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袁世凯家族的崛起之路

距河南项城城关东北十余里,有个地方叫做张营。清代中叶,这个张营出了一户姓袁的人家。经过几世经营,袁家渐渐牛逼起来。袁家有良田五十余顷,此外还在北京的天成亨钱庄和陈州府城的于家典当铺经营信贷业,可以说是当地的“豪富之家”了。袁家不只是有钱,人丁也很兴旺,袁家有三十多口人,四世同堂,是个典型的传统大家庭。

袁家有钱,但绝不是土财主、暴发户之流。用句文绉绉的话来讲,袁家是“耕读之家”。袁家世代都是读书人,都是科举事业的忠实追随者。嘉庆年间,袁家有个年轻人叫袁耀东的,是个好学上进的人,但运气却如范进一般,功名只到“庠生”,也就是个秀才。范进后来还中了举人,可这位耀东兄年纪不满四十就“勤学锐志以殁”,读书居然读死了。这个袁耀东就是后来牛逼人物袁世凯的曾祖父。

乡试不好考

袁耀东的老婆姓郭,据说家庭也很牛,也是陈州府境内的“望族”。女人不哭,在掩埋好丈夫的尸体后,郭女士又继续坚强地生活了。袁耀东虽然勤于学习,但也没放松传宗接代,他给老婆留下了四个儿子:树三、甲三、凤三、重三。

郭女士系出名门,她对儿子们是悉心培养,似乎是为了完成丈夫未竟的科举事业。四个儿子也很是用功,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功名。袁树三是廪贡生,曾“署陈留县训导兼摄教谕”,也就是县里的教育局局长。次子袁甲三是诸子中最有出息的,道光十五年中进士,以后就一直当京官了,当过礼部主事、军机章京、监察御史、兵科给事中。道光末年,袁甲三交了个京官好哥们,两人一起学习。这哥们是湖南人,叫曾国藩,当时官至侍郎,属于副部级高官。袁、曾二人跟了一位学问很牛逼的人研习理学,那人是蒙古人,叫倭仁,是晚清理学大师。袁凤三的功名只到庠生,官也只当到禹城县教谕,和他大哥一样,是个县教育局局长。老四袁重三也只是个秀才,还没当过官。

袁甲三,还挺帅!

袁家四子中,我要重点唠唠的是老大袁树三和老二袁甲三。老大袁树三自己虽然就只是个秀才,官职也只是个九品小教谕,但他却是袁世凯的亲爷爷。袁树三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袁保中,功名也就是个贡生;次子叫袁保庆,中了个举人。老二袁甲三自己就很牛逼,官当得比较大,他的长子叫袁保恒,继承了他爹的基因,也中了进士,当了翰林院编修,估计文采很好。次子叫袁保龄,比他大哥差点,只是个举人。

曾国藩,牛人,不解释

袁树三的长子袁保中在袁家“保子辈”的兄弟中名次最大,功名只是秀才级别的。在捐纳之风盛行的晚清社会,袁家也是与时俱进,袁保中也捐过一个同知的虚衔,却未真正涉足过官场,他的主要志趣是在家经营田产,当好袁家的“管家人”。袁保中是程朱理学的虔诚笃行者,他一直致力于和族人、乡亲搞好关系,人缘也很好,颇有忠厚长者之风。袁家很牛逼,上头有人,而且很硬,有京官耶。因为有背景,袁保中在地方上也喜欢发表自己对地方政务的看法,他经常派人拿着自己的名片到县衙说事,大抵是告诉县太爷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县太爷面对这样的主儿,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人家上头有人哦。袁保中的存在,或者说袁保中背后的家族势力,让河南官场中人一度视项城为畏途,当时在河南官员圈子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项城官难做”,“宜吊不宜贺”,就是说当上项城知县不是什么好事,是件好比家里死人的倒霉事。

项城县太爷不好干

袁保中不但参与政治的热情很高,而且肾功能也很强大。他先后娶过两个老婆,生了八个孩子:两个女儿,六个儿子。袁保中的第一个老婆姓刘,为他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长子叫袁世昌,不大点的时候就夭折了;次子叫袁世敦。大女儿嫁给了一个叫王庆霖的知州;次女嫁给了一个秀才,名叫周鸿儒。这位生了四个孩子的刘女士不幸在不老的时候就亡故了,袁保中又娶了一位夫人,还姓刘。小刘夫人也是很努力,她给袁保中连续生了四个儿子:世濂、世凯、世辅、世彤。小刘夫人真伟大,她的伟大不在于四枪命中的都是带把的,而在于她生了一个叫袁世凯的男孩哦。袁世凯生于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

袁世凯出生的时候不是什么好光景,大清王朝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岁月,老袁家也随着国势的变化而发生着剧变。

内忧外患困扰着这个老大帝国,大清处于前所未有的乱世之中!

