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
农民当上股东后……
南京市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调查
发布时间:2008-12-30 16:39:55 作者:于志勇、洪玉良、高建坤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字体:
近年来,南京市农民以土地入股的专业合作社和组织蓬勃发展,成为兴业富民的重要渠道。以社区引导农民自愿折股到户、按地量股、统一经营、保底分红的形式,使以地入股的农民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目前,当地“股东农民”越来越多,土地股份合作社逐渐呈规模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以土地合作社的方式流转土地,不仅更好地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还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今年55岁的赵长根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石坝村的村民,与土地打了30多年的交道。不久前,当记者见到他时,他却说已经不种田了,去年已将自家的3亩多责任田交给了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成了一名年年拿分红的股民。
老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自己种田每亩地一年收入在300元左右,还费时费力。现在将土地入股合作社,每亩地最低也能拿到380元的分红。去年一年,老赵家就得到了每亩1400多元的分红。现在,老赵来到街道的一家铸造企业上班,年收入万元以上。“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有地不种地,收入靠分红,想不到我这个老农民也成股东了,我们农民等于又多了份‘养老保险’!”老赵对自己由农民变成股东感到十分自豪。
据西岗社区党支部书记邹纪金介绍,“土地入股”不仅让土地价值显性化,解决了农民增收难题,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能把暗箱操作的租赁经营摆到台面上,促使土地合法化利用。
南京土地股份合作组织蓬勃发展
2007年4月,邹纪金将一份《关于横溪街道设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调研报告》提交给相关领导,建议街道相关部门引导农民把依法获取的土地承包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变分散的土地资源为联合的投资股本,通过委托经营、全额承包以及租赁等形式进行企业化运作,农民按股分配获取收益。一个月后,横溪街道率先在西岗社区进行试点,成立了“七仙土地股份合作社”,成为南京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设为股权,每亩水田为一股,每户只设一个股东。为保护农民利益,对入股的土地采取保底分红,每年每股保底500元,分红标准逐年递增。在土地入股合作期内,在同等条件下,合作社农民优先安排就业。
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许明指出,“土地入股”关键一条是不能改变土地性质,让农民在看到土地规模经营好处的基础上,实现粮田向种粮能手、村级集体和专业合作社集中。南京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处处长赵小华告诉记者,2006~2008年,江宁横溪街道先后实施国家土地治理规模开发项目3个3万亩,科技示范项目1个0.2万亩,项目总投资达177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360万元。通过建立“股份+合作”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土地流转操作和分配方式,使许呈、云台等村已逐步形成全市规模最大、集中连片的西瓜生产流通基地,极大地提高了项目整体效益。江宁湖熟街道周岗地区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投资760万元,对2.1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进一步改善了“周岗奇水青虾协会”养殖基地的生态环境。2007年初,项目区农民以土地入股流转给一家投资公司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总计1.52万亩,目前已有1202户农民参加养殖,所产奇水牌青虾2007年获得省级名牌称号,去年销售收入达5400万元,当年每户增加收入近万元。
南京东南郊青龙山南麓,多少年来一直是茅草丛生的荒山野坡,现在这里处处青山碧水——由社会资本投资建造的青龙山人居森林项目,在经过仅仅两年多时间的运作后,让荒野之地旧貌换新颜。同时,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造林工程。开发商以每年每亩土地800元的价格租用农民土地,承诺将来还有分红。此外,今后这里养林护林、物业管理和旅游所需岗位将新增2000多个,这些岗位将优先供给当地农民。
南京市雨花台区高家库村原来以开山采石为主要产业,石头越开越少,荒山越来越多,现实摆在全村老少面前,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近年来,通过引进社会投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高家库村整治了河塘,绿化了荒山,集体“转业”从事农业旅游开发。目前全村经土地流转整合成“农家乐”专业户15家,主要从事农家饮食、农业观光旅游服务。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100元。村民们说:“过去请都没人来,现在到了周末就客满。”
4年前,在江北浦口区,一位转业军人投资10万元租用20亩土地开办了帅旗农庄,吸引城里人前来观光。现在,由于周边数十家农户以土地作股加盟进来,农庄已扩至200多亩。随着“十里农庄带”的形成,生态正在给农民就业、增收带来美好前景。据南京市旅游测报点统计,目前,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全市农业旅游的景点有21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5个,农家乐村10个。
2008年,11月9日,南京亚弘鹿业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横溪街道今年新成立的第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仅横溪街道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已达到12家。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全市按照企业法人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310余家,经营范围涉及农、林、副、渔等各行各业,拥有成员11.7万人,资产总额3185万元,年总收入29204万元,参加合作社成员人均年增收1318元。
农民收入增幅首超城镇居民
据南京市农经部门汇总分析,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带动农户超过25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1/3,带动农户增收超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隐藏了一个更值得兴奋的信息:从收入增幅看,南京的农民近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
记者了解到,当前南京市农民收入来源有四种——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市委农工办有关人士形象地把四者的比例称为农民收入的“四围”,约为6.1∶3.3∶0.3∶0.3。“量一量”这“四围”就能发现,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还是农民收入的“大头”,而要让农民收入再上新台阶,必须在这两项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增幅。
据南京市委农工办负责人介绍,全市农民集体分配股息和红利人均收入从前年的7.8元提高到12.6元,增幅达61%。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土地流转的收入已有较高增长。与财产性收入相当的转移性收入,也在城乡统筹发展中不断提高。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葛扬教授分析认为,大多数南京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还是来自集体资产。“这也很好理解,集体资产是农民长期积累形成的,应当让农民从中得利。而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让农民做集体的股东,正在成为南京小康进程中农民收入的增长极。”他还举例说,江宁区东山街道章村社区有近3000人根据社区制定的集体股、人口股和土地股分配方案,参与集体资产入股,做起了“农民股东”,目前,社区股份合作社一次分红170万元。
