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圣安德烈之歌——俄/苏系战列舰发展史

从沙俄一直到苏联,一直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型国家,无论它在海军建设中投入了多少资金以及在寻求出海口上花费了多少精力,它的根基始终是在大陆而非海洋。因此苏俄海军从来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战列舰。

俄/苏系战列舰虽然比之英系、美系乃至日系不够精良,且舰级混乱、繁多,但依然算是战列舰科技树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支战列舰线,有他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沙俄的战列舰起始于1880年代的20年海军计划,从那时起,全钢铁甲舰出现在俄国温暖的黑海、平静的波罗的海以及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中,经历了日俄战争、一战、内战、卫国战争的洗礼,最终直至50年代才完成自己的使命,书写了一篇不朽的圣安德烈之歌。

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战列舰:

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是俄国第一级称得上是全钢铁甲舰的战列舰。克里木战争之后,根据1856年3月30日沙俄与英,法,撒丁,土耳其,奥地利以及普鲁士签订的《巴黎和约》,沙俄帝国海军在黑海不得保有6艘以上800吨的轮船和4艘以上200吨的船只,也不得在黑海沿岸设立海军兵工厂和海军要塞。《巴黎和约》的签订对沙俄打开黑海海峡向南扩张的企图是一个沉重打击,也使沙俄海军黑海舰队只剩下纸面上的意义。

直到1870年10月30日,沙俄利用普法战争和法国战败的有利时机,向《巴黎和约》签字国发出通告,宣布对俄国在黑海保有舰队的限制以及关于黑海中立化的条款失效。但由于严重的财政困难,直到19世纪80年代,重建黑海舰队的工作才走上正轨。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战列舰作为沙俄帝国海军黑海舰队重建的标志,共有四艘。前三艘战列舰于1883年6月同时在尼古拉耶夫和塞瓦斯托波尔动工兴建,直到1889和1890年才分别完工。

服役时间:1889-1907

舰长:103.4m

舰宽:21m

排水量:10250吨

航速:16节

续航:2350海里/10节

武器:3座双联装装甲露天炮台:305毫米炮,7门152mm火炮,8门47毫米机关炮,4门37毫米机关炮,7具356毫米鱼雷。

装甲:舷侧装甲406毫米

服役:叶卡捷琳娜二世号、切斯马号、锡若普号、常胜者格奥尔基号

叶卡捷琳娜二世级战列舰

亚历山大二世级战列舰:

亚历山大二世级战列舰设计目的是与波罗的海的小国的装甲舰作战,由于建造周期漫长,到服役时已落伍,它们装有冲角。亚历山大二世号曾于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服役,之后在1904年降级为训练舰,到一战时也无作为,1917年加入布尔什维克的海军,1922年卖掉拆解。尼古拉一世号曾在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服役,甲午战争(日本称之为日清战争)和日俄战争时在太平洋服役,于对马海战中投降,编入日本帝国海军,1915年作为靶舰击沉。

服役时间:1889-1907

舰长:105.6m

舰宽:20.4m

排水量:9900吨

航速:15.3节

续航:4400海里/8节

武器:2门Model 1877式12英寸(305毫米)30倍径炮,1座双联装露天炮台;

副炮:4门9英寸35倍径火炮,8门6英寸35倍径火炮,舷侧单装,16门47毫米火炮,2门37毫米火炮;6座18英寸(450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水线装甲102-356毫米、炮塔254毫米,指挥塔203毫米

服役:亚历山大二世号、尼古拉一世号

亚历山大二世级战列舰

奥普斯特罗夫号战列舰:

面对迅速发展的战列舰设计理念,沙俄帝国海军也及时地跟上了潮流。1889年2月,沙俄帝国海军开始为黑海舰队建造新型战列舰。这艘战舰的两座双联装Model 1877式30倍径12英寸主炮沿中轴线前后布置,她以带有装甲胸墙和穹式顶甲的露天炮台为标志,被命名为奥普斯特罗夫号战列舰。在世界主要的海军力量中,只有沙俄帝国海军为了表示与东正教的密切关系,唯一会用僧侣名字为战斗舰只命名。奥普斯特罗夫是十二圣徒中唯一的斯拉夫人。

奥普斯特罗夫号战列舰于1890年9月下水,1892年12月完工。在当时,这个速度对于沙俄的舰船工业来讲是相当之快。她甚至比同时期建造的美国战舰德克萨斯号的工期还要短。德克萨斯号在1888年9月开工,比奥普斯特罗夫号晚了7个月,但她完工的日期是1895年的9月,足足比奥普斯特罗夫号慢了三年。

服役时间:1892-1911

舰长:104.24m

舰宽:18.29m

排水量:8709吨

航速:15,75节

续航:

武器:2座双联装装甲露天炮台:4门Model 1877式12英寸(305毫米)30倍径炮,4门152mm35倍径火炮, 12门47mm速射炮,10门37mm速射炮,6座381mm鱼雷发射管

装甲:

服役:奥普斯特罗夫号

奥普斯特罗夫号战列舰

纳瓦林号战列舰:

纳瓦林字面上的意思是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道俄国菜:土豆炖牛肉。纳瓦林号战列舰有着几个奇怪的绰号:工厂或桌子。这一切都来源于其带有通风帽的两对烟囱以及众多成对排列的通风管。是俄国海军参照英国特拉加法级进行设计的,纳瓦林号战列舰于1891年建成下水,长期服役于波罗的海舰队,1904年9月不幸被编入了第2太平洋舰队向对马海峡驶去。对马海战爆发时,纳瓦林号编入第1编队第2支队,她幸运地熬过了白天的战斗。但是在晚上,幸运之神彻底遗弃了纳瓦林号。对马海战是海军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对航行中的战舰进行鱼雷攻击。

服役时间:1892-1905

舰长:107m

舰宽:20.4m

排水量:10200吨

航速:15,5节

续航:3050海里/10节

武器: 4门奥布霍夫 1886式305毫米35倍径炮,6门1877型152mm35倍径火炮, 14门47mm速射炮,8门37mm速射炮,6座381mm鱼雷发射管

装甲:水线处装甲305mm-406mm,炮塔305mm,炮廓127mm,指挥塔254mm

服役:纳瓦林号

纳瓦林号战列舰

三圣人号战列舰:

三圣人号战列舰,作为1882-1902年造船计划的一部分订购。并且是黑海的第六艘战舰。该舰是尼古拉耶夫工厂1898年为黑海舰队建造的,是纳瓦林号的放大改良型。三圣人号的干舷低,在适航性方面不及“十二使徒”战列舰和“切斯马”(I)(“凯瑟琳II”级)战列舰。它的厚度为457毫米的复合型带式装甲是俄罗斯舰队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装甲防护。三圣人号在1899年成为世界军舰史上首次装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战舰。

服役时间:1892-1905

舰长:115.14m

舰宽:22.25m

排水量:13318吨

航速:17节

续航:3980海里/10节

武器:2座双联装305毫米\45主炮;14座单装152毫米\45舰炮;2座单装47毫米舰炮

装甲:

服役:三圣人号

三圣人号战列舰

伟大的西索伊号战列舰:

“伟大的西索伊”号战列舰,该舰是俄罗斯新海军部工厂于1896年为波罗的海舰队建造的10400吨级战舰。其设计类似英国1892年完工的前无畏舰“君主”号,船体干舷很高,但双烟囱是纵列的,同时前后密闭的305毫米双联炮塔采用法式设计。成为了俄国海军第一艘完全具备“前无畏舰”特征的新式战列舰。该舰动力最先采用水管锅炉,它的出现显示俄国战舰由过去的低干舷炮塔舰向前无畏舰的进步。

服役时间:1896-1905

舰长:104.7m

舰宽:20.7m

排水量:10400吨

航速:15.7节

续航:

武器:2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6座单联装152毫米舰炮;12门47毫米舰炮;14门37毫米舰炮;6座鱼雷发射管

装甲:水线装甲厚达406毫米

服役:伟大的西索伊号

伟大的西索伊号战列舰

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级战列舰:

就在海军部位“伟大的西索亚”号不断修改设计的问题争吵不休的时候,海洋技术委员会的另一个工作组正在为另一种战列舰的设计而忙碌。这种战舰的基本构造基于俄国海军在1886年开工的“尼古拉一世”号战列舰。但为了适应新的主力舰技术标准,海洋技术委员会的设计师延长了原始设计的船艉添加了一个双联装的305毫米主炮炮塔。同时,鉴于已有的主力舰使用经验和美国海军“印第安纳”号战列舰的设计,新战舰方案将部分152毫米副炮安装在了甲板上的独立炮塔内,以便其能够在高海况下继续使用。

这种带有副炮他的战舰设计很快就得到了海军部内所有高官的认可,并将之视为海军这一阶段的主力舰核心,并试图为其争取到了建造3艘的预算。以便这种新战舰在未来能够和当时还在“继续改进”的“伟大的西索亚”号一起,构成一支由4艘战列舰组成的战列舰中队。

海军部对这型战舰抱着莫大的希望,故以彼得巴甫洛夫斯克保卫战,波尔塔瓦之战,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这三场被俄国人引以为傲的战役来为之命名。为了适应舰队作战需要,“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甚至被留出专门空间用以容纳舰队司令部,在设计之初就被赋予了舰队旗舰的定位。这是俄国第一种能与列强一流战舰抗衡的舰队装甲舰。

