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蠡式明哲保身:智者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却在悲惨和尴尬之间挣脱

范蠡,是中国历史上极为低调的人物。当然,主要是因为历代统治者认为他太过机智,能够相机而动,不死忠于君王,故而不对他进行宣传。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智者,据说他能文能武,通晓天地,无所不精。这可能有点夸张,但是说他是那个时代的人才和实践家,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是中国历史上,往往存在着范蠡式的明哲保身,体现出智者在权力面前的尴尬。

范蠡为政商双楷模

范蠡,春秋末期楚国宛地人,与谋士文种同为越王勾践的倚柱二十余年,后越国遭遇会稽山之败,勾践入吴为吴王夫差奴隶,范蠡同勾践前往。尽心服侍吴王夫差,取得夫差信任,暗暗壮大越国国力。后越王勾践得以回越,越国实力大增,条件成熟。范蠡助越王勾践一举灭亡吴国,夫差自杀。范蠡知越王勾践其人,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遂离开越国至齐,后又至陶地从商,富甲一方,被尊称陶朱公,终于躲过勾践的刀剑。

据传说,晚年范蠡偕西施隐居

范蠡的好友文种,经国之才,与范蠡协力助勾践复国灭吴。范蠡离开越国时劝解文种一同离开。文种不听,后被越王勾践赐死。勾践言:“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与范蠡一样,西汉初定,谋臣张良立刻请辞,刘邦、吕后劝解无用,张良摒弃留侯之位,不惜帝师之尊,毅然请辞,随“赤松子”修仙访道去了。

谋士要在适当时机变傻

这是在中国历史上一再上演的历史尴尬,就是君主在打天下或者保国家的时期,谋臣智者总是被倚为股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旦大事初定,智者加官进爵,却总是被以各种理由,杀掉或者外放,难得善终。

如范蠡、张良、汤和者,能知进知退,适可而止,大业既成,功成身退,可保全性命。如文种、胡唯庸、刘伯温等,还希望凭借自己的聪慧博得君王赏识,继续在朝为官的,难逃厄运。岂不知,夺得天下之后,越是聪明强干,越是君王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为,他不需要。而且,智者忠于尚可,一旦有二心,还有可能成为潜在竞争者的武器,所以一般天下大定之后的君王,采用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杀。如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雄才大略者,毕竟寥寥,不光是因为他们感激智者谋臣在自己征战四方中出谋划策,立下不世之功,而且他们本人也是文治武功的一等高手,故而不用操心智者谋士能够翻天覆地。还有如汉光武帝刘秀,虽起于草野,却是汉室之后,遇百败而不气馁,愈败愈战,与底层谋臣、士兵同甘共苦,内敛含蓄,谦逊广恩,复国之后,悯爱百姓,慰恤群臣。

君主之间的关系需要君主的自信和度量

贤良之君毕竟少数,智者代代皆出,不可等待贤君明主,只能应时势而动,闻风嗅雨,一朝有异,立刻退出。纵有经天纬地之才,抚天敦地之德,也要察觉危险,保全性命。

这就是古代智者的尴尬之处,生于乱世之中,腹有韬略经书,也需应时而动。辅佐君王之时,可就灾祸,可赴汤镬,一旦事成,将是江山和君王的仇敌,只能及时退出。君王是变脸王,可在敌人纷扰攻打之时,设筑一座求贤黄金台,也可在敌人的尸体旁在设筑一座谋士断头台。智者在指凭万物、纵横捭阖之时,要警惕前方,在歌舞升平、富贵在前之时,又要警惕后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勾践为什么要杀掉文种?而范蠡却逃掉了
勾践与夫差这对春秋小冤家,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皇权专制下,那么多良将谋臣明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为何还要那么拼命?
顾静:《国语》简介
春秋的结局,其实来自最后一位霸主对规则的破坏
吴越那些事:一个美女,两句名言,三场争斗,四个谋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