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无义战(七):“流浪者”晋文公颠沛流离的19个春秋

少年得意,乃是一方城主

公元前697年,即晋武公(公子重耳的爷爷)十九年时,晋献公与狐姬之子公子重耳出生。这个时间段正好是晋武公蚕食,吞并翼州政权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说公子重耳自幼便有幸目睹了父辈们建立丰功伟业的后半段过程,即晋武公曲沃代翼,结束了近七十年的内战,使得晋国重新得到统一,并且使得曲沃政权正式登上了晋国政治舞台。作为年轻的公子重耳而言,内心中除了对父辈们的敬畏,剩余的一定是年少轻狂的期待,也一定是对建功立业的憧憬。

而且在这个阶段,公子重耳凭借其温其如玉的性格以及自身高尚的品德情操结交了不少名臣贤仕,其中有五个人最为重要: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

这些人不仅仅是公子重耳得势之时的左右肱骨,更重要的是,在公子重耳落难之时,这些人患难与共,不离不弃,与公子重耳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十九载。这些人的命运或许在公子重耳17岁时初次与他们见面时便已经注定。正所谓与君子交,为知己者死。

到了晋献公继位时(公元前676年),公子重耳已有二十一岁。有史为证:《史记·晋世家》: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也就是说公子重耳不仅仅是父亲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的见证者,也一定是参与者,只不过父辈们的光芒太过于耀眼。

公子重耳出生名门,爷爷晋武公统一晋国,受周王封赏,林立诸侯;父亲晋献公戎马一生,开疆拓土,使晋国疆域大了一倍有余;太子申生(哥哥)率领一军,征战沙场,赫赫战功,驻守曲沃;公子重耳与公子夷吾(弟弟)也就是后来的晋怀公,分别筑城蒲城与二屈。这个时候贵为一方城主的公子重耳,或许正过着诗一样的生活: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奈何,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那个会先来。

骊姬之乱,逃离晋国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宠妃骊姬以晋献公想念太子生母为理由,欺骗太子到曲沃进行祭祀,并且将太子申生带回来的酒肉下了毒,并嫁祸太子申生想要谋害晋献公,从而继承君位。太子申生提前得到消息逃到了曲沃,但奈何太子申生一片孝心,知道年事已高的父亲已经离不来骊姬,若是揭穿骊姬,也可能要了父亲的命,若不揭穿骊姬,自己则背负了弑父弑君之名,最终申生以自杀的方式作出了选择。

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晋献并没有下令处死太子申生。就在这正在气头上的时候,骊姬火上添油,暗示公子夷吾与公子重耳提前知道太子申生要弑君的消息,于是晋献公便要拿两个公子问罪,或许只是想问问到底怎么回事。可是这个时候的两个公子,明知道被诬陷也不敢面对父亲,因为在晋献公的晚年,废嫡立幼的流言早已成为事实,只是彼此心照不宣而已。随着最大的威胁太子申生死亡,自然而言,两位公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或者说死亡的边缘。不要说虎毒不食子,两位公子可是目睹了晋献公同室操戈,诛杀叔父一族的全过程,更何况太子申生的死更是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知道太子申生的死绝对不是最后一个。于是两位公子虽然远隔千里,但非常默契地都选择了逃亡之路。活下去,才有希望。

流浪之路,苦其心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或许没有骊姬之乱,公子重耳便可以潇潇洒洒过一生,有功绩,有门客,有美酒,享人生尽欢。奈何命运和这个贵公子开了一个玩笑,公元前655年,公子重耳受到骊姬之乱的波及,至此踏上了颠沛流离之路,这个时候的公子重耳已有四十二岁,正是不惑之年。

接下来我们以时间轴来介绍公子重耳流亡19年的路径。

公元前655年,公子重耳受到骊姬之乱的波及,由自己的封地蒲地,逃到了母亲的故国,即翟国。在这里公子重耳娶亲生子,虽然翟国不及晋国国力雄厚,但总算是可以安身立命,这一待就是12年之久。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公子夷吾)担心晋国人依附公子重耳,唯恐再次发生曲沃代翼的悲剧,便派杀手诛杀公子重耳。于是乎,公子重耳与一众人踏上了前往齐国之路。

前往齐国的路上,公子重耳一行先是来到了卫国,但卫国国君根本没有把这个落魄公子放在心上,也就没有好好招待公子重耳一行,正应了那句话,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况且公子重耳还是晋国国君黑名单上的人。于是没有待多久,公子重耳一行人便离开了卫国,继续踏上了前往齐国之路。

不远万里,公子重耳一行人最终来到了齐国,齐国不仅以礼相待,而且将同族的少女齐姜嫁于重耳,虽然落魄不堪,但公子重耳在感情上倒是从来没有受到委屈,与此同时,我们便可以想象得到当时以婚姻缔结对于诸侯国家是多么重要的一项外交,或许你此时落难,但如果有朝一日你得势,那昔日这份恩情可就是重于泰山。不管出于怎样的目的,我们的公子重耳重新过上了安逸的生活,或者说公子重耳的鸿鹄之志早已被消磨殆尽,在他心里或许平安喜乐一生才是目标。但很遗憾的是,在齐国生活了五年之久,他身边的人不干了,因为他们发现公子重耳不但没有想要离开齐国的意思,反而想在这里安度晚年。要知道当初这般人跟着重耳流浪不是想要苟且偷生,而是在等待时机,等待实现抱负的机会。当初在翟国12年之久,时刻也未曾忘记想要重回晋国的意愿,离开翟国不仅仅是为了躲避追杀,更是希望在齐国展示才华,但奈何公子重耳竟萌生养老之意,此乃违背意愿。于是乎,在妻子齐姜与狐偃的计谋下,趁着公子重耳酒醉,便离开了齐国。