服役时间:1899-1924

舰长:114.6m

舰宽:21.3m

排水量:11842吨

航速:16节

续航:3750海里/10节

武器:4门 305mm 主炮,12门 152mm 副炮,12门 47mm 速射炮,28门 37mm 速射炮,4具 381mm 以及 2具 457mm 鱼雷发射管

装甲:水线装甲带:10~14.5英寸(254~368毫米),主炮塔侧面:10英寸(254毫米),主炮塔顶部:2英寸(51毫米),副炮塔侧面:5英寸(127毫米),副炮塔顶部:1英寸(25毫米),司令塔:9英寸(229毫米),甲板:2~3英寸(51~76毫米)

服役: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号、波尔塔瓦号、塞瓦斯托波尔号

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级战列舰

罗斯季斯拉夫号战列舰:

罗斯季斯拉夫号:该舰是为黑海舰队建造的,原计划与伟大的西索伊号

同型,但以后缩小尺寸,排水量仅为8880吨,4 门主炮口径缩小为254mm ,分装

在两座法式双联炮塔内,8 门152mm 副炮全部分装在4 座双联炮塔中,安排在桥

楼前后两侧甲板上,射界较广。动力为两台立式蒸汽机,8700马力,双轴,航速

15.6节,由于它的锅炉可以使用重油燃料,成为世界第一艘使用重油燃烧锅炉的

大型军舰。该舰火力和装甲较弱,一战中主要用于对岸炮击和布雷任务,与德国

的戈本号战列巡洋舰交过手,它在1918年先后落入德军、英军和白军之手。

服役时间:1900-1920

舰长:107.2m

舰宽:20.7m

排水量:10520吨

航速:15节

续航:

武器:4门 254mm 主炮,4门 152mm 副炮,12门 47mm 速射炮,16门 37mm 速射炮,6具 381mm鱼雷发射管

装甲:

服役:罗斯季斯拉夫号

罗斯季斯拉夫号战列舰

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

1898年5月,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Peresviet class)首舰佩列斯维特号下水,它标志着战列舰技术的一个全新发展:高速战列舰的诞生。15000马力的锅炉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航速可以达到惊人的19节——前无畏舰的最高航速,另有资料称仅为18节。为了达到很高的速度,她们牺牲了装甲,甲板以及炮塔的装甲厚度只有9.5英寸。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和其他俄国战列舰一样,身上带有很隆重的法国设计味道。法国战舰的上层建筑都异常巨大。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也带有这个特点。看到她们就会想起堡垒那高耸入云的墙,为高速锅炉而配备的三座高耸烟囱更使她们的侧影显得十分庞大。上面这一切都让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在战斗中成为绝佳的靶子。

1905年1月1日旅顺要塞陷落,日本随即捕获了本舰,并编列入日本海军,按相模国改名为相模。在向明治天皇奏请时的另一个候选名是“阿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6年,日本应俄国的要求将相模在内的多艘日俄战争战利舰售回俄国。俄国方面在接收本舰后恢复了原来的舰名佩列斯韦特号。1917年1月4日,本舰在通过苏伊士运河时,触发德国潜艇布下的水雷而沉没。佩列斯韦特号成为一艘沉没过两次的倒霉前无畏舰。

服役时间:1901-1917

舰长:132.4m

舰宽:21.8m

排水量:12887吨

航速:18节

续航:6200海里/10节

武器:45倍径双联装10英寸(254毫米)炮2座计4门,45倍径单装6英寸(152毫米)炮11门,50倍径75毫米(3英寸)单装炮20门,38倍径47毫米(1.9英寸)单装炮20门,37毫米(1.5英寸)单装炮8门,15英寸(381毫米)单装鱼雷发射管5具

装甲:水线带:4~9英寸(102~229毫米);甲板: 2~3英寸(51~76毫米);主炮炮塔:9英寸(229毫米)

服役:佩列斯韦特号、胜利号、奥斯利比亚号

佩列斯维特级战列舰

列特维赞号战列舰:

大清帝国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日本称之为日清战争)战败,被迫割让辽东半岛(包括旅顺港)。之后俄国、法国、德国组成“三国干涉”:警告日本辽东半岛必须归还中国;给予朝鲜独立地位。由于没有能力对抗这三个欧洲大国中的任意一个,日本只有黯然退让。

很快俄国人发现日本建造计划中装备305毫米主炮的战列舰比俄国在建的装备254毫米主炮的“佩特列维特”型战列舰强大得多。

俄国的波罗的海沿岸船厂已经装满了在建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俄国在波罗的海的船厂,确切地说圣彼得堡周围的船厂当时最多只能同时开工5艘大型舰只)!俄国设计的舰艇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建造,而日本在英国建造的战舰可以在相对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解决这一瓶颈的唯一办法就是向国外寻求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建造战列舰,俄国海军早晚都要走这一步!

