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明祖训不允许皇帝过继?朱元璋怒:谁乱造谣!我没有那么规定
userphoto

2022.09.05 河南

关注

提到明世宗的大礼议,总会有人为朱厚熜叫屈,觉得嘉靖帝继统不继嗣当皇帝就是合理合法的,是符合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的。

猴格把坚持朱厚熜继统不继嗣是合理的支持者观点总结了一下,简单说就是以下三点:

其一,明世宗是明武宗亲自选定的,因为武宗遗诏是武宗驾崩前五日发布的,发布的时候武宗还没死,所以世宗是经过武宗认可的。

其二,明朝是最讲究嫡长房继承制的王朝,和其他王朝的宗法制不同,具体可以参见朱标死后朱元璋立朱允炆,以及藩王承袭的顺序,所以,朱厚熜即位不是因为孝宗武宗的恩惠,而是源自大明皇位继承的法理。既然朱允炆能追尊懿文太子,朱厚熜凭啥不能追尊老兴王?

其三,明朝就没有过继立嗣这回事,因为《皇明祖训》说了,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所以,藩王绝嗣都是直接国除,武宗当然也没资格立嗣。

了解点古代宗法礼制、以及熟悉明史的读者,大概看完这三个观点,就会忍不住失笑,这些支持者别说不懂宗法礼制了,简直就是张口就来,他们不但不懂大宗不可绝、小宗可绝的含义,也不懂嗣和统的意思,更不知道什么是创业之君和继统之君、独子到底能不能出继给大宗······

但是,通过他们给猴格文章的留言看,他们还自诩是明白人,要么高高在上的批评教育反驳他们的人不懂礼法;要么毫不客气的教育猴格好好去“了解一下传统宗法继承制度,尤其是朱元璋钦定的《祖训》”;更有自视甚高者说:对反驳他们的人讲宗法、法理,就是在对牛弹琴!!!

还有温和点的读者,认为反驳他们的人是因为对朱厚熜有成见,所以才觉得他不占理,当然,斩钉截铁的说明朝从来没有过继这回事、杨廷和非让朱厚熜给孝宗当儿子就是不对的人也不少。

而最让猴格无语的一条留言居然说:孝宗绝嗣了,所以大统就转给睿宗,世宗就是继承睿宗的大统。······

猴格觉得,稍微懂点古代宗法礼制的人,都说不出这样的话,这比张璁席书桂萼方献夫,不,比何渊张时亨之流还要丧心病狂,张席桂方还要点脸,并没有让睿宗取代孝宗父子的想法。

这留言真是很直观地体现了、网络上张口就来的风气有多严重!摊手。闲话少叙,猴格就这三个观点来做一次统一的回复,以后谁再不懂装懂的给我留言扯这几个观点,我是不会再回复的,真的浪费时间。

首先第一条关于武宗遗诏的颁布,给我留言的读者君(不止一个)说武宗遗诏是在武宗驾崩前五日发布的,还把武宗遗诏给我贴了一下。

猴格当时没看到所以没回复,今天写文去翻看留言时才看到,真忍不住笑,你就算不看实录,去看看明史武宗本纪,也说不出这样无知的话啊!

咱就不说皇帝遗诏可能不可能在皇帝活着就颁布(活着怎么就遗了?),但武宗在三月丙寅日(14)就崩了,到三月戊辰日(16)才颁遗诏于天下,这么清清楚楚的日期,我都搞不明白留言的读者所谓的“武宗遗诏是武宗驾崩前五日发布的”依据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武宗遗诏出炉时,武宗本人已经崩了,遗诏其实就是杨廷和的意思,和武宗本人没关系,所以,朱厚熜根本不是武宗指定的继承人。

第二条,明朝的继承制是嫡长房继承制,所以朱元璋在长子朱标死后,还是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因为长房没有绝嗣,所以轮不到二房三房,还拿懿文太子和老兴王比,拿皇帝和宗藩比。

持这种观点的人的意思就是说,排行老三的孝宗(宪宗事实上的长子)在儿子武宗绝嗣后,他这一支长房就可以滚一边了,就该轮到排行老四的兴王家当长房,就算老兴王死了,不还有小兴王在嘛!所以,伦序就该人家朱厚熜上,怎么也轮不到排行老六的益王家族。

有位读者在拿嫡长房制来教育猴格时还拿朱允炆举例,说不是嫡长房制就轮不到朱允炆,伦序就该是朱棣了,因为朱元璋死的时候,朱棣的三个哥哥都没了,所以就该实际上的嫡长子朱棣上。

这话让猴格看得啼笑皆非,要是按照你们所谓的嫡长房制,就算老大朱标一系团灭了,可人家秦王晋王两支子孙并没死绝啊,凭什么就该朱老四上?凭啥在朱棣这就说人家老二老三死了他家子孙们就可以跳过去,到了朱厚熜这里死了爹却又不必隔过去了呢?你们这理论不是双标吗?

