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汉考古(二)埋葬制度的变化及其反映的社会意义

汉武大帝

目前在关中、关东、江淮、长城沿线等地区发掘的西汉墓,虽然各有其地方特点但都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埋葬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这些变化在各地发生的时间不同,但综合其主要特点,把西汉墓分为前、中、后三大期是具有很大普遍性的。而这我变化究其根源应当是氏族宗法制度的破坏和大土地所有制所引起的。

汉文帝霸陵

目前发掘的西汉墓可以大体分为五大类。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的各阶级除奴姆和刑徒以外,大致可分为五大等级。五大等级正同西汉墓的分类相似。当然墓葬的分类和古代的社会等级一样,都会有很多复杂交错现象,但是墓葬的大体分类无疑会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揭示和研究西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从而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西汉墓葬解析图

族坟墓制度的破坏:那种反映奴隶制宗法关系的“族坟墓”制度在战国至秦代就开始破坏。到西汉中期以后已基本破坏了。

西汉墓葬卫星定位分布图

表示“族坟墓”制度崩坏的突出标志是墓地可以自由买卖。墓地一经自由买卖,就会明显地出现两个特点:一是社会地位和财富接近的人,自然就会购买地价近似的墓田为其茔地,于是一处处墓地内各墓的类型往往很接近,也就是不同墓地之间墓主的贫富差异,比过去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二是即使有较近的血亲关系的宗族,就不一定埋于同一墓地,而一个大片面积的墓地,必然包括了若干宗族的墓地,这样,整片墓地内墓位的排列就不象过去那样整齐,而是常可分辨出若干个成群墓葬,对每群墓葬来说,其间的墓穴都经常是排列有一定规律。

洛阳汉墓考古发掘现场

例如洛阳汉河南县城东北的烧沟和城北金谷园一带的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墓地,都是丙类和丁类墓,而且主要是丙类墓,其墓主主要是地主和下级官吏,所以就购买这种比较高昂之地为坟茔。而在古城西北约五公里涧河西岸的低洼之地,则从西汉后期到东汉,是贫苦农民或手工业者的墓地。再如,到西汉中、后期,一个墓地内出现家族茔地的情况,在烧沟墓地中看得也比较清楚。这里东南角出土的铜印或陶瓮上的刻划文字都表明墓主人都是郭姓,这些墓都基本联成一片,说明这里是郭氏的茔地。在郭氏茔地西北方的为吴氏,南方的为商氏,这又是另两个家族茔地。这些墓绝大多数都属烧沟二期(宣帝前后),这就更加可以说明它们是同~墓地内出现的不同家族的茔地。总之,洛阳汉河南县城周围的墓地不仅表明“族坟墓”制度的崩坏,而且也证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虽然在春秋晚期就开始,但墓地变为私有财产是到西汉中期以后才普遍起来。因此西汉中期以后“族坟墓”制度的崩坏正是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后的表现之一,而这种经济基础上的发展和变化就必然带来上层建筑中各方面的相应变化。

汉武大帝

西汉前期墓葬:西汉前期墓中,目前第二类第三类墓发现不多,因此这里只介绍其它三类:

木椁墓

1、甲类:多重棺四椁箱的大型木椁墓,长宽都在十多米以上,有斜坡长墓道,夫妇皆同茔并穴合葬。随葬品主要有:实用的或大型的明器马车多辆;成套的铜、漆礼器如鼎、盒、壶、钫、甗、盘、匜等;铜、漆用器如耳杯、卮、盒、奁、灯等极多,尤以耳杯为多,往往可达百个;仿铜漆的陶礼器和很多日用器,还有玉器和大量陶俑,可达成百甚至二、三千个。

长沙马王堆墓

长沙马王堆即属于这类墓。此墓主是长沙第一代软侯之妻。墓中为棺、遗策、丝织品、漆木器乃至食物和尸体都保存完好,这对研究汉初埋葬制度提供了很好的资料。死者置于一四重棺内,身穿衣服十多层,外裹丝衾,衾外横系丝带九道,这是和楚国旧的棺椁衣衾制度相符的;墓内出土的礼器主要是漆器,而且漆礼器的基本组合仍和战国相似,如鼎、盒、壶、钫、盘、等。还值得注意的是,战国甲类墓中用青铜礼器和仿铜礼器并用的随葬物制度,此墓也继续了下来,只是用漆礼器代替了铜礼器。

