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津液”?在中医学中是怎么理解的?来一起了解一下

津液的概念

津液学说: 是研究人体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及其脏腑、精、气、血相互的关系的理论。

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作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与液区别: 津和液是津液的总称,二者之间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以下区别:

①性状: 津质地清稀,流动性较大;液质地浓稠,流动性较小。

②分布: 津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液灌注于骨节、脏腑和脑、髓等部位。

③作用: 津起滋润作用,液起濡养作用。

相同点: 二者同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并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所以津液常并称。

津液的代谢

过程: 津液在体内的代谢包括生成、输布、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复杂过程。

(一)津液的生成

机理: 通过脾胃的运化及有关脏腑的生理机能而生成。

过程: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胃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而吸收饮食水谷的部分精微和水液。小肠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大量吸入后并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大肠主津,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促使糟粕形成粪便。胃、小肠、大肠所吸收的水谷精微及水液,均上输于脾,通过脾气的转输作用布散到全身。

相关脏腑: 脾、胃、小肠、大肠等脏腑的生理活动有关。

(二)津液的输布

相关脏腑: 脾、肺、肾、肝和三焦

a)脾气传输布散津:

途径:

①脾气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津液得以布散全身。

②脾气可将津液直接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各脏腑,“以灌四傍”。

③脾气可将胃、小肠、大肠中的部分水液的经过三焦水道输送到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④脾气居中枢转津液,使全身津液随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而上腾下达。

病理表现: 若脾失健运,脾气输布津液障碍,则导致水液停聚,或为痰饮,或为水肿、胀满痞塞等。

b)肺气宣降以行水:

途径:

①肺接受脾转输来的津液,通过肺气的宣发,将津液向身体外周体表和上部扩散。

②通过肺气的肃降,将津液向身体下部和内部脏腑输布,并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向膀胱输送,故称“肺为水之上源”。

病理: 肺气宣发肃降失常,津液输布障碍,水停于肺或气道而发为痰饮,甚则水泛为肿。

c)肾气蒸腾气化水液:

途径:

①肾气及肾阴肾阳对胃的“游溢精气”、脾气散精、肺气行水、三焦决渎以及小肠的分清别浊等作用具有推动和调控作用,致使它们稳定发挥输布津液的功能。

②肾脏本身也是参与津液输布的一个重要环节。由脏腑代谢产生的浊液,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向下输送到膀胱,经过肾气的蒸化与升腾,将其中的清者重新吸收而参与全身水液代谢,将其浊者化为尿液排泄。

d)肝气疏泄促水行:

机理: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促进了津液的分布。

病理表现: 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往往影响津液的输布,水液停滞,产生痰饮、水肿以及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瘿瘤、臌胀等病症。

e)三焦决渎利水道:

机理: 三焦为水液及诸气运行的道路,三焦通利保证了诸多脏腑输布津液的道路通畅,津液在体内正常地流注布散。

病理: 若三焦水道布不利,也会导致水液停聚,发为多种病症。

(三) 津液的排泄

方式: 通过排出尿液和汗液来完成。此外,呼气和粪便也将带走一些水液。

最主要途径: 尿液排泄

相关脏腑: 主要与肾、肺、脾有关。

1.尿液排泄途径:

生理: 通过肾气的蒸化与升腾,将脏腑代谢产生的下输到膀胱的浊液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重新吸收布散至全身,浊者成为尿液。

病理: 若肾气的蒸化和升腾失常,则可引起尿少、尿闭、水肿等津液排泄障碍的病变,正如《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

2.汗液排泄途径:

生理: 肺气宣发,将津液外输于体表皮毛,津液在气的激发作用下,化为汗液由汗孔排出体外。中医学把汗孔称作“气门”。

3.粪便排泄途径:

生理: 大肠排出粪便时,随糟粕带走一些残余的水分,但正常情况下粪便中所含水液的量很少。

病理: 若脾胃运化及肠道吸收失常,水谷中的精微与糟粕俱下,则粪便稀薄,不但不能吸收饮食水谷之精华,甚至连胃肠中的水液也随之丢失,引起体内津液的损耗,发生伤津或脱液的病变。

4.肺的排泄途径:

生理: 肺在呼气时会随之带走一些水液。

病理: 若肺气虚衰或宣发失司,则会出现汗液排泄的异常。

津液的功能

津液的生理功能主要有滋润濡养和充养血脉两个方面。

1.滋润濡养

滋润机理: 由于津质地清稀,布散于体表,所以能滋润皮毛肌肉,输注于孔窍的则能滋润鼻、目、口、耳等官窍。

濡养机理: 液质地稠密,渗入体内的能濡养脏腑,渗注骨、脊、脑,能充养骨髓、脊髓、脑髓,流入骨节,使关节滑利,屈伸自如。

病理: 若津液不足,可致皮毛、肌肉、孔窍、关节、脏腑失去滋润而出现一系列干燥的病变,骨髓、脊髓、脑髓失去濡养而生理活动受到影响,脏腑组织的生理结构也可能因此失去濡润而遭到破坏。

2.充养血脉

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调节血液浓度。

机理: 当血液浓度增高时,津液渗入脉中稀释血液,并补充了血量;当机体的津液亏少时,血中津液可以从脉中渗出脉外以补充津液。由于这种脉内外的津液互相渗透,机体可根据生理病理变化来调节血液的浓度,保持了正常血量,起到了滑利血脉的作用。由于津液和血液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二者之间又可以互相渗透转化,故有“津血同源”。

3.调节体温

作用: 以适应自然环境的气温变化。

表现: 当天气炎热或体内发热时,津液化为汗液向外排泄以散热;当天气寒冷或体温低下时,津液因腠理闭塞而不外泄,如此则可维持人体体温相对恒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精气血津液
- 津液的代谢
中医之津液:构成人体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物质之三
精气血精液
[转载]名老中医陈潮祖经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