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汉和东汉



西汉和东汉 来自古哥古点旧版 08:40

高慧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新篡汉 ,更始光明章和后,殇安顺质桓灵献。”本期节目的定场诗描述了中国帝国时代第一个鼎盛时期的两汉王朝的四百年风云。提起汉朝历史,大部分人应该并不陌生。汉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和罗马帝国并列的两大帝国,也是亚欧大陆上东西两端同时点亮的文明火把。汉朝有个非常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的历史被从中分成了大致相等的两段:东汉和西汉。而东西汉两个段落又像一幅对联一样,体现出许多的相似性和对应之处。今天我们就从东西两汉的对比为大家聊聊汉代的基本样貌。敬请收听。

 

两个汉朝的历史样本

 

其实,说起任何的封建王朝,有一个普遍规律对所有王朝都适用,就是先盛后衰。开国君主通常英明神武,一扫积弊,玉宇澄清万里埃,之后的帝王开始骄奢淫逸,一代不如一代,直到最后国破家亡。中间如果遇到个中兴之主,大概王朝的寿命就会久一些;如果遇到内忧外患,王朝的寿命就会更短。这个规律当然是正确的,不过如果仅仅这样总结,未免太过简单。不同的朝代都有自己的独特规律,而汉代就更加特别。



西汉疆域

 

对汉朝而言,这段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样本,那就是西汉和东汉从某种意义上构成了两遍重复演绎的王朝演化过程。我们都说历史不能重写,所以很多的研究是无法假设前提的,但是汉代似乎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穿越式的观察角度。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这种重来一次的过程中,重现的某些特点可能就是那个时代无法避免的深层次规律。当然,东汉和西汉也是显著不同的,他们的文明程度和物质水平在四百年的时间跨度里去看肯定也是有很大变化的,因此如果把它们定义为两个朝代也是有合理性的。但毕竟两汉的执政者有着明显的承接关系,他们的治国理念、社会价值、管理体系都有着强烈的可对比性,至少比别的王朝间的可比性要显著的多。基于这个观察点,我们重点来讲一些两汉的共同演化规律和部分不同之处。



东汉疆域

 

汉朝演化模式

 

东西汉的共同规律可以概括为四句话:一代建国,二三发家,四代打架,后代败家。所不同的是,两汉具体败家的模式不完全一样,而且西汉在败家阶段开始前,还经历了昭宣中兴的阶段,这是东汉没有的。下面我们就具体看看上述规律在两汉历史中的体现。

 

一代建国

 

一代建国,当然指的是开国君主。西汉是汉高祖刘邦,东汉是光武帝刘秀。对于刘邦,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所以不用介绍太多;而对于刘秀,有些人会感到陌生。简单的来说,刘秀的功绩不比刘邦更小,刘秀统一天下的难度一点不比刘邦简单,而刘秀的为人大多历史学者都认为远超刘邦。可以这样来设想,如果刘秀只是一个一般优秀的君主的话,那么他顶多做到类似昭宣中兴一样的一次小幅度的刘家历史重振,然而实际上光武中兴之后延续的东汉王朝的持续时间是和西汉基本接近的,自然,光武帝的的历史高度也应该和高祖刘邦大体相当。



光武帝刘秀

 

刘邦取得天下时首先遇到强大的楚国项羽的压制,而光武帝刘秀成事过程同样面临强敌长沙王刘玄的逼迫;项羽灭秦自立西楚霸王,刘玄灭新称帝建元更始;刘邦被项羽远封到巴蜀,却得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秀被刘玄安排到河北,终能够出抚燕赵,厚基雄兵;刘邦最后垓下一战逼死项羽,而刘秀最终关中大破赤眉、绿林军尽取天下;刘邦的为人,不学无术,有权变而心小;刘秀的为人,腹有诗书,重谋略而厚德。东汉的前三朝甚至被后代许多人推崇为最美丽的时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历史上许多的读书人都把东汉开局时代当做最想穿越的时间。司马光就说过“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若有东汉之盛者也”。这和刘秀的个人魅力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可以看到,这两个开国之主都算得上了不起的政治人物。



汉高祖刘邦

 

二三发家

 

二三发家,指的是开国后第二代第三代君主都成功的发展和提升了国家的实力,休养生息,人民安居。西汉这段时期指的是文景之治,东汉这段时期指的是明章之治。当然严格的说,刘邦之后,西汉二代君主是汉惠帝刘盈,此后还有前后少帝,不过这些人基本都在吕后的控制下,且时间并不久,所以在我们的规律里不再被视为有效的二代。西汉的文景时期和东汉的明章时期,国家都刚刚经历过长时间的战乱。无论是暴秦统治到楚汉之争还是王莽治乱到赤眉之祸都延续了数十年,人口凋零,土地荒芜,国家和人民急需恢复生产,稳定秩序,发展经济。两汉的二三代继承人都可以很好的认清形势,制定策略,保证了国家的正常运行,奠定了长远的治理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汉朝不会成为一个长达四百年的大一统王朝。不过稍有不同的是,文帝景帝继承的是黄老学说和萧何的策略,而明帝章帝继承的是刘秀的大政方针和儒家理念。文景之治长达40年,明章之治长达30年。总之,经过长期治理,两汉的综合实力开始增强。而这个时候,打击北方的少数民族势力就成了共同的选择。



