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青州偶园
       偶园位于青州市城里偶园街中段东侧。是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冯溥的私人花园,俗称“冯家花园”。偶园北邻宽大的冯氏宗祠,与楼台参差的冯宅连为一体,碧树楼阁,相应成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偶园也日渐荒芜。1950年5月,人民政府将偶园收归国有,命名为“人民公园”,并加以修葺、扩建,对外开放。1980年以后又辟建花卉园及附属设施,使原来的偶园焕然一新。1983年恢复原名“偶园”,现占地面积28亩。
       偶园的建造年代,当在冯溥告老还乡之年(约1654-1682)。光绪年版《益都县图志》有:“冯溥既归,辟园于居地之南,曰:‘偶园’,辇石为山,佐以亭池林木之观,优游其中者十年”之语。偶园的原貌,据冯溥之曾孙冯时基的《偶园记略》,除竹木花卉外,主要的建筑有:一山(人工堆砌的假山),一堂(佳山堂),二水(瀑布水、洞泉水),二门(偶园门、耆绿门),三桥(大石桥、横石桥、瀑水桥),三阁(云镜阁、绿格阁、松风阁),四池(鱼池、蓄水池、方池、瀑水池)。石亭前的太湖池,奇巧玲珑为一方之冠,园门上有一扁额,上书“偶园”二字。门内的四扇石屏上镌刻着明高唐王的篆书。

       偶园的规模虽不大,但它结构严谨,布局得体,别具一格。满园内亭阁棋布,怪石嶙峋,  泉水叮咚,曲径通幽,竹柏森森,花木隐翳,进入园内使人留连忘返。四株明朝的桂花,据说是衡王府的遗物,寿龄四百多岁;3株迎春也是明代遗留下来的,虽已“老态龙钟”,但每年冬尽春来迎霜绽开繁花累枝,在偶园内还有四块天然的太湖石,其外形轮廓、特征分别酷似繁写体的“福、寿、康、宁”四字。“石以丑为美”,将这四块天然巨石,恰如其分的组成“福、寿、康、宁”,真可谓石之珍品,天下无双。这四块奇石已被载入《中国赏石大典》。在偶园,最富吸引力的就是偶园的假山了。假山共有三峰,沿偶园东、南两墙环列,乍看并无奇特之处,但颇有讲究。假山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个部分都体现了各自的主题,特色显明,整座假山繁而不乱,静中有变,层次分明,境界高雅,以小见大,百步之内见名山之险峻。假山之上松竹隐翳,花木掩映,兼有亭、阁、洞、桥、溪、池、瀑,步移景异,真是变化万千。弹指间揽山川秀丽于眼前,踏千山万壑于足畔。尤其是坪、台的运用,在其它地方几乎是不易多见的。据园林建筑专家陈从周教授讲,清康熙年间,我国的园林建筑并不少,但后来几经翻修,大都失其原貌,目前偶园中的假山为长江以北地区唯一幸存的“康熙风格”的园林建筑了,值得重视和保护。
       现在的偶园,除去尽量保留着它原来的风貌外,还新添了珍禽异兽,奇花异草,以及用“青州怪石”制做的水石盆景,它巧夺天工,集万里河山于尺村之间,堪称为立体的画,使古老的偶园锦上添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偶园 石景园门

