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经济角度浅析,二战期间的力量对比

图/阿瑶说史

文/阿瑶说史

前言

1942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基本面重新发挥了作用。轴心国早期的优势在相持的过渡时期消失了。

一场消耗战开始了,在这场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力量相互牵制,兵力和损失都在增加。优越的军事素质不如优越的GDP和人口数量重要。

盟军承担风险、吸收错误成本、弥补损失和积累压倒性数量优势的能力增强了,这使得天平向轴心国倾斜。最终,经济决定了结果。

不同国家对比

尽管苏联经济比意大利穷得多,人均收入与日本相当,但尽管其最初的财富和收入有所损失,但并没有崩溃。它迅速动员起来,在两年内(1940-1942年)将44%的国民生产总值从民用转为军用;其它国家的最大两年变化率分别为:意大利15%,德国29%,英国38%(全部发生在1939年至1941年),美国31%或32%(1941年至1943年),日本43%(但只是在1942年至1944年为时已晚)。

苏联经济继续将其国民收入的五分之三用于战争,略低于德国和日本的峰值,但苏联的峰值在战争中来得更早,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包括盟国的援助)证明更可持续。与其他贫穷国家相比,苏联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规模问题;苏联在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上都比日本或意大利大,在领土上也大得多,并且在战前已经基本上自给自足。

但一战中俄罗斯和二战中中国解体和崩溃的先例提醒我们,规模不足以在遭受攻击时维持经济生存。

与规模和自给自足相比,英国经济动员的成功雄辩地证明了发展水平的重要性。根据表1-1所示的比例系数,英国在人口和领土上比日本小,在GDP和领土上比德国小,而且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都是所有同盟国中最小的。

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高度工业化的英国经济也严重依赖进口食品和燃料。尽管规模不大,也不能自给自足,但英国经济得到了全面动员,没有出现重大的食品或电力供应中断。

拥有高度发达的商业、交通和行政基础设施,伴随着高人均GDP,英国人能够扩大卡路里的国内生产,并有效地定量供应燃料和能源。

对英国人来说,从世界各地为其经济提供食物和燃料也比轴心国更容易有效地利用他们在战争过程中扩张到的工业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的殖民地区。

发展水平和动员能力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现在德国占领的对比结果中分别是西北欧和东欧。西北欧是轴心国扩张到的一个高收入的工业化地区。

法国向德国提供了与所有被占领的苏联一样多的粮食,以及更多的工业材料——从战前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结果,因为占领东欧是为了使德国在这种赤字商品方面自给自足,而占领法国是战争发展的意外副产品。

德国的占领政策成功地榨取了法国、荷兰, 和挪威(和类似的比例来自工业化地区的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东部),但从东欧低收入的农业地区以低得多或可以忽略不计的速度获取资源。

盟军成功地同时缓解了英国国土面积小的劣势和苏联发展水平低的劣势,部分原因在于集中了盟军的资源。美国与英国和苏联分享其资本密集型的高科技资源(英国也在较低水平上为苏联提供了援助)。苏联,以及在较小程度上,英国,利用他们的领土为进攻德国提供了前沿基地,并在战斗中首当其冲。

这样,盟军的战争努力形成了一个经济上一体化的整体——当然与轴心国的战争努力相比,轴心国各自独立发展,各自依靠自己孤立的殖民势力范围。

动员的决定因素

动员对于每个强国的战争战略都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如此,理解其重要性需要区分不同的力量和不同的战场。轴心国在世界大战爆发前首先动员了他们的经济,意识到依靠纯粹的军事优势带来轻松胜利的风险。

当速战速决的胜利烟消云散时,他们继续进行经济动员,与经济上占优势的敌人进行一场无望的竞赛。苏联也开始在和平时期动员起来,以确保自己免受可能的侵略,而西方盟国只是在战争不可避免时才动员经济。一旦达到这一点,英国人、美国人和俄罗斯人都动员了他们的经济,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数量上的努力才能抵消轴心国质量上的优势。

对俄国人来说,动员的精确程度比富裕得多的英国人和美国人重要得多,对东线的结果比太平洋和地中海更重要。意大利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如此之小,相对于英美资源的总和,意大利人只动员了20%的国民收入,或者日本人动员了70%的国民收入用于战争,这都无关紧要。即使小数量的百分比很高,也仍然是小数量。

