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城的源头——西周古燕国遗址

我第一次读关于燕国的小说是在十几年前,寒川子写了11册《鬼谷子的局》,我一共追了八册。印象中苏秦纵横六国之后,复出找的便是燕昭王。燕国虽然作为战国七雄,却委实没有多少存在感。燕国在成为燕国前,曾经有一个蓟国,应该在商朝时就已经存在了,蓟国的国都在现今的广安门附近。

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战国时期群雄逐鹿,随时危如累卵、摇摇欲坠的诸侯国,却存活了822年的时间。比商王朝足足多存在200多年,后被秦所灭。

五一过后,在细雨蒙蒙中沿京港澳高速石家庄方向自驾,在窦店出口驶出,高德地图导航到“西周燕国遗址博物馆”,走了几公里国道,左转,然后进入约2公里的乡道土路。沿途都立着不少指示牌,上面写着“燕国遗址开发拆迁指挥部”字样。路两边,一侧是清幽幽的麦苗,另一侧则是明显正在继续挖掘的痕迹——长长的土坑堆积起来高高的黄土。我们在雨中缓缓开进琉璃河董家林村,“西周燕国遗址博物馆”凸现在眼前。

一个青铜鼎和青铜鬲,揭开一个北疆燕国

关于这个燕国遗址,得来纯属一个偶然。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一个叫吴良才的银行职员到琉璃河水泥厂出差(该水泥厂据称是日本人所建),闲余在琉璃河溜达,发现有许多陶片,于是捡了一包。这个吴良才因为哥哥是中国考古学的先驱者吴金鼎,觉得这些东西或许有价值,就把陶片交给了考古学家苏秉琦。当时苏就认为有价值,但当时条件所限,北京当时还叫北平,尚未和平解放,文物发掘无法继续进行。

时间转眼到了1964年,照片上这个农民叫施友,家住琉璃河黄土坡村。如果不是他在挖菜窖时挖出了两件青铜器,也许这一辈子这位乡亲都会籍籍无名,终老王家坡村。据传,他挖到两件青铜器,以为就是两个“铜疙瘩”,原本想到琉璃厂的“文物商店”换点生活费。被文物人员发现了这两个宝贝,并送他一块钱路费回家了。正是施友发现的这两个青铜器,揭开了4000多年前西周古燕国的神秘面纱。

这两件青铜器,一个青铜器里面,另一个盖子背后的铭文,清晰地表明他们的年代和主人,以及当时铸造的目的。由此,一个覆盖了当今河北、天津、北京和辽宁南部区域的古燕国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西周分封形势图

这张图是牧野之战后,西周分封的形势图。紫色圈的部分为燕国,红色圈圈为齐国,绿色圈圈为鲁国,分别是召公、太公以及周公的封地。召公,名字叫姬奭(shi,四声),是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太公好理解,“姜太公钓鱼“姜尚姜子牙是也;周公,名为姬旦,是周武王的同父同母的弟弟,文王第四个儿子。

召公奭

与周武王南征北战,为西周立下汗马功劳的”周初三公”,就是指的上面三公。按理说,周武王建立周朝,三公应该分得最靠近天子的封地才是,但是三位元老却自愿为西周戍卫边疆,召公往北获得封地燕国,主要抵御北狄;太公守卫东大门,封地齐国,也叫姜齐(后来齐国内乱政权更迭为田齐),主要抵御东夷;与太公一山之隔的鲁国,则封给了周公旦,这个粮草丰盈的地区,也是作为战时齐国的粮仓而备。

当然,如果没有“一将功成万骨枯”,便没有万户侯。在当年燕地,几乎算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拿到封地肯定有大量的移民出现。看博物馆的展览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当年从中原有六个大部族一起跟随着燕王到了这个当时的“苦寒之地”。

上面这些文字表明跟随燕王一起来的有商朝时期的大家族举族。根据琉璃河遗址的考古发现,举族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显赫家族,周灭商以后,举族被一分为若干,其中一部分随召公到了燕国。

从燕国遗址出土的三个墓葬来看。在西周的侯国燕国,往往是一个大家族在一起墓葬,且有奴隶殉葬,伴有真车真马陪葬。在那个年代,中原人并不像草原民族,马匹是非常少且昂贵的,但依然可以看到墓葬中大量马匹集中陪葬。古人所谓“事死者,如事生”从墓葬文化可见端倪。由此也可知,移民到燕国的名门望族也不少。看来当今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只是一种策略,古人动不动大量移民名门望族到蛮荒之地,也是均衡发展的一种方式。

以上是遗址上发现的几个墓葬平面图。目前52,53号坑的挖掘现场就盖在博物馆里面了。下面即为52号车马坑实际墓葬。

52号车马坑

此外,从西周燕国遗址发掘出来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可以看出,当年召公作为燕国创始国君,本人并未实地履职,而是继续留在镐京辅佐周成王。而第一任燕王实际上是召公的儿子克在封地就职。

遗址上发掘出来的青铜鼎“克鼎”以及里面的铭文表明了召公家族履职的情况。克,就是姬克的意思,是召公的长子。可惜目前该遗址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多数为复制品,真品被拿到天津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展出了。

召公是一个简朴而讲求实效的人,根据《诗经·召南·甘棠》记载,召公在甘棠树下食宿,断案,他一生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免除暴政,轻徭薄赋,所辖区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说,目前发现西周燕国都城主要集中在琉璃河董家林村和王家坡村一带。

大炼钢铁的时期冶炼了不少老乡眼里的“铜疙瘩”。因为1964年就发现过青铜器,所以村子里一直不允许盖高楼,相较附近的村落,这两个村发展明显滞后,目前在腾退两村的村民。政府将在此地建一个国家级的西周燕国遗址公园。

在讲解员的推荐下,我们中午到了琉璃河公园,无意中参观了清朝嘉靖年间的一座石桥。

嘉庆年间建成的石桥

这是一座古老而沧桑的石桥,桥面的石头已经被自然的风雨冲刷得凹凸不平,桥的两侧用这样的铁物件连接着。琉璃河水不言,却在默默经历着几百年历史的更迭和变迁。

我们在立夏后的寒冷风雨中离开了琉璃河,中午在一家大众点评评价4.5分的餐厅,吃了一顿燕味十足的午餐。

下午回到温暖的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青铜器看古代燕国的文化
【弘博看展】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鼎天鬲地带您穿越回古燕国
北京之源鼎天鬲地
文物介绍——印证北京历史的克盉
找寻最早的北京—西周燕都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