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侯史话番外篇九:1群知恩图报的人,等了500余年才重归王化

周朝南部,一场热热闹闹的四国混战于桓王十七年的夏季,在鄾国境内打响了。楚国通过与巴国的紧密配合,以及精妙的诈败夹击战术,一阵击退了邓国大军,又吞下了鄾国的土地,成为这场战役最大的赢家。按说此次的大战已经讲完了,咱们该顺着时间的轨迹继续往下叙说了。但细心的童鞋也发现了,混战的这四个国家楚、邓两国早有介绍,鄾国也在上篇文章中做了简述。唯独巴国,只说了他们地处楚国的西边,其他信息一律没有提及,作者同志你要不要给大家再好好讲讲巴国呢?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巴人”

其实,鄙人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就是想给各位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一下巴国。您若问我到底为何如此重视他们?原因在于巴国族人有一种品质令在下十分赞赏,即他们是一群特别懂得知恩图报的人。那巴人具体做了什么事儿,会让“闲叙”你这么欣赏他们呢?这故事还得从《山海经》开始讲起。

《山海经·海内经》所记:“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从这段记载中不难发现,巴人往祖上探寻的话,可以追溯到“大皞”这个人。而“大皞”,又可写作太皞或太昊,即咱们熟知的伏羲氏。也就是说巴人实际上是伏羲氏的后人,他的一支血脉传到后照这位首领时,率领族人来到了巴地,从此成为了巴人

巴人的祖先——太昊伏羲氏

那巴人的先祖咱们追寻到了,这个让他们改称巴人的地点又在哪里呢?也许有的童鞋要说了,现在咱们一说到“巴”这个地方,总会提到巴渝、巴蜀二词,而渝、蜀这两个字刚好是重庆和四川的简称,想必巴地应该就在重庆、四川一带了。虽然,这些童鞋说的不无道理,“闲叙”也不能说他们的说法就是错误的,毕竟如今咱们熟知的“巴地”确实在川渝地区。但就在下查阅的诸多资料来看,其实“巴”这个地点最初并不在这里,应该是随着巴人的迁徙,逐步将“巴”这个名字带到了川渝一带

既然“闲叙”你说“巴地”不在川渝一带,那你找到的巴人的起源地在哪里呢?予以为最初的巴地应该就在今陕西省秦岭的南麓,汉中市往西的这一带。至于我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嘛,也出自《山海经·海内经》巴人起源的同一段内,即“有巴遂山,渑水出焉”这句话。很明显,该句中的“巴遂山”理应就是巴人的聚居地,也是他们改称“巴”的地方

《山海经》中有关巴人起源的记载

但是,“巴遂山”到底是哪里呢?现在的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样一座山,或者一个地名啊?的确,不仅现在的地图上找不到这样一个地点,就连古籍中,“闲叙”也没有找到对此山的注释。想必是巴遂山早就被改了名称,让后人难觅它的踪迹了。不过,巴遂山这条线索断了,咱们的探秘之旅并没有受影响,大家不要忘了,这一句话可是有后半句的。而后半句中的“渑水”正是咱们的突破口

然而,“渑水”虽然是咱们寻找巴人起源地的重要线索,但《山海经》中的这种写法,鄙人认为是有错误的。予以为这里的“渑(音为miǎn)水”应该写作“沔水”,而真正被咱们后人称为“渑(音为shéng)水”的这条古河在山东境内,不可能是《山海经》所说的西南地区的河流。因此,“沔水”才是咱们真正想要的答案。那“沔水”到底是哪条河流呢?相信喜欢历史、地理的朋友们都要呼之欲出了,没错,沔水正是汉水的古称(“汉水”现今被称为“汉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也就是说咱们能找到汉江的源头,基本上就找到了古沔水的源头,自然也找到“巴遂山”在哪里了

那汉江的源头到底在哪呢?就目前的水文资料看来,汉江总共有三个源头,恰巧都在今陕西省宁强县境内,正是在下刚刚给出的“陕西省秦岭南麓”的这个答案。想想也是,宁强县刚好处于甘、陕、川三省的交界处,而伏羲氏部落又发祥于今甘肃境内,他的后人会一路迁徙到此处是说得通的。并且,宁强县这里又是个“三岔口”巴人迁徙到这里之后,不仅获得了新的族氏,还走上了与炎黄部落不同的道路。即这支从伏羲氏部落划分出来的族人,没有向东发展融入华夏部落。反而顺沔水南下,来到今湖北省境内,去撰写他们自己的文明史了。

汉江的源头在陕西宁强县境内

先等等“闲叙”童鞋,刚刚你说巴人发祥于陕西境内的巴遂山算是有理有据了,你又如何证明他们没有向东发展,而是顺江南下了呢?我所给出的证据有两处,一处还在《山海经》里,另一处出自《竹书纪年》。虽然,两部史籍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都提到夏朝第一任世袭天子夏启,派了一位名叫孟涂的大臣,前往“巴地”管理巴人的刑狱诉讼去了。而此处所说的“巴地”,早已从陕西搬到了湖北

因为,《山海经·海内南经》明确指出了孟涂被派往巴地后,就居住在丹山以西的一个山上。而丹山地处丹阳南部,按照《水经注》的注释,丹阳属于巴地,且丹山西边的这座山叫做巫山。那现如今重庆市的巫山县往东的方向,不就是湖北恩施的巴东县嘛。所以,孟涂既然到达这里来教化巴人,说明巴人大概率是顺着沔水南下了

