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封诸子连边陲,不使胡虏入中原——明初九大塞王原创2022-05-15 03:44·來去是夢成敗皆空

“宗室诸侯王之患,厚则骄溢,薄则困辱。无计划,鉴之前世,如出一辙。明兴,高皇帝以宋为惩,内域削弱边圉弗威,使胡人得逞中原而居闰位,于是大封诸子连边陲”。——《名山藏.分藩记》(何桥远)

朱元璋建立明朝伊始就在设计和规划北部边疆的防御制度,这种制度创于洪武,成于弘治,定于嘉靖,贯穿了明朝的始末,称为九边九镇。当然形成的时间以及具体的都司卫所说法有异,但主要是集中在永乐之后在原九镇的基础上增加的长城防御重镇和大量的屯兵卫所。

如《明史兵志三》曾叙述道: “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

这批重镇(都司)建明最初时有四个,贯穿整个洪武朝陆续增加至九个,即;北平、大宁、辽东、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延绥)、宁夏、甘肃。组成了依托于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宁夏甘肃连通哈密卫的漫长北部防线。

在长时间与北方游牧部落的战斗中,朱元璋由最初的以功臣悍将率兵(如徐达,蓝玉等)负责征战,逐渐转为将自己的诸子设为北部要地的宗藩之王,赴国加以镇守。宗王学习军事知识,培养指挥能力,戍边御民,屯田练兵,将来子孙绵延分地驻守,达到永为中央屏障的目的”。

“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 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塞王

“自东胜以西至宁夏、河西、察罕脑儿,东胜以东至大同、宣府、开平,又东南至大宁,又东至辽东,抵鸭绿江,北至大漠,又自雁门关外,西抵黄河,渡河至察罕脑儿,又东至紫荆关,又东至居庸关及古北口,又东至山海卫,凡军民屯种地,毋纵畜牧。其荒旷地及山场,听诸王驸马牧放樵采,东西往来营驻,因以时练兵防寇。违者论之。——朱元璋

自秦、晋、燕、宁、辽等九位亲王逐渐成长起来, 他们被朱元璋选中,陆续就国于北防重镇,在不断地学习和实战中逐渐挑起了戍边抗敌的重任,被称为九大塞王。

洪武二十三年晋、燕两王北征获胜,朱元璋着手放权于晋王、燕王这些年长的皇子,让他们顶替功臣老将担负起边防重任,统军出征、巡边、筑城、屯田、练兵的重任。并选拔将领,率军出击。

秦、晋、燕、宁、辽等战斗力强悍的塞王和驸马都尉开始慢慢的替代功臣将领,在北边防务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开衙建府,配备甲兵万人,并统一节制宗国内的驻军,谷、肃、庆等王由于都在洪武后期陆续赴国,初出茅庐,所以就国开始也都由“兄长之国”代为节制。

九大塞王

燕王朱棣(明成祖 太祖四子)

边“建亘边陲,北平天险为元故都以王燕”。

朱棣元至正二十年生,洪武三年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二十岁)朱棣就藩燕京北平,开始参与军事活动。洪武二十三年正月,“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将为边患,诏晋王、燕王朱棣各率师往征之。”

“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为左副将军,怀远侯曹兴为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全宁侯孙恪为右参将,从燕王节制”。

这次北征击败蒙军并招降元太尉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

洪武二十五年三月, 朱元璋再命燕王朱棣“选北平都司并护卫骑兵之精锐者六七千人或万余人,间以乃儿不花等所部军士(来去是梦)列为队伍,各裹糇粮,命北平都指挥使周兴为总兵官,远巡塞北,搜捕残敌,以弭绝边患。”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当晋王病逝之后,燕王朱棣成了明朝北部边防中最为重要的支柱,明太祖朱元璋把北部边陲防御的重任寄托于朱棣。

