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9年邓小平舅舅去世,邓小平得知后交代了三句话,县委明白了一切

20世纪70年代,四川省广安县邓家老院子住着一位拾荒的老人。

老人为人和善,与邻里之间相处得很好,有时老人到村子里、田野间搜寻可回收的废品时,村民就笑着同他搭话:“缺钱用啊?小平同志不管你么?”

老人不允许有人说出误解小平同志的话,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解释道:“小平同志每个月都给我寄钱”。

老人叫淡以兴,是比小平同志大两岁的亲舅舅。

小平同志和舅舅、舅母等人合影

他知道小平同志为官清廉,收入不高,就想自力更生养活自己,因为没有别的本事才选择了拾废品。

淡以兴靠捡废品过了十几年,他渐渐年老多病只能躺在床上静养,但终究没能逃过病魔的折磨。

1989年11月14日,淡以兴老人因病离世,广安县委考虑到他和小平同志的亲属关系,就把他的情况逐级上报给地委、省委,再由省委经过程序报告给了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就县委的问题做出答复,但仅有三句简短的话。

“知道了;规格够高了;不再送什么了”。

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和舅舅淡以兴的关系如何?建国后,他对待舅舅是什么样的态度?广安县委从三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小平同志立战功,引舅舅误会前来寻找

建国初期,小平同志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先后解放了川、康、滇、黔等省,1949年11月23日,他被中共中央任命为西南局第一书记,随后又被任命为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由此坐镇西南诸省。

小平同志的老家在四川省广安县,1950年初,他在西南局当“大官”的消息在广安县流传开来,消息自然也传进了他的亲舅舅淡以兴和继母夏伯根耳朵里。

小平同志

消息越传越离谱,有人说小平同志从1920年到法国留学后30年来不回家,是因为看不上老家的穷亲戚了。淡以兴听见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思前想后,他决定找小平同志问清楚。

没多久,一名老实憨厚的50来岁农民带着一位年纪相仿但明显拘谨的妇女,来到了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大楼前。

军政重地,闲人勿进,他们两个人刚要靠近就被值班的警卫拦了下来,憨厚的农民用四川方言说:“我找贤娃子,听说他在这里做大官”。

小平同志

警卫员一头雾水,贤娃子明显是小名,很难帮他们找到人,在农民的解释下,警卫员才弄明白贤娃子指的是小平同志,他原先的名字叫邓希贤

此时,小平同志正在开会,警卫员悄悄走进会场告诉他:“政委,您的舅舅和继母找来了”。

小平同志明显怔住了,警卫员见他不说话,提醒道:“需不需要叫卓琳校长回来招呼一下?”

小平同志回过神说:“直接把人安排到附近的招待所住下,我开完会会过去找他们”。

警卫员有些欲言又止,老家的亲戚大老远找过来,不妥帖地招待,他们回老家后有可能说闲话,况且也有些不礼貌,但看到小平同志已重新投入会议,也不好多说什么。

右二:小平同志

其实,小平同志的内心远不如他表现出的那般平静,甚至可以用波涛汹涌来形容,因为他的思绪已然沉浸在与舅舅淡以兴的回忆中了。

卖田地供小平同志读书

小平同志的母亲邓淡氏出自广安大家族淡氏家族。淡氏家族素有公而忘私,为国奉献的赞誉,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

家族中有在嘉庆年间公而忘私的淡春台,也有道光、咸丰时期平叛功著的淡树琪,淡氏发展到邓淡氏一代已经是广安当地的名门望族了。

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的父亲邓绍昌上过新式学堂,接受过新思想,但他又是嫉恶如仇的性子,参加了当地的炮哥会,很快升为掌旗大爷,在永安县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邓淡氏和邓绍昌结合后,把淡氏家族的优良家风带到了邓家,她十分能干,既能相夫教子,处理好家业,又能以讲道理闻名乡里,受到街坊邻居的信服敬重。

后来,邓绍昌忙于事业,常年不在家,邓淡氏一个人照顾家里不容易,跟娘家的关系就更亲近些。

邓绍昌

小平同志出生时,淡以兴还不足两岁,因为母亲喜欢幼弟,便常把淡以兴接到家里玩耍,一来二去,小平同志和舅舅淡以兴反倒更像同辈的兄弟,而不是有错辈的甥舅关系了。

等他们年纪再大些,一起进入同一所私塾读书,又同读了同一所小学,但升入中学时,两个人做了不同的选择,也就有了后来千差万别的人生。

小平同志因成绩优异升入广安中学读书,而淡以兴则选择经营家族田产,而后在重庆避难的邓绍昌提议让小平同志攻读在重庆开办的留法预备学校,母亲邓淡氏非常支持儿子有更好的发展。