另一方面,在东线,动员的程度非常重要,因为德国和苏联的经济在总产量方面更加势均力敌;如果德国动员了百分之六十,而苏联只动员了百分之三十,那么德国就赢了。在西线,动员资源的百分比并不重要,因为英美在综合资源上对德国的优势是如此之大。

影响动员程度的潜在因素是什么?有一段时间,人们对两个因素给予了最多的关注——远离主要战场,以及战时经济体制。两者都基于对苏联、英国和美国经验的粗略比较。

就第一点而言,就动员程度(从最高到最低)和离前线的距离(从最近到最远)而言,这些经济体可以按同样的顺序排列。正是战斗条件的接近,以及前线和后方之间界限的模糊,刺激了民族感情,促进了经济动员。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因素是战时经济体制。再一次比较苏联、英国和美国的经验,按照计划程度(从最集中到最不集中)将这些经济体排列成和以前一样的顺序。

人们还认为,德国经济受到经济萧条中既得的党派利益和阻碍有效协调的官僚内讧的阻碍,仍然相对不稳定,直到盟军的猛烈轰炸,法国从西方的入侵,以及复仇的俄罗斯人从东方的逼近,使民族感情能够克服这些障碍——但此时,为时已晚。

这些概括现在看来是不准确的。就距主要战场的距离而言,尽管太平洋战争对日本不利,前线侵入意大利本土,但意大利和日本的经济在1943年一直处于低动员水平。

就计划程度而言,日本经济变得高度集中,但就动员程度而言,成功姗姗来迟,随后迅速崩溃。在日本和意大利,拒绝进口束缚了动员进程,在日本,确保了成功是自我毁灭。在中央集权的行政控制下,英国经济变得高度机动化。

但是苏联经济变得更加高度动员,尽管行政混乱;只是在潮流被扭转之后,中央集权政府才重新出现。

同样,在德国的情况下,现在看来,尽管政治和行政制度有缺陷,但在战争的早期阶段,平民经济已经变得相对高度动员起来。如果有闲置,那也是因为军事工业中浪费的中间用途,而不是家庭消费

重要的不是制定详细的经济控制措施,而是能够在巨大压力下保持经济一体化。这种能力正是意大利和日本所缺乏的。从全球范围来看,它们的经济规模很小,严重依赖国际贸易,在燃料和其他工业资源方面远远不能自给自足。

他们的发展水平不足以弥补。尽管重要的国家或政权利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尽管在经济控制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确保他们经济动员失败的是海外贸易的中断,盟军封锁的强度,煤炭、石油或关键战争物资供应的中断,以及轴心国之间有效分享资源的障碍,这些障碍从未被克服。

另一个低收入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苏联能够避免这种命运。抵消其贫困的是规模优势、获得联合资源的机会,以及最重要的是有效的经济一体化体系;这些给了它在一战中摧毁旧俄罗斯帝国,二战中摧毁当代日本和意大利帝国的那种压力下的韧性。苏联经济是通过强制手段、领导能力、民族感情、中央计划和配给以及确保农民不能拒绝向城镇提供食物的粮食采购系统维系起来的。

数量和质量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中,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轴心国最终被数量压倒,质量并不重要。由于军事资源的数量受到整体资源的限制,因此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同盟国的总国内生产总值大于轴心国的总国内生产总值。

但是资源的军事价值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首先,数量不能解释为什么德国和日本领导人故意对经济上更强大的对手发动战争,或者他们如何在早期取得这样的成功。在战争的最初几年,他们军事资产的高质量,他们陆军和海军的战斗力,几乎是决定性的。

在1939年至1941年间,德国和日本尽管经济上处于劣势,却取得了全面的军事胜利并占领了大片领土,这是因为他们的士兵具有良好的军事素质,而且非常有效地利用了非常有限的资源。事实上,轴心国领导人认为他们的军事资产的好战性质提供了生产力的军事替代品,抵消敌人数量优势的手段,以及解决他们国家经济弱势地位的扩张主义方案。

