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朝刘宋政权兴衰简史:从建藩布局变迁谈起

中国地形图

《尚书》:“国之大事,惟祀与戎。”这是说古代帝王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祭祀天地,二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前者(祭祀)在于保证政权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后者(军事)则在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持国祚。

禹贡九州图

在秦国统一天下以后,丞相王绾曾建议分封天下,廷尉李斯反对,建议秦始皇帝施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决定废封建,行郡县。自此以后,凡是有朝代推行封建制度,比如在南北朝以前,就有因宗室家族引起的“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示意图

自八王之乱以后,两晋政权不再以宗室出镇地方,加上东晋士族门阀势力强大,以致于东晋时代,地方上主要的方镇皆被士族门阀所控制,皇室力量相对薄弱,而这正是宋武帝能够崛起,进而夺取天下的主因之一;有鉴于此,刘裕自取得天下之后,再次大量任命家族成员出镇,故古代中国至刘宋时代又形成宗室出镇地方的局面。

中国地缘结构图

然而,宗室出镇天下,对于国家安危,究竟是正面意义还是负面意义呢?

东晋地图

历史的教训:宗室诸王与士族门阀

东晋门阀士族

西晋初年的政策之一,即只要非宗室成员,便不授予主要的州镇;于是大州加上“都督”称号,开始掌管兵权,兵权高度集中的结果,培育了新的军阀势力,终于酿成八王之乱。东晋朝廷便不再以宗室诸王出镇地方;不料,此一政策却使得东晋主要的都督区,逐渐落入士族门阀或权臣、名将手中。

门阀世族与魏晋南北朝政权关系图

以东晋最重要的扬、荆、徐、豫四大州为例,当时,随晋室南渡的望族陈郡谢安曾任扬州刺史,谢玄曾任徐、兖二州刺史,谢石曾任豫州刺史;另一南渡望族琅琊王导、王敦兄弟均曾出任扬州刺史;权臣谯郡、桓温曾任徐州、荆州刺史,桓玄曾任徐州刺史;颍川庾亮曾任豫州刺史,且在位至三公的陶侃逝世之后,庾亮更曾代其出任征西将军,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名将祖逖曾任徐州刺史;至东晋末年,琅琊王谧曾任扬州刺史。

东晋十六国地图

由此可见,东晋主要的地方重镇,皆落入士族门阀或权臣名将的控制之中,使得东晋皇族司马氏有大权旁落之隐忧。这也正是日后刘裕篡晋建宋之后,以宗室诸王出镇地方的教训。

东晋及周边

刘裕的崛起:从卖履小儿到盖世英雄,19年内完成割据全境之势,建立宋国

历史势力示意图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示意图

南宋辛弃疾,在宋宁宗“开禧北伐”之前,写下了这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在词里面,提到了一个人物——刘寄奴。

刘裕

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号称汉高祖刘邦之弟楚王交第二十一代孙;不过,这应该是刘裕显达后所攀附的身世,因为实际上,刘裕出身极为寒微,靠卖草鞋为生,并非刘汉宗室后裔。

345年形势图

史书记载,其家族早年随着晋室南渡后,定居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刘裕出生后,母亲即因难产去世,他的父亲刘翘因为家境贫苦,在难以养活刘裕的状况下,刘翘一度想将刘裕抛弃,所幸刘翘的姨母伸出援手,才得以存活。由于刘裕是在刘怀敬母亲哺乳下长大,字“寄奴”。

东晋十六国演变图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五斗米道士孙恩起兵反抗晋朝,从海岛攻下会稽(浙江省绍兴市),成为“中原海寇之始”,三吴各郡皆群起响应,孙恩之乱一发不可收拾。当时的刘裕,应北府军将领、前将军刘牢之之邀,任参府军事讨伐孙恩;此后三年(399-401年),刘裕身先士卒,数度打败孙恩。直至安帝元兴元年(402年),东晋终于平定孙恩之乱,而刘裕也在此次的靖乱过程中,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初次崭露头角。