其实,生造出“嫡长房继承制”并拿朱允炆举例子的人根本不明白,人家朱元璋明明是严格的按照宗法制度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来立嗣的,所以才在皇太子朱标死后,册立事实上的嫡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因为传统的宗法继承制顺序就是:①嫡长子,②嫡长孙,③嫡子母弟,④嫡子庶长兄或长弟,⑤嫡长孙母弟,⑥嫡孙庶长兄或长弟。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都在遵循这个继承制度,多数时候,只要皇太子是善终在位上的,就会优先考虑太子的嫡长子、即嫡长孙为继承人,而不会去考虑嫡次子。所以,朱元璋在嫡长子皇太子朱标薨后,就册立事实上的嫡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

而朱棣靖难后,让方孝孺给他写诏书时,声称自己本来是来当周公的,方孝孺当场就质问他成王、成王之子、成王之弟在哪儿,也是符合嫡长子继承制顺序的,被问得无言以对的朱棣,只能抛开遮羞布去杀人。

对“周公”朱棣来说,武王就是他大哥朱标,武王的嫡长子成王就是朱允炆(顺序1),武王的嫡长孙即成王之子就是朱文奎(顺序2),武王嫡次子即成王嫡弟就是朱允炆的弟弟朱允熥(顺序3)。

所以,不管是从太祖立太孙,还是到朱棣方孝孺的对话,都能明确地知道朱明朝廷也是严格按照宗法继承制度走的,可不是什么民间长房二房制。

还有拿老兴王和懿文太子搁一块比的,就不想想,老兴王一个小庶子,有啥资格和人朱标相比?

人家朱标堂堂宗子、开国皇帝嫡长子、大明皇太子,温文儒雅,谦逊好学,还是病死在太子位的,可不是杨勇李建成被废那种太子,他的身份是仅次于皇帝的帝国储副,拿老兴王一个小藩王和人皇太子比,这得多不懂宗法礼制啊?

所以说,根正苗红的朱允炆即位后,就可以追尊曾经的宗子老父亲为皇帝,那是名正言顺的,但小宗入继大宗的朱厚熜,就没有资格追尊他爹老兴王,因为他爹只是个藩王。

而正是因为朱元璋严格按照传统的宗法制度,在嫡长子太子去世后,册立嫡长孙为继承人,几百年后还被清朝的乾隆帝批评说拘泥古礼,怎么到了现代网民嘴里就成了朱元璋在搞什么长房制二房制?(有人能给出所谓长房二房制的确切出处吗?)

第三条,也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明朝皇帝到底允许不允许过继?

声称明朝不允许过继的人是言必称《皇明祖训》,动辄就拿藩王绝嗣国除举例,那么,朱元璋到底规定过不许过继的条款没?

猴格认真的说:明朝皇帝不许过继的言论纯粹是谣言!谣言!谣言!朱元璋从来没有规定不许皇帝过继!

首先,要搞清楚,不要老是拿明朝藩王条例套用在皇帝身上,记住了,天子之礼和藩王之礼、士大夫之礼是有区别的,不要拿藩王之礼、士大夫之礼去臆想天子。

明朝藩国的确存在按伦序袭爵的规矩,过继的不多,但朱元璋从来没有规定过不许皇帝过继,虽然枝叶茂盛的他,想不到后世子孙居然孱弱到连娃都生不出来,但他本人并不反对过继。

那么问题来了,《皇明祖训》那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到底该怎么解读呢?真的如现代网民那样的解读吗?

