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2年政府修缮乐山大佛,在心脏部位发现密室,揭开1200年前的传说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这是诗仙李白对乐山大佛的精到描述。

乐山大佛高度足足有71米,与它所倚靠的凌云山栖鸾峰几乎齐平,是我国最大的崖壁雕像。

这么大的一座佛像,当初发起建造它的人却只是居住在凌云山上茅草屋中的一名普通和尚。

和尚去世时,佛像只建了一小部分,而后当地万千百姓、众多官员甚至朝廷,都纷纷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出钱出力进行建造,最终历时90年终于完工。

而自此之后,这座佛像在当地也渐渐有了一些神秘的色彩,有的百姓亲眼见到,在灾难到来之前,佛像的眼角流下眼泪,似乎是在对百姓预警。

与此同时百姓们还传言,佛像之所以能够有如此“法力”,完全是因为其身上藏有神秘的宝物,这一说法在千年以来引得不知多少人前去寻宝,却都无功而返、

直到1962年政府修缮乐山大佛时,工人在佛像的心脏处发现了一个奇特的洞,终于揭开了流传1200年的传说……

一名和尚为什么要建造那么大的佛像?为何他死后那么多人甘愿继承他的遗志?

流传了1200年的“佛像流泪”和“佛身藏宝”传说,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事实真相?

乐山大佛如何镇住了吞人的江水

唐朝年间,佛教高僧慧净的徒弟海通和尚,于二十四岁离开师父独自游览名山大川。

海通和尚雕像

海通走到四川嘉州凌云山(在今乐山大佛景区内),见此地山林郁郁葱葱,且山势险要巍峨,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于是在此处定居下来,建起一座茅草屋在其中修行,并在当地传播佛学。

凌云山旁边就是波涛壮阔的三江(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交汇处,在这里住的时间久了之后,旁边的江面上时常发生的一种情况引起了他的注意和忧虑。

三江交汇处由于水势异常湍急,经常在江面上掀起滚滚巨浪,所以时常会有往来经过的船只被巨浪掀翻,船只、行人和货物全部被无情地吞没在涛涛的江水之中。

知道这一情况的船夫总是会从其他河流绕行,但是第一次从此处路过的不知情的船家则往往会因遭遇险情而命悬一线。

海通和尚作为出家人心怀慈悲,他不忍心看到这样的悲剧经常发生,于是决定想办法解决。

经过一番思虑,海通和尚想到用一些东西填入江底,来阻滞湍急的江水,但是拿什么东西来填呢?

当看到凌云山紧邻三江交汇处的峭壁时,海通和尚顿时有了主意,他决定开凿峭壁上的石头,直接将凿出的石块扔进江中,这样最为省时省力。

而身为佛教弟子,海通和尚心中有佛,为了传播佛教思想,他又打算在峭壁上开凿出一个弥勒佛像。

弥勒佛是未来佛,象征着未来的生活幸福美满,以此寄寓对过往船只和当地百姓的祝福。

因为要填江阻水,所以需要的石块并不少,海通和尚打算把弥勒佛像雕刻得和整个临江峭壁一样高,整个高度大概有70米左右。

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费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了启动这一宏大工程,海通和尚到处讲经化缘,几年之后才终于凑得一定银两,得以让工程与公元713年(唐玄宗在位的第一年)正式开始。

附近的能工巧匠听闻海通要建造大佛,纷纷前来参与其中,数百人在悬崖峭壁边不断敲击着石壁,发出震天响声。

一块块石头被敲落后直接掉进三江交汇处的江水中,激起一阵阵巨大的浪花,其声势之浩大历史罕见。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海通和尚因为多方筹款和日夜操劳,积劳成疾,在乐山大佛开始动工的第18年就生病去世了,而此时弥勒佛还没有修建到膝盖以下的部位。

后来海通的徒弟们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为雕刻弥勒佛像而努力,但是因为经费拮据,工程一再被停滞。

佛家弟子们锲而不舍修建佛像的事情感动了当地的行政长官西川节度使韦皋。

韦皋心甘情愿拿出自己大半的积蓄,捐献给这项工程,并在今后从自己每个月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予以资助。

