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洗澡的文化
纵观人类沐浴文化,可谓历史悠久、精彩纷呈。 《礼记·内则》: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 “浴用二巾,上下绤。出杆履蒯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屡进饮”。 

《马可·波罗游记》则向我们描绘了元代杭州的沐浴文化:一些街道上有“冷浴澡堂”,“由男女服务员为你服务,这些澡堂的男女顾客从小时候起,就习惯于一年四季冷水浴,认为这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马可·波罗还记下了杭州“所有的人,都习惯每日沐浴一次,特别是在吃饭之前”的这一良好风习。 《朴通事谚解》则一丝不苟地展现了一幅元代大都的“市民洗澡图”——当时公共浴池除洗澡外,还可挠背、梳头、剃头、修脚,不过价钱不一样,洗澡要交汤钱五个,挠背两个钱,梳头五个钱,剃头两个钱,修脚五个钱,全套下来,一共十九个钱,并不贵,一般老百姓还有这种承受能力。浴池里还有放衣裳、帽子、靴子的柜子。 从洗澡可以看出,宋代开启了许多史学家所认为的“近代生活习俗的先河”。拟宋话本《济颠语录》曾写道:天未亮,城市还在熟睡,而浴池已开门迎客洗澡了。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澡堂多在门首粉墙上置有“金鸡未唱汤先热,红日东升客满堂”的对联,就是这种习俗的反映。 元代《析津志》有士庶之家,“聘女将嫁之明日,家人送女儿入堂中澡浴”,男方之家“一应都散汤钱”的记载,可见洗澡已融合进婚俗礼仪。宋代还出现了淋浴装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元宵之夜,在御街上扎缚的灯山上有跨狮子、白象的文殊、普贤,他们“各于手指出水五道,其手摇动,用辘轳绞水上灯山尖高处,用木柜贮之,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南宋李嵩所画的《水殿纳凉图》中,就画有水闸所控制的人工瀑布装置。元代的铜漏计时则是比较明确体现出淋浴器面貌的装置了。值得一提的是陶宗仪《元氏掖庭记》中所记的皇宫洗浴。皇宫浴池纹石为质,金石镂成,奇花繁叶,杂置其间,上张紫云九龙华盖,四面皆蜀锦幛帏,跨池三周。桥上结锦为亭,中匾为鸾,左匾凝霞,右匾承霄,三匾雁行相望。又设一横桥接于三亭上,以通往来。贵妃洗澡时骑在放置池中的温玉狻猊、白晶鹿、红石马等动物玩具上,作“水上迎祥之乐”游戏。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展露的是另一番景象:奉御汤中以文瑶密石,中尖有玉莲,汤泉涌以成池,又缝锦绣为凫雁于水中,帝与贵妃施镂小舟,戏玩其间。 唐代帝王、妃子洗澡铺陈富丽。妃子们洗澡时,还在水中放了香料。如元代妃子洗澡的“漾碧池”旁有一“香泉潭”,“香泉潭”积香水以注入“漾碧池”中。有一小宫女,就因洗这香水澡愈益显出体白面红,似桃花含露,赢得了皇帝的欢心,称她为“夭桃女”、“赛桃夫人”。   唐宋温泉浴也很流行。刘斧《青琐高议》前集《温泉记》讲的是四川书生张俞过骊山时与一仙子在一金碧射人、彩楹琐窗的大室内洗温泉浴的故事。唐代无名氏《梅妃传》中也有“同浴温泉”的踪迹。尽管它们主要是对贵族而言的,但却是唐宋温泉浴的如实场景。 明代,温泉浴逐渐推广开来,并发展到室外。《西游记》第七十二回中的温泉浴场景就相当可观:那浴池约有五丈余阔,十丈多长,内有四尺深浅,但见水清彻底。底下水一似滚珠泛玉,骨都都冒将上来。四面有六七个孔窍通流。流去二三里之遥,淌到田里,还是温水。池上又有三间亭子。亭子中近后壁放着一张八只脚的板凳,两山头放着两个描金彩漆的衣架。……那泉却是天地产成的一塘子热水。 明人唐桂芳用诗吟咏东南温泉:“我来欲浣尘俗缘,垢腻澡尽疡痱痊。”道出了从洗温泉澡中寻求享受和强身的心态。明清的温泉浴较之以前的水平要高得多。明代《食疗本草》、《食品集》都对明代的温泉进行了科学的总结,提出:温泉水,味辛热,有毒,切不可饮。惟治诸风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在皮肤骨节者,须入浴之。浴讫当大虚惫,可随病与药,以饮食补养。非有病人,不可轻入。 到了清代,出于强身健体的考虑和对自然科学的偏爱,康熙摸索出了一整套洗温泉澡的经验。康熙五十年( 1711 ),年已 70 的大学士李光地身患毒疮,康熙就指授他去洗温泉澡,即“坐汤”泡洗。李光地遵嘱进行了洗温泉澡的治疗,毒疮很快就得到痊愈。康熙还对他所喜爱的昌平汤泉进行了考证,其用心无非是为了推广洗温泉澡的功效。这一时期的学者统计各地温泉总计多达二百二十余处,不能不说与康熙提倡洗温泉澡有关。 明代的名士屠本畯还将“澡身”与“赏古玩”、“名香”、“诵名言”并列,表明明代的洗澡较之以往更加讲究。《酌中志》记述了明代京城已实行“擦澡”,清代扬州评话《清风闸》(又名《皮五辣子》)中一节就细致描写了理发、刮脸等洗澡程序,尤写擦澡中的“捶背”,这是“一家功夫”,不但要捶出节奏,还要捶出名堂,什么“八哥子洗澡”、“喜鹊登梅”、“霸王乱点名”等等。