1898年4月23日美国的克朗普获得建造供应管理委员会关于建造1艘战列舰和1艘防护巡洋舰的合同。列特维赞号战列舰由美国的造船厂制造,造价约为436万美元,于1900年10月23日下水。

1902年服役,1904年被击沉,后被日本捞起重新服役,被重新命名为“肥前”(Hizen)号,随后编入佐世保镇守府。922年4月,“列特维赞”号在佐世保港解除武装,最终在1923年9月退役,1924年7月在丰后水道作为炮术射击靶舰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服役时间:1902-1923

舰长:117.9m

舰宽:22m

排水量:12912吨

航速:18节

续航:4900海里/10节

武器:2座双联装305mm主炮、12座单装152mm炮、20座单装75mm炮、24座单装47mm炮、6座单装37mm炮、6门381mm鱼雷发射管

装甲:主炮塔和甲板的装甲厚度分别为229mm和51-76mm,水线带则为229mm。

服役:列特维赞号

列特维赞号战列舰

皇太子号战列舰:

皇太子号战列舰是沙皇俄国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日本海军而向法国购买的战舰。1891年缔结法俄条约后,俄法关系亲密。作为友好关系的体现,1899年,俄国海军向法国拉塞佩船厂订造的舰队装甲舰”皇太子”号开工。1899年5月,在当时法国最好的造船厂土伦造船厂,一艘巨大舰船的龙骨被安装和树立起来。沙皇俄国海军新的骄傲——皇太子号正式开始了建造。它很像法国战舰”絮弗伦”号,带有强烈的法国风格:高干舷的船首楼和极明显的舷缘内倾。排水量和”列特维赞”号相等。防御比较周密,是军舰史上第一艘设有防雷纵隔壁的军舰。由于上层建筑较大,全舰重心高,加上舷缘内倾大,在海上转向时倾侧严重,稳性不足。

服役时间:1903-1918

舰长:118.5m

舰宽:23.2m

排水量:13105吨

航速:18.5节

续航:5500海里/10节

武器:40倍径双联装12英寸(305毫米)炮2座计4门;45倍径双联装6英寸(152毫米)炮6座计12门;50倍径75毫米(3.0英寸)单装炮20门;38倍径47毫米(1.9英寸)单装炮20门;37毫米(1.5英寸)单装炮8门;381毫米(15.0英寸)单装鱼雷发射管4具

装甲:水线带:170~250毫米(6.7~9.8英寸);甲板:40~50毫米(1.6~2.0英寸);主炮炮塔:250毫米(9.8英寸);主炮炮座:250毫米(9.8英寸);司令塔:254毫米(10.0英寸)

服役:皇太子号

皇太子号战列舰

波将金号战列舰:

1903年,尼古拉耶夫船厂完工了“波将金”号,是黑海舰队继三圣人号之后的主力舰,也是俄国海军最早建造的真正前无畏舰。该舰基本上是列特维赞的仿造改版,不过采用长艏楼设计,排水量和武装都差不多,连中部的救生艇吊杆形状都一样,但主炮、船体和机器全部在本国制造。日俄战争爆发时,它是黑海舰队最新锐的舰队装甲舰。但由于1870年伦敦协定禁止外国军舰通过达达尼尔海峡,所以俄国黑海舰队的战舰无法开赴远东。1905.06.27,舰上水兵在敖德萨起义,8月起义被镇压,该舰易名为潘特莱蒙号。一战爆发后在黑海作战,1917年3月重新被命名为波将金,5月又改为自由战士号,1924年拆毁,结束其多舛的一生。

1925年由谢尔盖·爱森斯坦执导,亚历山大·安东诺夫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战舰波将金号》,成为向俄国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献礼影片。“波将金”号战列舰,成为历史名舰之一。

服役时间:1903-1924

舰长:115.4m

舰宽:22.3m

排水量:12900吨

航速:16.5节

续航:3600海里/10节

武器:2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16门152毫米速射炮,14门75毫米火炮,4门47毫米甲板炮,2门65毫米巴拉诺夫斯基登陆火力支援炮、2门37毫米轻炮,2挺7.62毫米机枪,2门57毫米高射炮,2门75毫米高射炮。5具水下鱼雷发射管。

装甲:水线带:127~203毫米;甲板:40~50毫米;主炮炮塔:254毫米;主炮炮座:254毫米;司令塔:229毫米

服役:波将金号

波将金号战列舰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

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之后,俄罗斯帝国于1898年把手伸向了窥视已久的辽东。在得到中国的基地后,尼古拉二世于当年推出了“大海军计划”的补充修订方案,计划对太平洋舰队进行大规模扩充。因为其自身的造船能力有限,只能同时建造5艘战列舰。为了能实现既定方针,俄国决定先向美国和法国订购两艘代表这两个国家最高造舰技术的新式战舰(即前文介绍过的“列特维赞”号和“皇太子”号)。法国设计的“皇太子”号,尽管在建造初期就发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依旧以其强大的火力和优异的防护性能而得到俄国人的垂青。俄国人决定在融合“太子”号之所长并修改其缺陷后,建造5艘新式战舰,即著名的“博罗季诺级”。