图片
石景园

图片
偶园 假山

图片
偶园 大石桥

图片
偶园大石桥

图片
偶园 大石桥

图片
偶园大石桥

图片 
偶园大石桥 

图片
偶园 大石桥

图片
大石桥

图片
偶园 大石桥

图片 
大齐碑高4.45米宽1.60米,正方上刻“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 。

图片
每个字都半米多长,足够震撼。

图片
大齐碑雪景

图片
青州偶园大齐碑背后
 

图片 
青州偶园近樵亭  

图片
青州偶园
近樵亭 

图片
远处修葺一新的是近樵亭

图片
近樵亭

图片 
青州偶园近樵亭  

图片
近樵亭
 

图片 
近樵亭 

图片
偶园
近樵亭 

图片
近樵亭雪景

图片
偶园 近樵亭

图片
偶园 近樵亭
 

图片
假山上的卧云亭

图片
偶园 
卧云亭 

图片
青州偶园假山上的卧云亭  
 

图片
偶园主建筑佳山堂

图片 
 
偶园 佳山堂 

图片
佳山堂

图片
佳山堂

图片 
在松枫堂顶看雪后佳山堂 

图片
偶园佳山堂
 

图片
偶园佳山堂
 

图片
佳山堂雪景
 

图片
佳山堂

图片 
偶园佳山堂养山池 

图片
偶园佳山堂养山池侧面
 
图片 
围墙与花门将石桥与松枫阁分为南北两处,过石桥攀爬假山可上松枫阁顶看偶园全貌。 

 
图片
松枫阁

 
图片
松枫阁

 
图片
松枫阁

图片
偶园 曲廊

 
图片 
偶园 文毅堂 

图片
文毅堂

图片
偶园 文毅堂

       青州偶园就位于偶园街中段,它是清朝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刊部尚书冯溥的一座大型私人花园,当地俗称为“冯家花园”。关于偶园的来历,有人认定它是由明朝衡王府的东花园改建而成的,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历史记载,但在青州一带却颇为盛行。衡王府的东花园,原位于青州衡王府的东华门外,它是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皇帝朱见深的第七子朱佑木军就藩青州时所修建的。明朝覆灭后,随着富丽堂皇的衡王府被查抄、拆毁,这座衡王府的东花园,也像衡王府的其它的财产一样,“半归禅刹,半入侯门”。

       另外青州城乡还传说:“在冯溥告老还乡之前,他把自己在北京的万柳堂献给了皇上,皇上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和衷心,就把原衡王府的东花园赐给了他。”从这段传说来看,倒也合情合理。但为什么这件事在清咸丰年间的《青州府志》中没有记载这件事呢?而是说“冯溥既归,辟园于居地之南,筑假山,树奇石,环以竹树,曰偶园。”难道说这在当地颇为流行的传说错了,笔者以为这倒不尽然,至少没有其他资料显示,这座被查抄的东花园另有其主,那是不是这座衡王府的东花园也和衡王府一样被拆除了呢,这件事在清咸丰《青州府志》中,同样也没有明确的说辞。

       但就现在偶园位置来看,这里的确是位于衡王府的东华门外,在离它不远的天主教堂院内,现仍遗存有一口名为“胭脂”的古井,据说这口古井就是当年衡王府宫女、嫔妃梳洗打扮的用水之处,这就更加证实了所谓辟园于居地之南,其实就是在衡王府东花园的基础改建的,当然皇帝虽然把这个东花园赐给了冯溥,但这个东花园可能早已不复当年的光彩,不但园内的亭台楼阁被破坏殆尽,就连园内奇花异草、怪石珍玩也被搜刮一空,也就是说他得到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几近荒芜的地方,所以才有了“筑假山,树奇石,环以竹树。”的种种行为。如若不然,以王爷之尊,其花园何以先毁之,再辟之,这显然是违背常理的。

       那为什么清咸丰《青州府志》不干脆说这偶园是在衡王府东花园的基础上改建的呢?要说这道理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想抹去衡王府在前明遗老遗少中的记忆,断了他们对前朝故国的怀念之情。况且官府这么做也有有原因的,虽说这个末代衡王只是明末众多王爷中一个,但他的被杀,却在清朝初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同情,当时就为他鸣冤的文人大有人在,这其中就有康熙二年出任青州按察使的陈宝钥,林四娘的故事就是经过他的演绎广传天下的。而随后的曹雪芹,更是把青州衡王和林四娘的故事写进了他那部流传千古的旷世巨著——《红楼梦》,由此不难想象,青州末代衡王的死,是多么具有影响力了。

       面对如此的社会局面,作为清朝官府编撰的地方志书,当然不能直叙这冯溥偶园就是衡王府当年的东花园,只能采用避实就虚的春秋笔法,用“辟园于居地之南”简而代之,至于所辟之地是否就是当年衡王府的东花园,它没有说,也不能说。面对这种未可置否的态度,笔者只能另辟蹊径,从其他的方面另找线索。而最有可能给笔者提供线索的,就是这座偶园的主人冯溥了。那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冯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笔者简单的查阅了他的履历,发现他“明崇祯十二年(1639)中举人,清顺治四年(1647)中进士,是一个跨越两个朝代的官员,如此的经历,让笔者不得不怀疑他在大明朝和衡王府都处于危难之际的时候,他这个大明朝的子民都干了些什么?