然而这些钱还是不够用,于是韦皋向朝廷上奏,请求朝廷给予帮助。

朝廷决定对此项工程给予财力援助,在上下官员和当地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工程进展得越来越快,终于在唐朝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建造完成。

整个工程一共耗费了上亿银两,经过90年的时间才得以竣工,其中凝聚了好几代人的智慧和勤劳。

弥勒佛像背靠凌云大山,面向涛涛江面,脚踏江岸,正襟危坐,表情平静而和蔼,栩栩如生。

整座石像高71米,相当于现代都市里一幢二十多层楼的高度,肩膀宽度为24米,每当站在佛像下仰头望去,都不禁让人叹服参与劳动雕刻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

在古代没有脚手架、没有足够的安全装置和施工机械的情况下,民众能够用铁锤在峭壁上一点一点凿出如此巧夺天工的佛像,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佛像流眼泪

这座雕像建成之后,三江交汇处的水流确实变得平缓了许多,海通和尚凿石壁填江以息水的愿望得以达成,避免了许多人葬身江水之中,可谓是大功一件。

而除了这一作用以外,弥勒佛像在当地百姓的心里还有了另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对当地的灾难进行预警。

许多人传言说,如果当地将要有大的灾难发生的时候,弥勒佛都会流下眼泪。

这并不是百姓们捕风捉影的以讹传讹,而是真的有人曾经看到过弥勒佛像的眼睛中流出了水。

后来逐渐有许多人认为,之所以弥勒佛能够向当地人预警灾难的降临,是因为弥勒佛的身体中藏着某些珍贵的宝藏。

这一说法逐渐传开之后,本来就远近闻名的凌云山弥勒佛像,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慕名前来游览参观,大家希望能有机会看到弥勒佛流出眼泪的样子。

甚至一些人听说佛像身上可能藏有许多宝藏之后,开始趁夜深无人之时,偷偷前来寻宝,但是最终要么就是无功而返,要么就是不小心跌落山崖而身亡。

这些摔下山崖的人也让更多的人相信,佛像身上确实藏有宝藏。

而当地百姓对这些人试图偷走宝藏的行为深恶痛绝,说这些人最后摔死在山崖下就是佛祖显灵,让他们得到了报应,这些说法曾经在当地广为流传,一直到近代还被人熟知。

那么这些传说所说的究竟是不是事实呢?

难道真的像大家所说的,弥勒佛会流出眼泪为当地人预警灾难吗?

弥勒佛的身上又到底有没有藏着价值不菲的宝藏呢?

这一谜底直到多年以后,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之中被人揭开。

心脏处的神秘洞穴

因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巨大的弥勒佛像难免会受到风霜雨雪的侵蚀,因此在多个朝代中,都有当地政府对佛像进行修缮,佛像才能够以良好的样子一直保存到现代。

1962年,四川政府决定对乐山大佛进行整修,因为工程技术上的进步,工人们已经能够在大佛周边搭起高高的脚手架,无论是修缮哪个部位,都能够对其一览无余。

工人们发现大佛的心脏部位有一处很明显的裂缝,以为是长年累月的侵蚀所造成的缺失,于是决定对其进行修缮。

可是当接近心脏正面之后,工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并不是一个裂缝,而是一个黑洞的入口,入口处是一块长方形的石碑状的洞门。

工人小心翼翼打开洞门后,发现洞穴竟然是长方形的,显然是经过人为刻意凿制而成。

经测量,这处长方形洞穴深两米,宽一米,高三点三米,本来工人们会以为里面藏着传说已久的宝藏,可是没想到令人失望的是,洞里只有两种东西:不成形状的几块铅皮,和一块又一块不明用处的金属块,看上去只是一些废料而已。

按理说凿刻石壁并不需要以这两样东西作为材料,也用不着类似于铅皮和金属块的东西作为工具,那这些废料究竟是什么呢?