朱元璋在生命最后阶段,他对朱棣的谕中有言:“朕观成周之时,天下治矣,周公犹告成王曰:诘尔戎兵,安不忘危之道也,今虽海内无事,然天象示戒,夷狄之患岂可不防,朕之诸子,汝独才智,克堪 其任。秦、晋已薨,汝实为长,攘外安内,非汝而谁?……尔其总率诸王,相机度势,用防边患,乂安黎民,以答上天之心,以副吾付托之意。”

燕王妃徐氏(徐达长女徐妙云,仁孝皇后)

子:世子朱高炽,高阳王朱高熙,朱高燧(靖难初未封郡王)

在洪武朝后期,在秦、晋两王去世后,朱棣成为大明北方边陲防御的核心,其宗族地位、军事实力、战争经验、人脉背景(诸王皆弟侄)、格局城府在太祖诸子中无出其右者。

当然真正让朱棣忌惮的也不是没有,比如下一位。

宁王朱权(太祖十七子)

边“东历渔阳,卢龙,出喜峰包大宁,控葆塞山戎以王宁”。

朱权,洪武十年五月出生于金陵(比朱棣小二十岁)。洪武二十四年,朱权被封为宁王。一年后‬,十五岁赴国,居大宁(今赤峰宁城县)。宁藩的战略位置最为突出,背靠长城,饮马草原,控喜峰口外,东连辽王于辽左,西接代王于宣府,激战于长城之外。

朱权率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均骁勇善战,无论敌人还是兄弟都对其十分“惧怕”。

宁王朱权谊以善于谋略著称,晋王朱棡以擅长统帅全局著称,燕王朱棣以善于指挥攻战著称,晋燕宁三王无疑是塞王中战斗力最强的三位亲王。

晋王薨后,朱棣比较忌惮的是朱权,他的八万甲士和朵颜三卫的蒙古骑兵一直是朱棣想拉拢和得到的对象。

靖难之初,为了拉拢宁王朱权,燕王朱棣连哭带诈,连哄带吓地绞尽了脑汁,最终裹挟着朱权参与了南征。后来朱棣登基,改元永乐后,强悍的宁王不仅没有平分天下,反而被他四哥削去军权,改封南昌。被卸磨杀驴后他再无心过问军政,以诗书为伴了结终身,其子郡王封国皆在南方。

宁王系皆由嫡长子承袭王位,五世宁王朱宸濠正德十四年造反,削爵伏诛,宁国除国,改由宁府郡王奉嗣先王,万历年间改由中尉奉祀。

妃张氏,兵马指挥张泰之女,子七人,因封国和图片无关就不具体展开了。

辽王朱植(太祖十五子)

边“东度渝关,跨辽东西并海,被朝鲜联开原,交市东北诸夷以王辽”。

洪武十年二月生, 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一日朱元璋就封一岁的朱植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初九日改封辽王,十四岁就藩广宁州,时辽王府未建,朱植驻大凌河北,以树栅为营,厉兵秣马。东镇高丽西征蒙古,屡立战功。

建文削藩燕王靖难,建文帝朱允炆将朱植召回南京以防止其联合燕王起兵,朱植封地被改为荆州。朱棣攻入京师登上帝位后,因为其“站队有问题”。永乐十年(1412年)削其护卫,只留下军校厨役三百人。

朱植有子二十,次子朱贵烚袭辽王位,余子皆封郡王,郡国皆封于南方

谷王朱橞(太祖十九子)

边“西按古北口,濒于雍河中更上谷,云中,巩居庸,蔽雁门以王谷。

朱橞 ,洪武十二年生,洪武二十四年封为谷王。统领上谷诸郡,驻宣府镇。朱橞就国宣府后,面对上谷地区极大的军事压力,朱橞大力扩建宣化府城墙和城池,建立防御纵深,构筑长城,戍边屯田,威慑敌军。

