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2十大阅读热点
2012十大阅读热点
刘悠扬
《芬尼根的守灵夜》(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著戴从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168.00
《万物静默如谜》(波)辛波斯卡/著陈黎 张芬龄/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8月26.00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美)易社强/著饶佳荣/译九州出版社2012年3月48.00
《我们的荆轲》莫言/著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11月36.00
《传家》任祥/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3月480.00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周濂/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32.00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马立诚/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39.00
《温故一九四二》刘震云/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32.00
《国家记忆(贰)》章东磐 晏欢 戈叔亚/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88.00
《2666》(智利)波拉尼奥/著赵德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月98.00
《董桥七十》董桥/著海豚出版社2012年2月68.00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

1、诺奖引发“纯文学”热

小众诗歌再度回归

上榜理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内陆引发“纯文学”热,这场迟到的狂欢,让民众对自身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思考。

莫言作品的出版和阅读,是这场“纯文学”热中的显著现象。书店里所有莫言书籍被抢购一空,他的签名本在孔夫子旧书网被热炒到最高198888元,国内多家出版社争先推出各个版本的莫言作品集,如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新版“莫言作品集(16本)”,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为莫言作品内陆唯一全版权签约商,新作《我们的荆轲》首印就是20万册。

乘着这场东风,最小众的“纯文学”门类——诗歌也奇迹般回归了。同为诺奖得主的波兰诗人维斯瓦娃·辛波斯卡一生不过写了200多首诗,她的诗集《万物静默如谜》今年意外成为口碑畅销书,年底还入选了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而去年的诺奖得主、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思特罗姆今年也在内陆迎来了出版小高潮,除了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的《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他的最新诗集《巨大的谜语》、诗人回顾人生早年的唯一传记《记忆看见我》、他与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布莱的通信集《航空信》也齐齐面世。

2、“外国人写中国”受欢迎

另一种视角令读者新奇

上榜理由:长久以来,由于我们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国度太熟悉而忽略了许多显而易见的细节,当外国人运用“他者”的角度对中国进行观察,他们所提供的文字于是变成一种陌生化的存在,提醒我们:原来“真正的中国”可以更客观,更全面。

今年,一批这样的书在中国集中出版,并大受读者欢迎。彼得·海勒斯的书最为典型。从去年的《寻路中国》到今年的《江城》,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先后在中国出了两本他用英文写的关于中国的书,每一本都在中国引发热销和热读。有评论说,“一个老外、一个老美来到中国,他对我们中国底层或者基层生活、日常生活的理解好像比我们很多中国人自己还要深,《寻路中国》和《江城》是很多中国人看了都会觉得汗颜的书。”

此外,还有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论中国》,著名学者西蒙娜·德·波伏瓦半个世纪前撰写的、在法国轰动一时的研究新中国必读书《长征》,美国汉学家易社强倾二十年之力写就的“迄今最佳联大校史”《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纪实摄影先驱约翰·汤姆逊为西方提供的有关中国的百科全书式影像资料《中国与中国人影像》。

3、书名流行“标题党”

社科学术书成畅销书

上榜理由:素来小众的社科学术书,在今年竟成畅销书,一半原因是起了个好书名。《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可操作的民主》、《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正能量》、《这个时代的无知与傲慢》、《日本边境论》几乎都是如此,书名要么紧扣时代热门话题,要么抓住了大众心理契合点,是光听书名就无法忘记的书。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作者周濂说,“我相信这本书的标题击中了一些朋友的软肋,刺激他们开始反省自己的生活,也许它的畅销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读者不再心甘情愿去装睡。”《可操作的民主》则忠实记录了罗伯特议事规则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南塘村的执行过程,这本书告诉我们“民主是可以学习的,可以操作的,民主就在我们身边”。

此外,《正能量》原本是一本纯粹的心理学图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是“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今年在中国不仅引发了全国团购热潮,“正能量”也成为网络和民间热词。在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的时刻,社会政治评论家马立诚的《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为读者释疑解惑。

