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剑桥三国史(40):夷陵之战

 发生于公元221年刘备与孙权之间的战争因其战场在中国的夷陵地区,故被称作夷陵之战。以发生地命名战役是后人纪念历史的一种固定模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乃至约克镇大捷、诺曼底登陆等都是这一类型,相信大家都能理解。

刘备与孙权开战的时候实力是不如对方的,因为他只拥有大半个益州,而孙权却占有扬州和荆州的大部分以及交州的全部,双方直接参战的兵力对比约为四万比五万,孙权方面相对占优。

不过现实的力量对比却远不如地图上所展现的那样简单。荆州虽然被孙权所夺取,但因为长期处于刘备、关羽的有效控制之下,所以当地人民实际并不太欢迎新来的管理者,以至于孙权不得不从交州调当地的守将步骘进入荆州以协助前线的战事,而他本人也不得不来到长江中游以协调各路军队的行动。

除此之外,兼并荆州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是孙权与曹丕两大集团之间的边境线延长了一倍,几乎三倍于刘备与曹丕间的边境线长度,假如此时曹丕趁机攻打南方,那么孙权的压力就远比刘备大得多。为了防止两线作战,孙权在曹丕称帝后不久便献上了自己的忠诚,他将关羽所囚禁的于禁送还了北方以寻求曹丕的保护,结果对方果然被欺骗了。

骄傲的曹丕认为孙权的投降是自己完成了父亲所未能完成的心愿,他高兴地将授予了孙权王爵、最高将军军衔以及荆州州长的职务。包括副首相王朗在内的曹丕集团一致认为己方应该保护孙权的安全而出兵攻打刘备,但是刘晔再一次发表了异议,他明确指出孙权只是迫于形势而投降的北方,而这种象征性的臣服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曹丕不但不应该保护、而且更应该和刘备一起出兵灭亡他。一旦孙权被消灭,则刘备的灭亡也就近在眼前了。

刘晔的建议非常符合魏帝国的战略利益,但曹丕最终没有听从这个,于是他便错过了一次真真正正的的统一全国的机会。

尽管曹丕的政治眼光要比大家想象中的要肤浅,但孙权却不能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这个方面。事实上他的外交攻势并不仅仅是针对北方,即便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孙权仍然没有放弃和解的努力,这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便出现在了史书的记载当中。

诸葛瑾在公元200年时便投靠了孙权,但他的能力却十分平庸,所以并没有在集团中展现出任何行政还是军事方面出众的才华——事实上他后来也没有。但是随着弟弟在刘备集团中的被重用,诸葛瑾很快便成为了连接双方外交关系的枢纽人物。

当刘备发动对孙权的全面战争时,诸葛瑾曾以私人方式同刘备取得联系并希望他退兵攻打北方,理由是刘备的口号一直是扶持汉王朝,所以是曹丕而不是孙权才是他真正的敌人,但是刘备却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所以孙权仍然必须硬着头皮迎接刘备的挑战。

缺乏优秀军事指挥官是孙权方面最大的问题。公元220年,孙权集团最杰出的两位将领吕蒙、甘宁都相继去世,另一位战斗经验丰富的将军蒋钦也因病而亡。尽管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了刘备集团,但刘备本人的指挥能力在当时几乎仅次于曹操,而孙权则基本上是一个纯粹的军事外行,危急时刻他临时选出了三个人在最前线帮他对付刘备。

第一个人叫韩当,他曾服务于孙权的父亲孙坚,但根据历史的资料来看韩当除了资历老以外再无任何可夸赞之处。除此外,韩当在服役期间基本是作为命令执行者而存在,而他唯一一次独立指挥的战斗却是以完败给臧霸而告终,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断定韩当绝不是刘备的对手。

第二个人的叫孙桓,他是孙权家族中的一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部将。但问题在于孙桓在公元221年时年仅二十五岁,这次战争是他第一次参与的杀人游戏,所以我们不能指望这位青年能够给自己的集团带来太多的好运。

最后一个人是孙权任命的前线总指挥,他就是之前已经出场并成功欺骗了关羽的陆逊。陆逊的问题我们也已经提到,战争经验不足,在武将中威信不足,所有这些都成为了陆逊指挥战争中的重大麻烦。

夷陵之战一开始基本是刘备的独奏乐章,面对这位久经沙场的皇帝,孙权方面的将军们基本没有招架的能力。在明白自己不是刘备对手的情况下,陆逊命令所有将领都不得出战,很显然他是想与敌人来一场总体战,以自身更为雄厚的物质条件以逼迫对方撤军,这也确实是当时最明智的做法。因为陆逊的不作为,刘备精心安排的一次伏击战计划被宣告了破产,双方进入了无聊的相持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压力逐渐开始向进攻方转移。为了缓解自己的不利局面,公元222年初,刘备派人联系了荆州地区的蛮族并邀请他们从背后进攻孙权集团。孙权集团的民族政策是三巨头中最糟糕的,因为他们不但要与蛮族争夺长江、珠江流域大量的未开发土地(生存空间),而且还推行着极其残酷的奴隶经济政策,而蛮族人则是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双方间尖锐的矛盾为刘备的介入制造了机会。

