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之七第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5)

1950年11月28日凌晨 朝鲜半岛东北部 下碣隅里西北约3公里1663高地

下碣隅里是长津湖最南端的一个村子,是湖西的德洞公路和湖东的公路交汇点。美海军陆战1师将此地作为进攻的后勤基地,设立了前进指挥所,师部和后勤部队一部也驻扎在这里,美军在此囤积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并修建了简易机场。

1663高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地形也非常复杂。陡峭的山坡一直向下伸到德洞公路,临到公路,又陡然形成一个两丈高的悬崖。从山头可以俯瞰公路上的一切,山坡上遍布着杂树和灌木丛。

这里是柳潭里通往下碣隅里的唯一通道,如果柳潭里的美陆战5团、陆战7团要撤退的话,这是一条必由之路。志愿军如果夺取了这道关口,那么柳潭里周围的美军就将被关在西北面的山谷之中,极有可能遭到全军覆灭的境地。同时,1663高地又是下碣隅里西北方向的天然屏障,如果被对手夺去,将直接对下碣隅里的美军指挥机关,后勤基地构成巨大的威胁。

还有,德洞公路是美海军陆战1师的生命线,掐断其中任何一处,都会使美海军陆战1师不战自溃。因此,1663高地自然成为双方的必争之地,而发生在高地上的激战,也成为整个长津湖地区最为壮观的战斗之一。

11月27日中午,美陆战7团团长霍默.利兹伯格上校命令第2营F连从下碣隅里出击,占领了1663高地。出于对于这一战略要点的重视,利兹伯格上校向该连连长威廉.巴伯上尉反复强调,不论发生任何情况,必须坚守阵地。同时,还特别给该连增配了重机枪和81毫米迫击炮,其兵力比一般的常规连队多,达240人左右。

1663高地是个成马鞍形的斜状高地,其中的一端与一条巨石累累的山脊相连,防御纵深较长。巴伯上尉这个连,美军士兵尽管比一般的连队多,但还是不够用于全线防守。于是,他将一个排放在主峰北部,另两个排分别放在左右两翼。连部和一个火箭筒班安排在背坡上,他的指挥所和迫击炮排放置在沿公路的山脚下。目的就是尽量收缩防守,以免因兵力薄弱而被突破。

入夜,从遥远的柳潭里传来了不绝于耳的枪炮声,但1663高地四周一片静寂,实际上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的一部已潜伏到这一区域。担任主攻任务的是60师的一个营,该营营长接到命令后,立即到前沿对1663高地进行了侦查。他通过望远镜看到美军士兵正在匆忙地修造工事和掩体,发现敌人配备的火力非常强,从望远镜中能够看到的机枪就有5、6挺。

这个营隐蔽在一片宽大的松林之内,寒风吹拂松树的树梢,发出阵阵尖锐的呜鸣。随着夜晚的降临,气温变得更低,冷风刺骨。尽管如此,经过长途奔波的战士们吃下一些干粮之后,大多数在冻土冰雪上裹着军毯露宿而眠。战斗条件如此艰苦,是许多人没有料到的。

午夜过后,各连连长将各自的战士叫醒,志愿军准备发动攻击。营长向2连连长刘登喜说道:你带着你的连队,从山脊上摸上去,争取一举突入敌人的阵地,其他的连随后跟进!接到命令后,刘登喜挥挥手,连队跟着他,很快走入了通往1663高地的夜色中。

守在高地上的美军F连士兵很清楚,这个夜晚他们极有可能遭到中国军队的攻击,但谁也无法说出敌人究竟何时来到,他们放出哨兵后,纷纷钻入睡袋以抵御要命的严寒。

极端的天气使志愿军的战士们在夜里向1663高地移动时感到非常困难。2连连长刘登喜一边在前面走,一边给他的战士们鼓劲:坚持住,拿下这个高地,咱们就能切断柳潭里敌人的退路,这一仗是跟美国的什么王牌海军陆战队打,我看他们在陆地的山头上一定打不过咱们!

