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万人行课堂笔记 3(12--27条)

讲师:张玉林

整理:徐孝刚

编辑:灵兰小草

第二节课

太阳病,只有中风和伤寒两个证型,温病不是伤寒,看着像太阳病,什么病,什么证,什么脉。没有脉,非常容易犯原则性错误。可自行分析这种情况会是什么脉。

12-41条串讲:中风和伤寒(没展开讲)41条以后是展开讲的。下定义,可能合病,并病。灌输太阳病,失治误治的时候,或者治法正确,也可能出现哪些传经。

太阳病就是一个汗法,唯一正确的。汗法最主要的方子就五个,桂枝汤——>葛根汤,麻黄汤--大小青龙汤。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而寒,恶风,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基础上,加上发热、汗出,太阳中风,桂枝汤。身上热的湖的,身上黏糊糊,想出汗,出不来那么多,阳浮,表证的脉,正气要调到体表,肯定会发热,寸为阳,尺为阴,浮取为阳,沉取为阴。右手肺脉,寸脉上去找。

太阳病也会有呕,太阳伤寒,平时身体好,不一定会出现干呕,生姜对它的。身体不好,就会出现干呕。

太阳病不就是感冒嘛,不就是伤寒嘛,出现别的症状怎么办,比如鼻子堵,完全堵住就不鸣了,两个鼻子交替鸣,是桂枝汤使用症,有的人先出现嗓子干,坏了,要感冒,假定先以咽干为主,后出现感冒,它不是太阳中风了。禁止发汗了。有咽干不能单纯用汗法了。

很多人有基础性疾病,比如血糖高,汗法要有变通。

桂枝方:

桂枝3两45克(去皮)辛温的,温通经脉,白芍3两45(微酸微寒,向下利尿通便),甘草30、生姜、大枣45,当成健胃,固护脾胃的作用。煮取3升,服1升,吃完等一会儿,喝一碗热粥,发汗的,助其发汗,热粥是谷物,护胃,促进药效向外生发的作用。和热水勉勉强强,穿上衣服,或者躺下盖上被子,全身多少有些冒汗,有点潮,水汽,这个程度。捂住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不要掀被子,见风。不能出大汗,身上都流水了,病去不掉,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药随病走。

桂枝+生姜:

桂枝,辛温发散,温通全身,不单纯是走上的,生姜也是辛温发散,治胃寒后的呕逆。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强几几,津液不能濡养这一段儿了,本来是把胃中的津液调上来,形容像刚刚要会飞的小鸟,伸着脖子往前踉跄走。

桂枝汤加葛根汤方

葛根4两,桂枝3两(去皮),芍药3两,生姜3两(切),甘草2两(炙),大枣12枚。

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攻邪有三法,汗吐下,下法是指承气汤。

为什么太阳病会有下法,一定是有相应的症状的,也就是伴随症状(呕逆,伴随太阴证,或者假的阳明实证---汗自出,无恶寒,反恶热)。湿热,有腹满,按着硬,疼。便秘。

现在的便秘98%不是实证,不能用下法。误用下法后,如果出现气上冲,看冲到哪儿,出现相应症状,那就用桂枝汤,用它降逆的作用。结胸证,下治过早导致。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为此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过几天都没好,不能再用桂枝汤。解肌:伤寒成书时没有解剖学,张仲景把病位怎么定,表里,半表半里,

寒邪在表皮,应该用麻黄汤发汗,如果此时用桂枝去解肌,位置就错了。

凡是发展的,加重的,严重的都是坏病。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知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若酒客病(里热---湿热体质)发热汗出,头痛项强,但一定是不恶寒,相当于阳明病。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张仲景时人,还是少有基础性疾病,但是现在的人基础疾病非常多。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里热所致吐,此病已不可见,不是服一二次桂枝汤即可出现。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遂漏,过汗,汗出不止,伤津液,所以小便难,短赤。四肢微急,津液亏虚以后,也主收引。

其人恶风,肯定是表不解,表不解,用桂枝汤没问题。

后世在解释阳虚、气虚、阴虚、血虚,津液虚就相当于阴虚和血虚。为什么不加人参、养阴的,而是加附子呢?

伤寒中的阳与津液是划等号的,津液伤了,也就是大汗阳伤了,阳气极具减少,附子配干姜。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各三两(各9克),大枣十二枚(3枚),附子一枚(9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脉促:数    

胸满:出气急促,胸闷

为什么要去芍药:肝脉细者慎用芍药,芍药偏酸,微寒,下,利小便。

中老年人便秘,津液不足,白芍30,附子,

         22.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疟疾:定时发热,打摆子,有时一天一次,两天一次等,

欲解:快好了。身痒,不得小汗出,身必痒,风和寒在体表停留(少阴)桂枝麻黄各半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反烦不解者,烦不一定出现。没有禁忌症的话,按摩刮痧艾灸都行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大汗出,风去,湿不去,脉洪大,再喝桂枝汤,还不好,一天发一次,汗出必解,桂枝两次,麻黄一份,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三阴三阳都可以造成烦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四条符合白虎汤证。

人参补充津液,脉偏软弱,没劲儿。石膏清阳明热的,白虎加人参汤方。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此无阳也,津液消耗多,不可再发汗了。越婢一汤主要用的是石膏。

不能纯粹发汗,麻黄桂枝各半汤,桂2麻1汤,桂2越婢1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学中医经方的注意了: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桂枝新加汤62
一起学伤寒21条
方证的内涵(胡希恕讲稿)
大道至简古中医,人人都能读懂的“伤寒论”,白话注解,连载18
[转载]李克绍《伤寒解惑论》(中)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话H005 —— 冯世纶教授经典语录(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