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史(秦汉)(三十二:打击窦宪、平定焉耆、邓氏崛起)

公元92年

汉和帝打击窦宪:宦官干政的开始

公元92年6月1日,都城洛阳上空出现日食。司徒丁鸿向汉和帝上书:人间伦常如果被扰乱,天象就会发生相应变化。这是天上的神灵洞察了人间之事,在用天象警示陛下!如今天下百姓,都对大将军窦宪诚惶诚恐,连新任命的官员都要先去拜见窦将军,窦将军答应才敢走马上任,否则就算是皇上亲授印信,他也不敢自行离去。这不正是君王威望受损、臣下权势过盛的表现吗?陛下应该顺应天象警示,改正此事,以报天意!

丁鸿的上书没得到明确答复,但是在和帝刘肇心里引起的波澜却久久不能平复。和帝深知,丁鸿所言非虚,自己登基以来,一直是窦太后临朝摄政,如今随着窦宪大破北匈奴、在燕然山刻石勒功,窦家的气焰越来越高了。窦宪虽然不受赏赐爵位,却暗地里收买人心、结党营私,把自己的心腹幕僚安插到朝堂和军中各个显要职位上,分明就是用心不正。和帝当了四年傀儡皇帝,窦氏的所作所为,他早看在眼里,心中愤恨。但朝中官员大多依附于窦宪,除了隐忍和积蓄力量,和帝没别的办法。

六月十九日,朝中接到急报,东汉境内十三个郡县和封国发生了地震,还有部分地区发生了旱灾和蝗灾。和帝心里发慌:难道真是老天在警示我?这一年六月是多事之秋,不仅“天象”奇异得热闹,皇宫中也十分热闹。窦太后近来经常在内宫接待窦宪的心腹邓氏兄弟(穰侯邓叠、步兵校尉邓磊)的母亲,相谈甚欢。接待女眷倒也正常,只是窦宪的女婿、射声校尉郭举也频频到内宫觐见,据说还和太后举止亲昵。有人推测,郭举已经得到窦太后宠幸。窦氏一族谋反之心已久,如今就要付诸行动了。

消息传到和帝耳中,和帝感觉一直放在心里谋划的事儿不能再等下去了。他马上想到他在内宫之中唯一信任的人——宦官郑众。郑众,南阳郡人士,自永平年间就开始侍奉和帝的父亲刘炟。刘炟当时还是太子,明帝逝世后,刘炟继位为章帝,升郑众为中常侍。和帝继位初年,郑众又加职加俸。郑众因此也一直对皇室忠心耿耿,宫人们大都对窦太后趋炎附势,只有郑众一心维护年幼的和帝。和帝找来郑众,说出自己意欲诛灭窦氏,解除外戚之患。郑众当即表示支持,二人商定,趁窦宪和心腹邓叠班师回朝,大军驻扎城外,人在城内,将窦宪和窦氏党羽一举歼灭,以免夜长梦多。郑众领命后,又找到司徒兼卫尉丁鸿,将和帝的意思传达给了他。

永元四年六月二十三日,和帝假意从南宫移驾北宫,召执金吾(京城卫军)护驾,趁机守住南宫和北宫的大门。又下令关闭城门,一边搜捕郭举父子、邓叠、邓磊,捉到后直接处死;另一边派丁鸿率领禁卫军到窦宪府上没收大将军印信绶带,夺了他的兵权。

和帝念及窦太后的养育之情,不想公开处决窦氏兄弟,让人将窦宪、窦笃、窦景押送回各自封地,命他们自杀谢罪。当初因窦家而得势的官员以及窦家宾客,一律罢免、遣回原籍。班固曾为窦宪作“燕然山铭”,被当作窦宪幕僚。窦家倒台后,曾经被班固的奴仆辱骂过的洛阳令种兢,借机报复,逮捕了班固,最后导致班固命丧狱中。窦太后自此被幽禁内宫,于永元九年(97年)逝世,与汉章帝合葬于敬陵。

铲除窦氏后,和帝开始亲理朝政。当初辅助过和帝的郑众、丁鸿过后也都论功行赏。尤其郑众,和帝给的赏赐,他总是辞多受少。和帝因此更加觉得他是位贤臣,此后就常常和他一起商议国事,历史上宦官掌权、参与政事的先河,由此开始。(赵高那个是宦官直接主政了,不是参政。)