寒意和夜色提供了绝妙的保护,志愿军战士穿的白色棉衣在快速移动中几乎难以被察觉到。他们沿着那道悬崖攀上山脊,神不知鬼不觉的移动到了1663高地的右侧。

站岗的几个美海军陆战队哨兵此时困乏至极,遍地积雪和朦胧的月色使他们很难发现什么,寒风使他们把耳朵遮住,也不可能听见周围的动静。

守在1663高地最右侧的两个美军哨兵丝毫不知巨大的危险已到眼前。胆大心细的2连已潜伏到了敌阵地300米左右。

利用换哨的时机,志愿军战士打死打死了哨兵。刘登喜立即命令号手吹起了冲锋号,志愿军的迫击炮弹随后开始在1663高地上开花,战士们齐声呐喊,扑向睡梦中的敌人,长长的山脊上顿成火海。

从梦中惊醒的美海军陆战队队员爬出睡袋,但见满天红光杀声震耳,有人不由自主地喊到:他们真的来了!

志愿军在美军F连第2排和第3排的结合处,找到了突破口,骁勇无比的刘登喜一马当先,扑了过去。数十名志愿军战士,在他的鼓舞下,叫喊着冲向敌人阵地。他们把手榴弹两颗一束用袜子套住扔向敌人的战壕和掩体。一连串的爆炸声,令美海军陆战队员心惊肉跳。随后,志愿军战士和敌人展开了空前的白刃格斗。

2连连长刘登喜曾经是一名新四军的战士。参军前,他一直跟随他的父亲,在江湖上以卖艺为生。他的父亲出生于中国南方的南拳名家,自幼习得一身过硬的功夫,但在战乱不已的旧中国一身武艺无处施展,沦为江湖艺人。老武师别无所求,将一身真传传授给自己的儿子。刘登喜生的高大威猛,全然不像南方人。参加新四军以后,他凭这身功夫屡立战功,不过30来岁便当上了连长。在无数次拼死战斗中,他奇迹般地全身不见伤眼。这与他从小练习武术形成的敏捷身手,不无关系。在1663高地的争夺战中,刘东喜的这身功夫又一次显现了威力。

刘登喜突入敌阵后,三个美国士兵立刻围了过来。他冲过去,一拳打在一个美国兵的胸腹之上,随着一阵胸骨的断裂声,那个美国兵口吐鲜血,痛苦地弯下腰,大口大口的呕吐起来。另外两个美国兵,没料到刘登喜如此神勇,愣了一下后,一个抡起铁锹,一个赤手空拳地向刘登喜扑来。刘登喜迎面而上,先对准手握铁锹的那个美国兵,胳膊一抬,铁锹断成两断,这个美国兵猝不及防已被刘登喜粗壮有力的双手高高举过头顶摔向一块石头,顿时脑浆并裂,一命呜呼。剩下的一个见势不妙,转身便跑,无奈巨大的恐惧,使他难以挪开脚步。刘登喜用拳头砸向他的鼻梁,鼻梁立时碎裂,鲜血喷涌。随后他三闪两闪便闪到了这个美国兵的身后,卡住他的脖子用力一扭,美国兵随即倒地而死。

激烈的白刃战一直持续到佛晓时分,刘登喜这个连大部虽然突入敌阵,但由于敌人用重机枪和81毫米迫击炮,拦住了后续增援部队的通道,因而未能扩大战果。

天边放亮的时候,远处传来了撤退的号声,刘登喜率领志愿军战士脱离了与敌人的接触,回到了北面的松林之中。

志愿军战士全部撤下1663高地以后,美军F连的威廉.巴伯上尉,望着死伤遍地,满目狼藉的山头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素以善打恶战著称的美海军陆战队士兵也个个垂头无语。F连在彻夜的战斗中损失了大约一半的兵力,中国军人顽强的斗志令他们深感意外,他们终于意识到,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十分可怕的对手。

撤退下来的志愿军战士和前来增援的部队,将1663高地团团围住。威廉.巴伯上尉在高地上,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对手对1663高地围而不攻是在等待下一个夜晚的到来,恶战才刚刚开头。