建文削藩导致燕王靖难,谷王朱橞奉诏带兵三千赴京师护卫金川门。朱橞前往京师(南京),临走时为防不测,令守城官兵将宣化城的宣德、承安、高远三门封堵,只留东西南北各一门以图固守。燕王兵临南京城下时朱橞又见大势已去,开门纳降。朱橞因献城有功,永乐改封朱橞宗国为长沙。后其自恃献金川门有功,骄横霸道,夺民田,侵公税,私练甲兵,勾结蜀王欲行谋反。最终于永乐十五年被废为庶人,宣德三年在狱中去世。

王妃周氏,兵马指挥周铎之女

长子朱赋灼

次子朱赋㷍

三子朱赋焮

代王朱桂(太祖十三子)

边“若代,谷之西,晋之北”

洪武七年七月十八日生,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封豫王,封国南昌。洪武二十五年三月改封代王,同年就藩大同府,受晋王节制。

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属代王朱桂最为凶残荒淫,为非作歹,祸害地方。建文元年,被废为庶人。为朝廷征战建立功勋没有‬几次‬‬,不学无术巧取豪夺确实‬“一门灵”。他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病死于大同,算是寿终正寝,终年七十三岁。俗话说“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相比较他大哥朱标的短寿,他却成了朱元璋儿子里活得最长的一个。

正妃:徐妃,魏国公徐达之女。

朱逊煓,封代王世子,谥号“悼戾”,追封代王,谥号“戾”。

诸子中郡国之号并不是完全是实际封地。

朱逊火民,封广灵郡王,谥号“荣虚”。

朱逊火宁,封潞城郡王,谥号“僖顺”。

朱逊煁,封山阴郡王,谥号“康惠”。

朱逊燂,封襄垣郡王,谥号“恭简”。(国号襄垣,别居蒲州)

朱逊烇,封灵丘郡王,谥号“荣顺”。

朱逊炓,封宣宁郡王,谥号“靖庄”。

朱逊焴,封怀仁郡王,谥号“荣定”

朱逊熩(夭折)

朱逊熮,封隰川郡王,谥号“懿安”。

朱逊燔(夭折)

晋王朱棡(太祖三子)

“雁门之南,太原其都会也,表里河山以王晋”。

朱棡至正十八年十一月出生,洪武三年封为晋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二十岁就藩太原,是最早就国的宗王之一。

朱棡长得威武雄壮,长须虎目,聪明有余但城府不深(智高情低),性格又直又爆,饭没吃好就把厨子拉出来,差点打死,之后还让厨子接着给他做饭。朱元璋听说这事儿都替他后怕,把他召回来教训了一顿。

但朱棡作为军队的统帅还是很优秀的,有威仪善统帅,能掌控大局, “帝急边防甚,且欲诸子习兵事,诸王封并塞居者皆预 军务。而晋、燕二王,尤被重寄,数命将兵出塞及筑城屯田”。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朱元璋“命晋王总宋国公冯胜等所统河南、山西马步军士出塞,胜及颍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升、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等驰驿还京,其余将校悉听晋王节制。”

三月,“命宋国公冯胜、 颍国公傅友 德等往北平等处备边,其山西属卫将校悉听晋王节制;北平属卫将校悉听燕王节制。 凡军中应有军务,一奏(成败皆空)朝廷,一启王知,永著为令。”

论统帅军队和作战能力以及宗族地位,朱棡与朱棣在伯仲之间,朱棣的城府和能力略胜于朱棡,但以朱棡的实力,也绝不是朱棣能轻易拿下的对象。

可惜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己未,朱棡病逝,太祖诸子中再无人可以制约燕王矣

妻:谢妃,永平侯谢成之女。

长子:朱济熺,袭父爵晋王,谥号“定”。

次子:朱济烨,封高平郡王,谥号“怀简”。

三子:朱济熿,袭父爵晋王。

四子:朱济炫,封庆成郡王,谥号“庄惠”。(庆成是殿名,朱元璋闻朱济炫出生,太祖方御庆成宴,赏赐王号庆成郡王,最能生的一位,有子近百)

五子:朱济焕,封宁化郡王,谥号“懿简”。

庆王朱栴(太祖十六子)