洛阳舟山古墓

2、丙类:西汉前期此类墓的发现比其它各类墓为多,可拿洛阳舟山的发现为例,它们主要是单棺空心砖墓,随葬品主要置于一侧的小耳室内。陶器的基本组合为鼎、盒、钫、小壶或是鼎、盒、壶、小壶各一、二件。另常有木身陶俑头或木俑的陶发髻一、二件、铅质小型车马饰明器一套。在棺内外,或置铁刀剑、铜铁带钩、铜镜和半两钱数枚。

清理盗墓者残骸

3、丁类:前期此类墓也在舟山发现一批,它同丙类墓的差别,主要是没有仿铜礼器,一般只有大、中、小陶罐各一件;有的也出陶俑头一个,半两钱数枚。此类墓主当是被压迫的农民,它们和前几类墓相比,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的严格,同时也呈现了一幅阶级压迫的情景。

汉武大帝

西汉前期的墓葬,虽然由于地区的差别而呈现许多不同之处,但总观西汉前期的各类墓葬,其主要特点还是一致,一般为长方形木椁墓,制度略同战国,但在关东地区则多单棺空心砖或单棺土洞墓,随葬品除贫穷的庶民墓只有陶罐外,仍以鼎、盒、壶、钫等传统礼器为主。

西汉文化发展

西汉初期,地主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是生气勃勃的,面对这种局面汉王朝为了发展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必然要同旧时代遗留下来的衰老的腐朽的旧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而法家思想正是强调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这套朴素的唯物主义运用到政治上,便是主张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反对社会的倒退和守旧,并强调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的专政。这些思想正适合于这一时期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他们能够利用这个思想武器同奴隶主复辟势力进行斗争,加强自己的统治。从汉高祖到汉宣帝都是尊法反儒的,其原因就在这里。

儒法合流

西汉中期墓葬:西汉中期墓葬和前期墓葬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冲破了传统的埋葬制度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满城陵山汉墓

1、甲类:大型多椁石室或木椁墓,有长墓道。墓室全长可达四、五十米以上。凡凿石为室的,中央有二或三室为正藏,前面有分为两侧的贮藏车马或仓厨用物的外藏椁。墓主身穿玉衣。随葬品略似前期的同类墓,但青铜礼器和用器大为减少;俑的数量只有数件;仿铜的陶器及日用陶器的数量大大增加,仓、灶这类模型明器于西汉前期在汉王朝直接管辖的关中和湖北江陵等地已经出现,而现在则在关东也普遍起来。满城陵山,曲阜九龙山等都属于此类墓。这类大墓规模之大和随葬品的侈华充分暴露了那些统治集团是何等的奢侈浪费。

汉代夫妻合葬墓

2、丙类:中型带耳室的空心砖或小砖墓,少 数为土洞墓(关中、关东),或是木椁墓(江淮),墓室长四、五米左右,夫妇合葬。随葬品中铜器很少,往往仅锅、镜等一、二件。陶器主要有三类:一是鼎、盒、壶(大小)等传统礼器,壶的数量大增而鼎则一人只用一件。二是罐、酒瓮等各数件。三是仓、灶等模型明器。值得注意的是陶仓已经五、七、九成套出土了。如烧沟、金谷园发现的许多墓都属此类。这些墓葬随葬品的组合说明从这时期起埋葬制度已开始进入另一个新阶段。

汉代土坑墓

3、戊类:这类墓目前发现不多。一般为大仅容身的小型土坑或土洞墓。这是一种赤贫如洗的墓葬,随葬品只有一、二件小陶罐及铜钱数枚(关中、关东)。洛阳涧西区发现过这类墓。这些墓主是在社会下层的贫苦农民,生无立锥之地,死后只能作极简陋的埋葬。这些埋葬是对当时剥削制度的血泪控诉。