截止11月28日上午,宋时轮指挥的第9兵团第20军、第27军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第20军主力完成了对下碣隅里之敌的包围,攻占了下碣隅里与柳潭里之间的死鹰岭,下碣隅里之古土里之间的富盛里,切断了柳潭里下碣隅里之敌南逃的退路。第20军也完成了对柳潭里之敌的包围,这样一来,美海军陆战1师的长蛇阵被腰斩为几段,其主力被分别围困于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等几个孤立的地区。

史密斯少将额头冷汗直冒,美海军陆战1师被围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飞快地传递到了东京,传到了华盛顿……海军陆战1师,是美军中王牌里的王牌,其命运立即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他觉得仿佛千钧重担,压在肩头,必须使尽浑身解数,使陆战1师从眼下的困境中脱身而出。当务之急是必须打通从土古里到下碣隅里的道路,一来可以保住这条陆战5团、陆战7团的生命补给线,二来可以为这两个团的撤退打通道路。

于是史密斯少将命令驻守古土里的陆战1团团长刘易斯.普勒上校立即组织一支特遣部队北进,去完成这一向下碣隅里挺进的任务。

1950年11月28日 古土里

史密斯少将在进攻阶段交给陆战1团的任务是作为海军陆战1师的预备队,防卫从真兴里到下碣隅里约30余公里的美军补给线。此外驻扎在此地的还有英国海军陆战队第四十一特遣队,美第7师第31团2营及其侦查连,陆战1师司令部营一部。

上午11时,刘易斯.普勒上校接到了史密斯少将的命令,要他派一部分兵力北上,同下碣隅里的部队连接以控制补给线,因为两地之间的通道已经被中国军队所切断。

原来,志愿军第20军军长张翼翔按照宋时轮司令的命令,战斗一打响就命令第60师主力向古土里至下碣隅里之间的公路猛扑,占领了公路两侧的数个制高点。这样既切断了美陆战5团、陆战7团的补给线,又断敌归路,并阻挡敌人援军北上。到28日下午2点左右,他们已向南逼近古土里,在距古土里北2公里处,志愿军第60师的179团与美陆战1团北上的第2营D连,狭路相逢。 第179团立即占据有利地形,对该部敌人形成围歼之势。美D连见势不妙,连忙龟缩回古土里的防御圈内。

刘易斯.普勒上校深感事态严重。他匆忙聚集在古土里的人马,组织一支强有力的特遣部队以打通日益紧迫的生命线。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划,特遣队终于组成:

1、英国海军陆战队第四十一特遣队,指挥官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中校。

2、美海军陆战1团3营 G连,指挥官卡尔.西特上尉。

3、美步兵第7师第31团B连

4、美海军陆战队第1坦克营B连和D连。

5、美海军陆战队师部人员一部及后勤部队一部。

这支特遣队由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特遣队的指挥官道格拉斯.德来斯代尔中校指挥,所以被称为德赖斯代尔特遣队。

特遣队总兵力为1000余人,配备有坦克29辆,汽车140余辆,各种火炮十数门。

史密斯少将及普勒上校对这支担负重要使命的队伍给予厚望,但德赖斯代尔中校明白,他要走的乃是一条危险密布的道路。

11月29日上午10时,这支特遣队从古土里出发。

队伍以第一坦克营D连的17辆坦克开道。后面紧跟的是美步兵第7师31团D连,接下来是英海军陆战队第41特遣队和部分师部、后勤人员,最后是第一坦克营B连的12辆坦克垫后。140余辆卡车装载着所有战斗人员浩浩荡荡向北开去。

这支看上去颇为壮观的部队走出古土里不久,便遭到了来自公路两侧志愿军小股部队的袭击,两边的山头上不时飞来嗖嗖的子弹,公路上时不时还有志愿军设置的路障。

于是,美军不得不走走停停,时而跳下卡车,向山头上的志愿军部队还击,时而等待坦克上去清除前面用巨大的原木或石头累积的路障。这支机械化部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行进速度很慢,每小时仅有1公里。

美军的飞机不停的飞过来,向公路两侧的山头投掷炸弹、凝固汽油弹。但是志愿军60师的战士都分成小股与敌人周旋,投下的成吨的弹药,无非是击中了闷不作声的冻土和冰雪而已。