       然而,令笔者匪夷所思的是,面对改朝换代,如此难得的重要历史机遇,作为明朝举人的他,这几年的生平却一片空白,看不到他任何保家卫国,忠君为民的事迹,这不论是在他的个人履历中,还是在《青州府志》中,都没有任何的记载。我们所能看到的,就是他清初致仕,摇身一变,成为大清朝的官员。而这一切又恰恰发生在末代衡王被杀的第二年,这也未免太巧合了吧,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他的致仕之路,与末代衡王谋反的密报是不是有莫大的关联呢。

       这时候笔者算是明白了,清咸丰《青州府志》不能说的第二个原因,这家伙明明是大朝明的官员,危难时刻不思救主也就罢了,万不该反过来卖身求荣,出卖主子。末代衡王的死,在很大程度上,就跟这位冯溥有关,而衡王府的覆灭,他更是罪魁祸首。也难怪有“北海世家”美誉的冯氏一族,不让这位窃居冯氏家族第一高位的冯氏子孙入祖坟了,有如此不孝的子孙相伴,岂不让祖上蒙羞。关于他的人品,民间还有一个“康熙娶姑姑的”传说,虽不见得这个传说就是史实,但从中却不难看出他圆滑、玲珑的处事风格,像这种人,你是不指望他能抵御外辱,杀身成仁的,反而投降满清的行为,倒是他这种处事风格的必然反映。

       偶园的诞生,既可以说康熙帝对降臣的赏赐,也可以说是这位“冯大学士”卖身求荣的战掠品,不管怎么样,反正他是把衡王府的东花园抢到手了,并在此基础上,扩建成自己的私家花园。现在,偶园中赫赫有名的福、寿、康、宁四大名石,就是当年各界社会名流为衡王祝寿的遗物,原在衡王府中绽放的迎春花,也在这场动乱中,被迫更换了主人。写到这里,笔者终于知道为什么编撰于清咸丰年间的《青州府志》要用一个“辟”字来敷衍了事了,这古人还真是厉害,仅仅用一个字,就把他敌叛国的强盗行为,推得一干二净。

       据传,姽婳将军林四娘的墓地,就葬在衡王府的东华园中,这林四娘末代衡王的一位宠姬,她以17岁的时候,遭遇衡王府剧变,消香玉损。只是不知道这位“冯大学士”在把御花园改建成私家花园的时候,把林四娘的墓地移往何处。也许,在这之前,林四娘的墓地,就被衡王的后裔迁往别处,也许,她的墓地,早就被这位被这位“冯大学士”挫骨扬灰,也许,它的墓地,仍然埋在偶园地下,在某一个不为人知角落里,发出幽幽的叹息。

       在这里,牡丹雍容华贵的特质,与其说是对幸福美满的期待,还不如说是对往事如烟的不堪回忆。昔日,宏伟的衡王府,早已经灰飞烟灭,世事沧桑,如今,这里只剩下福寿康宁四大奇石依旧孤零零的伫立着。站在历史的风雨里,这里纵然有再富丽堂皇的牡丹,也会变得无比的凄美,凄美的如同诉说一个充满忧伤、哀怨的故事。故事里有太多的追忆,太多的无奈,当所有的美好成为过去,花瓣上的露珠,仿佛是衡王妃子春腮上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滴落在养育它们的土地上。

       客观的说,这座花园主人的人品如何,倒不影响笔者对这座花园的评判,他的私家花园还算的上是名家之作,从中是不难看出这位“冯大学士”在文学艺术领域,还是有很高造诣的,至少在这一方面,他还是继承了“北海世家”的优良传统。偶园的原貌,据冯溥的曾孙冯时基所著的《偶园记略》介绍,它应该是宅邸、宗祠和园林三结合的建筑群,现在的偶园,只是这个建筑群体的一部分。关于偶园之偶,时下最流行的观点是取“无独有偶”之意, 是也不是,由于找不到任何的文字依据,笔者在这里也只能姑且存疑了。