孙恩之乱

紧接着,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权臣桓玄篡位,建国号为楚(史称桓楚),并改元永始。刘裕被诸多勤王军队共同推举为使持节、都督扬兖豫青冀幽并等诸州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统率诸军,共同讨伐桓玄。404年3月即平定了桓玄之乱。然而,由于桓玄的残余势力仍在荆州一带作乱,并进攻江陵,直至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刘裕才收复江陵,并迎晋安帝回到建康城(南京)。

桓玄

由于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协助安帝复位,居功厥伟,在406年受封为豫章郡公;义熙四年(408年),刘裕拜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等二州刺史,开始掌握东晋中枢大权。

东晋形势图

义熙五年(409年),南燕后主慕容超两度入侵淮北,并大掠而去;刘裕上表请伐之,这是刘裕第一次北伐。410年2月,刘裕即攻陷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擒杀慕容超,灭南燕。410年,刘裕在平定南燕后,马不停蹄地征讨卢循,第二年又因战功彪炳,再度晋封为太尉、中书监。

刘裕崛起

在此之后,刘裕开始有心争取地方主要州镇的掌控大权。412年至414年间,刘裕陆续诛杀荆州刺史刘毅、豫州刺史诸葛长民及东晋宗室司马休之等不愿意依附自己的官员,使其更是大权在握。当时地方主要藩镇已尽入刘裕控制之下,并大肆将刘氏子弟入镇地方,于是刘裕割据全境之势已然完成。

刘裕灭后秦

412年灭后蜀,4年后,刘裕第二次北伐,后秦后主姚泓举城投降,并归附东晋,而在后秦灭亡以后,刘裕竟将姚氏一族全诛。

刘裕北伐中原

从前面所讲东晋最重要的扬、荆、徐、豫等四大州来看,在418年,都由刘裕自领刺史职位,因此刘裕以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职,以十郡建立“宋国”,并受封为宋公。随后,宋国又增加徐州、海陵等十郡。至此,东晋领土的重要地区,几乎已经完全在刘裕的控制之下。

刘裕

建立南朝第一个政权:刘裕亡后,子侄下场都不太好

示意图

418年,刘裕命令中书侍郎王韶之与晋安帝左右侍从缢杀晋安帝。

地缘

当时,刘裕因为相信“预言书”所言:“昌明(晋孝武帝)之后尚有二帝”,于是便声称依照遗诏,立司马德文为皇帝,即晋恭帝。

东晋周边

419年,刘裕受封宋王,那时候宋国包括了20个郡。同年末,刘裕又获加皇帝规格的的十二旒冕冠、天子旌旗等一系列特殊礼遇。420年刘裕入朝辅政,刘裕想要晋恭帝禅让帝位予他,但难于启齿,傅亮代刘裕向恭帝暗示,于是恭帝在该年6月将帝位禅让给刘裕,东晋至此灭亡,从历史舞台退场,而刘裕则即帝位,改国号为“宋”,定都建康,改元永初,是为宋武帝这是南朝的第一个政权,也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国力最强的朝代,共传了四代九帝,国柞59年。

刘宋

南朝刘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

南朝交州

而刘裕在封宋公前后,曾对其所控制的扬、荆、徐、豫等州稍做调整:先是在415年,以二弟刘道怜出镇荆州,418年刘道怜转镇徐州后,由三子刘义隆继任荆州刺史;416年,由侄子刘义庆出镇豫州;至于扬州,由次子刘义真出镇。从刘裕的安排可知,此番调整,除了让他的弟、子、侄,可以历练地方首长之外,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最重要的四大州,都交由其刘氏宗室子弟来担任刺史。