有史为证:

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第九》

公子重耳流浪时间轴

当然公子重耳也是一时气愤罢了,他怎么可能杀了这些陪伴他多年的生死之交呢,只是埋怨这些人年纪都不小了,怎么还这么闹腾,但也无可奈何,既然已经出来了,那么只好继续向前流浪了,要知道此时的公子重耳已经59岁了。

离开齐国,公子重耳一行来到曹国。奈何曹国君主也是一个奇葩,不知道他从哪里听说公子重耳骈胁惊奇,竟然趁着公子重耳洗澡,一睹为快。正所谓好奇心害死猫,在不久的将来,晋文公继位便以曹共公无礼,派兵攻打了曹国,并且俘虏了曹共公,当然这是后话。

曹国自然是待不下去了,于是公子重耳一行继续前行,紧接着来到了宋国,但时运不济,宋国正经历了一场败战,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公子重耳一行人,更何况是帮助公子重耳重归晋国,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离开宋国之后,公子重耳一行人路过郑国,然而郑文公却不按礼节接待他们,甚至可以说郑文公根本没有正眼看这个老头子一眼,生怕公子重耳赖在郑国不走。公子重耳虽然失势,但所谓君子固穷,高风亮节,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走!

紧接着公子重耳一行人来到了楚国,楚成王以诸侯之礼接待公子重耳,公子重耳受宠若惊。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行人在其他国家受到了轻视要比尊重多太多,所以这份礼节对于公子重耳而言,有些意外,有些沉重。这个时候呢,“五贤士”中的赵衰便站了出来,告诉公子重耳,这是上天的安排,这是公子你即将得势的开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心灵鸡汤。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你配。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便是退避三舍的故事,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会给大家细细道来。

公子重耳当时内心应该是很感激楚成王的,因为以楚国当时的地位与实力,完全可以不顾和忽略落魄公子的感受,完全不必以礼相待,但楚成王却以诸侯之力相待,这份礼节沉重且珍贵。因为这份尊重完全不同于妻子、臣子。就像是《周忌讽齐王纳谏》中所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而楚成王的赞美,乃真心实意,因为楚成王没有理由袒护我,也没有理由怕我,更没有有求于我。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楚国虽然有实力,但是楚国与晋国离得实在太远,于是乎,楚成王建议公子重耳去秦国寻求帮助。

秦国助力,晋文公登上历史舞台

这里有一个插曲就是晋国国君晋怀公(公子圉)先前以质子的身份被滞留在了秦国,秦国国君出于战略考虑,便将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公子圉,简单点讲,晋怀公先前乃是秦穆公的女婿,但公子圉在得知父亲晋惠公生病时,生怕王位易主,便抛下了妻子偷偷逃回了晋国,继位君主,成为晋怀公。要知道当初晋怀公乃是以人质的身份去的秦国,自然回到了晋国便不再认这门姻缘。也恰恰是这个契机,秦穆公将目光转向了晋怀公的叔父公子重耳。

公元前637年,公子重耳一行人来到了秦国,秦穆公不仅以礼相待,并且将怀赢以及同宗的4个女儿嫁给了公子重耳,当然重耳起先是不愿意接受怀赢的,毕竟怀赢原先是晋怀公(公子重耳的侄子)的妻子,但公子重耳总算是拎得清轻重,明白缔结姻缘的目的是返回晋国,也明白怀赢在这层关系中的重要性。而且当时的怀赢只不过20岁有余,公子重耳已是花甲之年,而且强调一点的是,秦国民风彪悍,风俗更不拘泥,所以于情于理,秦穆公并没有在礼节上亏待公子重耳。

当然秦晋再次交好是有原因的:其一,秦国以姻缘的方式,代表着下定决心要帮助公子重耳夺取政权,一方面是想要公子重耳不要忘记秦国的恩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晋怀公抛弃怀赢(等同于羞辱秦国)之仇;其二,秦国忙于西征,根本无法顾及中原,而晋国乃是秦国东边的屏障;其三,缔结姻缘,由姻缘维系的诸侯关系更为牢固。

但不管其中有何原因,那位春秋霸主正缓缓向我们走来。公元前636年春天,公子重耳一行人在秦军的护送下安全到达黄河边。同年二月,公子重耳先是入主曲沃,接着在武宫朝拜继位,是为晋文公,紧接着众臣们前往曲沃朝拜,最后在高粱,晋文公派人诛杀了晋怀公。至此,晋文公正式登上了庙堂之高——晋国政治舞台中心。正应了那首诗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况且有史为证:

《史记·卷三十九·晋世家》二月辛丑,咎犯与秦晋大夫盟于郇。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群臣皆往。怀公圉奔高梁。戊申,使人杀怀公。

写到这里,有些遗憾,因为晋文公继位时,年岁已有六十一,不禁让我想到那首《向天再借500年》,颇有一种初闻不知曲中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凄凉之情。但故事还在继续,这位春秋霸主丰功伟业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请敬请期待下篇:城濮之战——晋文公的登顶之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侯争霸时代晋国历任君王
[人文历史] 浅评晋文公其人其事
三军六卿,春秋晋国极简史,起于唐虞,终于世家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五霸是哪几霸,哪个最霸道?
吃土的人生不憋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