邹纪金介绍,以西岗社区为例,目前已作价入股的2000亩撂荒地、山林地,将全部根据原来的土地用途,开发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经济林果,流转土地性质不变。他说,土地的“评估价”能占到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30%以上。这样,农民持“土地股”后,就像养了一只“会下蛋的鸡”,每年除了租金、工资收入外,还能有可观的分红收入。
方山街道解溪村支部副书记陈亚胜介绍说,采取以流转土地入股的模式,流转农户土地后,由街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中规划使用,不仅可以改善生产环境,而且还可以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户收入。近年来,村里已解决320人就业,村集体每年分红50万元。
江宁区横溪街道许呈村根据丘陵山区的特点,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在茶叶生产经营上,村里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土地入股运行模式,统一品牌,统一生产流程,帮助茶农走市场,推动了茶叶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今年在去年2000亩种植面积基础上已发展至3000亩,解决了全村500多闲置劳力务工,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高淳县农林局副局长陈贤明告诉记者,作为南京市的农业大县,高淳县今年己组建8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农户5400户,入股土地面积9300多亩。其中,农用地面积6200多亩,占入股面积的67%。如今已累计股份分红550多万元,每亩人均647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农用地合作社保底分红360多万元,亩均671元,比上年增长28%。
据南京官方网站统计数据显示,在南京市101个社区股份合作社中,已有68家进行年终分红,12万农民股东人均分配250多元。南京农民人均纯收入8020元,比去年净增900元左右,同比增长两成,低收入纯农户平均每人增收达到1500元以上。
形式多样的合作社促农增收
2007年初,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在石坝社区成立了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采取 “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吸纳基地区域的农民以及全街道的低收入家庭作为成员,采取以流转土地入股的模式,实现保底分红。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后,由街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中规划使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由街道靓绿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生产规划、技术指导,无偿拿出持有的“春牛首”注册商标和“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按照“统一技术、统一物资、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组织合作社的运营。
同时,街道将860多亩新建的钢架大棚分给1346户低收入纯农户,作为他们入股的资本,由靓绿公司作为合作社的大股东进行公司化运作,每年低收入家庭最低可从合作社中获得500~1000元/人的分红。另外,他们通过设施农业的集中规模建设,吸纳了近200户农民家庭承包种植蔬菜,并吸收了300多名本地农民进园打工,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上。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合作社3000多亩的基地被江苏省农林厅列为全省唯一的设施园艺科技示范基地,农产品品种已达40多个,年销售产值累计达1300万元,利润近百万元,亩均效益是农民“单干”时的10多倍。
以土地合作社的方式流转土地,不仅更好地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还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像南京牛首农副产品合作社这样以土地入股的合作社,仅在江宁区就有约50家。
目前,南京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有将土地股份与高效设施农业相结合的,如石坝股份合作社利用钢架大棚从事蔬菜生产;有将土地股份与旅游农业相结合的,像横溪街道的西岗股份合作社主要从事旅游观光休闲农业的开发利用;有将土地股份与工业园区相结合的,如中前股份合作社主要从事二、三产业的开发和利用。通过诸如“公司+农户”、“农庄+农户”、“农庄+院校”、“农庄+园林”、“农庄+基地+市场”等新农业经济形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总共入股土地面积35000亩,入股资金545万元,吸收社员6912名,带动农村劳动力108640人,年销售额达2.68亿元,年产生利润680万元,农民以土地入股都采取保底分红的分配办法,最高的每亩年分红可达700元,最低的也在140元。现在,这些合作社的农副产品已打入南京各大超市,有的已进入安徽、浙江、上海等周边省市的超市和市场。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博士生导师、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周寅康表示,从南京都市农业的发展实践来看,农村土地流转呈现规模化、加速化的趋势。尤其是休闲农庄模式的发展已经在各个郊县初具规模,并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鉴于此,南京今后完全可以在总结现有农庄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各区县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如溪流、山坡、水塘以及山林等),深入开发诸如市民农园、学童农园、采摘农园、银发族农园等,为都市居民提供了解农业、体验农业的好去处。同时,他还指出,“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一系列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尤其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要素,如土地、资金、科技等方面的问题,必须从政策层面尽早加以解决。” 而在土地政策方面,他建议,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委托转包、反租倒包、土地置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和季节性流转等形式,以提供都市农业多功能发展所需的农地保障。而对于发展都市农业所需的建设用地,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集体建设用地的政策上报项目,对于符合法律法规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可优先供地,但要防止都市农业发展区域的非农建设用地另做他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动性经济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农民以土地入股的专业合作社在一些地区陆续成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腰街道:土地流转,“转”出振兴路
沙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践与启示
“益民”土地托管服务卡解农忧
鼓励土地向农机合作社流转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剖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