       偶园乍看上去,它的面积并不大,但这座花园的奥妙就在于它采用了,外园和内园的双重结构,外园和内园不同的造园手法,在增加花园在纵深和层次的同时,也使整个花园更加富于变化。这样做的好处,不但避免了园林布局的单调,而且也使得游人在漫步其间的时候,心情可以随着景物转换,时不时的有一种“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的感觉。充分体现了造园者高超的设计水准。在造园风格上,偶园有着典型康熙时代的园林特征,园中的假山,假山共有三峰,沿偶园东、南两墙环列,在结构上分坪、峰、涧、台四部分,每部分体现各自的主题,使整个假山繁而不乱,静中有变,层次分明。

       在偶园中,能和假山媲美的,就是衡王府遗留的四大青州怪石,这几块令人称奇古老奇石,绉、丑、漏、透、瘦皆备,“疏可达马,密不通风”,婀娜多姿,挺拔秀丽,蕴含着书法篆刻的神韵。青州怪石,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记载,它以瘦、透、漏、皱而见长,以纹理奇特而著称,在宋代文人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中,名列第二。如果游人按最佳位置去观赏这四大怪石,就会发现这几块石头,竟与我国繁体字的“福”、“寿”、“康”、“宁”既形似又神似,百观不厌,实为极品,当时就有“一两石头一两银”的传说,现今不用说,更是无价之宝。

       据清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偶园到了清末的时候,“山石树木,大概虽存,而荒芜殊甚。”,其园中建筑也”仅存为“一山一堂一阁。”其凄凉景象,与倾覆之下的东花园一样,同样是繁华不再,无情的遭到的历史的遗弃。建国后,当地的历届政府经过无数次的修缮,把这里改建成人民公园,并根据冯溥后代的回忆,恢复了偶园中的大部分建筑。如今,随着青州古城项目的不断拓展,偶园也迎来了它的又一次新生,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偶园的原貌就会和青州古城一起,再一次呈现在世人们的眼前。



       偶园,座落在山东省青州市偶园街南首,明朝时是衡王府的东花园,到了清朝是文学殿大学士冯溥的私家花园。园内不仅有造型别致的三峰假山,韵味独特的楼台亭榭,更有琳琅满目的各种古老奇石。千姿百态,婀娜多姿,异彩纷呈,被誉为“石头公园”。青州所产之石,皆合乎赏石之要诀,或瘦、或皱、或漏、或透,令赏石爱石者赏心悦目,爱不释手,不惜重金求之。因而,青州偶园古代历史名石甚多,留存至今,并包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

 
图片
偶园 假山

图片
偶园 假山

图片
偶园假山

图片 
偶园假山  

图片
偶园假山

图片
青州偶园假山及小池

图片
青州偶园假山及小溪

图片
沿假山行走,曲径通幽

图片
园内假山,是国内目前仅存的清代康熙年间假山,系明末清初著名叠石家张南垣所建。

图片
山道

图片
假山溪流
图片
偶园假山石洞

图片
偶园假山
 

图片
青州偶园假山
 

图片
偶园 竹子

图片
偶园 竹子
 

图片
偶园 竹子

图片
偶园 竹子

图片 
五角枫 

图片
大枫树

图片
偶园大枫树

图片
偶园古柏树

图片
古柏树

图片
偶园 400多岁的桂花

图片
园里有4株明朝的桂花,距现在已有400多年。


福寿康宁石

图片 
“宁”字石 

图片
“福”字石
 

图片 
 
福字石 

图片 
“寿”字石 

图片
康字石
康石高3.7米宽1.2米观之瘦而多透形同鹤立

图片
寿字石
照片描述:寿石高2.4米宽1.7米漏透兼备顽童穿梭自如
图片
宁字石
宁石高2.3米宽1.2米为园中奇石之冠 

图片
偶园奇石

图片
偶园奇石
图片
偶园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迎宾石 
图片
偶园奇石   
迎宾石 