其实,第一次把这句话解读成朱元璋有不许皇帝过继意思的人,是张璁,他的依据就是,既然说“必”兄终弟及了,那么太祖规定不许立后的含义,自然是不言自明,既然说“须嫡母所生”,那自然表示必须按伦序来,所以,朱厚熜继位是名正言顺、理所应当的,根本不必认孝宗为父。

张璁解读《皇明祖训》的新言论,很快就遭到薛蕙和何孟春的狂锤。

薛蕙拿《祖训》、《礼》和《春秋》批评张璁,太祖说兄终弟及,是指朝廷亲弟,是在辨嫡庶,并不是不许立后;不管是天子之子、还是诸侯之子,都要在接受君父之命后才能称尊,言下之意就是,朱厚熜明明是按武宗遗诏和太后懿旨才得以即位,怎么能舔着脸说是按伦序当立,你张璁这是在恶意曲解礼法的含义。

何孟春则直接拿朱元璋在《孝慈录》里制定的为人后礼来锤张璁,如果太祖不许过继,何必制定为人后礼?所以,你张璁不但背叛古礼,还不遵祖训。

面对卫礼派的引经据典,惯会断章取义的张璁根本无力反驳,只能由朱厚熜利用皇权,把薛蕙下镇抚司拷问,对何孟春下旨斥责并罚俸,警告他不许再多嘴。

这时可能会有人说,他们双方辩论,你凭啥说张璁对祖训的解读就是歪解、薛蕙何孟春就是正解?

猴格可是凭实际例子来证明张璁是在歪解祖训的,人家朱元璋根本没有不许皇帝过继的意思,因为,在明朝的三个绝嗣皇帝中,除了熹宗在朱厚熜之后略过不提,在朱厚熜之前的景帝和武宗,都曾被大臣劝谏效法宋仁宗择宗室以待皇子。

景帝在景泰四年(1453)十一月十九,独生子朱见济夭折后,就曾经二次被大臣催促过继。

先是在景泰五年(1454)五月十四,礼部仪制司郎中章纶和监察御史钟同,分别上书请求复立前太子朱见深,结果是两人被下锦衣卫。

同年七月初一,南京大理寺左少卿廖庄,也上书请求景帝让侄子朱见济亲近儒臣,以示公天下之心,景帝当没看见。

景泰六年(1455)七月,刑科给事中徐正,请求让沂王朱见深之国,请景帝“别选宗室亲王之子育于宫中。”结果是被正在努力生儿子的景帝流放辽东。

尽管景帝和宋仁宗一样,非常的努力耕耘,但依旧没有生出儿子,反而把自己累病倒,到了景泰八年(1457)正月,甚至病重到几日不能临朝。

正月十四,太子太师礼部尚书胡濙带头上书,请求景帝早日选择元良为皇太子,以慰宗庙社稷臣民之望。随着景帝病重不视朝,到正月十六,议论汹汹的大臣们再次聚集在一起商量请景帝立太子。

当然,景帝再也不用面对大臣们的催促了,因为他那个混球哥夺门复位了。明武宗的情况比景帝更糟,景帝好歹还有生育记录,年轻少壮的明武宗居然连个蛋都没下过,当然,大臣们也不知道他的生育能力有这么差劲。

在进入20岁“高龄”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后,武宗就开始面临大臣催促他过继的局面。

正德六年(1511),南京吏部尚书、曾任武宗春宫之师的张滐jie,上疏武宗“请建太子”。正德七年(1512),南京吏部右侍郎罗王巳,也请求武宗参考前朝事例择宗子养育。

年轻的明武宗对此类奏疏的态度是充耳不闻,还招纳干儿义子陪伴左右,他的行为把大臣们更是愁得不行。

吏部尚书杨一清上疏武宗请他清心寡欲、养精蓄锐,以确保龙种的纯正;南京吏科给事中孙懋也上疏请求武宗“颐爱圣体”,戒绝淫乐无度,以便早日诞育圣子;工部主事李中更是言语犀利的请求武宗“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

御史周广则是苦口婆心的劝告武宗,为江山社稷子孙万世考虑,“未有专养螟蛉,不顾祖宗继嗣者也。”建议武宗慎选宗室贤者,留在身边,等待皇嗣降生。

南京监察御史范辂和周广的观点相同,甚至说的更直白,范辂建议武宗选择宗室贤者立为太子,等生下皇子后,再遣归藩府。

不管诸臣如何前赴后继,武宗统统无视充耳不闻,压根不提皇储的问题,免得引起群臣介入讨论。

到了正德十一年(1516),幸臣江彬把罢官在家的前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马昂怀孕的妹妹,引荐给武宗,终于引起朝廷重臣的恐慌,怕武宗学习猪王啊,因此,大家一窝蜂的上疏,请求武宗驱赶马氏兄妹,阁臣们也意识到预立皇储的紧迫性。