经过6小时漫长的跋涉,德莱斯戴尔特遣队前进到了古土里以北约6公里处的富盛里一带。在公路右侧的1182高地上,美军遭到了志愿军猛烈的攻击。

1182高地上是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179团的主力。他们于28日占领了富盛里一带后,在1182高地上构筑了坚固的工事,静等北援之敌的到来。

第179团是志愿军第60师战斗力较强的主力。非常幸运的是,他们在向长津湖战场行进中,带来了为数甚多的迫击炮。当公路上的美军在下午4点左右出现时,数门迫击炮首先开火,揭开了阻击战的序幕。

一时之间,公路上烟尘漫天,炮弹不时的在美军车队中开花,一些卡车开始着火燃烧。美军士兵立时乱成一团,四处奔突,以躲避纷纷飞来的炮弹和高地上志愿军轻重武器的射击。

德赖斯代尔中校明白,自己的军队遭到了志愿军主力的阻击。不断有志愿军战士从高地上冲下,试图接近公路。美军士兵则借助坦克和卡车的掩护拼命抵抗。

德赖斯代尔中校命令坦克指挥官,将坦克与卡车混编,用坦克的火力来掩护卡车。他要求每辆卡车必须配备两名驾驶员,以防驾驶员被击中之后车辆无法动弹,阻塞道路。然后,他命令士兵将被击毁的卡车推到公路两边,使道路通畅。

但是,乱糟糟的部队互相混杂,在志愿军的炮火下,士兵找不到指挥官,指挥官找不到士兵,他们各自打起主意,躲到自以为安全的地方。

等到部队重新开动时,天已将黑,天边漫起的黑暗,似乎暗示着德赖斯代尔特遣队不祥的命运。

志愿军第179团团长陈占山在1182高地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公路上美军的动向,看到公路上的美军车辆、坦克和士兵挤成一团,他不仅喃喃自语:要是该有大炮多好呀!

的确,在整个长津湖战斗中,志愿军大炮的缺乏使美军获得了许多次死里逃生的机会,像目前这种状况,如果有大炮瞄准轰击,他们将立刻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陈占山明白,尽管现有迫击炮数量不少,但炮弹打一发少一发。目前他的团占领的1182高地,不仅负有阻敌北援的使命,同时还要为今后几天的阻敌南逃做打算。从全盘考虑,他还不能命令迫击炮持续的大规模的炮击,战斗才刚刚开始,必须要留有后手。

况且,即使能够大量使用迫击炮。但威力比起大炮来毕竟小了许多,还是无法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志愿军战士的武器配备,简直就是一个兵器博物馆,有苏制二战时期使用的卡宾枪,有美制汤姆逊冲锋枪,有日本的38大盖,还有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步枪。这些轻武器根本无法与美军的武器相比,所以,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往往围住敌人,却无法一鼓作气将其歼灭。敌人的火力太过凶猛,强攻在武器不占优势的情形下,只能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况且敌人还有坦克飞机做掩护,这样仗的确十分难打。

就在这时,陈占山观察到公路上的美军准备强行突破,他立即命令迫击炮手向敌群瞄准开炮。一时间战火再起,第179团的轻重武器也同时响了起来。

美军摆出了决死的架势,在坦克的掩护下拼死向北突进,成片的美国士兵被枪弹击中倒下,后继者又蜂拥而上,双方的战斗一时进入白热化的相持之中。

不久,天色黑尽,第179团长陈占山果断命令两个营的战士向公路上的被困之敌,发起全面攻击。此时,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已彻底陷入紊乱之中。一些人拼命向前冲锋,一些人开始往后向古土里撤退,不论是后退还是前进,都遭到了志愿军猛烈的打击。

志愿军战士冲上了公路,将德赖斯戴尔特遣队分成了几段,被分割的美军,又不断的被分割,直至被歼灭或被击溃,德赖斯戴尔特遣队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

约翰.麦克莱林少校带领的队伍是被分割的美军中的一支,这支部队大约有280余人,组成非常杂乱,几乎包括了德莱斯塔尔特遣队的各支队伍。有美海军陆战队队员、英海军陆战队队员、美步兵第7师第31团士兵,还有部分陆战1师司令部人员以及后勤人员等等。

