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丘王朱聪滆:明宗室的传奇长寿者,熬死了三代子孙,由玄孙袭爵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制度之一,自西周创设起,一直沿用到明末。受大名鼎鼎的白痴皇帝司马衷等因素的影响,近代以来对这一制度存在诸多非议,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落后的制度,是导致王朝动乱的祸源之一。在阿越看来,这一制度体现了先人的智慧,是他们从诸多继承方案中,挑出的最不坏的选择,否则也不会被沿用近三千年。 这一制度只认嫡庶、长幼,不看其他,看似简单粗暴,可在天下兴衰皆系于天子一人的时代,简单粗暴才是立储的最好选择,因为它可以让天下人都明白谁才是储君人选,有利于稳定人心,让权利实现平稳交接。

皇太子剧照

何况它也不是没有限制条件,那就是这个嫡长子基本条件至少要在及格线以上,否则会自动向下顺延。比如孔夫子之所以以仲尼为字,是因为他上面还有个大哥,只不过这位大哥有疾,才由他继嗣。再比如春秋霸主晋悼公,也有个不在及格线的哥哥,所以他才成为晋国众望所归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被迎立。历来皇室爆发动乱,几乎都处于嫡长子制度被破坏的时代。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实施嫡长子继承制的王朝,在继承这一制度的同时,也有自己的创新,那就是将“子”由几乎已成为潜规则的皇子本人,扩展到皇子的支系,实施支系伦序,只要嫡长子一脉没有绝嗣,哪怕他本人先一步走了,他的子嗣会自动顶替他成为新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这一点从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从洪武二十八年《皇明祖训》最终定稿起,就成为了明王朝的祖制,不仅皇室要遵循,上层宗室同样要遵循。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藩王、郡王两级,有很多以世孙、世曾孙,长孙、曾长孙身份袭爵的。

今天,阿越要讲一个以比曾孙更低一级身份袭爵的趣事,因为长辈太能活,直接熬死了三代子孙,不得不由玄长孙袭爵,这可能是有明一代唯一一个由玄孙直接袭爵的案例。

一代传奇:灵丘王朱聪滆

灵丘王一系,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璋第十三子代简王朱桂的这一脉,始封君为其庶六子朱逊烇。这是一位与乃父性情截然不同宗室成员,一生喜好读书、为人谨慎,在医学上颇有建树,著有《云溪稿》,属于典型的三好宗室。天顺五年(1461年),因大同城小民疲,无法容纳代藩的诸多宗室,灵丘郡国迁国绛州(今山西新绛县)。

新绛城隍庙

朱聪滆,生于成化九年(1473年),为朱逊烇曾孙,灵丘庄和王朱成鈠嫡长子,生母为灵丘王妃安氏。弘治十一年(1497年)十二月,以灵丘王长子的身份袭封灵丘王,夫人王氏同时晋封为灵丘王妃,开启了其富有传奇色彩的郡王生涯。

明朝文化繁荣,印刷业因此非常昌盛,为方便宫中藏书,及皇帝、皇子阅览,紫禁城内设有挂靠在司礼监名下的印书局——大内经厂,其刻本称内府刻本,与南北国子监出版的监出版刻本,是有明一代质量最好印刷最精美的刻本。因此宗室经常会向皇帝求取典籍。

朱聪滆传承了灵丘王府热衷于文学、酷爱读书的优良传统。正德十三年(1518年)向朝廷求取有关《尚书》经义传述注解的典籍——《书传》,获得明武宗恩赐。明世宗即位后,又于嘉靖元年(1522年)获赐《性理大全》一部。嘉靖九年(1530年)获赐《恩纪含春堂诗》、《御制敬一箴五箴注》各一部。

《恩纪含春堂诗》是明世宗之父兴献皇帝朱祐杬的诗集,而《御制敬一箴》是明世宗为教化天下,宣扬儒学而作。朱聪滆特意求取这两部典籍,一方面自然是爱书,另一方面也是在狂怕皇帝的马屁。这手段可比他堂伯代惠王朱成錬高了不知道几个段位,是故次年就因孝行而获得赐敕奖励。可见朱聪滆深深地明白,怎样才能当一个令朝廷、令皇帝都满意的好宗室。