汉城湖大风阁文景之治浮雕

 

四代打架

 

四代打架,指的是第四代主要君主对外用兵,开疆扩土,保卫国家。当时中国北方的主要敌人是匈奴,虽然西汉的军事进攻曾让匈奴势力受到严重打击,甚至有部分匈奴部落迁移到远处,但是匈奴的势力并未被彻底摧毁。到了东汉时期,北匈奴卷土重来,重新成为重要的边患。所以在二三发家之后,有了经济实力的两汉政权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军事打击匈奴的策略。西汉四代是汉武帝刘彻,东汉四代是汉和帝刘肇。武帝打击匈奴的事迹大部分人都清楚,主要依靠卫青和霍去病,成效显著,可以说一扫建汉以来,汉政权对匈奴保持的低姿态,将匈奴势力的核心驱逐到了漠北甚至更远的地方。但是他的武力至上的政策也有明显的弊端,就是过分强调了用兵,以至于过度使用资源,造成国力的严重下降,出现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严重困难局面。可以说,如果汉武帝后面不是紧跟着一个“昭宣中兴”的话,西汉王朝的终结可能要提前很多年。所以到了后来汉和帝的军事行动就吸取了汉武帝的教训,他认识到使用武力的程度应该和敌人的规模相匹配,所以东汉用兵都是小规模的精英部队进行快速精确打击,这和汉武帝重兵集团的用兵方式有着本质区别,效率费用比大大提高。而且之前汉明帝时班超的外交活动成功的分化了西域势力,使得匈奴空前孤立,所以汉和帝时窦宪出兵一战,从根本上击破了北匈奴,“去塞三千余里”,逼迫匈奴残部彻底向西远逃,边患基本平定。



 

和汉武帝一样,汉和帝也是东汉国力的转折点,东汉国运从此一路下滑。而西汉因为有汉昭帝和汉宣帝的短暂中兴,所以西汉王朝的国势彻底下滑出现在宣帝之后的汉元帝时期。顺便说一下,昭宣之间还有个当了27天皇帝的汉废帝刘贺,他就是最近因为开掘汉墓而名声大噪的海昏侯。



海昏侯大幕文物金饼

 

后代败家

 

后代败家,是指西汉从汉元帝开始,东汉从汉和帝开始,两汉的后代君王们就彻底走入了单调向下的命运曲线,国家的命运再无转机出现。这个转折点很好记,我们前面提到的四句诗,第一句和第三句讲的是两汉上升时期的君主,第二句和第四局讲的都是下降阶段的君主。不过两汉败家的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相同之处是都因为后宫中的斗争导致国家政权沦丧,不同之处是西汉衰亡因为皇帝的各种乱爱,东汉衰亡因为当家的是少妇残。



《母仪天下》王政君剧照

 

先看看西汉的各种乱爱,汉元帝是个情种又是个糊涂虫,因为糊涂他错失了贤良的王昭君,因为情种,最爱的司马良娣死后他居然想禁欲,却最后意外的宠幸了王政君,为王莽的篡位埋下了伏笔;汉成帝搞姐妹花,让赵飞燕姐妹迷得五迷三道,朝政尽失;汉哀帝居然搞基,和董贤上演断袖热恋。



汉哀帝与董贤漫画

 

再看看东汉的少妇残,东汉后期的七八朝皇帝,即位时都是小朋友。和帝即位时十岁,安帝即位时十三岁,顺帝即位时十一岁。冲帝过于小,就不算在内了。质帝即位时八岁,桓帝即位十五岁,灵帝即位十二岁,所以全部是“少”;皇帝年幼,必然是太后临朝,外戚掌权,女人当政,所以是“妇”;等皇帝长大后,反过来要摆脱外戚控制,于是求助于宦官,通过宦官势力来消灭外戚势力,所以是“残”。就这样在女人、小孩和残疾人的带领下,东汉最终覆灭。



《班淑传奇》中汉和帝皇后邓绥


到此处,我们也许能看出,西汉和东汉确实在很多地方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发展规律。尽管西汉是前人种树,东汉是后人纳凉,但是与西汉类似的命运似乎还是不可避免的降临在东汉王朝的身上。那就说明有些真理,不管你用什么言辞包装都是不可改变的。就像司马迁赞美李广时说的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创业不易,耳娱心憩之余如有您偶或中意的节目期次,请帮我们随手转发。书不尽言!您的鼓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纵向探讨,概论中国各个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第二讲:汉以强灭
为何汉朝明君多出自西汉,而东汉总是默默无闻,有一个重要原因
周六说文话史(8):大汉极简史
汉朝最厉害的皇帝是谁?不是刘邦,也不是刘彻或刘秀,应当是他
为什么刘秀叫两个字的光武帝而不叫一个字的汉某帝?
简单连贯的中国史(第5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