他们冲过1182高地后,跟随在陆战第1团3营G连的后面,在美坦克1营D连的掩护下向北突击。在富盛里以北、下碣隅里以南陷入了志愿军第179团的包围之中。

约翰.麦克莱林少校是美海军陆战队与美第10军之间的联络官。当美军奋力拼杀仍无法北进之后,麦克莱林命令在公路两侧占领防御阵地,准备做初死抵抗。

不久,志愿军战士开始向这群被分割的美军发起攻击,迫击炮弹落入了惊魂未定的美军之中,卡车燃烧的火光和不断升起的照明弹,使美军宛如置身于光天化日之下。而他们的对手却躲在他们无法看到的地方向他们发射着枪弹。

围住这支美军的是志愿军60师179团的一个营,他们向被围美军发起了不停顿的冲锋,而美军则借助75毫米榴弹炮和迫击炮奋力抗击,枪林弹雨之中的这群美军宛如枯枝败叶。

到30日凌晨2时左右,麦克莱林少校的部队死伤惨重,所有的炮手均死于志愿军战士密集的枪弹之下。而179团的志愿军战士开始层层逼近。

志愿军战士的冲锋号、哨声、呐喊声漫山遍野,仿佛无穷无尽的人群正踏雪而来,将他们踩碎毁灭。不但麦克莱林少校万念俱灰,而且每个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寒冷。凌晨4时30分左右,第179团的志愿军战士迫近了攻击线,绝望的美军不再抵抗,志愿军战士也不再射击,双方甚至彼此可以看见对方的人影,谁都明白将要发生什么。

麦克莱林少校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为重大的决定,向中国军队投降。

当他向海军陆战队队员宣布这一决定时,士兵和军官们黯然无语,对于声名赫赫的美海军陆战1师来说,投降,这是他们从未想过的事情。

但是,绝望的境地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目前的选择只有两种,投降或者死亡,就这样决定吧。

就这样,德莱斯代尔特遣队的一部约240人左右向志愿军集体投降,这个结果与他们从古土里出发时所负担的使命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几乎在黄昏时分志愿军发起攻击的同时,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最高指挥官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中校便被一颗子弹击中了大腿。他命令美陆战1团3营G连连长卡尔.西特上尉继续指挥。但是,面对分割成几截的特遣队,西特上尉无法指挥,只有召集他身边的一群美军士兵以坦克1营D连的10余辆坦克作掩护,奋力夺路,向北方的下碣隅里挺进。

10余辆坦克集中火力对公路两侧的志愿军部队疯狂射击,志愿军179团的战士们被压制在山坡下,一批卡车尾随着坦克,终于突破志愿军的堵截,隆隆向北开去。

一个小时之后,历经沧桑的卡尔.西特上尉,率部终于接近了下碣隅里,他们在一个道路的拐弯处看见了大批美式帐篷,劫后余生的美军士兵不由得欢呼起来。

然而,这是已被志愿军占领的一个美军营地。当卡尔.西特上尉的部队兴奋的走进这些帐篷时,志愿军战士从帐篷里冲出,劈头盖脸的一阵枪击,美军立刻死伤一片。几辆卡车也被志愿军战士的手榴弹炸毁,冒起了熊熊的火光。

卡尔.西特上尉大惊失色,急忙组织美军抵抗,他命令10多辆坦克结成一个圆环,让美军待在钢铁堡垒里向外射击,不久,志愿军战士退入夜幕之中。

卡尔.西特上尉继续北进,他带领的300余人成为德莱斯代尔特遣队,抵达下碣隅里的唯一部队。

当富盛里的战斗打响之后,殿后的美坦克1营B连未经交战,便掉头逃回了古土里。

围歼美海军陆战1师的战斗仍在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志愿军一个团,消灭联军同等兵力精锐!宋时轮难以置信
电影《3891》——“德赖斯代尔特遣队”覆灭记 (中)
血战长津湖(五):美军突围成功,向兴南港撤退
震撼世界的壮举:志愿军清长之战
九兵团在长津湖战役中的首胜: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的覆灭
长津湖战役全纪录:比电影要精彩很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