小平同志

但高昂的出国费用却难住了邓家人,当时,想要到法国需要300块大洋,即使有学校补助的一半费用,剩下的150块大洋依旧是难以承受的金额。

邓绍昌为了筹钱卖掉了家中大半田产,却还未筹齐所需费用,邓淡氏向娘家说明难处,淡家卖掉部分田产才凑齐了赴法费用。

1920年,小平同志拿着一张薄薄的船票,带着邓氏和淡氏两个家族的厚重期望,登上了赴法留学之路。

那天,母亲邓淡氏、舅舅淡以兴送了一程又一程,最终在小平同志做出会尽快学成归国的承诺后,母亲才万般不舍地放儿子远去。

小平同志

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日子很苦,小平同志不仅坚持了下来,还加入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活动,直到1927年他才受中共派遣回国。

回国后,小平同志跟随红军进行“反围剿”战争,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一路立下赫赫战功,由此得以在新中国成立后坐镇西南诸省。

小平同志就由母亲带大,他在母亲身上学到的勤奋、正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了自己一生,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福祉。

不惧鬼神、不怕残暴的敌人,心中唯一惧怕的却是回老家,从他16岁离开家乡,到建国后有9次到四川视察,他都过家门而不入。

小平同志

难道小平同志真的嫌弃家里的穷亲戚了吗?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他曾这样回答记者:“回去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

中国共产党的差事不白给

小平同志的那场会一直开到了晚上,而被安排到招待所里的淡以兴,也因为不知道小平同志的情况对他产生了误会。

当天晚上,30多年未见的甥舅一见面,一身酒气的淡以兴挖苦地说:“贤娃子,你当了大官六亲都不认了,就连皇帝老子不还有几个草鞋亲嘛”。

小平同志听出了舅舅的怨气,无奈地喊了声“舅舅”。

小平同志

淡以兴继续讽刺地说:“你还认我这个舅舅啊,你还记得你亲娘吗?”

“记得”,小平同志干脆地说,但他的声音低落,充满了哀伤。

提及邓淡氏,淡以兴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想到伤心处,他突然哭了出来。

“贤娃子,你娘日夜牵挂你,你走后不到7年时间,她才刚40出头就忧思成疾离开了,你想过她离开前的感受吗?”

面对舅舅淡以兴的控诉,小平同志心底不敢碰触的伤疤被血淋淋地揭开了,回想起慈爱的母亲,他的眼睛不自觉湿润了起来。

小平同志

提到家人,小平同志和淡以兴有说不完的话题,两人30多年未见的隔阂荡然无存,他们彼此明白对方都还保留赤子之心。

聊完母亲邓淡氏,不可避免地聊到了父亲邓绍昌。

看着沉浸在回忆中的小平同志,淡以兴猛地想起跟他一起来重庆的夏伯根,他对小平同志介绍到:“这位是你继母,叫夏伯根”。

小平同志打量起了她,近50岁的年纪,身材高挑,穿着简朴却收拾得很干净。

夏伯根

淡以兴生怕小平同志因为夏伯根是邓绍昌后娶的妻子,对她产生不满,急忙解释道:“你继母是个好人,你爹的后事是她一手操持的,你爹离开后,一家人的生计也全靠她,乡亲们都夸你们邓家有福气”。

“舅舅,别说了”,小平同志打断淡以兴的话,在他开口说话之前,夏伯根却先一步开口了。

“贤娃子,你爹生前总念叨你,听说你回来了,我替他来看看你,没有别的意思”。

小平同志真诚地说:“夏妈妈,你留下来我们一起生活,往后我给你养老”。

小平同志的一番话,消除了夏伯根的所有不安和拘谨,她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夏伯根、小平同志和卓琳

之后,小平同志又和舅舅聊起了弟弟邓垦,提及邓垦在1939年参加革命时,还是淡以兴把家中剩余的田产卖了才凑够了邓垦去延安的路费。

后来邓垦参加革命的事情,连累淡以兴被敌人记恨,不得不带着家人逃离外乡,隐姓埋名给别人做工。

在他们躲避追捕的过程中,他的大儿子被敌人抓去做壮丁,而后逃跑时被敌人打断了双腿。

小平同志说:“舅舅,你对我、对邓垦的帮助,我们都记得,你这次来重庆,我理应给你谋份差事,可中国共产党的差事不能白给啊……”。

小平同志

淡以兴苦笑了一声,张口欲说话,身旁的夏伯根拉了一把他的袖子,他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家中气氛正热闹,此时突然没有人说话了,在一旁玩耍的邓朴方(小平同志之子)好奇地插了一句话:“贤娃子,爸爸以前叫贤娃子吗?”