明显陵

圣恩在身的朱聪滆,虽然为人谨慎,不过有时候也会出来作妖。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二月,突然上疏朝廷称现如今北虏入侵的警讯频传,绛州城卑池浅,一旦有警实在难以抵挡,乞求内迁平阳府。

戊寅……灵丘王聪滆奏:'绛州城池卑浅,虏报时警,乞徙避平阳府。’上诏王不得擅离本土,摇惑人心,城池命有司勘议增展。”(《明世宗实录》)

这份奏疏的背景是,土默特部在首领俺答汗的率领下,在丰州滩修建青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收纳流亡关外的明朝百姓耕种,实力迅速壮大,一统漠南蒙古。强大起来的蒙古人,时常南下骚扰西起宁夏镇,东到蓟州镇一线的明朝边境,甚至突入内陆,给明朝人员财产带来重大侵害。特别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率军由古北口左近突入关内,兵临北京城下,将兵锋直接怼到了明世宗眼皮子底下,史称“庚戌之变”。

山西总的地势为“两山夹一川”,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吕梁山、太行山,从东西两侧包夹,又有呈东西向的恒山、五台山、系舟山、霍太山等山系,对中部的“一川”进行切割,将其分割为一列串珠式的盆地。绛州位于中南部的临汾盆地,且离边境近800里(明代一里约为576米),山川阻隔,又有太原的重镇抵在前方,以蒙古人的能力根本不足以突入到绛州城下。况且蒙古发展成与倭寇相提并论的“北虏”,发生在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之后,危害并不烈。

绛州的地理位置

事实上他曾祖父朱逊烇虽然为人谦恭,却嫌弃绛州“城池不固,地瘠民贫”,老想重新回大同,或者迁国代州(今山西代县),为此屡屡作妖,被明英宗劈头盖脸一顿责骂后才老实。

可见“虏报时警”只是朱聪滆的借口,他是嫌绛州这个小地方住着不舒服,想要借机搬到平阳府城,享受大城市的舒适生活。

对此明世宗心知肚明,虽然一向对这位叔祖感官极好,但也不会惯着他。下旨给他称,既然你嫌绛州城池太小,那好办,朕让有关部门前来勘探扩建就是了。并警告朱聪滆不准擅离本土,更不准妖言惑众。

金口玉开,皇帝如此说了,朱聪滆也就只能在绛州勉强度日了。

史无前例的玄长孙

当然朱聪滆传奇的,是他的长寿。

代简王朱桂活了73岁,是明太祖诸子中最长寿的,他的后辈子孙可能传承了他的长寿基因,襄垣安恵王朱仕坯享寿91岁,其子末代襄垣王朱成鍨享寿92岁,父子俩荣获明代上层宗室寿数的冠亚军,吉阳恭顺王朱聪注也活到80而终。

灵丘王府诸王也比较长寿,始封君荣顺逊烇,活了63岁,第二代王灵丘僖靖王朱仕(土臱)享年62岁,只有第三代王灵丘庄和王朱成鈠寿数较短,才活了41岁。朱聪滆是诸代灵丘王中最长寿的,享年83岁,这年龄已经越过古稀,在古代是极其罕见的。超长待机,让他比他人多享受很多年花花世界的同时,也让他比别人多经历了数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朱聪滆共有二子,朱聪滆共有二子,长子于弘治十年(1497年)八月获赐名为俊格,庶次子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获赐名为俊材。长子朱俊格为嫡子,于弘治十七年(1504年)被册封为灵丘王长子。

“大礼议”之争中受廷杖的朝臣

朱俊格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政治敏感度极强。嘉靖朝初年,正当 “大礼议”之争最激烈之时,朱俊格突然献《兴献帝后挽歌》诗,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也为灵丘王府博得了当朝皇帝的好感。

只可惜朱俊格寿年不永,在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了,让朱聪滆失去了一个优异的继承人。好在朝廷自有制度在,次年三月,朱俊格的嫡子,朱聪滆的嫡长孙朱充熼,被册封为灵丘王长孙。此时朱聪滆年已73岁,遂以自己“年老无子”为由,让朱充熼代理府事,着手培养王府的下一代接班人。

