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年七迁,曾国藩的平步青云之路(三)

导读:曾国藩在翰林院只顾埋头读书,不善交际。穆彰阿再次耳提面命,指点迷津,曾国藩醍醐灌顶。他与倭仁相识相知,拉开了人生另一个重要阶段的序幕。

(接上期)

疏于交际 恩师提点

流年似水,曾国藩在翰林院按部就班地学习知识、积累工作经验。他性格耿直、勤奋刻苦,但智商不过是中人之资,所以在翰林院并不显山露水。

翰林院的那些官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道光皇帝除了当时提高曾国藩的考试名次之外,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照。

大家多方打听,发现曾国藩除了座师穆彰阿之外,好像并没有什么很牛的背景。

就暗地里寻思:皇帝关注曾国藩可能只是一个偶然现象?这小子也许只是走了一把“狗屎运”而已。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曾国藩的热度逐渐减少。

在这里我可以大致介绍一下翰林院的职能:充经筵日讲,论撰文史,稽查官学功课,稽查理藩院档案,每遇会试、殿试时充主考官、读卷官,入值侍班以备顾问等。

用现在的话翻译就是: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和场合给政治局或者中央委员会讲课,编撰皇帝的讲话、册封文书等,稽查史书编撰、档案管理等以确保正确无误,国家考试作为主考官和改卷官,在皇帝身边轮值做顾问、秘书等职务,等等等等。

而翰林院任庶吉士相当于今天的“中央党校高级后备人才全日制研修班”,属于在翰林院实习。庶吉士们基本上平常是比较空闲的,有课就上一上,没有课在党校读读书、交交朋友,节假日按规定放假。

“翰林院庶吉士班”的宗旨主要有两个:

第一,让高级后备人才先熟悉一下顶层官场的圈子,了解一些官场规则,实习结束后留下优秀人才重点培养。

第二,让这些人才磨掉身上的学生气质和思维方式,开始实现从学生到官员的角色转变。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刚好是休沐日(相当于现在的周末),曾国藩没有出去而是留在家里的书房中读书。他正沉浸在墨海书香中,读到精妙处偶有所得就抿一口茶,不断地点头微笑,惬意得很。

这时候,突然敲门声响起,曾国藩打开门后发现是穆彰阿家里的仆人来找他,说老师穆彰阿让他晚上到家里一趟。曾国藩不禁在心里寻思:老师突然派人来找我,是不是最近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或者我又干了错事?好像没有啊,我近期一直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也不再出风头。他想了半天不得要领,就不管它了,见面再说。

于是,曾国藩吃过晚饭后在街上顺手买了一包茶叶,就直接来到老师穆彰阿家里。

两人叙过师生之礼后,穆彰阿请他到书房喝茶,看了一眼他手里的茶叶,笑着说道:“我知道你手里不宽裕,来我这里还带什么东西?”

曾国藩脸微微红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恩师,我知道您这里的好茶叶多的是,不过这是师生之礼,学生囊中羞涩,就只能礼轻情意重了。”停顿了一下,又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道老师您今天叫我过来有什么教诲?”

穆彰阿给曾国藩倒了一杯茶,示意他不要客气,然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微笑着说:“其实我今天叫你过来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只是闲下来突然想起最近你好像很少到我这里来,所以让下人叫你过来聊一聊,问一问你的近况。”

曾国藩闻言,松了一口气。马上站起来说道:“多谢恩师的记挂,我近期一切都好。目前主要是在翰林院读书,顺便整理一些历史典籍,所以确实有点忙,忘了到老师您这里来问候安康、听从教诲,这是学生的错,向老师您请罪。”

穆彰阿摆摆手说道:“这种客套话就不要多说了。我们虽然有师生的名分,但上次指点你的‘为官之道’,我知道你不太认同。这也是正常的,年轻人嘛,总会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意气奋发,渴望改变,希望做一些突破性的事情来证明自己,这无可厚非。不过,以后你的经验阅历慢慢增长,在官场多碰一下壁,可能就会对我说过的话有深刻的感悟。

算了,你不愿来就少来吧。不过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在关键时刻选择的时候如果拿不定主意,还可以来问问我的看法。现阶段,我就给你提一点建议。”

曾国藩听到穆彰阿说完这一番话,面红耳赤。虽然他很佩服穆彰阿的洞察力,但内心深处确实觉得座师的官场经验‘负能量’太多,跟自己的人生定位格格不入,所以来的就不是很勤快。

在中国古代老师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些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不会比父亲差多少(当然这里说的是真正的老师,座师之类的不完全相同)。

因此,曾国藩被穆彰阿当面点破感到很不好意思,他站起来向穆彰阿鞠了一躬说道:“学生孟浪,年少不懂事,辜负了老师您的好意,还请老师原谅。老师有什么教诲,学生一定铭记在心!”