和帝亲政十五年,平定边疆、选官用贤、为政宽缓、注重德化,东汉国力达到鼎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结论:东汉一朝,外戚专权之事屡禁难止。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皇帝短命,东汉14帝,刘秀、明帝刘庄和汉献帝刘协外,没有一个皇帝活过36岁。皇帝早逝,幼帝继位,大权自然旁落,这才有了东汉一朝“马、窦、邓、梁”四大外戚家族专权的局面。

和帝即位,太后临朝,窦宪在内掌握机密,对外宣布诏命;其弟掌权

公元94年

班超平定焉耆:定远侯的终极一战

公元94年,班超调拨龟兹、鄯善等西域八国部队七万余人,进攻焉耆、尉犁和危须。

这是他代表东汉帝国,在西域发动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如果对焉耆等三国用兵顺利,东汉将最终确立在广袤的西域地区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归心的局面,而北方的匈奴人,也将彻底失去来自于此的军事支援。但基于在西域的丰富斗争经验,这一次,班超不准备大动干戈,有了充分的军力准备后,他决定先礼后兵。

大军刚一到达焉耆等国边境,班超就派出了使者告知各国,说汉军来到,并非一门心思要打仗,而是希望你们改过向善,如果你们能让首领来迎接,事情就会好办很多。焉耆国王听了心中猜疑,他派出大臣北鞬支前来试探。班超虽然生气,但为了获取焉耆信任,厚赐了北鞬支,命他返回焉耆复命。见到北鞬支安全返回,焉耆国王稍稍放下了心,他跟着其他两国的国王,一同迎接了班超,并献上了丰厚的礼物。

不过,焉耆王的心态很矛盾。他出城迎接班超,是因为害怕班超率领的军队强盛,在内心深处,并不希望就此臣服,所以他在返回之后,就下令撤掉国境山口的苇桥,以防止班超大军的到来。但这并不能挡住班超,精通西域地理的班超率军绕路前进,没过多久就到了焉耆王城的城郊安营扎寨。听到消息的焉耆王很害怕,计划着带人跑入山中躲藏。大臣元孟见了,觉得反抗已经没有丝毫用处,派人偷偷给班超带去消息,说焉耆国王要跑到山里。

为了获取焉耆王的信任,班超没有接受元孟的示好,而是把元孟派来的使者杀死。随后,班超发布消息,希望大会诸王,重加赏赐。听到消息的焉耆王,觉得班超手握重兵,却没有继续进军,应该不会说假话。于是,焉耆王、尉犁王和许多大臣纷纷来参会。当然,在焉耆、尉犁和危须三国之中,并不是所有人对班超的态度都一样,危须王和大臣腹久害怕被杀,纷纷逃亡,就没有来参会。这成了班超擒贼擒王的最好理由。

宴会上,班超质问焉耆王等人,为何危须王和腹久未来。没人能够回答班超。于是班超下令将焉耆王等三十多人全部斩杀,传首京师。早就部署好的军队,迅速剿灭了群龙无首的反抗势力。班超停留了半年后,直到局势稳定,才离开了焉耆。

班超平定焉耆等国的战役,起因是焉耆等三国杀害了原西域都护陈睦,是一场维护国家尊严的正义战争。但班超凭借此战,不仅挽回了国家尊严,还完成了东汉在西域的国家战略。他在此前一系列东汉对西域的军事胜利的基础上,统一了各国对汉朝的政治态度,平定焉耆等国后,西域五十多个国家纷纷向东汉派遣人质,俯首称臣。

第二年,朝廷的褒奖诏书到达西域,高度评价了班超在西域二十多年来立下的功劳,说他不耗费国家财力物力,却能镇抚西域各国,对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封赏他为定远侯。

班超离开西域,是在六年之后,因为年纪老迈,思念故土,被皇帝召回洛阳。但在离开西域前,他还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班超所处的时代,正逢东汉帝国在亚洲崛起,而此时西方世界最强盛的帝国,则是罗马帝国。为了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永元九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奉命一路西行,最后到达安息(今伊朗地区)。安息当时正与罗马处于敌对状态,所以他们告诉甘英说,要去到大秦,需要在海上坐船,甘英一听,觉得到达大秦的希望渺茫,就返回了。