       《中国奇石》等多部赏石专著,都把现存青州偶园的大型奇石“福、寿、康、宁”四方奇石与江南四大奇石“皱云峰、瑞云峰、玉玲珑、冠云峰”相提并论,足可见该组赏石在我国奇石界的地位。
        四大奇石现在仍然存放于偶园之中,其具体特征是:
       “福”石,置于牡丹园内一草亭的南侧,高2.4米,宽1.63米。其体姿华贵,姿态丰盈,体宽端庄,玲珑剔透,四周多孔,左右通风,上下贯通。若在石下生烟,则紫气顺孔出入,缭绕升腾,堪为奇观。
       “寿”石,置于紫藤架通道东侧,高3.7米,宽1.7米。其形态雍容,灵光四通,石身多孔,神韵兼之,荡起伏的石肤,悬石压顶的气势,下方夺目的透洞,给观赏者历经沧桑而神气矍铄、风骨劲健的感受。
       “康”石,竖立于松风阁西侧,高3.7米,宽1.7米。石肤丰满圆润,石体挺拔,其姿又如同鹤立,婀娜隽秀。石体丰满大度,纹理纵横交错,可谓天赐人间。
       “宁”石,位于偶园主通道南侧的风竹林旁,高2.3米,宽1.2米。其石亭亭玉立,英姿绰然,为园内存石之冠。此石经常年风化,神工鬼斧,上悬下收,玲珑奇巧。观石赏形,给人以宁静致远,心旷神怡之意境。
        赏石的标准不尽相同,但自古就有“瘦、皱、漏、透”之说。四者的精髓就是富于变化,在对石体的描述上既各有侧重,又是一个相互协调和整体。瘦中有皱,皱中生透,透中藏漏,漏中存皱,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掩映,相互衔接,已达到给赏者变化多端的整体感受。“福、寿、康、宁”四大奇石,充分展示了这一鉴赏要求。
        这四方奇石为何取名“福、寿、康、宁”?细细领会这四方奇石的神韵:“福”石,姿态丰盈,体宽端庄,华贵富足之感跃然石上;“寿”石,神奇矍铄、风骨劲健,让人感受生命的珍贵;“康”石,丰满圆润,石体挺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蓬勃之气;“宁”石,窈窕清瘦,石骨铮铮,给观赏者以超凡脱俗,出污泥而不染的感受。
       同时,选择正确的观赏角度,还可看出四方奇石与中国繁体汉字“福、寿、康、宁”的形似。最佳观察角度是:“福”石朝正南方向,“寿”石超正北方向,“康”石超正北方向,“宁”石朝东北方向。从上述方向去观赏,再用繁体书法的四字对照,人们就会发现其外部轮廓的相似,申领意会,妙在其中了。巧的是四字中笔画构成了多处方格“□”,其中“福”石有5处,“寿”石有3处,“康”石有2处,“宁”石有3处,另外还有多处近似方格,与四个汉字中“□”的数目、位置大致吻合。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艺术和渊源流长的中国奇石文化,在这里如此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
        偶园四奇石出自何处?历经沧桑又如何能完好无损地保存到今?现在尚无可靠资料可以稽查。民间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明衡王朱佑楎酷爱奇石和书画,在他举办寿诞大典时,地方官员派人从深山老林中挖掘,也到地方著名园林搜寻,终于找到这四方奇石,作为寿礼奉献。衡王十分宠爱,朝夕品赏,并时常向人炫耀,致使四方奇石显赫一时。王府败落,奇石散落民间。到了清朝冯溥建设偶园,并花重金从民间将四方奇石购回,放置在园内。
       还有传说:冯家败落后,其后人经济拮据,欲卖掉这四方奇石,标价为“一两石头一两银”。外地一大户人家久闻奇石大名,前来购买。就在成交之际,冯家又感后悔,认为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轻易放弃,便提出连底座也要过称,一并算账。这样算来,抵得上“一两石头一两金”了。买家只好罢手,怏怏而回,而价值连城的“福、寿、康、宁”也得以没有离开青州。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图片
偶园奇石