汉代砖墓

西汉中期墓葬和前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墓室多为较高大的洞室。江淮流域等南方地区及北部地区木椁墓延续较久。在随葬品方面则种类和数量大增,传统礼器大大减少,只各出一至数件,而仓、灶将陶模型明器逐渐普遍发现。西汉中期墓的结构及随葬品的急剧变化,表明从前那种最初是发生于井田制、氏族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旧葬俗,正在被建立在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宗法制基础上的新葬俗所代替。

汉代大型墓葬

这就说明西汉中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正是一个转变过渡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还处于上升阶段,还没有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封建的经济基础以及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专政也是刚刚稳定下来。整个封建制的政治、经济还需要一个相对地稳定和巩固阶段。正是由于这种政治、经济条件,使地主阶级在这个时期采取外儒内法的策略,即继续执行巩固中央集权的法家路线,同时,对广大农民开始用儒术的说教来进行欺骗,防范农民的反抗。

西汉后期的人文

西汉后期墓葬:西汉后期墓葬在中期墓葬发生变化的轨道上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使那些不同于前期的埋葬风俗更加明显和巩固了。

西汉后期大型墓葬

1、甲类:此类墓的结构及随葬品大体和中期同类墓相似,不同之处是墓的规模更大了,随葬品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增加,而青铜礼器和用器大为减少;出仓、灶、井模型明器,江淮地区的长沙徐家湾即属这类墓。

西汉后期中型木椁墓

2、乙类:中型木椁墓,墓长一般在五、六米以上,或仿洞室墓而作成前、后室或多室。夫妇合葬。随葬品一般是铜、漆器和仿铜、漆器的陶器具,大致各有鼎、盒、壶、钫、甗等礼 器 各二件 左右 和奁、熏炉、镳壶等用器各一件左右;偶车马一般数件;仓、灶、井等模型明器。值得注意的是,俑中发现农奴俑。如长沙伍家岭出土一些小型的耒耜、番、镰刀等木模型器,它们和木俑同出,乃是一部分木俑的持物。随葬品中出现的这种新东西,深刻反映了这里同关东等地一样,到西汉末年庄园经济已有了大发展。再如广西合浦望牛岭的墓葬,许多出土器物虽是这个地区所制,但整个随葬品的组合却同江淮地区乃至中原地区都很接近,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说明西汉中期以后这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加强是多么明显。

西汉后期墓室壁画

3、丙类:后期丙类墓和中期同类墓的结构和随葬品种类差不多,只是又增加了仿漆的酒尊、饭榼、耳杯、案等一、二套,在模型明器中除仓、灶外还有井圈同出。反映生产生活的模型明器明显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洛阳烧沟东墓葬主室中间隔墙和后壁及前室顶部,开始出现壁画。前室顶部画的是日月星辰图,似乎表示此处是象征露天的庭院。隔墙及后壁阑额上画“二桃杀三士”等历史故事画,用来宣扬儒家推崇的那套智勇忠义。这些都说明伴随着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后,加强封建依附关系的需要,宣扬所谓圣贤忠臣、孝子烈女的儒家伦理道德,越发成为笼罩入间的统治观念,于是表现这些内容的反动历史故事画应运大盛,成为墓内所发现画象的常见题材。

海昏侯出土车马器

总之,西汉后期墓葬和中期相比,墓的结构更大了,更复杂了,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大增,传统礼器更少了,而仓、灶、井等模型明器及仿漆器的耳杯、盘、酒樽等陶明器逐渐普遍出现。使人注目的是墓中出现了反映反动儒家思想的壁画。这些特点表明西汉后期施行着产生于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宗法制的新葬制,它从墓室装饰到随葬物品的内容,都逐步向反映庄园经济发展的方向演变,这种葬俗变化所反映的经济基础的变化正是西汉历史前进的轨道。

西汉王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博考研笔记 | 夏商周考古考研真题选摘
齐东方 | 中国古代丧葬中的晋制(下)
夏商周地下世界的秘密:中国古代阴间有哪些讲究和秩序?
自发的“公”与“礼”的观念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之发现
吐鲁番盆地的“彩绘木鸭”有什么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