捶到最后,再拍三巴掌,叫“凤凰三点头”。这一描写使人更加神往这一可以增加体内热量,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扩充,加快血液循环,可吞噬体内病菌,提高免疫力,对散胃寒、泻胃炎具有特殊效果的擦澡。 清代的洗澡,还注意吸收外来先进之风,为己所用。如故宫武英殿西朵殿浴德堂后建有一穹窿浴室,室内顶、壁满砌白釉琉璃砖,其后有水井,覆以小亭,在室之后壁筑有烧水用的铁制壁炉,用铜管引入室内。这是典型的阿拉伯式洗澡样式,在这种浴室内是可以洗“蒸气浴”的。据说庚子以后,北京开始用西法凿井取水洗澡,故宫及三贝子花园就有这样的凿井。这是中国洗澡史上别一段风味。 中国古代洗澡之最高水平者,首推清代的慈禧太后。北京昌平县小汤山就有慈禧的一个浴池,据测量,它长 4 . 55 米 ,宽 2 . 90 米 ,深 1 . 40 米 。池壁是由经过加工的 10 块巨石压缝交口镶拼而成的,由 10 块方形石板铺成。与它相邻的是一蓄水池。洗浴时,温泉水从石缝中涌入蓄水池,将满时把南壁上的一个闸门打开,水穿过暗槽流入浴池。这个浴池设计可谓别致精巧,不愧温泉池之冠。 普通老百姓的洗澡虽然没法与慈禧相比,但洗澡的设施等却也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如清代扬州的“新丰泉”,是用白玉砌成的池子,面积达丈余,中间隔为大小数格,近镬水热的为大池,次者为中池,小的不太热的池子为娃娃池。贮衣的柜,环列在厅,两旁为站箱。内通小室的是暖房,侍者还可为洗澡者按摩……这种洗澡样式在江南极为常见。  洗澡更为动人的另一种景象则是在室外,据《万历野获编》等典籍记载:自明代较为明显地出现了 六月六日 这天,男人、妇女、小儿、老汉,甚至带上家养的猫犬等动物,“亦俾浴于河”。这是因为百姓认为一年四季中盛夏发病率最高,为防病须洗澡,这也是长久以来人民洗澡习俗的一种集中体现,至今有许多地区人民还保持着 六月六日 洗澡这一有益于健康的风习。 中国沐浴文化有着很高的境界。 “洗心,退藏于密”(《易经 · 系辞上传》),圣人因之澄清内心疑虑,继而深藏不露;“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借助“洗”而整肃自身,达到“洗心”,继而把德行提高到高深而纯净的境界。——由“形而下”而“形而上”,这可算到达“沐浴”的最高境界了。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这亦可谓洗浴得最透彻了。 沐浴,由清洗身体开始,后引申为整洁心态,乃有“浴德”之说。“澡身浴德”,意谓砥砺志行,使身心纯洁清白。《礼记·儒行》云:“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之;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高,不加少而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孔颖达疏:“澡身,谓能清洁其身不染污也;浴德,谓沐浴于德,以德自清也。” 沐浴之境界以“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为最。 《论语·先进第十一》记载:一次,孔子的几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着聊天,孔子让他们各人谈谈志向。轮到曾皙谈的时候,曾皙表示,自己与前几位的志向不同。孔子让他不妨说说。曾皙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境界之高,是为最。 时至今日,文明使我们不仅告别了“浴乎沂”,告别了清清的河水,也告别了“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轻松和“天人合一”式的质朴精神体验,代之以进步和文明。沐浴超越一种生理需要,不单纯是洁身净体,润肤养生了。而且,人们日常的洗澡也随着历史的进步而发展,并归类为液体浴、固体浴、气体浴等。在液体浴中又分为水浴、奶浴、药浴、酒浴等;在固体浴中又有海泥浴、沙浴和用各种萃取物来清洁皮肤;在空气浴中又分为日光浴、森林浴;气体浴中又分为干蒸和湿蒸等等。君不见:清澈见底的温泉浴,芳香馥郁的鲜花浴,洁白润身的牛奶浴,飘散微醺的啤酒浴,通筋活络的针刺浴,周身舒泰的脉冲浴,蒸汽灸人的桑拿浴,天女散花的莲蓬浴,养身护肤的中药浴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从古人沐浴用的杨枝、 葛巾到 洗澡搓背的“爽瓦”,再到今天的活肤沐浴巾、开心泡泡花、雪域魔芋绵,人类沐浴文化的历史已经刷新了无数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所不知的洗浴文化
一村两泉双书院 第A17版:三坊七巷 20140504期 福州晚报
来到汤坑不洗汤,枉到丰顺走一趟
北海道、富士山美景尽收眼底,雪中泡汤超享受!
泡温泉入门须知-正确温泉入浴法及温泉禁忌
如何在日本泡温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