进攻察哈尔余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归降皇太极,并献上据说是当年元顺帝离开中原时带走的传国玉玺,鄂尔多斯部也为后金所并。至此,漠南蒙古遂被并入后金版图。从此,明朝失去北方屏障,边事越发不可收拾——“明未亡,而插先毙,诸部皆折入建州;国计愈困,边事愈棘,朝议愈纷,明亦遂不可为矣。”

漠南蒙古降顺后,向建州进“九白之贡”(白马八匹、白骆驼一头),表示臣服。从此,努尔哈赤安定了后方,打通了从西北进入中原的通路,拥有更为雄厚的兵源,占有更为广阔的地域,在战场上取得了更为优势地位。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大金”国号停止使用。

清朝入关以前喀尔喀蒙古三大封建主──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和清朝政府建立了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
满清崛起(努尔哈赤)
清代存在感颇强的蒙古科尔沁部,是如何跟满洲人走到一起的
满族的祖先,究竟来自哪里?
大清那些事儿(六)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爱新觉罗·塔克世的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