图片
偶园
奇石

春夏秋冬石

       偶园内的四尊观赏石,分别题为《春》、《夏》、《秋》、《冬》。是康熙宰相冯溥命名并收藏的青州玲珑石。冯溥居偶园十年间,除作诗会友,即广收奇花异卉与珍稀观赏石。《春》、《夏》、《秋》、《冬》,即是冯溥精心搜求所得的心爱之物。四石一直珍藏于偶园,1989年建李清照纪念祠时,将《夏》移入“归来堂”院内。
       有诗云:“飞书走笔意冲盈,大美无言却有形。春夏秋冬苍造字,乾坤玄妙藏神灵。”四尊赏石,造型典雅,极富神韵。虽形体各异,但以透孔为元素,构成统一系列,令人凝神体味,百读不厌。尤是其名称,如神来之笔,为玲珑石平添一道优雅诗意,更增一道审美张力。《春》、《夏》、《秋》、《冬》,是诗与石的完美融合;是文化与自然的妙缘结晶。因而成为观赏石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狮子石
       偶园松风阁北侧,默然矗立一石。石高约五尺,色调灰黑,其形怪异,配有基座。石面上发现有数行文字,经辨认,为铭文三行,另有一行署款。铭文曰:“惟石名狮,明师负荷。介我广居,棹楔之左。与尔定盟,似无不可。百千万祀,永怀不堕。我籍名师,名狮自我。珍重珍重,安妥安妥。”署款是:“万历九年辛巳八月望日,新诚信玺铭。”
        此石既无玲珑之姿,又无清秀之色,俨然属于顽拙之类。然而,它具有旷野之气,雄奇之质,一经人为题刻,更多了一层文化气息和神秘色彩。经查证,该石为衡藩新乐王府旧物,是与新乐王有缘之石,所刻铭文即出自新乐王之手。
        明朝成化年间,皇子朱佑楎被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朱佑楎来青州就藩,是为第一代衡王,薨后赐谥号“恭”。恭王的长子朱厚燆以世子继承王位,余子皆封郡王。衡恭王第三子朱厚熑被封为新乐王。厚熑的长子朱载玺,是第二代新乐王,嘉靖三十六年袭封,万历二十一年薨逝,赐谥“康宪”,在位36年。
       朱载玺倜傥博雅,善文辞、书法,喜交游,是位比较贤德的郡王。当时,朱载玺得到一石,看其凸凹有致,像一头蹲坐着的雄狮。他十分高兴,令人将石置放于王府庭院的东侧,为石取名为“狮石”,亦称“狮子石”,并在石上题写了铭文。铭文为4字句韵文,共48个字,其语句意思不难理解,着重体现了作者与狮石的关系,抒发了对狮石的无限感情,最后意味深长的祝愿,情真意切,希望狮子石永远珍重、安妥。
        铭文落款是“新诚信玺铭”。这种署名实属罕见,令人费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原来,这位王爷出于含蓄的用意,没有直写其名或字号,而是拼用了4个字。朱载玺,字信父,号诚轩,是新乐王。他分别采用了新乐王的“新”、号诚轩中的“诚”、字信父中的“信”、名载玺中的“玺”字,组成了“新诚信玺铭”的落款。
       衡府的王爷们条件优越,多有闲情逸致,如琴棋书画、游山玩水等等。朱载玺喜欢玩石,竟然与石“定盟”,即结为“师友”、视之为“亲人”。他这样做好像有点怪,是否头脑有了毛病?中国古代,王公权贵、文人士大夫爱石、玩石者不乏其人,有的到了痴迷的程度,如米芾拜石就是一例。他们以石为友,与石对话,在石上题诗纪念,把石头当作有生命的人来对待。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一块奇石上题诗,为其石取名为“醉道士”。作为文人对奇石的一种痴爱,有其渊源,其中趣味,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
       狮子石曾有一度殊遇,更有多次变迁。万历初年,大明王朝还处于强盛阶段朱载玺过着承平的日子,尽享王爷的荣华,狮子石也身价倍增。然而,对于狮子石以后是否安妥,朱载玺却见不到,也是无法保障。清初,衡王府被抄,府中古玩,半入侯门,有的被藏匿,有的下落不明。所有奇石也被人取走,各自东西。狮子石身影流逝,不知去向。
       清朝的道光年间,狮子石忽然重现青州城,这一奇闻,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金岭镇一位秀才叫毕元亮,得知此事,与朋友前来观看,作诗一首并序,序曰:“道光五年三月,郡城居民杨姓掘地得石,状类狮,背有题铭,仿佛可读,盖衡府故物也。偕友人往观,各题长句。”其诗写到:
    突目昂头一兽蹲,泥涂未没旧题痕。
    因沉绿野今犹在,曾置名园独受恩。
    玉马铜驼应共恨,西陵北寺向谁论。
    殷勤欲问当时事,惜尔无凭不解言。
      益都生员冯钤《蕉砚录》书中对此事有专门记载,其描述大致如下:
      “杨玉,家住西营之后所,距衡王府的后宰门数十步远。有一天,杨玉的母亲夜做一梦,梦见一位青年女子,妆扮艳丽,向杨母说道:‘我已经跟你们多年,现在,我准备嫁人了。’杨母一看,此女甚是美貌,正感诧异,恍惚答应的时候,忽然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次日,杨玉伐院中的大槐树,刨树的根部时,在土中挖出了一‘石狮’。只见此石,形状怪异,气质雄壮,拂去泥土后观察,石面上还刻有铭文。”冯钤当时亲见此石,分析断定是新乐王府的故物。
       狮子石出土而重新面世,临时置放在杨家的茅屋檐下。冯钤非常关心此事,记述道:“此石将欲出世,先托梦于人,必然有识之者,将石安置于合适的地方。”但数载之后,仍未见其变动。冯钤又说:“此石犹如处女,尚未有聘者,现正在等待呢。姑且将此奇石记录下来,看发展情况,将来做个验证吧。”
        冯钤,字孝明,号丽石,是冯溥的玄孙,一生未仕,著有《蕉砚录》等书。他在书中记此事时,狮子石仍“以不字之贞,有待而行”,尚不知将归何处。孰料,此石合当有缘,竟归宿于冯氏的偶园。在这过程中,不知又有多少故事发生,冯钤恐不能想到,更不能验证了。
        狮子石走出王府深宫,走出贫民陋宅,现置偶园,大众欣赏,适得其所也。