不过,甘英的出使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他的脚步一直到达波斯湾,增强了东汉时期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东西文明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班超经营西域的伟大事业。

结论:西域诸国臣服于东汉,确立了东汉帝国在中亚地区的政治军事霸权,甘英出使大秦,增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

班超平定焉耆西域诸国臣服于东汉

公元105年

外戚专权:邓氏崛起

公元105年,27岁的汉和帝病逝于章德殿。和帝去世给大臣留下了一个大难题,谁来继位呢?《后汉书》记载和帝虽有许多皇子,但各个都养不大,到去世时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胜自小体弱多病,据说站着都费劲。次子刘隆看着倒是健全,不过才满了百日。

朝中有人提议长子刘胜,因为长幼有序。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不能明说的理由,因为刘胜的年龄,可以亲政了,防止外戚专权的祸害。和帝的皇后邓绥站出来反对,他认为刘胜的身体条件不佳,就算做也做不久。刘隆身体健康,年龄小不是问题,和帝继位时也不满十岁,前朝一直有幼帝登基,太后临朝的先例。邓绥的话让人无言反驳,有没有道理是一回事,关键她太后的身份,他是开国重臣邓禹的后人。邓禹从刘秀称帝到平定天下,历时十二年,帐下二十八名功臣,史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位列之首。统一天下后,邓禹交出兵权,解甲归田,教养子孙。邓家家风纯正,从光武帝开始,共出过大将军13人,封侯者29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官职不计其数,邓家虽不彰显,却是实实在在的世家大族。于是在邓绥的推动下,还在襁褓中的刘隆继位为汉殇帝,邓绥开始临朝称制。

次年,汉殇帝刘隆未满两岁夭折,邓绥又和兄长邓骘共同迎立和帝的侄子,清河王刘庆之子,12岁的刘祜为帝,史称汉安帝,朝政仍把握在邓氏家族手中。

邓骘和其他专权跋扈的外戚不太一样,史书记载他为人“笃志忠纯”,对皇室颇为忠心。永初元年(107年)邓骘被封为上蔡侯,食邑一万户,又因为迎立安帝有功,增邑三千户。邓骘不肯接受,认为自己无功不受禄。不过有时候就是这样,为人好不表示能力强。

永初元年,凉州(今甘肃境内)的羌人发动叛乱,邓绥命邓骘率五万人屯驻汉阳。结果,五万大军竟不敌羌人八千,导致羌人长驱直入中原地区,战祸整整持续了十一年,对东汉国势造成极大损伤。荒唐的是,邓骘回朝后,邓绥竟还派使者迎接他,升任他为大将军。邓骘到达洛阳以后,邓绥又派大鸿胪亲自出迎,侯王、公主以下的群臣就在路旁等候。

建光元年(121年)三月,邓绥去世,安帝再次封邓骘为上蔡侯。后来,安帝的乳母王圣向安帝进谗言,诬陷邓骘的族人曾经密谋废掉安帝而另立平原王刘翼。安帝听说后大怒,将牵涉此事的邓家人贬为庶人。邓骘也遭免职,资财田宅尽数被没收,邓骘本人被遣还封国,因不堪小人污蔑,邓骘绝食而死。

永建元年(125年)汉顺帝刘保即位,为追感邓太后的恩训,又怜悯邓骘无辜,下诏恢复邓骘宗亲待遇。并任命邓骘亲属十二人都为郎中,渐渐崛起。从东汉初年的功臣邓禹,到汉桓帝刘志第二任皇后邓猛女(人家真叫这个名字!),邓氏家族在东汉的沉浮共历时了一百六十三年。

结论:邓氏家族中,有汉室中兴的功臣、有受封世袭的侯爵;还有临朝听政的太后,名门望族实至名归,和中国历史上其他权倾朝野的家族不同,邓氏家族虽是外戚当政,但仍旧恪尽职守,忠于皇室。只是不论邓绥还是邓骘,都未能挽救东汉逐渐衰颓的国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汉和帝刘肇是好皇帝吗 汉和帝之后的皇帝是谁 汉和帝的皇后是谁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歼首虏定远封侯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五十)永元之隆
武功堪比汉武帝的东汉皇帝,平匈奴定西域,欧洲的马其顿都内附称臣
汉和帝不是昏君,而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邓绥:东汉最有权势的女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