淡以兴见他胖墩墩的,心生喜爱,故意逗他说:“你不知道的事情还多着呢,等你放暑假,舅公带你回老家玩,老家与很多好玩的东西”。

他一边逗弄着邓朴方,一边对小平同志说:“希贤,舅舅此次来知道你过得好就行了。我虽然没啥本事,但回家种地养活自己还是做得到的”。

小平同志

没多久,淡以兴就回老家以种地为生,他没有享受过小平同志的好处,却因为特殊原因受到了牵连,他和小平同志的甥舅情还能延续吗?

甥舅情深,永远是对方的依靠

特殊时期,远在四川省广安县老家务农的淡以兴也受到了影响,此时,他因忧思过重病倒而在床上躺了七八天。

1976年4月16日,风和日丽,恰好他的身体也爽利一些,有了吃肉过馋瘾的心思。

淡以兴和同龄的朋友颤巍巍地来到了屠宰场,可肉摊前已经排起了大长队,两个人在队尾站好排队。

这时,有人认出了他,笑着说:“你是小平同志的亲舅舅吧?”

小平同志

一石激起千层浪,排队买肉的队伍顿时引起了骚动,不时有人窃窃私语,淡以兴立刻紧张了起来。

“哪位是小平同志的舅舅,请到队伍前面来”,肉贩突然大声说。

但他实在局促不安,迟迟不敢上前,众人齐力把他推到队伍的最前面,让他先一步买到了肉。

淡以兴捧着肉,颤抖着走出人群,一直走到拐角处他才停下了,眼泪随之决堤般喷薄而出,缓了一会后,他擦掉眼泪,步伐缓慢且坚定地往前走去。

后来,他把买肉时的所见所闻写进信里,寄给小平同志,给予他鼓励。

小平同志

不管遇到任何困难,淡以兴都是小平同志的舅舅,他都会像卖掉田产供小平同志读书那般,不留余地地支持着对方。

同样,对于只比自己大两岁的舅舅淡以兴,小平同志既有对长辈的尊重,又有同龄人的亲近之感。

从1958年开始,小平同志每个月都会从工资里拿出一部分,寄给老家的舅舅淡以兴,有时是10元,有时是20元。

在那个物价水平低,一斤猪肉才约三毛五的年代,10元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小平同志心里装着舅舅,希望他能生活得更好。

小平同志

后来,小平同志听闻舅舅淡以兴生病了怕冷,还特意寄回去一件防寒大衣。

外甥小平同志的惦念,淡以兴记在心里,也体现在行动上。

受到小平同志简朴作风和为人民着想的思想影响,他在老年坚持捡废品自力更生,从而不愿给小平同志增加负担。

然而早年艰苦的生活终究掏空了他的身体,淡以兴老人在1989年离开了人世。

结语

收到舅舅离世消息的小平同志很伤心,但他不敢过多地表露情感,只给广安县委留下三句简短的回复。

小平同志

他知道舅舅的葬礼规格已经够高了,前去吊唁的人也足够多了,若他表露出过多的伤痛,一定会引去更多的前去祭拜,他不能让自己家事给当地百姓造成干扰。

但广安县委依旧用小平同志连用3个“了”上,明白了他对家乡的惦念。广安乡音在说话时,总是会说“了”的。

小平同志是人民的日子,但他也是舅舅的外甥,即使淡以兴离开后,小平同志还继续往老家寄钱,直到舅妈离世方才停止。

小平同志

淡以兴的儿子淡文全虽然从未上过学,但他继承了淡家的家风,也在父亲和小平同志的交往中,感受到了以天下为公的伟人思想,他从来不给党组织添麻烦,也不要求特殊照顾。

不论是淡以兴,还是他的儿子淡文全,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他们和小平同志的往事却令人无比动容。

血脉亲情和国家人民之间,小平同志让我们见证了伟人的崇高风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9年邓小平的舅舅去世,县委请示丧礼标准,邓小平三句话定调
网易新闻
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
【邓氏祭祖】广安邓氏家族清明联谊会
颜思达:清明千里三鞠躬
专程拜访小平故里(13)——俄渝鄂团自混合游记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