太平军来了!

乱世,草泽豪杰竞起!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淮河流域所经过的皖北、豫东地区,素来民风彪悍,百姓大都好勇斗狠,还有喜欢挑战规则和秩序的人。

在明清时代的淮北一带,存在着一个方言词汇:“捻”,意思是一股一伙。“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有说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有说出现于明朝末年,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皖北淝水和涡河流域。

嘉庆末年,捻子集团越来越多,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经常在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间贩运私盐,并与清政府发生武装冲突,后来甚至会攻城夺地。

这种武装走私集团,在平常岁月里,也难以掀起什么大的风浪。但是,这是在风雨飘摇的十九世纪中叶,一个小石块都可以让它澎湃。

精神分裂患者洪秀全带着他的人马横扫东南,还在南京坐了龙庭,这着实让私盐贩子们羡慕不已。他们想你行,我也行!安徽﹑河南民众纷纷活跃起来。及至太平天国的北伐军经过时,,他们更是联合起来,正当光明地攻城略地了。

1855年秋,各路捻军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涡阳)会盟,力量最大的当地捻军首领,也是最大的私盐贩子张乐行被推为盟主。

皖北板荡!豫东板荡!

南有长毛,北有捻子。大清的咸丰皇上真是苦命!

苦命天子咸丰帝

为了镇压这波突起的私盐贩子,1853年朝廷派出 了一个叫周天爵的兵部侍郎率领三千清兵进驻皖北重镇宿州。同时,又派出原籍安徽的工部侍郎吕贤基回皖办理团练,协助周天爵的部队作战。朝廷给吕贤基配了一个助手。这个助手就是时任兵科给事中的袁家二老爷——袁甲三!

运气有时候真的是造就牛逼人物的必要条件!在朝廷的人力资源配置上,袁甲三仅仅是个帮衬的配角,毕竟给事中不过只是个七品小官而已,跟着人家副部级吕大人后面当然只是个小角色,何况还有个国防部的副部长周大人。运气就是运气!1854年,就是到安徽的第二年,这位周天爵大人居然病死了。能不死吗?周大人生于1772年,一个八十多的老翁还要去战场上折腾,真是呜呼哀哉啊!后来不久,袁甲三的直接领导吕大人在镇守舒城的时候,城被捻军攻破了,吕大人投水为国捐躯了,享年52岁。

周大人和吕大人的不幸正好给了袁甲三一个机会。皖北一带,大军一时无人统领。于是,朝廷命袁甲三接统宿州的清军,同时还接替了殉国的吕贤基大人担任督办安徽团练大臣。

袁甲三此时手握重兵,又有杀伐大权。他要大干一场了!不过,雄心与现实还是有差距的,捻军的战斗力真的是很强大啊!袁甲三接连受挫,袁甲三越挫越强。在坚强意志的支配下,袁甲三的人马很快成为捻军的一支劲敌。

此时,袁甲三的一位老哥们,曾国藩正带着他的湘军在长江中游和太平军激战。袁甲三在皖北担负着切断太平军和捻军联合作战的重任,使得曾国藩得以全力应付太平军,而无北顾之忧。两位学问上相互切磋的哥们,在血雨腥风中再次诠释了“友谊”的真谛!