经过一番探查,工作人员从作为洞门的石碑上找到了较为合理的答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块石碑是天宁阁记事碑,出自唐朝之后的宋代,所谓的天宁阁,指的是建在大佛周围的一幢阁楼。

其实早在唐朝时大佛刚刚建成之时,朝廷为了保护佛像少受侵蚀,就在其周围建起了木质的阁楼,起名为天宁阁,并找人进行看管。

可是后来唐朝末年长时间发生战乱,这座阁楼就在战火中被付之一炬。

到了宋朝时,朝廷下令为大佛重修天宁阁,完工后留下石碑一块,碑文上简单记载了大佛的来历以及重修天宁阁的事情。

其中部分碑文由于侵蚀而发生损毁,工作人员根据残存的碑文和考古知识来推断,这里的铅皮很可能是已经变质的“铅皮经卷”,而金属块很可能是已经严重腐蚀变形的“鎏金铜壶”,是宋代人重修天宁阁时留下的物品。

如果这些物品能够保存完好,放到现代都是价值不菲的文物,可惜已经损毁得面目全非,其总价值还不如作为洞门的石碑。

这些物品的来历有了合理解释,那么这个洞究竟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而开凿的呢?难道是宋代人为了放几个鎏金铜壶和铅皮经卷而开凿的吗?

工作人员找来多位有关专家对此进行分析,专家说这个洞最可能的开凿时间是,建设大佛的时候。

当年这座大佛建设的过程中,佛像旁边就已经建起了凌云寺。

有了这尊佛像在旁边,凌云寺的香火愈发旺盛,收到的香火钱极为丰厚。

很可能就是海通和尚或他的徒弟们为了更好地保管财物,以备将来修缮佛像等不时之需,便开凿了这个洞穴作为藏宝洞。

流传了多年的藏宝洞的传说就此被揭开了谜底,大佛像身上确实有人们所猜测的藏宝洞。

那么大家所说的,佛像通过流眼泪来为百姓预警灾难,就是因为佛像身上有藏宝洞吗?

为了揭开这个迷题,工作人员专门对佛像进行了仔细勘探,这才发现了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象。

原来这尊巨大的弥勒佛像并不仅仅是一尊被人为雕刻出的大石块,而是有着一套自成体系的排水系统的大型精密石刻。

在佛像右耳朵的后面,专家发现了一个更加奇异的洞口,这个洞口没有洞门,从外向里看一片黑暗。

慢慢走进去才发现里面竟然深达十米,高度足足有一层楼那么高,宽度可以同时让三四个人并排通行。

这个洞两端都没有洞门,而且洞口水平高度低于洞身,整个洞还连接着上面的几个小洞,正好承接了这些小洞流下来的雨水。

此外在佛像内部的其他部位,工作人员也发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排水系统。

专家最后断定,佛像之所以能流出眼泪,是因为佛像眼角处的石质比较薄弱,在长年累月的雨水和湿气侵蚀下产生了裂缝。

而每当大暴雨等灾难性天气即将降临的时候,由于山中气候异常潮湿,湿气在佛像排水洞口受凉凝聚成水,进入洞内,在眼角处的裂缝中流出。

这才形成了当地百姓口中所说的“眼泪”。

这座伫立了一千多年的弥勒佛像,不仅凝聚了古代僧人的社会担当和奉献精神,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凝聚了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更承载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

如今这座大佛像所在的地方已经被国家认定为5A级旅游景区,佛像脚下是“佛脚观光台”,站在上面既能仰视巍峨伫立的弥勒佛,也能俯瞰三江交汇处。

佛像旁边修建了九曲栈道,站在上面可以近距离体会佛像的庞大和自身立于天地之间的渺小,让人心静如水。

想到曾经为这座佛像奉献力量的千千万万华夏先祖们,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我国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一直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有无数能工巧匠,无数能人志士甘于默默奉献,才有了我们如今的民族辉煌。

向勤劳智慧且乐于默默奉献的华夏先祖们致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2年政府修缮乐山大佛,在心脏处发现一个洞,揭开1200年前的传说
62年政府修缮乐山大佛,在右耳发现一个密室,揭开1200年前的传说
这座佛像建于1200年前,历时90年,30年前才发现它的真名
千年大佛稳坐岷江河畔,遇到灾难都曾闭眼落泪,这到底是为什么?
中国四川乐山大佛
全国最大的坐佛,围绕着它有什么样的故事?还原真实的乐山大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