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身”即“得道”

东方既白 著

由上一节关于圣人如何才能得道的文章我们知道,只要人们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路径,“为道日损”,损掉“三、二、一”和“仁、义、礼”的枷锁和束缚,“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损掉如“余食赘行”般的“自视、自见、自伐、自矜”,“损之又损”,就有可能达到“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之境。但是这个状态如果没有抓住的话,很有可能转瞬即逝,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再回来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一步之差,还差一个“华丽的转身”。

所谓求道得道,正如常人上山求佛拜佛,只有在山顶诚心礼佛,与佛同在的那个时间段才是虚的,静的,而上山求道与下山行道的过程绝对是动的,否则怎么上去,怎么下来呢?所以老子才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道是动极而静,静极而动,不是一成不变,静茹死水一潭。这与道家悟道得道时“混沌无极,无我无私”的特殊状态一样,但这只是个暂时性特殊时期的非常态,需要的时候进去一下,完事了赶快出来,这与人们拜佛的道理是一样的,需要的时候才进去明心礼佛,明心见性、通悟佛理以后就可以出来了,一直死守在里面不出来,那就成了“出家人”了。

因此到达山顶,得一得道之后呢?该如何下山?该如何行道?如何知行合一?很关键,这个关键的重点就在于是否在“山顶之巅转身”,由上山求道,以我观道的路线和角度,转变成下山行道,以道观物的路线和角度,关键在是否转身,转身即得道,不转身则可能就永远失之交臂了。因此,这也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很多佛像或者其他教派的塑像都建在高高的山顶,或者比普通人高大很多倍的原因了。唯有如此,它们才能站在至高点上转过身来以天量人,以道观万物,因此上山拜佛是有讲究的,您上山的时候,您看着佛。佛也在看着您,您下山的时候,佛还在看着您,您看向了哪里?有没有站在佛教的角度和立场看到自己,甚至天下万物。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转身即得道

其实这个“转身即得道”的道理,就是现在管理学中常说的“换位思考”和“同理心思考”模式,只不过我们是站在了“道”的终极维度和层面,和它进行了“换位思考”和“同理心思考”。这个“换位思考”和“同理心思考”,不但要求我们站在“道”的角度和立场上看问题,还要以“道”的心智状态和思维方式看问题,这需要实施者有极高的悟性和极其繁杂的生活阅历做基础,因此说“圣人不常有,斯人常在”。

这个“转身即得道”的道理,和《易经》综卦的道理一样,演习过《易经》的人都知道,所谓“综卦”,又称“反卦”、“覆卦”,是指将一个“六爻卦”反覆(颠倒)过来所得到的卦。综卦是“六爻卦”旋转180°所得到的卦。综卦是角度转换,换一个方向来看“六爻卦”,就得到该“六爻卦”的综卦。有个成语叫“翻云覆雨”,意思是说相同性质的事物之间最容易发生变化,比如综卦,只是立场和角度变一下,就立马变成了另外一个卦,转眼之间的事,根本不像互卦、变卦、错卦等等那些需要时间的累计配合才能完成的卦,所以高人看卦或者想破解之道,一定首先看综卦,一个“转身”,可能就把问题消弭于无形了,这也正是孔子以综卦为基础做《易传序卦传》的真正原因。

综卦体系模型,合理兼顾了不同立场的诉求

因为“综卦”的体系原理和体系模型,具有“变与不变”的通用性和普适性,卦变的规律和算法简单固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具有“纯粹性”和“单纯性”,比如“屯卦”的综卦一定是“蒙卦”,“泰卦”的综卦一定是“否卦”,“家人卦”的综卦一定是“睽卦”,而不可能是其他什么卦。又比如“乾卦”的一爻变卦,一定是“姤卦”,“乾卦”的五爻变卦,一定是“大有卦”。

而且《易经》的“综卦”,还具有“万变不离其宗”的“主体原则性”。比如《易经》“六十四卦”中只有五十六卦有综卦,其他的八个卦是没有综卦的,这八个没有综卦的“卦”,旋转180°所得到的“卦”,还是此“卦”,统称为“正卦”。这种“正卦”在“六十四卦”中共有八个,分别为: 乾、坤、离、坎、大过、小过、颐、中孚。这就启示我们在关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时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因立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看法,有些问题可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原则性问题则绝对不能。

比如乾为天、坤为地、离为日、坎为月;“天地日月”是宇宙现象,从任何角度看,天就是天,地就是地,太阳就是太阳,月亮就是月亮;故 乾、坤、离、坎 四卦为“正卦”,无“综卦”。大过、小过、颐、中孚是属于人事的;“大过、小过”是指人的过错,“颐”是指人的颐养、养育,“中孚”是指人的诚信。故“大过、小过、颐、中孚”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其性质都不会改变,都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立场差异性,故大过、小过、颐、中孚四卦为“正卦”,亦无“综卦”。