残酷的战争把整个袁家都卷进来了。袁家可以说得上是个“书香门第”,这个家族对家国、君父有着虔敬的忠诚。太平军和捻军的造反行为在袁家人眼中就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的大逆之罪。袁家人决定用行动来捍卫他们的忠诚和理想。于是,在袁甲三的带领下,袁家的男人们全力投入到镇压捻军的战争中去。保子辈中的袁保恒和袁保庆都到袁甲三的军中带兵,转战皖北各地,据说是“出奇制胜”,身先士卒。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也到他爹的军营中当了个参谋副官,叫什么“从佐戎幕,赞画左右”。后来,袁甲三的侄儿袁保庆还被督办河南团练大臣毛昶熙调回故乡河南,负责组织训练河南各州县的团练武装,并多次率领骑兵在项城、沈丘、夏邑等县围攻捻军,战功卓著。

袁家的桑梓之地项城与安徽临泉县接壤,是捻军活动的重要地区。更可怕的是,项城距捻军的老巢安徽亳州雉河集仅仅只有一百多里。1858年(咸丰七年十二月),捻军的一个叫王庭桢的首领发动了项城、沈丘、新蔡、阜阳四县的捻众举事,占领了项城城关东边的新兴集、尚店等地,四出攻掠富户,还放话出来要拿下项城。王庭桢的动作太大了,住在张营的袁家感到了巨大的危险。袁家人未雨绸缪,把老弱妇孺等家眷都送到陈州府城去避难。男人们则留在了项城,他们选择了战斗!

这时袁家的当家人是袁保中,也就是后来牛逼人物袁世凯的亲爹。袁家还有一个说话分量很重的人,他就是袁保中的四叔袁重三。这叔侄二人担负起了保卫桑梓的重任。

袁氏叔侄双管齐下,一面利用袁家在地方上的声望,联合项城一带的富户大族,组织了一支规模不小的团练武装;一面又在项城东北四十里找了一的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筑起了一座大堡寨。

“堡寨”这玩意在中国的历史那是相当地长了,大概起源于西晋末年,五胡乱华的时候,很多有势力的大家族都找了些险要之地,修建城堡,聚族而居,训练家兵家将,抵抗来自任何势力的袭击,以后凡是乱世,这种堡寨就冒出来了。

袁家人倡议修建了这个堡寨,袁家的势力又很大,所以这个寨子就被称为“袁寨”。当时,河南各州县富户大族为了抵御捻军,纷纷筑寨。据史料记载:“大县堡寨二百余所,小县堡寨亦逾百所”。小小的项城县境内也有堡寨一百七十多所。袁家的袁寨是最牛逼的,围墙敦厚坚固,四角和寨门上面耸立着“炮楼”,墙外有壕沟环绕,门前架设吊桥,防卫森严,远近闻名,简直堪比关东军的东宁要塞。

袁世凯出生不久,就被他爹和叔祖父带到了袁寨之中,过上了艰苦的城堡生活。他爹袁保中是袁寨的扛把子,手握生杀大权。

那时的捻军,多为淮水流域的走私贩子,常常是骑快马,闪电奔袭。每当捻军前来攻寨或从附近经过的时候,那场面是万马奔驰,犹如飚飞电掣。这阵势,袁家人也是心惊胆寒啊。袁保中不是吓大的,他下令让袁氏族人只要年满十五岁的,四肢健全的男人都拿起武器登上城墙,鸣枪放炮,坚决抵抗进犯的捻军。

袁世凯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危机的动荡环境中度过的。不一样的童年铸就不一样的性格,小小的袁世凯远比一般的小孩要胆大的多。五岁那年,捻军进攻大袁寨附近,家中的大人把小袁世凯带到寨垣上眺望,小朋友居然毫无惧色,很镇定地看着寨子外面的一切。乖乖!这真不是寻常的小孩啊!他不牛逼,简直没天理

袁甲三在1863年病逝前,已经被擢升为钦差大臣、漕运总督,一度还督办安徽、河南、江苏三省军务,多次得到皇帝传旨嘉奖,并赏戴花翎,穿黄马褂。

袁保恒先以翰林院侍读学士补用,后来又被提拔为内阁学士,累官至刑部左侍郎。

袁保龄当上了内阁中书。袁保庆则当上了道员。

袁家崛起了,可以说的上是累世勋阀。后来,袁世凯在给清帝的奏章里,总是说自己是“三世受国恩深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袁世凯家族曾经有多牛?
这个地方因为拆迁让淮阳人再次走近一位本土历史名人,皇帝曾赐他谥号
“袁项城”
1795年,袁世凯的曾祖母郭氏坚决要搬出袁家自立门户,袁曾祖父袁
袁世凯曾祖母郭氏,袁氏家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成就显赫之家的女人
张永久的日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