南朝

刘义符,刘裕长子,在刘裕篡位后被立为皇太子,并在刘裕驾崩后继位,是为宋少帝。由于刘义符在父丧期间亲近小人,游乐无度,被顾命大臣徐羡之遣人弑之。

北魏-宋对立图

刘义真,刘裕次子,开始受封为庐陵王,官至司徒。424年少帝被废时,刘义真有可能被拥立为国君,但是徐羡之与刘义真素来不和,徐羡之再遣人杀之。

北魏-刘宋

刘义庆,刘裕二弟长沙王刘道怜的儿子,后来过继给刘裕三弟刘道规,封临川王。刘义庆曾任尚书省左仆射,后出为荆州刺史,再转任南兖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而他最著名的事迹,则为编纂《世说新语》一书。

橙色部分为北魏疆域

刘道怜,刘裕同父异母之弟,早年追随刘裕驰骋沙场,出任并州、北徐州、兖州、青州、荆州、徐兖等州刺史;刘宋建国后,晋封长沙王,官至太尉。

时序图

刘义隆,刘裕三子,宋初封宜都王,官至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少帝被废之后,徐羡之等人便推举刘义隆为帝,是为宋文帝。文帝于426年要追究徐羡之等人责任,最后徐羡之闻讯自杀。文帝在位近30年,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有“元嘉之治”的美名;可惜的是,三次北伐,均以兵败收场,以致被诗人讥为“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北伐示意图

南朝宋初期的方镇布局:削弱方镇的地方势力,制衡宗室诸王的力量

士族示意图

刘裕建国为宋之后,实行部分分封制度,与汉初“郡国并行”的政治体制极为相似;而在布局上,刘裕除了在420年将徐州分割为徐州与南徐州之外,又于422年,将荆州、豫州各自分割为两块。

刘裕征战

以423年的布局来看,扬州刺史由徐羡之担任,治建康(江苏南京);荆州刺史仍由三子刘义隆出任,治襄阳(湖北襄阳):次子刘义真出镇南豫州,治历阳(安徽和县);四子刘义康为南徐州刺史,镇京口(江苏镇江)。

示意图

由荆州分出的湘州,以士族出身的张邵担任湘州刺史,治长沙(湖南长沙);并以重臣刘粹出镇豫州,治寿阳(安徽寿县);另一重臣王仲德则出任徐州刺史,治彭城(江苏徐州)。

江淮防线

从刘裕最后的布局可知,他主要目的在于分封建藩,借此削弱或钳制出镇地方的宗室力量,故将荆州、南徐州、南豫州仍交由他的三个儿子(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担任刺史;分割后的湘州、徐州、豫州及首都所在的扬州,则分别授与异姓大臣

刘裕

所以,刘宋建国初期的分封建藩,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削弱方镇的地方势力,为此,将荆州、徐州、豫州等州都一分为二;二是仿效西周初年分封功臣之例,将开国元勋布局到地方,借此制衡宗室诸王的力量。

440年形势图

此外,由于来自北方的威胁始终存在,这也是刘裕让宗室镇守内线的京口、历阳,并任命重要将领来镇守外线的广陵、寿阳的主要原因。

寿阳示意图

宋武帝的分封建藩,除了削弱或牵制出镇地方的宗室力量以外,实际上也兼顾了边防的需要。这一布局较为稳当,并使得新成立的刘宋政局,获得稳定的支撑力量。刘宋建国初期的兴盛,与这种布局不无关系。

430年刘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刘裕苦心布置之政局,却在他422年驾崩后,几乎面临了破局危机。主要原因就在于前面讲到的,少帝刘义符先被废,后被弑;在发动政变前,刘义真已被免去庐陵王,后来也无故被杀。

南北朝宋魏全图

面对此一萧墙之祸,被徐羡之等人迎立的宜都王刘义隆即宋文帝,在两年后,才将徐羡之、傅亮及谢晦解决掉。至此,宋文帝才解决了武帝驾崩后的政局危机。

建康和京口

文帝掌权后,也不得不重用宗室,429年以彭城王刘义康出任司徒、录尚书事执掌朝政;直到440年,文帝将其外放为江州刺史,江州是刘宋政权极为重要的地方屏藩重镇,就算刘义康被外放,也是朝廷重要依赖者之一。