“逾河而西,历延庆、韦灵又逾河北,保宁夏、倚贺兰以王庆”。

朱栴,洪武十一年出生于京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洪武二十四年,朱栴被册封为庆王,封地庆阳(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赴国(红字)。授权庆王管理庆阳、宁夏、延安、绥德诸卫军务,负责镇守塞上疆土。

同年又奉命“自庆阳徙居韦州”古城,“居之九年”,并在那里结婚生子。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再奉命“移居宁夏(今宁夏银川市)”,长住36年。

洪武二十三年晋王和燕王北征之时,那时庆王朱栴还没到银川,所以在军事上也没有太大的建树。

“王好学有文,忠孝出天性,问学博洽,长于诗文”可以看出庆王朱栴是个老实巴交爱做学问的王爷。

朱栴的一生就是不断祈求改藩内陆的一生,他觉得“宁夏卑湿,水泉恶,乞仍居韦”。的确当时银川还是边塞之地,刚刚兴建都司和王府,肯定不如温暖舒适、繁花似锦的南方。结果他从洪武朝求到了永乐朝,又求了正统,景泰,天顺两帝三朝,皆不许,到了成化五年,去世于银川,他修建有一座具有极具江南风格的庆王府和流世了很多描写宁夏的文学著作。

妻:正妃孙氏,指挥使孙继达女

长子 朱秩荧 真宁庄惠王

次子 朱秩燽 靖宁王(静宁王)

三子 朱秩炵 安化惠懿王

四子朱秩煃庆康王

五子 朱秩炼 岐山悼庄王

六子 朱秩炅 安塞宣靖王

秦王朱樉(太祖次子)

“兼殽陇之险,周秦都圻之地,牧垌之野,直走金城以王秦”。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一月生,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就藩西安。十一年五月赐玺书曰:“关内之民,自元氏失政,不胜其敝。今吾定天下,又有转输之劳,民未休息。尔之国,若宫室已完,其不急之务悉已之。”

十五年八月,高皇后崩,与晋、燕诸王奔丧京师,十月还国。十七年,皇后大祥,复来朝,寻遣还。二十二年改大宗正院为宗人府,以朱樉为宗人令。二十四年,以樉多过失,召还京师,令皇太子巡视关陕。太子还,为之解(辩护)。明年命归藩。

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命帅平羌将军甯正征叛番于洮州,番惧而降”。帝悦,赉予甚厚。其年三月薨,赐谥册曰:“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谥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诸子,以尔年长,首封于秦,期永绥禄位,以藩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

朱樉是明朝第一宗王,地位仅在太子朱标之下,统管宗族事务,他很有气势和威严,但品行不端,有失宗主身份,作为宗藩之首,秦王节制陕西诸将兵马,并监视诸王。他屡次率兵出征,还因露宿而中了瘴气。

他在军事方面的造诣不如晋燕两王,但宗族地位最高,太祖命他统帅诸王,在洪武三年授封大典后朱棣还给朱樉行弟见兄的宗礼。朱樉于洪武二十八年三月去世,如果秦王当时没去世而维护建文政权,燕王亦不敢轻易造次。

妻:元河南王王保保女弟。次妃,宁河王邓愈女。樉薨,王妃殉。

次妃:邓妃,出身贵族,宁河郡王邓愈之女。

长子:朱尚炳,袭父爵秦王,谥号“隐”。

次子:朱尚烈,封永兴郡王,谥号“懿简”。

三子:朱尚煜,封保安郡王,谥号“悼僖”。

四子:朱尚烐,封兴平郡王,谥号“恭靖”。

五子:朱尚灴,封永寿郡王,谥号“怀简”。

六子:朱尚炌,封康定郡王。

肃王朱楧(太祖十四子)

边“西渡河,领张掖、酒泉。诸郡西尸,向嘉峪、护西域诸国以王肃”

朱楧洪武九年九月二十七日生,洪武十一年正月初一日封汉王。洪武二十五改封肃王。洪武二十六年以陕西各卫兵未集,命驻(来去是梦)平凉。六月初三日始就国于甘州。诏王署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

