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振华国医大师:中医的根不能丢!

编者按:

本文由河南中医人集体创作于2016年。

籍此深切缅怀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先生!


本文约2300

预计阅读时间约7分钟

传染病肆虐时,他立起沉疴,挽救众生;
慢性病高发时,他潜心钻研,奋斗终生。
饮水思源,不忘根本。
他热爱中医,爱得那么的深沉。
为了留住中医之根,他孜孜不倦,济世救人;
为了留住中医之根,他殚精竭虑,书写精诚。
他就是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国医大师李振华。
下面请听他的弟子郭文的讲述《中医的根不能丢》

大家好,我叫郭文,是李振华的学生。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恩师李振华一辈子的心声:中医的根不能丢。

去年10月份,我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凭青蒿素的研发,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结束了我国该奖项零的历史。社会各界为之欢欣鼓舞。而屠呦呦提炼青蒿素的方法,正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的灵感。

10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1000多年后还能指导今人做出重大科学发现,这提醒人们,中医药有多少宝库等着发掘啊!这也让我想起了李振华老师多年来挂在嘴边的话:“中医的根不能丢!”

回顾70多年的行医生涯,李老感到最自豪的一点就是,他从来没有偏离过中医的方向。

老师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年幼时闻着药香味儿长大,从小就对中医感情深厚。

16岁那年,豫西发生大旱,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霍乱流行。正在高中念书的李老师,遵从父命辍学从医,救治得瘟疫的老百姓。李老师白天跟随父亲四处给人治病,晚上点着煤油灯苦读《内经》《伤寒论》。

他亲眼目睹父亲治愈了大量危重病人,进一步被中医药的魅力所折服。

 他想,一根针,一把草,就能消除患者的痛苦,祖宗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往下传!

从那时起,李老师就决心把中医当作一辈子的事业,将它传承下去。

使李老师终身难以忘怀的,是在两次传染病爆发过程中,中医的力挽狂澜。

1956年底,洛阳地区发生流脑。李老师与医疗队成员冒着大雪,抢救了许多危重病人。一个32岁的女病人,高烧昏迷抽搐,眼看性命不保。李老师用清热解毒、熄风透窍的银翘散、白虎汤加减,加服安宫牛黄丸治疗。第二天,患者就清醒过来。之后,李老师先后治愈了近百例流脑患者,及时控制了豫西地区的疫情。

全省发生疫情的地区纷纷采用李老师的疗法,有效阻断了疫情的进一步传播扩散。

1970年夏秋季节,河南禹县流行乙脑。李老师当时随河南中医学院备战疏散在此。他带领医疗小组,来到集中收住病人的一个药行。只见患者躺了一地,哭声一片,患者家属对着医生磕头如捣蒜。

病情最重的是一个19岁的小伙子,已经深度昏迷好几天了。他的哥哥哭诉:“弟弟刚结婚7天,妈妈又病重躺在床上。如果弟弟走了,这日子就没法过了呀……”李老师含泪为他开出了清瘟败毒饮和安宫牛黄丸,并亲手煎好了药,守护病人服下。

第3天,小伙子就清醒了。第5天,能吃饭了。第7天,能走路了!其他病人也在治疗后好转,前几天还哭声一片的药行,开始出现阵阵笑声。

随后,李老师及其医疗小组共治疗了132个乙脑患者,治愈率达92.7%。对25个患儿的偏瘫等后遗症,他针药并用,全部治愈。农民们千恩万谢,称李老师为“小神仙!”

李老师更加深信,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只要肯挖掘,中医药绝对能创造奇迹!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相当棘手的消化道疾病。国外研究认为,这种病是“癌前病变”,胃黏膜的修复不可逆转。李老师却根据自己的脾胃病学说,创立香砂温中汤和沙参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效率达98.7%,治愈率达74%。在对1000多例患者的治疗随访中发现,坚持服药者没有一例转为胃癌,纠正了国外对这种病的认识。

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患者中,李老师都有着很高的威望。随着年事已高,又患有严重的冠心病,李老师不怎么坐门诊了,主要精力放在了带徒、指导学科建设上。但是,慕名到家里找他看病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只要病人找上门,李老师就是病倒在床上,也会躺着给人看完病。

那是前年冬天,老师冠心病发作,病情挺重的,躺在床上起不来。我在他家里照料。晚上8点多时,有人敲门。我看门一看,是一位60多岁的老汉,领着一个有气无力的小伙子。

一问才知道,这对父子从灵宝一个村子赶来。小伙子莫名高烧20多天,全省大小医院看了个遍,还是没用。当天,小伙子烧到近40度,已经烧迷糊,快虚脱了。父子俩在报纸上看过老师的情况,就一路打听一路问,花了一整天找了过来。

老师本身就年迈体弱,小伙子又是高烧患者,老人一般不宜接触高烧者。就在我踌躇时,老师听见了动静,问是谁。听说是来看病的,老师不顾我们的劝阻,挣扎着就要起来。我们拗不过他,只好俩人扶起他,搀到客厅,让他给人诊治。

等老师气喘吁吁地看完病,已经累得满头大汗。

送走父子俩,老师跟我说:“病人都找到家里了,我们无论如何也得给他看。当医生的,不能往外推病人。”

我动容了。几乎是流着泪,聆听老师的教诲。

没过多久,老师在卫生间里不慎跌折了髋关节,做了手术。术后,出现了心衰,住进了ICU。

在ICU待了两天,有一位广州的病人找过来复诊。那是一位重症肌无力的姑娘,吃了老师开的药效果很好,想继续接受治疗。

病人大老远跑来,我们不敢不告诉老师。没想到,老师一听,立即让我们把病人叫过来。他躺在床上,戴着呼吸机,戴着助听器,用力睁大眼睛,观察病人的情况,然后口述方子。他每说完一个字,都要歇上几歇。

病人泪如泉涌,哽咽着说:“李教授,求求您别说了,我们改天再来行吗……”

老师却坚持用尽浑身气力,说完了那张处方。

拿着这张珍贵的处方,病人泪如泉涌,我们也又感动,又心疼。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老师这是在用生命履行一位医者的天职啊!

病情稍有好转,老师就又开始半躺着给我们改病案、改文章,手把手地指导我们的医术。

老师之所以这么拼命,正是因为对中医事业发展传承的深切使命感。

近年来,中医缺乏内涵和学术上的发展,缺乏新理论、新发现,中医理论知识淡化、思维方式淡化、中药西化等问题普遍存在。老师常说,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信、不懂中医,中医拿什么传承,靠什么发展呢?

 如今,已经92岁的老师,不顾病痛的折磨、行动的不便,依然坚持给人看病,勤于带教,关心中医药立法,时刻心系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对中医的信仰,影响着无数人,也深深影响着我。常言说人过三十不学医,我却在36岁时依然弃文从医,跟着老师学习传统医学。

中医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中医要传承,传统不能丢。我愿意与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同仁一起,沿着老师走过的路,把中医的根留住!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国医大师李振华:中医的根不能丢
追忆国医大师李振华: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唯愿世人寿而康
济世活人 诲人不倦——记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君之医道君之风,洒向人间都是情 ——忆我们的老师李振华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李振华老师治疗失音症的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