当然,俄国人并不愚蠢,他们制定了统一的战舰标准。新造的战舰中的2-3艘将配备在黑海,其余的配属远东,以应付越来越强大的日本海军带来的挑战。

法国人在为俄罗斯海军开工建造了“太子”号战列舰之后,就针对其设计上的缺陷作了全面的改进,然后建造了更为强大的“索芬”(Suffren)号。而俄国人也根据建造“太子”号时签订的协议取得了“索芬”号的图纸以及大量技术资料,同时也依照自身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改进出了后来被命名为“博罗季诺级”的新式战列舰。可以说“博罗季诺级”是俄罗斯版本的“索芬”号,而其设计也传承自“皇太子”号战列舰。“博罗季诺级”是俄罗斯帝国第一种自建的,真正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战舰。

服役时间:1904-1917

舰长:121m

舰宽:23.2m

排水量:14646吨

航速:18节

续航:8500海里/10节

武器:4门 305mm 主炮,12门 152mm 副炮,20门 75mm 速射炮,20门 47mm 速射炮,4具 381mm 鱼雷发射管

装甲:舷侧装甲:190毫米;艏艉装甲带:100毫米;主炮炮塔:254毫米;司令塔:254毫米

服役:博罗季诺号、苏沃洛夫公爵号、亚利山大三世号、鹰号与光荣号(未完工)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

1904年月8日,日本海军未经宣战突然袭击俄罗斯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日俄战争初期,沙皇政府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后来加上黑海舰队)抽调舰船,编组“太平洋第2分舰队”,开往远东增援。俄国海军在当时世界海军排行榜上列第3位,派往远东进行支援的是一支无比强大的舰队,这支由太平洋第2舰队和中途加入的太平洋第3舰队组成的特混编队, 8艘战列舰、3艘装甲海防舰、9艘巡洋舰的庞大舰队组成。1905年5月20日东乡下令,全舰队进入战位,等待着俄国舰队的到来。5月27日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以逸待劳,拦截沙俄海军上将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最终以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沙俄第二太平洋舰队三分之二舰船被摧毁,几乎全军覆没,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这是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

对马海峡成了沙俄海军永远的伤心地。担任总旗舰的“苏沃洛夫公”号战列舰,同级的亚历山大三世号、博罗季诺号被击沉,纳瓦林号、伟大的西索伊号、奥斯利雅维亚号被击沉。鹰号、尼古拉一世号投降。虽然在对马海战以后,俄国仍然拥有一流海军强国的地位,但是成了一流的末流,仍远强于意大利,奥匈,土耳其,荷兰等一系列海权国家。

对马海战

对马海战

对马海战

圣叶夫斯塔菲级战列舰:

圣叶夫斯塔菲级战列舰是两条沙俄海军一战前为黑海舰队建造的两条前无畏舰。它们是波将金号战列舰的放大版。由于在建造时吸取日俄海战的教训修改了设计,这两艘前无畏舰1910年才完工入役(英国第一艘无畏舰于1906年入役)。它们虽然与同期列强的无畏舰相比,排水量、火力和航速均有差距,但是却是黑海舰队1915年玛利亚皇后级入役前,黑海舰队最强的军舰。在一战中它们在黑海战区活动,叶夫斯塔菲号还担任过黑海舰队的旗舰。1918年苏俄单独与德国媾和后,两舰被德军虏获交给白军参加内战。内战结束时已破损不堪,于1922年拆毁。

服役时间:1911-1922

舰长:117.6m

舰宽:22.6m

排水量:12783吨

航速:16节

续航:2100海里/10节

武器:2座双联装305毫米/40主炮;4座单装203毫米/50舰炮;12座单装152毫米/45舰炮;14座单装75毫米/50舰炮;4挺装7.62毫米机枪;2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主装甲带:7–9 英寸(178–229 毫米),甲板: 1.37–2.75英寸(35–70 毫米);炮塔:10 英寸(254 毫米),指挥塔:8 英寸(203 毫米)

服役:圣叶夫斯塔菲号、圣约翰号

圣叶夫斯塔菲级战列舰

圣安德烈级战列舰:

圣安德烈级战列舰是沙俄海军在1900年代中期为波罗的海舰队建的两条战列舰。它们是1903年海军技术委员会作为博罗季诺级的加强版提出的。是沙俄最后一种前无畏舰。它们吸收日俄战争教训,并受到英国”无畏”号的影响在建造期间修改设计,一直到1910年才完工。平甲板型船体的前后带舷弧升高干舷,以改善抗浪性。为增加船体强度,还废止了舷窗,但由于强制通风方式不良,影响了居住性。圣安德烈级(保罗一世级)的前后桅采用美国战舰的笼式桅,成为它们最显著的识别特征。

