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人都知道的正统史册,编写者都是奇葩大牛,你认识几个?

更多历史解密,请关注微信我们爱历史(ID: his-tory)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钖

中国人信奉“文如其人”,也就是说大家相信作者的品格在其作品中有充实的体现。作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资治通鉴》,其书跨度上千年,共历时19年用数百万字编纂而成。

《资治通鉴》的编辑团队没有后世《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那般人才济济于一堂,司马光总其大成,协助者只有刘恕、范祖禹、刘攽和养子司马康等人。只此几人便能编成浩瀚的正统史料,与他们的优秀品格是分不开的。

一、司马光

作为保守派大臣,他与“拗相公”王安石在政治上的极端对立是任何人都化解不了的。身为生死对头的当事人之一,王安石却公开表示非常愿意与昔日的“砸缸”少年做邻居。

司马光的道德修养方面确实没的说,而且还好低调。他家有个老仆总是叫自己为“君实秀才”,有一天让上门做客的苏轼听见了。苏东坡笑着对老仆说:“你家主人早就不是秀才,已经是宰相了。大家都叫他‘君实相公’。”

老仆听后吃惊非常,从来没听司马光在家说起过啊,于是马上改口为“君实相公”。司马光跌足长叹:“我家这个老仆,活活被子瞻教坏了。”

北宋士大夫生活富裕,纳妾、奢靡、挥霍之风盛行,司马光却独身其外。就算自己老婆张氏无法生育,也坚持不纳妾。期间老婆挑头给他纳妾,司马光坚决不从。最后夫妇俩一生无后,便把哥哥的儿子司马康过继为养子。

妻子死后,一生高官厚禄的司马光竟然无钱安葬,只好把国家分给的职田三顷卖了,草草为妻子办了丧事。要知道宋朝官员的工资是历代最高,而且司马光得到的赏赐无数,那么多钱都跑到哪里去了?

原来他在洛阳买地然后建藏书楼,其中仅仅收藏的孤本、善本和御赐书籍就达上万卷,其手无余财却家藏书富,一朝宰相做人如此不禁让人钦佩。

二、刘恕

刘恕是司马光的学生,因为编纂《资治通鉴》所涉及的资料繁多,司马光派其到一位藏书大家中去阅读资料、搜集信息。因为有很多内容需要亲手抄写,可他们又缺少人手,所以刘恕自己动手,夜以继日一刻也不敢放松,因为用眼过度几乎写瞎了。

司马光被王安石踢出首都后,刘恕受到牵连到江西赣州任职。为了讨论《资治通鉴》,刘恕每次都要长途跋涉到司马光驻地进行讨论,往返需要三千多里。而且刘恕也与老师如出一辙,手里拿着高工资却是个穷光蛋,连置办冬装的钱都没有。

司马光看到自己学生在初冬穿着单衣千里迢迢而来,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就把自己穿过的一件皮衣送给了他。本来事情也无甚新奇,然而过了一阵,这件皮衣又被寄了回来,原来刘恕染病不起,临终之前又将恩师赠予的衣服还了回来。

三、范祖禹

范祖禹编辑撰写《资治通鉴》耗时十几年,除了写书什么事都不上心。他私底下与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十分要好,王安石执掌朝政打击司马光一派,王安国让范祖禹拜访自己哥哥,这样可以免遭牵连。范祖禹就是不去。

富弼下台后,很少与人接触,唯独看好范祖禹。他在临终前将论述王安石变法弊端奏折转给范祖禹,要他代其上奏。有人担心会得罪王安石,便建议范祖禹不要上奏,但范还是遵从了富弼的遗愿。

章惇、蔡京等日后荣登《宋史·奸臣传》的权臣都在范祖禹的反对范围之内。站在后世的角度看,范祖禹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当时章惇等都是权倾朝野的大人物,若以下击上、以弱击强,很难想象范祖禹当时所依靠的眼光以及勇气。

四、刘攽

司马光的几个助手中趣事最多的就要属刘攽了,史书上评价这人说“喜谐谑,数招怨悔”。喜欢开玩笑,玩笑到别人都怨恨他的地步。

最可气的一次就是他到王安石家做客,碰巧王安石在吃饭,就让仆人领着刘攽在书房等候。刘攽看到书桌上有一篇王安石草拟的《兵论》,过目不忘的他当场默记了下来。等王安石回来,俩人闲聊,刘攽说自己在写一篇文章,然后把那篇《兵论》背诵出来。

王安石写东西最忌讳与别人的观点相同,他不知是玩笑,以为自己的思路和刘攽冲撞了,便把自己好好的一篇文章给撕了。

看似刘攽没个正行,其实他也是正直君子一枚。王安石变法的不妥之处让他看不过眼,忍不住说了几句就被“拗相公”贬官到曹州。当时曹州劫匪横行,重拳打击之下还是屡禁不止。刘攽到任一改严酷刑法,改为宽松量刑,强盗反而减少了。

他专攻《资治通鉴》的汉史部分,死后家中除藏书千卷外之外没有多余的钱财。

五、最后的最后

在纪传体史书已经成为默认格式被世人接受的宋朝,一部编年体形式的《资治通鉴》横空出世。全书从周朝起至五代止,涵盖16朝跨度上千年,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轻叙事重在总结经验教训,供当朝者借鉴。

为什么《资治通鉴》其中讲述的道理能够让人信服?在“文如其人”的中国,真正能够讲出来的道德,一定是作者平素为人处世的标准。

刘恕、范祖禹、刘攽等人并不是司马光的附庸,他们都是能够独挡一面的著名史学家,“著作等身”用于形容他们一点都不夸张。

这些人的人生理想除了能够将《资治通鉴》这部绝世著作编好之外别无所求,而且编纂过程虽然繁重却一丝不苟。据说亲眼见证《资治通鉴》成书的黄庭坚说,司马光在洛阳留下两大屋子的手稿,虽然只是手稿,但是笔迹字字工整,没有一个草字。

也只有这样执着、认真又甘于风险的团队才能完成《资治通鉴》这样的宏伟巨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如果没有他们,《资治通鉴》有可能是另外一种命运?
《资治通鉴》札记40:司马光与书局诸人的关系
如果没有他们
司马光悉心编《通鉴》,前后共耗时十九年(下)
北宋史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