于是,辅臣梁储上书请求武宗选择宗藩贤者二三人,留在身边教养,等皇子诞育后再优礼归藩。南京兵部尚书乔宇和监察御史陶麟等人也上书武宗,乞求武宗择宗藩一人暂居储位,以待皇子

武宗依旧是视若无睹,虽然后来马昂触怒武宗,马妹妹被逐出豹房,终于解除掉异姓对皇储的威胁时,武宗对立储依旧没有兴趣,你随便上疏,理你就算我输,对此,大臣们只能无可奈何。

在沉寂了两年后,时间来到正德十四年(1519),眼看武宗都快三十岁了,依旧膝下空虚,大臣们又掀起一波过继热。

兵部武选郎中黄巩,和车驾员外郎陆震等人联合上书陈述六事,其中第六条就是乞求武宗建储贰,并提出让张太后介入选择宗室事宜。

尽管武宗对大臣们的建议置之不理,却并不能阻挡大臣们前仆后继地上疏,到正德末年,建议择储的人员越来越多,但荒唐的明武宗却直到死,都没有把立嗣当回事。

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十四,明武宗死在豹房,身边只有两个太监,就在当天,司礼监以张太后的懿旨,去内阁和大学士杨廷和商量大计。

经过太后、宦官、内阁三方商量,放弃为武宗立嗣,改为孝宗立嗣,选择兴王朱厚熜过继给孝宗,再让他以武宗亲弟身份即位。等消息传出后,吏部尚书王琼愤怒地指责杨廷和太独断专行:此岂小事?而我九卿顾不预闻耶?

从王琼的话可知,新君人选就是杨廷和做主,张太后就是个橡皮图章。而杨廷和也想不到,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跋扈行为,还让他栽了大跟头,不知道地下见到孝宗武宗,该怎么哭。

从正德六年到十六年,群臣上疏请求武宗选择宗室近属长且贤者,养在身边以待皇子,最少有15次,但都被武宗无视,从这件事看,足见明武宗的自私拎不清和没有责任心。

你自己因为瞎搞把自己搞的不会生,心里就没点逼数吗?还不听人劝过继立嗣,最终导致父子俩统绪断绝,如此不顾明日愁的皇帝,搞不懂现在咋那么多人吹他。

通过大臣们前仆后继的劝谏景帝、武宗立储事件来看,足以说明,明朝根本没有所谓的不许皇帝过继的规矩。

可能会有人说,就是因为朱元璋规定皇帝不许过继,所以武宗才不过继的啊,有这种想法的人,猴格建议可以去倒立空水了。

试想,如果《皇明祖训》真的不允许过继,奋战在床榻第一线努力生儿子的景帝,和恣意妄为的武宗,在大臣建议他们过继时,蛮可以以此为由理直气壮的去回怼大臣们:太祖皇帝规定不许立嗣过继,你们想让朕违背祖训吗?死开!

如果《皇明祖训》真的不允许过继,即位之初的朱厚熜,为啥不拿祖训不许立嗣过继的条款,去怼逼他认孝宗为爹的大臣们呢?太祖皇帝说了不许过继你们可以闭嘴了!何必要等到张璁搞出继统不继嗣歪理后才如获至宝?

以上种种都证明了,《皇明祖训》压根没有不允许皇帝过继的条款,所以,朱祁钰、朱厚照、朱厚熜在面对啰嗦的大臣们时,不能以此为由的回怼。

而正是因为朱厚熜瞎搞继统不继嗣,才被清朝人批判“实为千古罪人”(李祖陶《宋明两大疑案论》),“紊乱继统之义,岂圣君大孝所敢出此哉?”(方宗诚《继统论》)

······

毕竟,生活在明朝的士大夫们,对《皇明祖训》的了解远胜于现代人,而生活在封建时代受宗法礼制约束的古人们,对宗法制度的了解,也更是远胜于现代人。所以,请不要再传播“明朝皇帝不许过继”的谣言了,人家朱元璋压根没那个规定。

就是这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爹是皇帝,老弟是皇帝,儿子也是皇帝,只有自己不是皇帝!
皇帝驾崩前后,后妃宰臣可以做些什么?
同治遗诏之谜
古人崇尚“男尊女卑”,但干政后妃层出不穷,后宫何以能干政?
朱元璋遗诏,妃子看前半段兴奋,最后一句直接吓哭
嘉庆突然驾崩,遗诏又下落不明,皇后有亲儿子,却为何立养子为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