荆州蛮族的反叛让孙权集团感到了恐慌——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曾奴役、驱使以及杀死过蛮族人,如果刘备赢得了战争,那留给他们的将是蛮族的残忍报复。于是孙权的将军们纷纷要求立刻与刘备进行决战,但陆逊却否决了这些意见。不仅如此,他还出人意料地将战线缩短到了更下游的夷陵地区并在此建造防御工事,接下来的情况和之前的半年没有任何区别:无论刘备如何向其发起挑战,陆逊则始终保持防守姿态拒不迎战,双方就这样继续相持了起来。

又一个半年过去了。

公元222年夏季的夷陵地区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时的刘备早已不如去年出兵时那样的警觉。在酷热的天气下,刘备非常愚蠢地将自己的所有军队全部调到了长江岸边的森林内驻扎。他明显忘记了一件事情:森林,是可以燃烧的。

在冷兵器时代,水(主要是人造洪水)和火等自然力永远是最强大的武器。决定官渡之战胜负的是曹操烧毁袁绍的粮食,而赤壁之战的转折点也在于火的应用。刘备本人曾直接参与这两次大战,但他却犯下了这样简单的错误,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即便是完全军事白痴的曹丕在听说刘备的这一举动后都断定其一定会失败,而陆逊更是异常警惕地向刘备发起了一次试探性攻击以确信自己真的遇到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大概还以为刘备正在策划一个阴谋。而当陆逊在进攻时发现对方并没有在军队中做任何消防准备时,他终于确定自己没有在做梦:是的,刘备确实是老糊涂了。

陆逊的第一次进攻显然没有做任何放火准备,所以他迅速撤回了自己的营地,这让他的手下们开始了新的抱怨。严格来说这些人并不是陆逊的手下,只能算是其同僚,因为直到现在陆逊也没能在军队中确立自己的权威,所以无论他怎么做决定都要遭到其他高级军官的指责。但是这个情况即将被改变,因为不久后陆逊就将彻底地打败刘备,然后成为整个集团的大英雄。

公元2228月,陆逊指挥军队在夷陵发起了对刘备的彻底反攻,他以焚烧森林的方式完全摧毁了敌人的阵地,然后在追击的过程中几乎全歼了对方。刘备在一些部将的保护下得以生还,然后逃到重庆地区与留守当地的赵云进行汇合。大量将领在前线阵亡,一部分投降了陆逊,还有一部分因为回益州的道路被堵截而被迫投降了魏国,这其中就有被刘备安排在北方抵御曹丕的黄权。

黄权是益州当地人中最有才能的一位,他的投降让曹丕非常的高兴。但是黄权没有因此而谄媚于自己的新主人,他表示自己只是因为不想投降孙权又没办法回到故乡,所以这才来到的北方。这时益州有传来谣言说刘备因为黄权的投降而杀死了他的家人,而黄权却认为刘备绝不是这样的人物——事实上确实有人建议刘备做这些事情,但刘备却非常惭愧地表示自己因为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才导致了失败,现在是他害得黄权有家不能回,既然如此又怎么能因此而杀死黄权的家属呢?

尽管遭遇失败,但刘备没有将责任推给别人,反观官渡之战后袁绍对田丰的处置,两人之差距一目了然。刘备,确实是一个真英雄!

但是他现在却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夷陵之战刘备集团损失了至少四万军队,而大量军官的阵亡与投降则让原本就人才短缺的蜀汉帝国面临了更大的管理困难。更让人(特别是刘备自己)难以相信的是打败刘备的竟然是陆逊这个非职业军人,此战是陆逊人生的辉煌起点,却也成为了刘备军事生涯的失败终点。

不过即便如此,刘备仍然具有足够威慑敌人的威望。当孙权集团得知刘备并没有战死并且还停留在重庆地区时,他们仍然担心其会重振旗鼓再次与自己开战。这并不是无谓的担忧,纵观刘备的生平,基本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而之前的每次挫折都没有将其打倒,反而让其越来越强大,所以这次失败是否会成为其人生的新起点?没有人知道。

围绕是否与刘备继续作战这一问题,孙权集团分裂为了两大派别,一派以潘璋、徐盛等人上为代表,他们要求将战争继续下去,而另一派,陆逊、朱然骆统等人则表示了反对。陆逊认为己方已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达到了战略目标,没必要再奢求额外的回报。而且曹丕正在北方调动军队,所以现在更应该收缩军队以抵御来自北方的威胁。尽管潘璋和徐盛都是孙权最信任的人物,但是曹丕的动向最终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所以孙权最终接受了后三人的意见,派出使者与刘备进行议和。

那么刘备是否愿意放弃仇恨而同意孙权的要求?曹丕有又是否会挽回自己已经错过的统一全国的机会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夷陵之战:为何打了胜仗的孙权反而要向打了败仗的刘备求和?
'蜀汉政权几乎亡国,夷陵大战中,刘备到底葬送了多少军队?'
三国:孙权袭荆州,刘备伐东吴,双方进行斗殴之前,都要先向曹丕示好?
真读三国, 不看演义: 假如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结局会怎样
夷陵之战刘备逃到永安,孙权为什么害怕
吕蒙为什么杀关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