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秦桧之所以得逞,全靠狗头军师范同俩诡计

绍兴十年五月,完颜宗弼兴兵南侵,宋金所达成的和约自然中止。但力主和议的秦桧,不甘心失败。

在完颜昌被杀之后,他又与宗弼暗通款曲,继续乞和。而在金兵遭受重创之后的宗弼,也由主战趋向于诱降,便致书秦桧说:

“尔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秦桧意识到,和议的障碍,不只是来自士大夫,掌握兵权的武将更为可怕。于是,便与同党秘密策划削夺诸将兵权,杀害岳飞的罪恶勾当。

1、宋朝“杯酒释兵权”的传统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原为后周王朝掌管禁军的殿前都检点,周世宗卒,时年三岁的宗训继位。赵匡胤以契丹内寇之名,领兵出京,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兵不血刃,夺取了孤儿寡妇的天下。

有鉴于此,赵匡胤在天下初定之时,上演一出“杯酒释兵权”的把戏,削夺了诸将兵权。对兵制实行了改革,不准地方养练作战军队,各地只养一些专供役使的厢兵,精锐的军队全部由中央统辖,称为禁军。

军队的调遣,军事将领的任命,权力全在中央,实际上是掌握在皇帝手中。且用文臣为主帅,武臣副之。军队实行定期更戍制,三年一换防,以至“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

这虽然改变了晚唐五代时武臣拥兵自重,征伐不由朝廷,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但同时带来了一大弊端,即军队素质下降,战斗力不强。北宋时,辽、夏都是国力并不十分强盛的小国,宋朝的军队同他们打仗,往往失利,不得不长期输以“岁币”进行安抚。

北宋覆亡,原因很多,军队不能打仗是直接原因之一。

靖康、建炎以后,局面混乱,军队的成分很复杂,有散兵游勇(时称之为“军贼”)的重新组合,有收编的抗金义军,有收编的农民起义队伍(时称之为“盗贼”)。

其新崛起的将帅,多数起自这些队伍的下层,他们是在对敌作战中崭露头角,逐步提拔上来的,既有实战经验,与部属的关系也很密切,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大大加强。宋高宗为了维持他的半壁江山,不得不承认他们,不得不使用他们,但随着军队逐步扩大,这些人的战功越来越显赫,又时时提防着他们拥兵自重。

2、高宗的“心病”

在很多文臣中也有这种思想。

张浚为相时:

“以诸大将久握重兵难制,欲渐取其兵属督府,而以儒臣将之,会淮西军叛,浚坐滴去;赵鼎继相,王庶在枢府,复议用偏裨以分其势,张俊觉之,然亦终不能得其柄”。

这件事,成了高宗一桩心病。

绍兴七年,岳飞入朝奏事,对高宗说:

据说金人要在汴京立钦宗子为帝,在南方制造混乱,希望“皇子出阁,以定民心”。

岳飞所说的“皇子”,就是后来的孝宗。岳飞的本意是,应早定储位,安定天下民心,以免给金人利用钦宗之子来钻空子。

高宗一听,大为光火,说:

“卿将兵在外,此事非卿所当预。”

实则指责岳飞有拥兵自重,操纵废立的嫌疑,因而弄得岳飞非常紧张。

绍兴十一年,张俊自建康来朝觐见,高宗问他有没有读过《郭子仪传》,张俊回答读过,但没有读懂。

高宗说:

“子仪方时多艰,虽总兵处分,而心重朝廷,或有诏至,即日就道,无纤芥顾望。故身享厚福,子孙庆流无穷。今卿所管兵,乃朝廷兵也。若知尊朝廷如子仪,则非特身飨福,子孙昌盛亦如之;若恃兵权之存,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飨福,身亦有不测之祸。卿宜戒之。”

这当然是对手握重兵的张俊不放心。

3、柘皋之捷——夺兵权的理由

秦桧是深知高宗这块心病的。他正利用高宗这一点,策划解除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柄。

如何下手呢?

