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隋朝灭亡的教训:“迷于人”而非“迷于楼”--新闻中心

        隋炀帝画像

        隋开皇十年(590年),杨广任扬州总管,一住十年。及至杨广即帝位后,仍然眷恋扬州的繁华,曾三次南下巡幸。后来有一个叫项升的浙江人为取悦炀帝,进献新宫图一幅。隋炀帝诏命有司依图建造新宫。“役夫数万,经岁而成”,一座壮丽宫殿在扬州拔地而起。

     

        据载,隋炀帝当年建造的迷楼凌云摘星,飞云宿雾,玉柱金楹,千门万户,复道连绵,幽房雅室,曲屋自通。有误入者,“目眩神迷,虽终日不能出”。炀帝游迷楼后,大喜过望,说:“此楼曲折迷离,不但世人到此,沉冥不知,就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韩偓《迷楼记》)迷楼缘此而得名。

        《迷楼记》虽然是小说家之言,但是史书中对隋炀帝后宫之盛亦多有记载。《资治通鉴》记,隋炀帝曾于洛阳西郊修建了一座方圆二百里的西苑,院内掘海修渠,沿渠建十六院供宫女们居住。“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

        扬州自古繁华,风俗尚奢侈,达官贵人都以迷楼为醉人之乡,来扬州必到迷楼。“闻说到扬州,吹箫忆旧游。人来都不见,莫是上迷楼。”(包何《同诸公寻李芳直不遇》)隋炀帝为建迷楼,“费用金玉,帑库为之一虚”,建迷楼耗尽了国家财力,隋朝也很快走向灭亡。“紫髯郎将护锦缆,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白居易《隋堤柳》)迷楼从此成了一个包含着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等意味的文化符号,后代文人多以迷楼为题材写诗作赋,希望后世以此为鉴。罗隐在《迷楼赋》中总结隋亡的教训是“迷于人”而非“迷于楼”,警告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扬州三日》)杜牧具体指出了迷楼靠近雷塘,雷塘位于扬州城北,炀帝死后即葬于此。后人为了记取这一历史教训,在迷楼的基址上建了“鉴楼”,并题匾在楼上,以喻隋朝国亡可鉴。今之楼乃清代重建,是扬州的览胜佳处。人们在登临之余,还可借以谈往事,话兴亡,论古鉴今,从中悟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道理来。     贾增妍(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几曾有迷楼
    扬州旧处可淹留 ——还原一个真实的隋炀帝
    王士祯《浣溪沙》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教学反思——评许浑《汴河亭》
    古诗词文赏析之宋词《望海潮·广陵怀古》秦观
    扬州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