十三贤石

       冯时基《偶园纪略》称:“‘一草亭’亭前,金川石十有三,游赏者目为‘十三贤’”。“十三贤石”在佳山堂之西北角,与牡丹园相邻。

       明朝,青州重视教育,尊崇贤达,从而开始祭祀“十三贤”。于是在明成化五年(1469年)在青州的松林书院,建设“名贤祠”祭祀寇准、曹玮、王曾、庞籍、李迪、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赵抃、张方平、吴奎、程琳、孔道辅等十三位名人,用来教育青州学子以圣贤为榜样,勤奋读书,修身养性,建功立业。到了明朝中叶,又分别设“名宦祠”和“乡贤祠”祭祀人员进一步扩大,并将二祠移至府学。
       冯溥十分崇尚这些青州名人,在修建偶园时,将自己心爱的石头十三块,放入偶园之中,并起名曰:“十三贤石”以此显示自己崇尚贤人,教育后人的意图。展示赏石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冯溥的带动下,清朝时期的青州,也成为赏石文化的鼎盛时期,赏石、玩石、藏石之风盛行,赏石文化也越来越多的由花园、庭院进入殿堂之上,出现了“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之说。尤其是富丽堂皇之家,更是需求精美奇石来点缀,奇石身价也因此大增,出现了“一石换一宅”的典故。
       冯溥藏历史名石,有沁园春词一首为证:“顽中寓秀,奇巧天成,源于自然。有福寿康宁,瘦皱漏透;古朴典雅,气度不凡。千姿百态,阿娜多姿,缭绕升腾为奇观。有神韵,广想象空间,有妙到玄。
       奇石精通文化,丰厚意蕴天赐人间。完美观赏石,精神气质;意境灵魂,回味超然。深厚底蕴,博大精深,赏石文化世空前,藏奇石,有无限雅兴,名不虚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稀奇!“康熙风格”园林偶园的镇园之宝!
从私园到公园 ——青州偶园变迁记   贾珺
山东有两座著名园林,一座属于明代衡王府,一座属于清代潍县首富
青州地产名石③——富甲天下“北太湖”
山东这座园林 有四大“国宝”奇石 假山堪称国内独例却少有人知!
偶园中有四大奇石,为何叫福寿康宁,数石头上的“口”字就知道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