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人话 讲二十四史【西周篇】140、阻力

 镐京距离东方远、中原地区文化先进,怎么说姬发的这个营建新都的决定都是很英明的。既如此,为何他不能公开宣布这个决定,却要私下里和弟弟偷偷讲呢?

原因很简单——阻力大。

结合商朝的历史我们都已经了解:迁都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历朝历代都是非常忌讳做这种事的。且不说搬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实在太大(今天我们在同一座城市搬个家都是要丢掉不少东西的,何况是异地呢),就是感情上,从小在镐京长大,早就熟悉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突然一声令下要大家住到别的地方去,心里也忒难受是吧?

这时就有朋友要说了:西周不是没迁都吗,还是以镐京为中心嘛!

请注意,这是作为后人的我们所看到的情况,而实际上姬发一开始真是打算营建两个都城么?很难说。在西周以前就从未出现过两都并存的局面,像丰邑与镐京、殷墟与朝歌都只是名义上有两个都城,实际上相互间距离那么近,这算啥新都城呢!

今天要是将南京也提拔为第二都城,那你确实可以说中国有两都。但你要是把天津提拔为第二都城,说出去都好笑——不就是十环以外嘛,这叫什么新都城?

依我看,姬发一开始确实是有将都城迁往中原的打算,这一点都不稀奇,只是因为周人都安土重迁,特别反对,所以才使得他闷闷不乐,独上豳山喝西北风。

果然,姬发最终也只是在洛水旁营建了一个“周居”,然后便走人了。不仅如此,他还下令“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得,这下彻底妥协了。

所以不要以为君主就一定是至高无上的,历史上的任何改革都是要触动很多人利益的。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分析,周人迁都东方确实十分有利于其与东方各族之间的融合以及对周边地区的控制,但是西周的贵族、平民们都缺乏这个动力,难不成姬发要找武庚去商量这事儿?

唯有姬旦懂哥哥的意思,武王有十几个兄弟,偏偏只有姬旦一人来见他,你说他心里有多难受?要我看啊,姬发之前也是在等,也是在试探,看有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心意,遗憾地是,大家要么就是真傻,要么就是装傻,反正就是不接你的茬,最终我们的武王就只能在失望中取消了自己心中的决定。

这里就有人要问了,东周之所以败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洛阳附近无险可守,而秦国就是借助了关中的地利而制衡了天下。这话当然没错,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这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了。而几百年前,在社会发展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洛阳附近的战略纵深是足够的。周武王自己也说了,洛阳这个地方中间是个平原,适合经济生产(“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周边又有山有河,算是天然险阻(“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雒、伊”),非常适合安邦定国。

事实上我们看春秋早期的几个强国,比如郑、卫等,都没什么战略纵深,但也没受到太多影响,只是到后来兼并战争加剧的时候领土大的国家才展现出地理上的优势来。所以我们不能苛求公元前11世纪的周武王能够看这么深远,试问在他以前的夏朝商朝又何有过什么“战略纵深”呢?

当然,如果姬发非要迁都,那么以个人之权威压迫也不是不可能,就像盘庚当年所做的一样。但是现在武庚还在你就要和本族人闹矛盾搞分裂,是集中力量防止商人反扑重要些呢,还是迁都重要些呢?

而另一个导致姬发不能乾纲独断的原因则是:他身体撑不住了。

牧野之战后,姬发的身体每况愈下,病重了两次,第一次吓得周公连忙写信给天帝请他保住二哥的性命,哪怕要了自己的命也无所谓,这次老天显灵了,姬发病情有所好转。可惜没多久医院又下达了第二次病危通知,而这次之后,就再没有第三次了。

关于武王去世的时间,有灭商后两年说、六年说等,不管是哪一种,大家都承认他是“天下未宁而崩”:恐怕他还有好多事情没来得及做呢,迁都恐怕只是必要不充分的一件吧!

通过这件事我们就要看到,读历史是一定不能开上帝视角的。武王就算是迁都到洛阳,那也不是他没有战略眼光;而没迁,也未必是因为他原本就打算以关中为中心。真相当然只有一个,但是多思考一下肯定是不会错的,尤其要站在当时当世以及当事人的角度上想问题,这样才算是严谨和科学。

别急,姬发的故事还没结束哦,欲知后事如何……你懂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军事战略以地理为基础---读《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之二
我国历史上都城都有哪些?隋朝   唐朝   武周
春秋蒲骚之役动因谈
周朝世系
不在原址的古城:长安城变迁史
西周都城之谜,陕西何尊铭文揭开谜团,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