4、抗战史被深度挖掘

1942成为关键词

上榜理由:1942年在中国历史上不是个普通的年份,这一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今年,作家们纷纷以文学、纪实、影像等各种方式来回忆1942年,对抗战史进行深度挖掘。

最早写远征军的内陆作家邓贤,首度开口书写家族史,其长篇小说《父亲的一九四二》还原80年前的父辈抗战史,不仅再现了中国远征军在滇缅战场的惨烈经历,还首次披露了抗战史上中国学生兵在中美盟军中的作战经历。

伴随电影的上映,《温故一九四二》的原著也“热”起来。作家刘震云讲述了1942年河南旱灾、蝗灾使粮食颗粒无收,哀鸿遍野,三千万民众离乡背井去陕西逃荒的故事,立体生动地再现了面对天灾时这个民族的生存态度。作家都梁的《大崩溃》同样从1942年的河南旱灾起笔,写到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惨败,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得出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没有解决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而两年前轰动一时的《国家记忆》今年又出了续篇,《国家记忆(贰)》再次首度公开364张中缅印战场老照片,更注重挖掘图片背后的故事,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人物,那些在战乱中顽强生活的百姓,那些在异国为了抗击侵略者而骨留异域的战士,让读者看到一个更全面的战时中国。

5、“大数据”成阅读热词

揭露资讯时代新变化

上榜理由:进入2012年,“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它已经上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的专栏封面,进入美国白宫官网的新闻,现身在国内一些互联网主题的讲座沙龙中,甚至被嗅觉灵敏的国内券商写进了投资推荐报告。在图书市场上,今年就有5本以“大数据”命名的专著出版。

最早现身中国书市的是《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全球复杂网络权威巴拉巴西在人类生活数字化的大数据时代基础上提出“爆发模式”理论。紧接着是学者徐子沛的《大数据》,这本书首次为华文世界提出一个重要话题: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究竟如何改变了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到了年底,国外大数据研究的先河之作、由“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撰写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终于引进国内。

由于“大数据”概念的热销,人民邮电出版社也出了一本算法书《大数据:互联网大规模数据挖掘与分布式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数据:大价值、大机遇、大变革》则是关于这一概念的普及性解读。

6、《芬尼根的守灵夜》

沉寂73年首译中文版

上榜理由:和我国的“红学”一样,在西方“乔学”也是一门显学。今年外国文学出版的一件大事,无疑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花费17年心力完成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在出版73年后,终于有了中译本。

乔伊斯曾放言,这本书至少可以让评论家忙上300年。曾有一位乔伊斯的研究者称,要读完这本书,最少需要1000个小时,也就是说,即便每天读10个小时,也要3个多月才能读完。这本书的法语版从1938年开始翻译,1982年才出了全译本;意大利语版花了10年;德语版花了19年;波兰语版花了50多年。中文版译者、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戴从容耗时8年才完成该书第一卷的翻译。

提及乔伊斯,或许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尤利西斯》。其实,他一生只写了三部小说,且都震撼欧美文坛。《芬尼根的守灵夜》是他花费17年写就的最后一本小说,在难度上甚至被认为超过《尤利西斯》。

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个夜晚梦境,通篇充满了意识流。乔伊斯甚至发明了一种在世界语言史上绝无仅有的“梦语”。整部书中最有名的一个单词是他用100个英文字母拼成的“雷击”一词,模拟雷声隆隆不断。想必仅这一个词,许多读者会不同程度被“雷”到。

7、又掀董桥出版热

全年出版14本书

上榜理由:2012年是董桥年。香港散文大家董桥先生今年70岁了,从年初开始,内陆又掀起“董桥出版热”,全年董桥先生的作品共出版了14本之多。

刚过完春节,广西师大出版社就一口气推出董桥的四本“怀旧版”新书:《记忆的脚注》、《白描》、《绝色》和《今朝风日好》,除了《今朝风日好》是再版作品,其他三本均为首次在内陆出版。年初是香港牛津和大陆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大绿《董桥七十》,年尾是两岸中华书局出版的大红《旧日红》,年中又有牛津和海豚版的6卷本《英华沉浮录》争相斗艳,再加上《橄榄香》、《清白家风》和《景泰蓝之夜》三本散文集,香港书展还发放董桥签名藏书票。一年内,真皮、毛边、编号、拍卖、签名、藏书票,轮番上阵。让读书爱书人过足了隐,也让商家赚了个盆满钵盈。