天不遂人愿的是,嘉靖三十年(1551年)朱充熼也离他而去了,这一年朱聪滆79岁。六年之内接连送走,儿子和孙子两位继承人,想必朱聪滆是悲痛欲绝的,然而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次年,朱充熼之子,本当应该被册封为灵丘王曾长孙,代替父祖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的朱廷址,竟也追随父亲于九幽了。对朱聪滆而言,可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好在朱廷址去世时已经成年,给自家曾爷爷留下了继承人——朱聪滆的玄孙朱鼐镰

为此,明世宗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八月,以“灵丘王聪滆年踰八十”算是宗室人瑞,特地赐敕为之贺,并派遣官员前往绛州进行慰问。而朱鼐镰也被册立为灵丘王玄长孙,多少算是慰藉了朱聪滆几乎被伤透的心。

太阳王”路易十四,这位罕有的在西方完成了君主集权的法王,在位时间长达72年有余,是目前有确切记录的全球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他的幸运是,其子孙的不幸,儿子大路易太子和孙子小路易太子,最终不得不由曾孙路易十五来继承法王之位。当年读到这段历史时,心里不免有些唏嘘。

“太阳王”路易十四

没想到灵丘王朱聪滆,他虽然不是君主,在位时间也没路易十四长,可比路易十四长寿,子孙又没有最长寿的同宗族叔襄垣王朱成鍨家的能活,导致子孙三代被活生生的熬死在等待袭爵的半途中,迫使朝廷史无前例的创造了“玄长孙”这一称号。若是当时有吉尼斯纪录,朱鼐镰应当会榜上有名。不知道英国的那位威尔士亲王看到这个,会不会振臂高呼“天下岂有七十年之太子乎?”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闰十一月十六,灵丘王朱聪滆薨逝,享年83岁,朝廷赐谥曰端懿。玄长孙朱鼐镰管理府事,由于两人的辈分差异实在太大,明实录还特意梳理了一下俩人的家族谱系。

丁丑,灵丘王聪滆薨,敕其玄长孙鼐镰管理府事。聪滆八十三岁而薨。子俊格,孙充熼,曾孙廷址皆相继先殁。鼐镰,廷址子也。”(《明世宗实录》)

杖杀曾叔祖,被废为庶人

嘉靖四十年(1561年)十月二十一,自“壬寅宫变”后,就一直躲在西内修道求长生,不太过问朝政的明世宗,来了一波爵位大放送,将积压的上层宗室封爵一事一次性给办理了,该册封的册封,该赐婚的赐婚,一下子发出二十五份册封敕书。管理府事以六年的朱鼐镰,也乘着这股东风袭封灵丘王爵,并册封国子监监生王汝愚之女王氏为灵丘王妃。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在朱鼐镰的奏请下,其父祖三代皆被追封为王,曾祖朱俊格为灵丘康悼王,祖父朱充熼为灵丘悼懿王,生父朱廷址为灵丘怀僖王,使灵丘王的传承在理论上由五代变成八代。

明世宗剧照

灵丘王一脉,是代藩宗室中的异类,受始封君朱逊烇这位三好宗室的影响,其后三代郡王都为人谨慎少有惹事生非,反而以文见长,以孝闻名,在文学上多有建树,曾多次因“孝”获得朝廷嘉奖,算是有名的贤王家族。然而这一正面形象,终于在朱鼐镰身上被打破了。

隆庆三年(1569年)的某日,朱鼐镰一如往常地在王府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在他看来这又是无聊而平淡的一天,却注定了不平淡。王府下人来报,有本支宗室成员前来请求他主持公道。

来者共有三人,分别为:奉国将军朱聪渊、镇国中尉朱俊檥和朱俊蚞。这三人身份非常特殊,从爵位及字辈来看,应当是首代灵丘王朱逊烇某个子嗣的后代,算是朱鼐镰的远房族人,不是底层宗室,就是将将卡着中层的尾巴,朱鼐镰很可能都不认识他们。但辈分却不得了。

俗话说“长房出晚辈,幺房出长辈”。朱鼐镰是灵丘王一系的长房长子,虽然是本支族长,可辈分必然相对靠后。朱聪渊三人都是旁系出身,辈分相对较高。按照明太祖亲自给代藩一系拟定的“逊仕成聪俊,充廷鼐鼎彝,传贻连秀郁,炳燿壮洪基”二十字字辈推算,朱聪渊与第四代灵丘王朱聪滆同辈,是朱鼐镰的高叔祖,朱俊檥和朱俊蚞虽然矮了一辈,却也是朱鼐镰的曾叔祖。

