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8句伤人的“毒话”,父母永远不要对孩子说

言语的魔力在于,它既能慰人,也能伤人。

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那些从父母口里说出来的、有关爱和鼓励的智慧话语,往往会引导并鼓励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那些愤怒和刻薄的话语,则形成了我们记忆里的一道道伤疤,让我们时常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有时候,即便是一些看似安全无害的常用话语,同样也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丧失安全感。

我们整理了以下几句父母经常说而不自知的伤人话语,以及可以替换的改善话语,一起来听听是否对你有用吧。

“我真为你感到骄傲”或者“干得好”

称赞孩子也有错?

鼓励孩子,可是父母非常推崇的一种教育方式,然而当父母只会重复使用这句话时,这种“空洞”的赞美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婚姻及家庭问题专家Jenn Berman博士曾指出,现在的父母正在把对孩子的称赞变为垃圾,我们正在用过渡赞美毁掉我们的孩子。

相反,不如用“你该为自己感到骄傲”或者“你怎么能完成得这么快”来肯定孩子的付出。

尝试称赞和他们有关的具体事情或者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成就,换句话说,称赞孩子的行为胜过孩子本身,并鼓励他们适当进行自省以及为自己的努力成果感到自豪。

“等你爸爸/妈妈回来再教训你”

这句话在很多教养过程中被频繁使用,它不仅是另一种“情感威胁”,也是一种“延迟性的惩罚”。

一旦父母选择延迟对孩子施以惩罚,而是交由另一半来进行时,孩子可能会渐渐忘记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

再加上把惩罚的责任推给另一半,不仅会削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让他们在心中开始纳闷,“既然爸爸/妈妈做不了了任何决定,那我为什么还要听他的话”,同时还会无意识中让另一半扮演了一个“坏人”角色。

为了让管教及时起效,在孩子做错事后自己要尝试立即去处理问题,并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你会对他们的行为不满,比如用这样的话语“请不要再这样做了,这会让我感到伤心,因为……”

“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有些父母可能想要了解孩子的一整天是如何度过的,但“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实际上是一个空泛抽象的问题,因为它的回答往往只有一两个词语来表达,比如还好、不好、有趣等。

即使孩子一整天都过得充实快乐的,他也有可能回答说“今天什么也没做”。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孩子一天过得怎么样,请避免使用“你今天过得怎么样”或者“你的家庭做完了吗”之类的问题,你应该多问些能够引发孩子自我思考的具体问题,并鼓励他们详细地回答。

比如,针对3-5岁的孩子,你可以问这些问题:今天最美好的事情时什么、今天你遇到了什么有趣的挑战、你尝试了什么新鲜事物、你今天帮助同学/打扫教室了吗、帮助别人后你感觉如何、中午的午餐有你特别喜欢吃的吗、今天你自己有需要帮助的时刻吗……

而针对6-9岁的孩子,主要是通过问题引发孩子的反思,从而发展他们的同理心,你可以问这些问题:你今天完成了什么学习任务、你如何看待自己的进步、你今天对同学友好吗、告诉我你今天学到的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是否后悔今天说了的话或者做的事……

“别烦我”

当孩子变得黏人、成为父母的跟屁虫时,很多人会感到厌烦,甚至还会甩出一句“别烦我”“我现在很忙”来搪塞孩子。

美国阿肯色州一家语言研究中心的创始人Suzette Haden Elgin博士认为,如果父母总用这些话来对付孩子,他们慢慢会认定和父母交谈毫无意义,因为你总是在“忙碌”。

渐渐地,孩子变得不爱和人倾诉,习惯于将心里话藏在心底,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沉默。

在自己无暇分身时,请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试着对孩子这样说“妈妈现在必须做完这件事,所以我需要你安静地看电视或者玩玩具5分钟,之后我们就可以一起出去玩了。”

“为什么你不能像哥哥一样懂事呢”

对比一个手足的积极榜样,可能是很多父母管教孩子的必杀技,但也会让效果适得其反。

专家认为,父母比较孩子是天性使然,因为他们希望为孩子找到最佳行为的参考模范,但不要让孩子听到你在这样做。

每个孩子都在以自己的节奏发展自我,他们都具备着各自独特的气质和个性,将孩子作比较无异于在否定他们的与众不同。

此外,比较也无益于行为的彻底改变。

在同伴手足的压力下,很多孩子对于自己还没准备好或者不喜欢做的事情可能会抱有困惑,从而有损自信心的建立。

相反,不如将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目前的成就或者努力上,像“你可以自己整理床铺真是太棒了”“谢谢你提醒我明天天气不好”等。

“真为你感到羞耻”

你的孩子可能因为太小,而无法真正理解什么是“羞耻”,这种空泛的词语也并不能让孩子知道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美国匹兹堡大学及密西根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青少年和父母之间关系良好和温馨,也无法避免他们被父母吆喝、咒骂(如“偷懒”或“愚蠢”等侮辱语言)的负面影响,比如增加抑郁症和欺侮别人的风险,让孩子更具攻击性。

不妨用“你让我感到难过,因为……”向孩子解释他们的行为有什么不对,以及日后如何避免再次出现这种行为。

“别哭了”

这句话同样可以这样阐述:别伤心了、不要像个没断奶的孩子一样、你在

害怕什么呢。

沮丧哭泣是很多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幼儿,因为他们无法总是用言语清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真实的难过和恐惧。

一家幼儿教育研究所的主任黛比·格拉瑟(Debbie Glasser)博士表示,让孩子免受难过情绪的困扰是父母的本能反应,但说“不要”并不能让孩子感觉好一点。

相反,它有可能传达出这样的信息,那就是他们的情绪表达并不重要,即使感到悲伤或者害怕都是不被允许的。

先承认并接受孩子的真实情绪,用“发生甚么事了”或者“什么让你感到心烦”向他们表达关心并希望提供帮助。

“我在你这个年纪就能做好”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快人一步,有的开窍稍晚,如果任意将孩子和他人作比较,即便对象是父母也会让孩子感到挫败。

与其恨铁不成钢地过早否定孩子的潜力,不如尝试跟他说“让我来教你怎么做”,通过教一些尚无法做到的事情能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以上这些言语过失,你是否也曾对孩子说过呢?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孩子说“坏妈妈”时,或许“无力感”在作祟,正确解码才是关键
这10句最坑娃的话,2016别再说了!
父母最易伤到孩子的6句话
孩子最怕家长说的十句话
小孩说脏话、骂人,“学坏”难道也是一种成长?
《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五种绝佳沟通话语范例》 第一句话 “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尊重并且信任你的孩子) 第二句话 “爸爸(妈妈)爱你,但不喜欢你这样做。” (让孩子知道情绪是可以这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