规划定位 寻找同道

穆彰阿看到他的样子,微微叹了一口气,觉得这个学生确实是一个实诚的人,可惜却跟自己不是一路人。他有点无奈地说道:“国藩啊,你的秉性和老师有很大的区别,我的这一套‘为官之道’即使教给你,可能你也会学得不伦不类。

如果未来天下太平,你的定位应该是唐朝魏征或者明朝海瑞一样的人物。也罢,每个人自己的路终究要依靠自己去走,也没有哪一条路一定是对的或者错的,你好自为之吧。”

穆彰阿停顿一下,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不过,不论你走哪一条路,一定要记得要找一些同伴一起走,不要做孤臣。

遍览史书,你有看到哪个孤臣有好下场吗?孤臣很容易被人当成一把刀,用完后就处理一下,完全没有后患。

魏征生前享有大名,死后坟墓被刨、曝尸荒野。海瑞呢?生前家人过的苦不堪言,母亲大寿只能买两斤猪肉,上万言书被打入天牢。如果不是因为有一些特殊的因素,他早就被挫骨扬灰了。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我就不多说了。

既然你决定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那你也应该找到类似的圈子,到时候万一有什么事也有人帮你说话,而不至于墙倒众人推。

你现在翰林院工作比较清闲,多读书没有错,但是也不要把自己读成‘书呆子’。翰林院的人大多数都是清流,里面还是有一些与你价值观类似的人,所以你有时间要多参加他们的聚会。

一方面加强与同僚关系的粘性,让别人觉得你不是性格孤僻的人;另一方面有机会你也要发表一些真知灼见,在圈子里出点小名,未来真有个什么事大家也好救你。

特别是有一些学派,都是一些道德比较清高的老夫子,他们其实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既然你决定走他们那条路,就要想办法跟他们牵连上关系,同龄之人可以结拜为志同道合之交,德高望重之人你要想办法拜他们为师。

现在皇上比较喜欢理学,所以我建议你可以往这个圈子去规划一下,一举两得。既可以找到同道中人,未来又可能获得皇上的重视。”

曾国藩听了这番话后,醍醐灌顶,心悦诚服地再次对穆彰阿一躬到底:“学生多谢老师教诲。恩师的点拨之情,学生定当终生不忘。”

穆彰阿闻言捋须而笑,心想:“总算打动这个榆木脑袋了。年轻人嘛,一种激励方式不行,就换另外一种激励方式,‘穆氏激励大法’三十六招,总有一招适合你。宝刀未老,哈哈哈。”

扩大圈子 站稳脚跟

曾国藩回到会馆,捋了一下自己的人脉圈子,京城理学圈子有几个人比较有影响力,一个同年(考进士的同学)好像跟倭仁比较熟悉,下次休沐日让他介绍倭仁给我认识,找机会深聊一下。

转眼到了下一个休沐日(周末),曾国藩经过同年介绍终于认识了倭仁,从而拉开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倭仁是什么人,这可不是一个小人物,看看他的人生履历你就会大吃一惊。

乌齐格里·倭仁(1804—1871年),字艮峰,蒙古正红旗人,晚清大臣、理学家。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入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中允、侍讲、侍读。

辛酉政变后,他以讲程朱理学受到清廷重用,擢为任工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委员+交通部长+住建委主任+国资委主任+工信部部长等,虽然在六部里面工部排名倒数第一,但是权力依然大的要命)、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文华殿大学士(地位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总理)。

同时,倭仁还兼职同治皇帝的师傅,作为“理学名臣”、“三朝元老”参预朝政,在清末政界和学界都充当重要角色。病逝后追赠太保,谥文端,入祀贤良祠。

不过这时候的倭仁还是一个小角色,他比曾国藩早几年考中进士,所以资历老一些、官位大一点,在清流中比较有名气。曾国藩和倭仁认识后,深聊了几次,倭仁认为曾国藩也是同道中人,于是把他带入自己的圈子。

经过多次圈子聚会,纵论古今、探讨学问,曾国藩与欧阳兆熊、吴廷栋等人结为好友,终于在京城慢慢站稳脚跟,不再是光杆司令。

举荐圈子首领 谋划唐鉴进京

有一天,小圈子的朋友们再次到公园的凉亭喝茶聚会,倭仁说道:“兄弟们,我们经常坐而论道,确实过得很惬意,但是我们影响力太小了。蛇无头不行,要想办法找个领头人物带领大家一起奋斗,这样我们未来的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

曾国藩闻言一怔,一时间没搞清楚倭仁这番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他想举旗当老大?曾国藩目光转了一圈,看到大家都没有接倭仁的话题,心想:不论是是影响力还是思想深度,倭仁确实都是最高的,他既然有这个想法,我就配合一下。

于是,曾国藩站起来说道:“倭仁兄不论是思想、才华都我高得多,我举荐他作为我们的领头人。”大家闻言,都是连声附议。

倭仁听到大家踊跃的支持之言,面上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摆摆手说道:“承蒙各位同仁的支持和厚爱,但是我倭仁何德何能可成为‘理学研究社’的领头羊?

我的老师静海先生(唐鉴,字静海,号翕泽)才是真正的一代大儒,道德文章俱佳,蜚声海内。

我每次向他求教学问都会想起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唐师现在任职江宁布政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委常委兼南京市长),我们想办法帮他造势,运作一下把我老师调来京城。

如果有了‘静海先生’这杆大旗,那我们‘理学研究社’未来的影响力不可估量。”

大家一听说唐鉴的大名和倭仁的思路,马上肃然起敬、热血沸腾,纷纷出谋划策。曾国藩一听更是激动,这是自己人生的重要机遇啊!

如果唐鉴真的来到京城,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拜他为师,最关键的因素是唐鉴也是湖南人,我们有天然的“乡党渊源”,这一层关系一定要用好、用足。镇定,镇定,这件事我一定要出大力,并找人一起谋划一下。于是,倭仁定下谋划、运作唐鉴进京任职的大方向后,大家马上分头行事、各显神通。

(篇幅所限,留待后述)

下期导读:十年七迁,曾国藩的平步青云之路(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创造的这项记录,至今无人突破
我们的人生需要贵人相助
曾国藩“最牛”的几位老师是谁?
贵人提携加速成功 当曾国藩遇到穆彰阿
太平天国头号对手曾国藩终于出场
曾国藩和他的后裔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