服役时间:1911-1923

舰长:140.2m

舰宽:24.38m

排水量:17600吨

航速:18.5节

续航:

武器:两座305mm双联炮,14门203mm炮。12门 120mm 副炮,14门 75mm 速射炮,2具 450mm 鱼雷发射管

装甲:水线装甲带215mm,

服役:圣安德烈号、帕维尔一世号

圣安德烈级战列舰

甘古特级战列舰:

日俄战争之后,俄国海军面临战列舰极度短缺的窘境。1906年,在设计和性能上有着革命性突破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问世,它让俄国舰队仅剩的几艘战列舰也迅速地过时。同时,“无畏”号的出现也标志着一轮新的海军军备竞赛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不甘人后的俄国海军打算为自己争取四艘无畏型战列舰,并全部配备在波罗的海,以便在可能爆发的战争中与德国人在波罗的海的力量抗衡。

1908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不顾杜马反对强行推进海军的重建。这种情况下,杜马被迫让步,和海军达成一定的妥协,惨淡经营四年之久的海军终于开始重建步伐。

新型战列舰的建造于1909年开始,由于俄国造船厂本身效率低下,加上正在建造的又是一种全新的战舰,新型战列舰的建造困难丛生进度很慢,到1910年甚至陷于停顿,因为海军对于正在建造中的战列舰在舰体强度和建造工艺方面都不满意,认为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要求。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之后,新型战列舰得以继续建造,但正是在这两年中,世界各海军强国的无畏舰也在飞速发展,英国已经开始建造装备13.5英寸(343毫米)主炮的战列舰,从而使俄国无畏舰在开工时所期望的火力优势荡然无存。

该级舰是苏联海军从沙皇海军继承的仅有一级战列舰。

服役时间:1911-1926

舰长:181.2m

舰宽:26m

排水量:23400

航速:24.6节

续航:5000海里/10节,4000海里/16节,900海里/23节

武器:主炮四座三联装305毫米/52倍口径炮;副炮16门120毫米/50倍口径炮廓炮;高射武器2门76毫米高炮;4门47毫米高炮(6门45毫米高炮);8挺高射机枪(二战期间在炮塔顶部加装了6门76毫米高炮);鱼雷4座457毫米(18英寸)鱼雷发射管

装甲:主装甲带170~227毫米舰首127毫米舰尾102毫米;内装甲带首炮塔与尾炮塔之间76~102毫米舷内装甲279毫米;甲板76毫米(36毫米附加装甲);炮塔254~305毫米炮廓127毫米;指挥塔254毫米

服役:甘古特号(1911年)——十月革命号(1925年)、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1911年)——马拉号(1921年)——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1943年)——沃尔霍夫号(1950年)、

塞瓦斯托波尔号(1911年)——巴黎公社号(1921年)——塞瓦斯托波尔号(1943年)、

波尔塔瓦号(1911年)——伏龙芝号(1926年)

甘古特级战列舰

甘古特级战列舰(改装后)

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

1910年1月,俄国获悉土耳其正试图从英国船厂订购新型无畏舰。为对抗土耳其海军的威胁俄国通过俄黑海舰队扩军计划,为黑海舰队建造3艘战列舰。俄国海军以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也称为甘古特级战列舰)为蓝本,对塞瓦斯托波尔级的设计进行简单修改,于1911年10月开工建造三艘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

玛丽亚皇后级采用了与“塞瓦斯托波尔”级相同的平甲板船型,同样使用高强度钢建造。玛丽亚皇后级总体设计上俄国海军认为在黑海那样的完全封闭水域可降低航速和续航力,更多的重量可分配给装甲防护和武器系统,增强防护性能。舰首则由“塞瓦斯托波尔”级(甘古特级)的破冰艏改为垂直艏。玛丽亚皇后级舰首装有破雷网撑杆,非常象风帆舰船的斜前桅,是其最显著的外观特征。试验证明破雷网基本无效,服役不久就拆除了艏部的撑杆。

服役时间:1915-1935

舰长:168m

舰宽:27.33m

排水量:22800吨

航速:21节

续航:3000海里/16节

武器:12门三联装305毫米主炮;20门130毫米副炮;76毫米高炮4门,457毫米鱼雷发射管4座

装甲:主装甲带:上部203毫米,下部262毫米;甲板:76毫米(36毫米附加装甲),炮塔:305毫米,指挥塔:305毫米,

服役:玛丽皇后号、叶卡捷琳娜大帝号、亚历山大三世号(自由号、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号

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

尼古拉一世级战列舰:

尼古拉一世级战列舰仅有一艘1916年开建,1927年拆毁。它的建造是为了和奥斯曼土耳其海军进行军备竞赛。它可以看作是加重加强防护版的玛丽亚皇后级战列舰。

1917年4月29日,“尼古拉一世”改名为“民主”号。此时,它已经装上了所有的舰体装甲板,炮塔基座围阱接近完工,主体工程已经进展到安装轮机基座了,全舰完工率约60%。但是彼得堡二月革命的风暴已经吹到了南方遥远的尼古拉耶夫。“民主”号工程随后基本停止。10月24日,临时政府命令“民主”号全部停工,等到“有合适的时机”再复工。

1918年3月17日,德军占领了尼古拉耶夫,不过他们并没有对这个舰壳表现出太大的兴趣。

红军收复尼古拉耶夫后,陆海军委员会于1923年7月派出了一个考察团去瞧瞧“民主”号是否还有希望修复。调查报告是由于已经有5年没有得到妥善的维护保养,“民主”号舰内已经积有2.5米深的海水,锈迹和垃圾覆盖了全舰。而且“民主”的航速只有21节,又没有水下防御系统,很难适应敌手越来越强大的海战环境。因此布尔什维克决定放弃“民主”号。

1927年6月28日,拖船将“民主”号拖到塞瓦斯托波尔港。最后“民主”在塞港的北船坞内解体,了此一生。

服役时间:1916-1927(未建成)

舰长:182m

舰宽:29m

排水量:31900吨

航速:21节

续航:不详

武器:12门三联装305毫米主炮;20门130毫米副炮;76毫米高炮4门,457毫米鱼雷发射管4座

装甲:主装甲带:270毫米;甲板:63毫米,炮塔:300毫米,“尼古拉一世”的装甲防护性能是所有帝俄战列舰中最出色的。

服役:尼古拉一世号

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

1907-1908年间,俄国海军参谋部在英国人设计建造“无敌”号战列巡洋舰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排列在战列中的装甲巡洋舰”概念。1910年5月28日,海军大臣沃维德斯基批准了海军参谋部的《开发新式装甲巡洋舰的基本性能要素的要求》请求。海军参谋部设想的舰显然具有过分高的速度和不那么让人放心的防御能力:最大航速28节,超速航速30节;主装甲带只有190毫米厚,水下纵隔墙和倾斜装甲板50毫米。12月23日,海军参谋部提交了修正案,但让步很少,只是把要求的续航力减少了一半,并允许把主炮仰角从35度降低到25度。1912年8月17日,格里格罗维奇命令两家船厂以海军船厂设计为基础开始战巡的工程设计。

服役时间:1917(未建成)

舰长:223.85m

舰宽:30.5m

排水量:37000吨

航速:28节

续航:2280海里/28节

武器:4座356毫米三联装主炮塔、24门130毫米副炮、4门64毫米高射炮和6具450毫米水下鱼雷管

装甲:主装甲带厚237.5毫米,艏艉列板厚125毫米,上甲板厚37.5毫米,炮塔侧装甲厚300毫米,顶部150毫米,基座247.5毫米,司令塔侧面厚400毫米,升降围阱厚300毫米。

服役:伊兹梅尔号、博罗季诺号、金布恩号、纳瓦里诺号。均未建成

伊兹梅尔级战列巡洋舰

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战列舰: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向丘吉尔和罗斯福表达了他对意大利海军加富尔伯爵级朱利奥凯撒号这条拥有280mm装甲和10门320mm主炮,服役于1914年的二手战列舰的意向。他希望该舰作为战争赔偿转给苏联海军。

但是,此时意大利陷入了内战,北部亲德的法西斯分子仍与盟军对抗。如果此时分割受管辖的意舰,罗马难免会有意见。 为了满足斯大林的贪欲,丘吉尔提出租借刚刚完成大改造的君权号,毕竟该舰比意舰更新,更大,也更强(讽刺的是,该舰曾在1940年卡拉布里亚海战与意舰对抗)。当战争真正结束,朱利奥·凯撒号能驶往斯瓦斯托波尔之时,苏联人则会将租借的君权号物归原主。 该提议被斯大林接受。于是,5月末,4艘潜艇及8艘驱逐舰伴随君权号在洛塞思移交红海军。伴随其的是三天庆典,据报道当场情绪高昂。毕竟,这些舰不但会参与到对德作战,还会进入远东战场——斯大林承诺在欧战胜利90天以内投入对日作战。

服役时间:1943-1949

舰长:190.3米

舰宽:27米

航速:21.5节

续航:7500海里/12.5节,2400海里/21节

排水量:28150吨

武器:4座双联装381mm/42倍口径主炮;14门152mm/45倍口径炮廓副炮;2门76毫米炮;水下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座(1940年拆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装40毫米和20毫米高射炮大口径防空炮改为102mm防空炮。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13英寸;主甲板3-1英寸;炮塔(正面)13英寸,(顶部)4.5英寸,炮座10英寸;司令塔11英寸。