秦桧的党羽范同献计:“皆除枢府,而罢其兵权。”

秦桧以为得计,密奏高宗,以柘皋之捷,召韩世忠、张俊、岳飞赴行在,论功行赏。

这要回过头来说柘皋之捷。绍兴十一年正月,完颜宗弼再起衅端,发兵十余万人,再度南侵。

经过上年受挫之后,无论是兵力还是士气,大不如从前。但南宋在淮西的守备全撤,张俊军在建康、刘锜军在太平,杨沂中军在临安。金兵很快渡过淮河,进犯寿春,占领庐州,以兵时至无为、和州骚扰。

正月十九,刘锜以两万人先期渡江,至庐州,以城不足守,退至东关,依水据山,遏制金兵南进。正月二十九,杨沂中领三万人自临安出发。兵力最多的张俊,时在建康,却迟迟不发兵。

江东制置大使叶梦得对张俊说:

“敌已过含山,万一和州为金人所得,长江不可保矣!”

张俊这才于二月初四出师。高宗心里不踏实,又下手诏给岳飞,要求岳飞“星夜前来江州,乘机照应,出其敌后”。

岳飞在接到手诏前,于二月四日即上奏朝廷说:

“虏既举国来寇,巢穴必虚,若长驱京、洛,虏必奔命,可以坐制其弊。”

高宗否定了他的建议,再发手诏说:

“览二月四日奏,备悉卿意,然事有轻重,今江浙驻跸,贼马近在淮西,势所当先。兼韩世忠、张俊、杨祈中、刘锜、李显忠等皆已与贼对垒,卿须亲提劲兵,星夜前来蕲、黄,径趋寿春,出其贼后,合力剿除凶渠,则天下定矣。”

岳飞无奈,只得按朝廷要求出师。此时他正患“寒嗽”,嫌大军行动迟缓,亲率背嵬精骑为前驱,疾趋淮西战场。二月十八日,刘锜、杨沂中、王德、田师中、张子盖等人在柘皋击败金邢王阿鲁补、韩常的军队,金兵退出庐州。

岳飞兵至舒州(安徽潜山),派人与张俊联络,张俊不愿岳飞分功,说“敌已渡淮”,不须岳飞进军。岳飞只得奏报朝廷,在舒州待命。

张俊令刘锜回师太平,自己准备与杨沂中“耀师淮上”,然后回建康和临安。不料,宗弼用郦琼计,以兵急攻濠州,张俊赶忙追回刘锜,紧急前往救援,兵至距濠州六十里的黄连埠,城已陷落。斥堠报称城中已无金人,杨沂中、王德领兵前往,中了埋伏,被金兵打得大败。

岳飞闻讯赶赴战场,金兵闻风渡准北去。杨沂中三月十二日自宣化返临安,张俊三月十四日渡江返回建康,刘锜三月十八日从采石返回当涂。韩世忠的舟师逆水而上,兵至濠州,在淮河岸边与金人打了一仗,也回到楚州。这一仗,虽有柘皋之捷,但付出的代价太大。

张俊身为淮西宣抚使,金兵自寿春渡淮,即有疏于备御之误:

继而逗留建康,迟迟不发兵渡江,致使金兵肆虐江淮腹地,甚至和州、无为亦受侵扰;后因轻敌,导致濠州之败。

就是这个所谓的“柘皋之捷”,却被秦桧派上了大用场。四月,以“赏功”之名,召韩世忠、张俊、岳飞赴临安。

4、生死较量

韩、张先到,岳飞因鄂州路远,落在后面。秦桧和他的同党王次翁终日惴惴不安,唯恐阴谋败露。

后来,王次翁的儿子王伯庠在《王次翁叙记》中说:

三大帅既罢兵柄,先臣语伯庠曰:“吾与秦相谋之既久矣。虽外示闲暇,而终夕未尝交睫。脱致纷纭,灭族非所忧,所忧宗社而已。幸而事成,上之英断与天合也,吾何力之有。”

秦桧、王次翁担心社稷安危是假,担心自己的身家性命是真。果真他们的阴谋败露,三大将兵权不解除,对国家当属幸事,而对他们个人来说,吉凶祸福就难以预料了。

一直等了六七天,岳飞才赶到。岳飞一到,高宗马上召见三大将,除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并宣押至枢密院治事。官是升了,但实际兵权被削夺了。

秦桧也算挖空心思,先装着以“何时可了”,“迟速进退”问计于三大将,引出三大将说出行军作战处处掣肘,难见事功等问题,意思是,有什么办法能使地方官配合。

秦桧说,无非是给你们挂一个职衔可以指挥地方官,朝廷是不吝惜给予你们的,使三大将在除以枢密使副时不产生疑虑,在不知不觉中解除他们的兵柄。

5、范同阴谋的得逞

宋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官员除新职,照例应谢去旧职,三次上表辞免新职,秦桧请高宗每次推迟一两天答诏,利用这个时间把三大将所部军队改隶御前,等到他们醒悟过来,为时已晚了。