德国和日本部署了优越的战斗组织,如果双方数量相等,在整个战争期间仍有能力击败对手。然而,红军也出人意料地表现出一些优越的战斗力,这些素质在战争过程中增加。

德国和日本所寻求的速战速决被两个因素所挫败。一个是在伦敦、莫斯科和华盛顿的不同阶段变得明显的意料之外的抵抗意志。

另一个是盟军出人意料的推迟失败和赢得时间的军事能力,这是一个宝贵的喘息空间,可以在这个空间内调动和利用盟军的优势资源。

一旦德国和日本所寻求的速战速决遭到挫折,质量因素就继续在战争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影响。正是德国和日本军事资源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将他们的失败推迟了如此之久,迫使他们更富有的对手在轴心国被击败之前积累了巨大的人员和武器数量优势。

的确,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德国和日本都能够利用地形优势来推迟失败,例如在意大利,盟军很难转向他们的侧翼,或者在太平洋的冲绳。13但德国和日本士兵的另一个质量特征是,他们一贯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优势,即使受到巨大的物质劣势的阻碍。

随着英美入侵法国,以及盟军入侵日本岛屿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日本动员了数百万额外的士兵,而德国转移了部分他们的部队从东向西。结果,在1944年,尽管轴心国的事业已经失败,这场竞赛又变得更加公平,盟国的负担在东西方之间更加平均地分担。

武器装备的质量发展在战争的演变、战争生产的发展和工业的动员中非常重要。但是这种质的发展不能单纯从国家的角度来理解。

武器装备的技术改进是一个全球性的过程,所有军事强国都参与其中。表明每个国家至少生产了一些高质量的武器,尽管可能只有德国能够全面做到这一点。战场的发展刺激他们这样做,因为每个国家都力争至少领先对手一步。坦克在武器装备、装甲和移动速度方面的演变清楚地说明了这一过程。

1941年在俄罗斯,德国人遭遇了更先进的坦克,并被迫进行新的革新。到1943年,新的德国坦克比现有的苏联模型更好,苏联设计师现在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跟上。同样的过程在战斗机的设计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竞争中要赶上和超过敌人的速度、机动性、武器和雷达。

战略选择也发挥了作用。德国和日本的战略依靠军队和武器的质量来弥补他们在资源总量上的不足。在海上,德国人试图通过潜艇技术来弥补盟军水面舰队的优势。

英国人和美国人没能生产出好的坦克,但他们用快速移动、补给充足的步兵弥补了这一点,这些步兵得到了优秀的战术空中力量的支持。俄罗斯没有参与战略空军或海军力量的竞争,但他们也不需要这样做。

因此,并不是每个国家都生产高质量的武器,但这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很强的相关性。苏联拥有优秀的国防工业,尽管按欧洲标准来看很差。

日本和意大利,一个相对贫穷的国家,另一个在发展水平上比俄罗斯或日本更接近德国,都生产高质量的船只和飞机,只是数量不足。

德国生产的大多数武器都比美国好,尽管美国是大国中最富有的。如果俄国人优先考虑坦克的设计,如果英国人、意大利人和日本人首先考虑的是飞机和船只的设计,那么德国人则优先考虑武器的总体质量;德国作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工业强国,不能在数量上竞争,但仍然足够发达,能够在质量上全面竞争。

在离开质量的话题时,重要的是要强调数量对于联盟战略是至关重要的。盟军知道他们不可能比德国人或日本人更好的士兵。

他们不能制造更好的枪支、船只或飞机,但他们可以制造更多。虽然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原子弹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并不能保证最终的成功。在原子弹问世之前,除了强调数量,别无选择。在西方,轴心国只能被强大数量优势。

这是盟军在1942-1943年积累的,首先针对意大利,然后在1944-1945年针对德国和日本。在东线,俄国人对德国也享有数量上的优势,但是红军的战斗力意味着他们可以用比西方盟国要求的更少的数量优势击败德国。

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在二战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时间
友谊与背叛:二战同盟国与轴心国战争协作之比较
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
世界大战的灾难
二战德国犯了6大致命错误,如果避免历史恐怕将会改写
二战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推美国加入同盟国阵营,德国如何反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