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战列舰

新罗西斯克号战列舰:

1948年12月15日意大利海军加富尔伯爵级战列舰2号舰朱利奥凯撒号战列舰作为战争赔偿交给苏联,苏联将其改名为“新罗西斯克号”,苏联海军还曾于1955年对其主机和射击指挥装置进行改良。1955年10月29日该舰在塞瓦斯托波尔停泊时发生猛烈爆炸并翻沉,当时一般认为爆炸物是扫海后漏网的水雷,但真正的爆炸原因可能仍是个迷。

服役时间:1948-1955

舰长:176.1米,改装后186.4米

舰宽:28米

排水量:23088吨,改装后23619吨

航速:21.5节,改装后28节

续航:3100海里/20节,4800海里/10节

武器:3座三联装及2座双联装305毫米/46倍口径主炮;18门120毫米/50倍口径副炮;22门76毫米口径炮;3门450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

改装后:2座三联装及2座双联装320毫米/43.8倍口径主炮;12门120毫米/50倍口径副炮;8门100毫米/47倍口径高射炮,16门37毫米高射炮,12门20毫米高射炮

装甲:装甲带3.1-9.8英寸;主甲板0.5-4英寸;炮塔11英寸;司令塔3.9-11英寸

新罗西斯克号战列舰

苏联级战列舰:

苏联级战列舰是苏联于二战前夕设计制造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级别的战列舰。该级别是当时斯大林时期设计的战舰。该级别的设计计划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提出,但从来没有服役过。最初计划建造该级别15艘战列舰,并计划于1947年完工,使之并成为苏联海军主要的攻击力量。但设计进度缓慢以及对于纳粹德国的过分信任导致了苏联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过为乐观的计划。它的取消使得苏联成为二战后众多军事强国中少数没拥有过自行建造的战列舰的国家。

“苏联”级1939年5月13日的技术指标如下设计标准排水量59150吨、满载排水量65150吨。全长269.4米,水线长260米,最大宽度38.9米,水线宽36.4米,满载吃水10.4米,型深16.7米,在主尺度上和“大和”级有着惊人程度的相似, “苏联”级采用了长首楼型舰体,从上至下依次为首楼甲板、上甲板、中甲板、下甲板、平台甲板、支撑甲板和内底,上甲板为强力甲板。

外观及总体布置明显地类似UP-41。由于UP-41本身是“维内托”的改型,因此西方国家无不戏谑的将“苏联”级称为“维内托斯基”,倒也不算太过分。

服役时间:1930-未建成

舰长:269.4米

舰宽:38.9米

排水量:59150

航速:28.5节

续航:1890海里/28节、4300海里/21节和6300海里/14.5节

武器:3座三联装Б-37型406毫米主炮,23型装备有6座双联装152毫米副炮4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8座带稳定器的46-К四联装37毫米机关炮

装甲:动力舱外侧的装甲带厚375毫米/倾角5度,动力舱外侧的装甲带厚375毫米/倾角5度25毫米厚的首楼甲板,155毫米厚的上甲板作为主水平装甲板,下面则是50毫米厚的中甲板

服役:苏联号(未建成)、苏维埃乌克兰号(未建成)、苏维埃白俄罗斯号(未开工)、苏维埃俄罗斯号(未开工)

苏联级战列舰

“苏联”号命运最让人惋惜,到正式停工前,她已经完成了21.19%的工程,用去了包括4287吨吨装甲钢在内的15818吨钢材。德国空军对其进行了多次轰炸,虽然舰体屡遭命中,但其主体结构却安然无恙。苏联海军决定在击退德军后,就立即下水“苏联”号,同时将被遗留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3台汽轮机运到列宁格勒,尽快将“苏联”号完成。

战争期间,苏联海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盟国战列舰情报,逐渐发现了“苏联”型存在的不少技术缺陷,“苏联”级没有雷达,没有消磁线圈,航速也不足以与新式战列舰抗衡。战后,苏联又开工了5艘68比斯“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泡在“苏联”号上。1947年3月27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立即拆毁“苏维埃乌克兰”和“苏维埃俄罗斯”号。“苏联”号还等待最后判决,苏联政府还是于1948年5月29日命令拆毁“苏联”号。6月15日,解体工程开工。但其108-114号龙骨间舰体最终被送下水,用作水下防护试验。1956年,残存的舰体被当做反舰导弹靶船击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圣安德烈旗下的鱼龙——俄罗斯帝国战列舰[61P]
高高飘起的Z字旗——日本三笠号战列舰
日俄战争双方参战战列舰资料
盘点二战十大最强战力战列舰(下)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英国)
二战时各国未建成的超级战列舰[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