张俊这人很乖巧,事事迎合秦桧,力赞和议,他知道朝廷早就想削夺他们的兵权,所以在除枢密使之后,首先把他所统领的军马,“拨付御前使唤”;韩世忠、岳飞没有及时表态,秦桧又问计于范同,范同主张下一道奖谕张俊诏书,逼韩、岳表态。

诏书说:

李、郭在唐,俱称名将,有大功于王室。然光弼负不释位之衅,陷于嫌隙;而子仪闻命就道,以勋名福禄自终。是则功臣去就趋舍之际,是非利害之端,岂不较然著明。

这显然是一种威胁的口吻,暗指韩世忠、岳飞如不及时交出兵权,难免像李光弼一样“陷于嫌隙”。

高宗对三大将说:

“朕昔付卿等一路宣抚之权尚小,今付卿等以枢府本兵之权甚大。卿等宜共为一心,勿分彼此,则兵力全而莫之能御,顾如乌珠(宗弼),何足扫除乎!”

同秦桧谈话的口气几乎一样。

在这种情势下,韩世忠、岳飞还敢不俯首听命吗!

6、张俊的神助攻

四月二十七日同时下了两道省札:

一道是《改所管制领将副军兵充御前省札》,一道是《罢逐路宣抚司省札》,即撤销宣抚司,原各司所属军队一律收归朝廷,都冠以“御前”某军;各司所属的统制、统领官、将、副等官,一律隶属枢密院,并带“御前”入衔。

这就是说,原来这三位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现在手上没有一兵一卒了。三大将的问题一解决,其他将领就不在话下了。

随后,刘光世罢为醴泉观使,刘锜出知荆南府,有威望的将领几乎全被解除了兵权。这些人手握兵权的时候,秦桧多少心存忌惮,一旦失去兵权,就可以任其摆布了。

何俌《龟鉴》评论说:

谬哉!范同之为桧画计也。同之议曰:“诸将俱握重兵,必甚难制,莫若皆除枢密,而罢其兵权。”此同但求以助和议而然也。桧乃用之,诏罢宣抚兵隶枢院。附和则保富贵,是故张俊先至则除美官,韩世忠、刘锜不言和则伤于谗,岳飞最后至,被祸最惨矣!

不久,岳飞被诬杀,韩世忠罢官,张俊虽然力赞和议,对秦桧唯命是从,参与谋杀岳飞父子,在他失去利用价值之后,也被劾落职。

《系年要录》记云:

“初,太师秦桧与俊同主和议,约尽罢诸将,独以兵权归俊,故俊力赞其谋。及诸将已罢,而俊居位岁余,无请去之意,桧乃令殿中侍御史江邈论其罪。邈言:'俊据清河坊以应谶兆,占承天寺以为宅基。大男杨存中,握兵于行在;小男田师中,拥兵于上流。他日变生,祸且不测。’”

当初他与合谋诬陷岳飞“谋反”,使岳飞丢了性命,现在江邈也说他要“谋反”,他还敢赖在枢密使的位子上吗!只得提出辞职。于绍兴十二年十月进封为清河郡王,充醴泉观使,奉朝请。

秦桧以谋夺三大将兵权有功,于绍兴十一年六月,由尚书右仆射进为尚书左仆射,由华国公进封为庆国公。范同因献计秦桧,由给事中进为翰林学士。

罢三大将兵权,是秦桧叛卖活动的重要步骤。对南宋来说,无异于自毁长城,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刚刚振作起来的士气、民气又衰落下去,自和成之后,二十年朝野以兵为讳,隆兴之役,开禧北伐,都没有振作起来。

(正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宋中兴四将,竟然内部相残,岳飞被冤杀,韩世忠被迫辞职
为什么秦桧能害死岳飞,却害不死韩世忠?因为韩世忠用了这招
众说岳飞死因
一代名将岳飞为何被皇帝下诏赐死?
一个将军的经历告诉你,贪财和好色,是保命的两件法宝
南宋前期的著名将领简介以及岳飞与南宋其他将领之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