周敦颐《太极图》的改良进阶之路

最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把周敦颐的“太极图”套入到《易经》综卦的辩证思维模型中,我们就可以从“道”和“万物”两个方向和角度,推演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具体过程及其《道德经》所蕴含的宇宙大循环体系,并可以把“转身即得道”的演化路径和规律通过图表的全新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综合”看事物的过程,简化起来看就是下面这张图所标示的过程。

上山求道时,以我观道;下山行道时,以道观物,转身即得道

比如从上面的图例我们可以看出,人类一旦能站在“道”的立场角度和终极维度来参悟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就能得到下面这张“混沌无极,无我无私”图,也是圣人能够达到“以物观物”终极智慧的关键所在。

在道的终极维度和层次,以天量人,以道观物,转身即得道

此图的重大发现终于让我们对“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转身即得道”的描述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们由上山求道,以我观道的路线和角度,转变成了下山行道,以道观物的路线和角度,也终于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实现“无为而治”、“道人合一”的具体路径和方式。比如禅宗说:人人尽可成佛。有文化的、没文化的,有钱的、没钱的,高贵的、低贱的,都可以修佛、成佛。阳明在悟得心学的真谛后也不无感叹地说到:人人皆有良知,人人均可成圣,关键是到底该如何成佛?如何成圣呢?怎么样才能算是已经成佛?已经成圣了呢?其实答案都在这个图中,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的具体构成。

混沌无极,无我无私,其大无外,无中生有,有中化无

看到这副图,首先就让人不免想起了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图中这个“其大无外”的“混沌无极”,正如我们的宇宙苍穹,无边无际,浩瀚无垠,而蕴含其中的“天道阴阳太极”、“地道五行生克”、“人道六亲生克”,正如那漂浮在宇宙苍穹的天体星系和万事万物,应运而生,又随风而逝,无中生有,又有中化无,有限而短暂,甚至是转瞬即逝,但又都无法跳出这个“其大无外”的“混沌无极”之界限,因此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如此,我们就很好回答人类如何才能“超凡入圣”、“成圣成佛”的问题了。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路径,“为道日损”,损掉“三、二、一”和“仁、义、礼”的枷锁和束缚,“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损掉如“余食赘行”般的“自视、自见、自伐、自矜”,转过身来对待任何事情时,都不掺杂自己的主观意识在内,以“混沌无极,无我无私”为做事的最大公约数,以“混沌无极,无我无私”为做事的最大初心和使命,就能“超凡入圣”、“成圣成佛”。

所以要想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过程中超凡入圣,就一定要在心性修炼上到达那个“其小无内,混沌无极,无我无私”的终极维度和超凡净土,如此,方能像慧能禅师那样“眼内无尘,心底无私”,像阳明先生那样“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心外无物,心生万物”。虽然这只是个极小到无限小的区域,但唯有此时的无限小,方能在“转身即得道”的过程中成就后面的无限大,小到什么程度呢?“至小无内,谓之小一”,这有点类似于数学概念中“无极限”的意思,“至小无内”到“物极必反”的程度,就又直接链接到了“其大无外,混沌无极,无我无私”的终极维度和超凡净土,“其大无外”到什么程度呢?“至大无外,谓之大一”,无限大,以至于无极到“大一”,进而“大一”与“小一”合而为“一”,所以中国的哲学从一开始就是整体的“一元论”,中国的哲学观和生命观就是整体的哲学观和生命观,而不是“二元论”主导下的对立与割裂。

数学中的∞表示无穷大,-∞表示负无穷大,∞表示正无穷大

故老子才说:“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庄子亦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因为站在宇宙循环的终极维度和层面来看,万事万物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完整循环过程,是一个逐级跃升的“相对闭环”,而“道”恰恰就是这个整体循环过程的终始点,这个“转身即得道”的过程,恰恰就是“道”实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不二法门和闭合开关,唯有掌握了这个“转身即得道”的不二法门和闭合开关,我们求道得道的状态和循环路径才是可控的,才是可以无限次循环往复和持续进行下去的。

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关键节点“转身即得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易经》的“综卦”模式,看周敦颐《太极图》的终极奥秘
在宇宙的尽头和周敦颐的《太极图》两端,转身得道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 天性自由
道德经圣解(三十九)
道德经25章揭秘
《道德经》蕴含的宇宙大循环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