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基础理论——精气血津液——津液

讲师:徐雅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四、津液

  中医学的津液学说,是有关人体内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排泄与生理功能的理论。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

  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

  液: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二)津液的代谢

1. 津液的生成

  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其生成与脾、胃、小肠、大肠有关。胃“游溢精气”:而吸收部分水谷精微包括水液;

  小肠主液:小肠泌别清浊,吸收肠大量水液;

  大肠主津: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促使糟粕成形为粪便。

  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及水液,均上输于脾,通过脾气的转输作用布散到全身。

Ø病理联系

  脾失健运,或胃、小肠、大肠功能减退或失调,可导致津液生成不足。

2. 津液的输布

  津液的输布主要是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配合来完成的。

  Ø脾气散精,脾气将津液上输于肺,也可将津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各脏腑。

  Ø病理:脾失健运,输布津液障碍,导致津液停聚,或为水湿、痰饮、或为水肿胀满。

  Ø肺通调水道而行水,为水之上源,通过宣发肃降将水液布散至周身。

  Ø病理:肺宣发肃降失常,津液输布障碍,或发为痰饮,或水泛肌肤而肿。

  Ø肾为水脏,对津液输布代谢起着主宰作用。

  Ø病理: 肾气亏虚或肾阴阳失调,导致津液代谢障碍,会出现水肿。

  Ø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保持了水道的畅通,促进了津液输布的通畅。

  Ø病理: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可影响津液的输布,津液停滞,产生痰饮、水肿,以及梅核气、瘿瘤、鼓胀。

  Ø三焦决渎,为水液运行的通路。

  Ø病理:三焦水道不利,也会导致津液停聚,发为多种病证。

3. 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排泄主要通过排出尿液和汗液来完成,主要与肾、肺、脾的生理功能有关。

  Ø肾气的气化作用,将脏腑代谢的水液分为清浊两个部分:清者重新吸收布散至全身,浊者则成为尿液(肾升清降浊)。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均依靠于肾气的气化等作用。

  Ø病理:肾气化失常,可致尿少、尿闭、水肿。《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固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肌肤,故为胕肿”

  Ø肺气宣发,将津液外输于体表皮毛,津液在气的蒸腾激发作用下,形成汗液由汗孔排出体外(气门)。另外,呼气时也带走一些水分。

  Ø若肺气虚衰或宣发失司,则会出现汗液失常,或自汗或无汗。

  Ø大肠排出粪便时,也随糟粕带走一些残余的水分。

(二)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以脾、肺、肾三脏的综合调节为首要。

《景岳全书·肿胀》说:“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三)津液的功能

1. 滋润濡养

  Ø津液有着较强的滋润和濡养作用。由于津的质地较清稀,其滋润作用较明显,而液的质地较浓稠,其濡养作用较明显。

  Ø病理:津液不足,可见口干咽干鼻干,口渴,舌干少津;皮肤干燥龟裂,毛发不荣,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2. 化生血液

Ø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还有调节血液浓度的作用,并起到了滑利血脉的作用。

Ø病理:津血同源,盛则同盛,衰则具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脏腑中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津液代谢失常:脏腑相互失调,破坏正常代谢平衡
中医基础理论_2-2藏象五脏
什么是“津液”?在中医学中是怎么理解的?来一起了解一下
中医基础理论课件--2-2藏象五脏
津液代谢失常的特点 | 道医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