更特殊的是,朱聪渊、朱俊檥和朱俊蚞三人是父子关系,之所以来找朱鼐镰主持公道,是因为家里发生了财产纷争,闹得父子兄弟不和。一到朱鼐镰面前,朱聪渊父子纷纷指责对方的不是,甚至将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都倒了出来,可见矛盾之深。

大同代王府

身为族长,调解主任矛盾,让家族安宁祥和,是其职责之一。朱聪渊父子来找他,而不是直接上疏参奏,也是想让自家王爷能公平公正地帮他们进行调解,不偏不倚地摆平这件事。然而,朱鼐镰竟不干人事。

朱俊檥在这场财产纷争中估计是占了上风,是以朱鼐镰借机对其进行勒索。朱俊檥不禁被他的行为震惊了,但善财难舍,不愿松口。这令很不高兴,竟然不惜“逼之以刑”,也要榨出几两油来。受刑的朱俊檥不禁破口大骂。朱鼐镰顿时被激怒,竟命人下重手将其打死。

兄弟倪于墙,外御欺辱。父子兄弟毕竟打断骨头连着筋,反应过来的朱聪渊也不在计较财产问题了,立马调转枪头,与儿子朱俊(折鸟)等扬言要控告朱鼐镰。

这下朱鼐镰慌了。仗着有《皇明祖训》的庇护,宗室平日里对平民喊打喊杀很常见,打死平民的事也不是没有,但戕害宗室之事基本不会做。因为他们清楚,打死平民可能会被训斥被罚,但不会伤及根本,而同宗相残则是在打皇帝这位宗室大家长的脸,必然会遭到重处。何况朱鼐镰打死的还是自己的曾叔祖,属于目无尊长。

朱俊蚞为人凶残狡诈,看到朱鼐镰已经乱了分寸,遂设计将其骗到自家府邸,将他的亲信王府內侍王成打死,声称一命抵一命。

如此,事情闹大了。明穆宗得知之后,命山西巡按御史府绛州彻查此事。很快,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呈到了他的案头。

明穆宗剧照

隆庆三年三月,明穆宗据此作出判决,以朱鼐镰“虐刑致死尊长” ,剥夺爵位,废为庶人,发配闲宅囚禁。传承近一百五十年的灵丘郡国就此除国

先是灵丘王府奉国将军聪渊,长子镇国中尉俊檥、次子俊蚞父子兄弟并以争财,相告言不法事于王鼐镰所。王贪索俊檥贿不嫌,逼之以刑。俊檥语侵王。王怒,使人朴杀之。于是俊檥父聪渊、弟俊(折鸟)等共告王。王知惧。俊蚞素凶校,乃计诱入府,因杀其中官王成,物以相抵饬。事闻,下巡按核奏得实。有旨鼐镰虐刑致死尊长,姑免死,发闲宅禁住,与俊蚞俱降为庶人,聪渊夺禄半年,俊(折鸟)等三月。”(《明穆宗实录》)

阿越说

灵丘王府加封非常好,在代藩之中可谓是出淤泥而不染。可自朱聪滆之后的三代继承人都英年早逝,导致王府继承人选青黄不接。从朱鼐镰与王妃一同被册立可以看出,他在被册立为玄长孙时应该还是个孩子。此时朱聪滆年已八十,精力不济,已经无力再去教育玄孙。是以朱鼐镰对家族的仁孝传统并无深切体会,反而在无人管教中学会了其他东西,变得贪婪、崇尚暴力。这才有了杖杀曾叔祖的破事,致使王府的名声毁于一旦,累及郡国被除国。

隆庆四年正月,朱鼐镰之弟镇国中尉朱鼐鈇,受命以本职管理府事,同时王府的校尉被削减三分之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藩王选讲(玖)-代王支系
灵丘荣顺王朱逊烇:出淤泥而不染,树立良好家风,嫌弃封国绛州
明朝藩王的世子继任藩王,那其他的儿子们怎么办呢?看完就明白了
朱允炆:爷爷的宠爱招来杀身之祸
明代的宗室--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
皇明祖训不允许皇帝过继?朱元璋怒:谁乱造谣!我没有那么规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