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贵溪老水利的难忘记忆

1960年8月底,我扛着一铺草席,搭乘当年花桥水库运器材的货车,回到设在天华山脚下的工程指挥部驻地吕家湾村。

上次来,是作为协助工程搞宣传展览的客人,这次是从教育系统转到水利系统,成了水电队伍里的一员,直到1999年底退休,期间与水利结缘四十年。

西溪渠是我市一座中型引水灌溉工程,建于1952年10月。该渠是我市解放后翻身农民要求兴建的第一座、也是江西省解放后的第一座水利民生工程。当年,还没有一样施工机械,近百万立方米土方开挖、8000余方石方开采和浆砌、1300多吨的水泥、钢材、炸药等,要从30多里外的县城搬运到工地,任务有多么艰巨!于是,县委、县政府集中南北两乡3万余名农民,用肩挑,用车推,像蚂蚁搬家,日以继夜,风雨无阻,按时完成了任务。那时,实行官兵一致,领导同民工吃住在一起,情感溶成一片。200多米长的拦河坝工地,人山人海;近百里长的渠道上红旗招展,人声沸腾;大路上运料的人流往返不断,干劲冲天;水利老工程师累昏在岗位上,感人致深。经过三年的努力,于1954年启闸放水,十里干渠鞭炮鸣响、锣鼓震天,沿途男女老少迎接幸福水,含泪同渠水奔跑,3万多亩农田从此旱涝保收。当年,我的父亲有幸从百里外的北乡,被指派参加这项宏大工程的建设,他引以为荣终生不忘,常以故事的形式,将工程基建盛况讲给周围人听。据以上素材,我曾作诗三首,现抄录其中一首:

解放江西第一坝,西溪势压六朝邪。

战天领导同挑土,斗地民工共运沙。

锁住银龙滋百寨,引来甘水惠千家。

硬凭双手创奇迹,万亩良田绽富花。

硬石岭水库是我市第一座中型蓄水灌溉水库,开工于1956年10月1日,调集2万多农民,奋战在大坝和渠道工地,竣工于1958年5月,让鸿塘、志光、金沙及鹰潭部分地区同时受益。5万多亩农田喜获丰收,彻底改变了“鸿塘畈上禾,亩田收一箩,愿就两人扛,不愿一人驮”的干旱局面,至今年年谷满仓。

水库集灌田、发电、水产养殖、种植等功能于一身,农林牧副渔齐发展。2001年,硬石岭水库经批准改名白鹤湖,2004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风景区之一,还被鹰潭市规划为南山北水的旅游大蓝图里。如今,白鹤湖的迷人风光让人流连忘返,站在坝左高山的观景亭上,环顾四周,气象万千,山远水宽,心旷神怡;住宿在库边水保站里,只闻轻涛拍岸,花香鸟语,如梦如幻,让你一觉到天亮。1977年,我调进水电局后,去该库每年三四回,情况熟,素材多,故此写诗也特别多,至少超过三十首,现选其中两首:

(一)

如屏巨坝长威风,铁臂钢锄鬼斧工。

黄土千层拦碧水,银渠百里走苍龙。

三乡畈上禾苗旺,万户家中米谷丰。

改地换天兴伟业,人民确是大英雄。

(二)

迷人恬静雾飞扬,万绿丛中品吉祥。

曲径平台通妙境,茂林修竹透清凉。

风推湖水浪声脆,雨戏芭蕉夜梦香。

醒览彤云闻鸟语,原来此地是仙乡。

建在故乡的太平畈水库,也是一座中型蓄水水库,于1957年11月开工,1958年竣工投入运行,可灌田15000千余亩。从此,太平畈年年五谷丰登,十里八乡,充满笑声。当年,我已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离春节不过半个来月,轮到父亲接班上水库工地。我正好放了寒假,就自告奋勇要替父出征,和生产小队其他民工一起为水库大坝挑了半个月的土。那种辛苦劳累,至今记忆犹新。为此写诗多首,其中一首是:

太平畈上不清平,祈靠天恩远有名。

万亩良田生野草,百姓农家起怨声。

于今水库流琼液,往昔荒原结富盟。

岁岁龙蛇排大旱,扶持命脉创丰盈!

全市六座中型、二十一座小(一)型、一百二十多座小(二)型蓄水水库,一鼓作气相继建成,库龄至今最长的有60多年,依然发挥着巨大经济效益,确保了我市粮食生产。

九牛滩水轮泵站是我市第一座提水灌溉站,就集雨面积而言,是江西省三大水轮泵站工程中最大的一座。1966年11月开工兴建,1969年开泵泵水,可灌田5万亩,让沿河“望天丘”和“莱蓝田”改变了受旱的厄运。而这座工程建在信江北岸红石岭上,引水渠、进水涵洞、压力前池、水泵坑都是人工用锤凿,一锤锤一凿凿,把30多万立方石块挖起来,并一块块运走,像愚公移山一样,是人定胜天一次活生生的体现。而且,在特殊年代,每天要调集指挥4万多劳动力上阵,与其说是建水轮泵站,不如说是打一场人民战争,在这场特殊的“战争”中,是人民取得了全面胜利。泵站运行中,管理层充分发挥电力充足的优越条件,不断引进多家小工厂,在不影响灌溉的前题下,增加收入,并成为理财优胜单位。为此我曾吟诗道:

任尔狂风大水冲,坝如铁壁屹河中。

经营服务双过硬,抗旱防洪两有功。

改造挖潜求发展,筑巢引凤创财隆。

年超三十泵龄老,陈旧无妨业火红。

从事水利职业是光荣的,是可钦可敬的,他们为了大坝和涵闸等设施的安全,长年风来雨里去,甚至把家都搬到坝闸边去住,一住几十年。有的人退休了还多年不肯离开水管单位,心系大坝和渠堤,下岗不离岗。是一代代贵溪水利人,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着贵溪的水利事业,让农业命脉永葆青春。

(原标题:我为水利写赞歌)

来源:贵溪新闻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城的明珠——打虎石水库
应城人到京山做的浩大工程——十万大军修建高关水库
一个高关人的口述实录:两次上坝没有中途回家
浔阳晚报数字报
沐浴水库修建实录
洞头县龙潭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