三十年令督军屯粮,遇征伐以长兴侯耿炳文从。建文元年乞内徙,遂移兰州。永乐六年,以捶杀卫卒三人及受哈密进马,逮其长史官属。已,又听百户刘成言,罪平凉卫军,敕械成等京师。

兄弟们都已经跃马扬刀指挥万军搏杀于战场,可洪武二十六年朱楧才就藩赴国,主要是任务是督军屯粮,打仗还是老将耿炳文去吧。

永乐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薨于兰州庆王府,在位四十二年,寿四十四。谥号庄王。

妃孙氏,指挥使孙继达女

子肃康王 朱曕焰

无庶子郡国。

用诸子亲王替代功臣悍将

从洪武四年开始,朱元璋命徐达常驻北陲,操练军马,修缮长城。之后蓝玉,傅友德,汤和,王弼等将率军巩固晋北防御,并不断开始主动出击,寻敌歼灭。敕曰:自古重边防,边境安则中国无事,四夷可以坐制,今延安地控西北,与胡虏接境,虏聚散无常,若边防不严,即未寇,而后逐之,则塞上之民必然受害”。

在大明强兵悍将的攻击下残元不断北逃,边防压力逐渐减小,这些常年在外的征战,手握兵权和免死铁券的开国功臣们逐渐膨胀起来。朱元璋看到儿子们逐渐成长起来,可以独当一面之时,“攘外”的重任已经后继有人,朱元璋开始着手进行内部的大规模“改革”。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爆发胡惟庸案,结果李善长一家七十余口皆被处死,受牵连而死的达二万多人。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满头白发,一脸惆怅的看着小太孙朱允炆那稚嫩的脸庞,牙根一咬,嘴角一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爆发蓝玉大案,受牵连而死的达一万五千余人”。

这一场对文勋,一场对武将的两个大案将明朝开国公

侯伯和功臣几乎屠戮殆尽, 剩下的朱元璋也没打算放过。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颖国公傅友德赐死。十二月,定远侯王弼坐事赐死永平侯谢成坐事死。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宋国公冯胜喝了御赐酒暴卒,诸子皆不得嗣。

杀到最后除了病死的老将老帅只剩下长兴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五大外戚)。

总结

那根会刺到朱允炆小嫩手的“荆棘”被朱元璋拔了刺做成了权杖送给了建文皇帝。殊不知征战多年,位高权重的燕王朱棣已经变成了“狼牙棒”,功臣武将皆屠戮赐死,留下如耿炳文这样的老将和李景隆这样的“公二代”去做统帅,哪里能与节制过如傅友德,赵庸,曹兴,王弼,孙恪等悍将的燕王朱棣对垒,战术上可能互有胜负,但战略上建文南军必然失败。

秦王,晋王都已经去世,宁王又被朱棣拉下水,剩下的几个塞王除了一个谷王率几千兵马勤王外,没有几个人敢和(成败皆空)朱棣抗衡,结果谷王还献了城门成为了“靖难功臣”。其他诸王也不满建文削藩,一个个坐壁上观。

这可能是朱元璋预见到的,但是又管不了的,因为他实在想不到自己辛辛苦苦定下的宗室“亲亲之谊”会被自己孙子继位的第一年就打破,连死带废的干掉了他五个叔叔。燕王朱棣打起了朱元璋赋予宗王的“内有奸佞,必正朝纲”的大旗,发动了“清君侧,靖国难'的南征,最终成就了永乐大帝。

来去是梦 成败皆空

感谢您的阅读

欢迎您的关注

转载请注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太祖皇帝钦录》入手看朱元璋屠戮功臣时,晋王朱棡所起的作用
明初诸王中,他被认为最具问鼎之心之人,但他的表现出乎大家意料
历史上朱元璋都有多少儿子?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朱元璋驾崩前问朱棣来没来是希望除掉朱棣
明代著名大臣方孝孺:“灭十族”之谜
明代战事第二部(2)燕王朱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