只不过,夏启时代的巴人的足迹确实到达了湖北恩施,但他们南下第一站理应不在这里。毕竟,恩施距离汉水流经的区域稍微有点远,咱们需要再找一找巴人顺江而下登岸后的一个聚居点。这就是“闲叙”要给出的下一条线索,即《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对巴人的一段记载。可是,书中的这段记载实在有些啰嗦,又富含了过于浓重的传奇色彩,因此在下不太想复述原文了。若有朋友对原文感兴趣,可以去翻翻这部史书。我在这里只把巴人的迁徙轨迹提炼出来,让您更好地明白巴人是怎么一步步拓展到恩施的。

巴人的先祖——廪君(务相)

首先,巴人顺江南下后选择登陆的方向是汉水的西岸,具体地点由于书中没有写明,咱们只能存疑了。之后,上岸的巴人们很快迁徙到了“武落钟离山”(今湖北宜昌长阳县境内)一带,与本地的原住民产生了第一次的碰撞。所幸,当时巴人的首领务相(又称“廪君”)展现了不俗的实力(其中一项实力就是驾船的能力,也是巴人能成功顺江南下的佐证),让这些原住民都臣服于巴人麾下。再之后,势力壮大了的巴人,乘舟沿夷水(古河名,又称盐水,即今湖北省西南部的清江)继续向西发展,来到了盐阳(今湖北恩施)一带。又一次与盐阳一带的原住民融合,才有了夏启时期,恩施一带的巴地、巴人

到这里,“闲叙”已经把巴人迁徙的前半段给各位捋顺了,同时还提到了夏启这位夏朝初期的天子。他正是鄙人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巴人要感恩的人。因为,夏启对待巴人的方式并不是武力镇压,而是派了能臣孟涂前去进行教化。这就让一直远离中原部落,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巴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原王朝文化的强大。于是,巴人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夏启,成为夏朝最忠诚的子民

巴人的恩人——夏启

只可惜,夏朝并不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王朝。到了夏桀统治时期,商国崛起,成汤一举推翻了夏朝并建立了商朝,让巴人成为了“孤儿”。自此,巴人便与新生的中原王朝断绝了往来,甚至一直在跟商朝进行着对抗。好在,商朝早期的这些天子不是那么的好战,也忙于中原及东夷地区的稳定,并没有给巴人带来多少威胁。但当第二十二任商王帝武丁即位后,形势就大不一样了。

据各种史料及现今留存下来的商朝甲骨文记载,帝武丁是一位十分有为的商天子,并且特别善战。他登基以来,大大小小进行了无数次的征讨,肃清了许多与商朝为敌的邦国或部落巴人(予以为他们当时应该还没有正式立国,只能算是一个比较有实力的部落)刚好就是武丁要肃清的对象,还受到了帝武丁及夫人妇好的联合打击。一仗下来,巴人打输了,不得不放弃清江(即湖北恩施)一带的聚居地,继续向西躲到了巴渝(即今重庆一带)的深山之中

然而,巴人躲到了巴渝之后,并没有得到想要的安宁。帝武丁依然对他们穷追猛打,可巴人已经没有再向西躲避的退路了(因为再往西就是实力同样强大的古蜀国)。因此,被逼无奈的巴人只得屈从于商朝,开始了他们向仇人称臣纳贡的屈辱历史

迫使巴人屈从的商王——帝武丁

就这样,巴人面和心不和地与商朝和睦了一段时间,待到纣王临朝、天下大乱之时,他们给夏朝复仇的机会来了。只不过,光靠巴人自己恐怕是难以战胜商朝的,他们急需强大的盟友,甚至需要一位领袖来帮他忙完成复仇的心愿。而强大的周国及国君周武王正好符合巴人的期许,他们便主动投奔于周人的麾下,并成为攻打朝歌的主力。正如《华阳国志》中写的那样,“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说的就是巴人一种独特的战斗方式。刚好,纣王应对周国联军时,派出的是一支由俘虏、奴隶混在一起的杂牌军。他们见到气势汹汹的“巴渝舞”后,立刻倒戈相向、溃不成军,成了压垮商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巴人在牧野之战中立下大功,周武王自然不会亏待了他们。于是,姬发便学着夏启的做法,给巴人派了一位姬姓宗室去教化、管理他们,让巴人重归王化。并且,这还不算完,武王不仅给巴人派去了首领,还就地(即巴渝之地)分封其为子爵之国。这就是上篇“史话”故事中提到的,四国混战时与楚国站在同一阵营的巴子国(简称“巴国”)。

助巴人在牧野之战中立功的“巴渝舞”

好了,现在大家应该对巴国、巴人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了吧,是不是也像“闲叙”一样,赞赏他们的感恩之心呢?巴人能从夏朝灭亡开始一直等了500余年,直到仇人商朝覆灭后才真心回归中原王朝,绝对算是有情有义的一群人了。然而,这样知恩图报的族人,在春秋、战国这样动荡的年代里,也将迎来新的变迁。只不过这些变迁都是后话了,咱们今天暂不展开,等时候到了,我再为您们慢慢道来。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巴人、大皞后人、初居巴遂山、沿沔水南下、至宜昌、到恩施、孟涂如巴、感恩夏朝、憎恶商朝、助周伐纣、战舞立功、姬姓子爵国。

关键词云图简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渝民俗风情 - 特产历史 - 特产文化 - 我爱特产网
【鸡公石.阆苑仙葩】阆中古城与巴国兴衰
土家族族源问题探析
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巴”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巴人神秘消失之谜
周兴茂:巴人 、巴国与巴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