8、《传家》唤醒中国式美好

“中国”话题彻底火了

上榜理由:2012年,“中国”话题彻底火了。伴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引爆收视狂潮,图书市场上一套价值不菲的《传家》也屡创销售奇迹,不仅连续两月雄踞新浪月度好书榜,后来更是洛阳纸贵,一书难求,成为非热点类图书的传奇。

真正的中国究竟有多美好——不仅西方人充满了误读,连中国人自己也越来越说不清楚。身世传奇的台湾名媛任祥为了较这个真,硬是花费5年时间编出了一套精美如斯的4卷本《传家》。任祥是国际知名建筑师姚仁喜的太太,著名青衣、梅兰芳弟子顾正秋与台湾前财政要员任显群的女儿,本来她只是想借着编一套书跟自家孩子“唠叨”一番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不料却做成了作家龙应台口中的“美的百科全书”。

这套书2010年在台湾出版后,就引起了极大反响,台湾地区繁体字版被炒至5400元人民币一套。今年3月底,大陆读者期待许久的简体字版《传家》终于由新星出版社推出,首印一万套,4月初就在实体书店和网店上开始断货,很多家长都把这套《传家》视作是让子女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9、散文大家黄裳离世

著译作品集中上市

上榜理由:著名散文家、藏书家黄裳9月5日辞世,这位文化老人的故去,使得一段时间内黄裳书集中出版,引发读者悼念之情。

黄裳出生于1919年,钱锺书曾称其文章“使人眼明”。在离世前一个月,他于中国京剧故事的一部作品《纸上翩跹》和他在上世纪50年代翻译的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刚刚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而其生前最后参与讨论的新书《如梦记》、离世后的首部结集作品《故人书简》,先后在他故去后面世。

其中,《故人书简》集中收录了黄裳与我国近现代名人书信往来的原文及相关回忆和解释的文章,时间跨度从1979年至2010年,共计二十五篇,涉及董桥、叔弢、叶圣陶、钱锺书、沈从文、汪曾祺等多位文学界大师。黄裳散文自成一家,精选出来的篇章展现了其生活化的一面,以及老一代文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文字情真意切,耐人寻味。而该书洁白的封面,素穆的字体,俨然是对黄裳先生最好的纪念。

10、《2666》引文青追捧

拉美文学卷土重来

上榜理由:被称为“惊世之作”的西语文学巨著《2666》的引进,在国内又掀起一股拉美文学热潮。八百多页的纯文学作品竟成畅销书,引发文艺青年的追赶热潮,一时间,拉美作家和作品纷纷再度还阳重生,成为2012年的一大阅读热潮。

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文学热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过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直到90年代,随着文学在整个社会格局之中逐渐被边缘化,拉美文学回落到似乎属于它的“小语种”文学的一隅,境况萧索。这种状况直到去年才被突然扭转,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文版正式上市、“惊世之作”《2666》的引进,共同促成了拉美文学卷土重来。

《2666》共有1125页,用译者赵德明的原话说:“这是一部用西文写出来的《清明上河图》”,涉及历史、哲学、数学、海洋生物学、社会犯罪学等等方面。在140个字的微博时代,这部870页的纯文学作品引来巨大反响。在2012年终图书盘点的每一份“十大”榜单上,总少不了《2666》。令2003年英年早逝的智利流亡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几乎在一夜间“复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亚马逊中国发布年度Kindle阅读榜单,深圳上榜电子书消费前三城
课业负担重 没时间读书
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写作致富是光荣的事
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写作致富是件光荣的事
小学生基础阅读书包亮相
我觉得中国散文到董桥处便又是一座小高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