公元443年南北朝疆域

在刘义康之后,宋文帝仍启用胞弟江夏王刘义恭(刘裕第五子)为执政,担任司徒、录尚书事。

南朝时期的蜡烛台架。

宋文帝执政期间,在灭权臣后,仍有赖于宗室诸王的协助,始能成其帝业。

士族兴衰

然而,刘宋武帝的苦心筹画以及宋初建国布局,日后却被孝武帝、明帝逐渐摧毁。

南朝宋

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孝武帝分割扬州、荆州

南朝刘宋君主世系图

453年皇太子刘劭与其二弟始兴王刘浚发动兵变,弑父夺位,改元太初,在位不及一百天,即被其三弟武陵王刘骏为首的军队以“弑君父”之罪名讨伐,并且兵败被杀。

466年形势图

刘骏是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子,在平定内乱之后,即皇帝位,是为宋孝武帝。孝武帝虽然报了君父之仇,但以弟杀兄,难免被认为有“夺位”之嫌。

荆扬之争

诚如《魏书》引时人之语曰:

“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长沙国

正由于孝武帝有“夺位”之嫌,加上当时只有24岁,怕宗室诸王不服,于是加强中央集权,撤除“录尚书事”一职,并分割州郡,以削弱方镇实力;为了减轻宗室诸王的威胁,孝武帝对方镇格局做出调整。

江夏国

首先,孝武帝在454年分荆州、湘州、江州、豫州部分郡县别置“郢州”。同年,又分扬州另置东扬州;459年又将扬州六郡,改为王畿,将东扬州改为扬州,可见孝武帝的用意,是要将建康周围等地区直接置于中央控制之下。

士族示意图

此外,宋文帝在449年曾割荆州之襄阳、南阳、新野、顺阳、随五郡为雍州,雍州仍属侨郡。

东晋的侨置州郡

然而到了孝武帝中期,又分割实郡实县,变成侨郡侨县(北方流寓江南的士庶在南朝的侨居地),此举意在分割实郡实县的实权。

建康

根据史书纪载,孝武帝对强藩的分割,其目的即在于“欲以削臣下之权”,并减轻宗室诸王的威胁,所以对方镇格局做出调整。

1936年出版的南京市区地图。南京市区左上方为江浦县、上方为六合县,右方为江宁县

然而,据《宋书.何尚之传》所载:

“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江左以来,扬州根本,荆州以阃外,至是并分,欲以削臣下之权,而荆、扬并因此虚耗。尚之建言复合二州,上不许。”

荆州和扬州

由此可知,后来尚书令何尚之曾建议复合二州,但孝武帝并不同意。

南京历代名称图

尾声:明帝歼灭宗室力量,异姓重臣崛起

门阀士族地望

宋孝武帝在464年驾崩,太子刘子业继位,时年16岁。然而刘子业即皇帝位后,荒淫无道,倒行逆施,令人发指,终于在465年,被叔父湘东王刘彧(宋文帝第十一子)与皇帝的左右亲信合谋,将刘子业弑杀,卒年仅17岁,史称前废帝。

前废帝

刘彧随即继任皇帝,改元“泰始”,是为宋明帝。然而,明帝初年,主要方镇多仍由孝武帝诸子出任,但年纪都不大,因此府州权力掌握在“行事”手里。正因为废帝末年以至明帝初年之际,宗室诸王多半年纪甚小,多无行为能力,容易受到行事的控制,政局也就相当地不稳定了。

示意图

但宋明帝对宗室诸王猜忌之心极为强烈,晋安王刘子勋曾起兵反抗前废帝的统治,此事加强了明帝对于宗室的猜忌。因此在明帝在位的六年期间,几乎杀尽诸侄子,致使孝武帝刘骏绝后。

宋明帝

正如《宋书·列传第三十九》记载:

“晋平王休佑以狠戾致祸,建安王休仁以权逼不见容,巴陵王休若素得人情,又以此见害。唯休范谨涩无才能,不为物情所向,故得自保。”

南北朝时序

宗室大量被明帝屠戮之后,藩屏皇室的力量当然大为降低;到了472年明帝驾崩之际,宗室诸王出任方镇者,只剩下江州刺史刘休范及南徐州刺史刘景素,刘宋宗室诸王之力量已大不如前。

南北朝格局

刘宋宗室诸王力量降低后,异姓重臣的地位便能相对崛起。在刘子勋起事时,明帝曾派遣沉攸之、萧道成等人前往征讨,使得这些人的力量得以茁壮崛起。而明帝临终时,更以袁粲、褚渊等高门重臣与沈攸之、萧道成等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后废帝刘昱。

后废帝

474年,刘休范以清君侧之名义造反,但被辅政大臣、右卫将军领卫尉萧道成所平定。476年,南徐州刺史刘景素起兵攻入京城,为右卫殿中将军张倪奴擒获并伏诛。

刘景素造反时, 江淹接连写十五篇文章讽刺他

至此,刘宋宗室力量已经荡然无存。如《南齐书.王玄载传》载:

“史臣曰:宋氏将季,离乱日兆,家怀逐鹿,人有异图,故蕃岳阻兵之机,州郡观衅之会。”

在“家怀逐鹿,人有异图”这种离心离德的状况下,刘宋政权又怎能不亡?

刘宋

自取灭亡之途:刘宋末年,4位皇帝残暴好杀,歼灭宗室

《宋书》作者沈约谈及刘宋王室之亡:

“太宗(刘彧)因易隙之情,据已行之典,剪落洪枝,愿不待虑。既而本根无庇,幼主孤立,神器以势弱倾移,灵命随乐推回改。”

560年南北朝后期疆域图:淡蓝色为北周,蓝色为北齐,粉红色为西梁,红色为陈。

沈约认为,刘宋顺帝于479年,将帝位禅让于权臣兰陵萧道成,似乎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矣。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也曾批评孝武帝刘骏、明帝刘彧:

“二帝残忍之性,异体同心,诛戮贤良,断剪枝叶。”

南北朝

晋末宋初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忠于东晋而不满篡弑的刘宋王朝,一直以东晋遗民自居

事实上,前废帝刘子业与后废帝刘昱也可以说是“残忍之性,异体同心”。刘宋末年,接连4位皇帝都是残暴好杀,并歼灭宗室,刘宋王室终于走上自取灭亡之途。

弯月形战略枢纽地带

自秦始皇帝废封建、行郡县以来,古代政权,即使推行部分分封,仍然会引起动乱;因此在西晋八王之乱以后,东晋朝廷便不再以宗室诸王出镇地方,但这反而使得士族门阀力量借此坐大。

然而,东晋末年由于失去宗室诸王的支撑力量,导致刘裕得以称帝。而刘裕有鉴于此,积极部署宗室诸王出镇地方,使得刘宋初年政局得以稳固。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但诡异的是,宋武帝刘裕驾崩后,先经历了萧墙之祸,以致少帝被废、被弑,直到文帝翦除权臣,方能安定政局;而文帝在位期间,仍有赖于宗室的协助才完成帝业。此后刘宋却历经了孝武帝分割扬、荆等州,借以减低宗室诸王的影响力;再加上明帝大肆屠戮宗室,导致刘宋末年的政局,宗室诸王已完全失去屏障皇室的力量,和东晋末年情形类似。

南朝

等到萧道成完全控制政局后,同样任命诸子出任强藩,手法与当年的刘裕如出一辙;在等待时机成熟后,萧道成自然轻易地篡宋建齐了。

地图

据此可知,分封建藩虽然并不是刘宋政权兴衰的唯一因素,却也与刘宋政权兴衰起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宋孝武帝刘骏是个明君吗?
南朝刘宋孝武帝——刘骏(一)
魏晋南北大乱三百年(十四)烽火南北朝之三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263)强化皇权(附音频)
刘义恭[南朝宋宗室]
风云南北朝——解读刘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