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会出现梁师都政权?梁师都政权与北方割据势力的关系如何?

隋末倾颓,朔方郡军事将领梁师都据郡起事。梁师都与强大的东突厥结成同盟关系,不久建立梁国。梁师都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政权机构,以维护梁国的统治秩序。隋末梁师都建立政权,在东突厥军队的帮助下与隋朝军队斡旋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梁师都不断扩大统治地盘,使其政权发展达到了顶峰。唐朝建立之后,梁师都在东突厥始毕、处罗、颉利可汗的支持下,不断与唐朝发生冲突,争夺土地、人口,阻碍了唐朝统一全国的进程。东突厥为了操纵中原的局势,大力推行分裂政策,这成为梁师都政权可以存续下去的原因。唐朝发展渐稳,统一全国步伐如破竹之势。然而东突厥的实力渐衰,梁师都政权不能受到很好的保护。贞观二年(628),梁师都政权走向了衰落,加剧了东突厥汗国的衰亡。东突厥汗国灭亡之后,唐朝在梁师都曾经统治过的地方安置东突厥降众。

梁师都梁国的建立与东突厥的支持密不可分,始毕可汗在隋末纷乱的局势大获其利。始毕可汗制定了对降附东突厥的割据势力来往不拒的政策,以达到控制中原的目的。“使者往来,相望于道也①”,毫不夸张的描述了当时门庭若市的情况。梁师都建立政权的初衷是自保,但随着隋朝的灭亡,他的目标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反压迫变成了争夺地盘、人口、财富的兼并战争。北方的这些割据政权在东突厥势力均衡政策的推动下或战或和,使梁师都政权趁机得到了发展。

(一)梁师都政权与李子和势力的关系

榆林郡位于梁国政权的东北方向,为李子和所占据。“(李子和)有众二千余骑,南连梁师都,北附突厥始毕可汗,并送子为质以自固。始毕先署刘武周为定杨天子,梁师都为解事天子,又以子和为平杨天子,子和固辞不敢当,始毕乃更署子和为屋利设。”李子和据郡起事后,自身力量薄弱,郡内人口兵马稀缺。又因榆林郡的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为免被其他的割据政权兼并或被隋朝的军队袭击。李子和决定连结梁师都依靠东突厥始毕可汗。

李子和为表忠心送子为质,作为东突厥保护其政权的交换条件。始毕可汗授梁师都为解事天子,李子和为平杨天子,他不敢接受可汗的称谓,更改为屋利设。“设,是一种职位仅亚于小可汗或叶护的军事重爵,有拥兵在外,专制一方之权,”由此可证李子和政权的实力确实较弱。梁师都政权实力较强,并且对东突厥来说尤为重要。梁师都是唯一享有东突厥始毕可汗授予两个封号的割据政权领导人,可见梁师都与始毕可汗的关系非比寻常,其连结东突厥计策的成功。李子和降付东突厥,使梁师都政权大后方得以巩固,梁师都行军作战进退自如。

武德元年(617)李子和归降唐朝,唐高祖授予榆林太守以统其地。这就使梁师都与李子和由结盟关系转向对立,李子和不断受到梁师都的打击不得不率众南徙,其榆林郡的领地也被梁师都所占据。

(二)梁师都政权与张长逊势力的关系

五原郡位于梁国政权西北方向,为张长逊所占据。“颉利始为莫贺咄设,牙直五原北(今乌拉特后旗一带)”,莫贺咄设在五原郡以北设官治署。东突厥的势力距五原郡仅一步之遥。张长逊作为五原郡通守岂能独善其身,“及天下乱,遂附于突厥,号长逊为割利特勤。”关陇各郡纷纷脱离隋炀帝的统治,各个政权独霸一方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统一体,张长逊归附东突厥乃形势所迫。张长逊选择了归附,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使得五原郡免于战火的荼毒。《通典》卷 197 记载“其子弟谓之特勒”。薛宗正先生的《突厥史》认为“特勤的职务是内典机要、外领邦交,”这也能看出张长逊实力强弱,东突厥显然将五原郡当作了自己领土的一部分。虽然东突厥给予张长逊割利特勤的爵位,但是与梁师都大度毗伽可汗、解事天子相比,地位远不如梁师都。这也能从侧面看出梁师都的才干,东突厥南下中原掠夺财富道路畅通无阻。虽然梁师都与张长逊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二者都是东突厥治下的地方附庸,服务于东突厥。至少张长逊不会出兵攻击梁师都政权,这使梁师都政权的东北方没有了威胁,东突厥出兵援助梁师都更加快速和便捷。

(三)梁师都政权与薛举势力的关系

不仅是北方郡县的人民据郡起事,中原的割据政权以反隋为由,争夺地盘的活动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薛举政权盘踞于梁国政权西南方向。义宁元年(617)十二月,义兵占据关中,“举势益张,军号三十万,将图京师”。李渊遇到了第一个竞争对手,“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贼帅薛举寇扶风(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命太宗为元帅击之。…癸巳,太宗大破薛举之众于扶风。”薛举虽然大败于扶风郡,但是进取长安的计划没有中断过。薛举的谋主郝瑗“劝举连结梁师都,共为声势,厚赂突厥,饵其戎马,合从并力,进逼京师。举从其言,与突厥莫贺咄设谋取京师。”薛举向东征伐自感没有十足的把握,必须依靠一个更加强大的力量进攻长安。而梁师都也想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再加上东突厥的矫健的战马与作战工具的援助,进取京师之事不谋而和,“莫贺咄设许以兵随之,期有日矣”,这三股力量汇聚到一起攻取长安并非难事。唐王李渊得知了他们之间的约定,“唐王使都水监宇文歆赂莫贺咄设,且为陈厉害,止其出兵,又说莫贺咄设遣张长逊入朝,以五原之地归之中国,莫贺咄设并从之。”莫贺咄设欣然同意宇文歆的想法,莫贺咄设能被说服,唐王李渊定是比薛举付出了更多的金银币帛。在东突厥眼里,李渊政权与梁师都政权别无二样。东突厥不用付出任何的军事行动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符合东突厥人唯利是图的心理。“长逊又诈为诏书与莫贺咄设,示知其谋。莫贺咄设乃拒举、师都等,不纳其使”,进一步强调莫贺咄设与唐王的约定。奇怪的是虽然莫贺咄设按照与唐约定没有出兵,史料中也没有找到梁师都率一兵一卒援助薛举。《旧唐书》记载“(窦)抗于灵武巡长城以伺盗贼,及闻高祖定京城,抗对众而忭曰:'此吾家妹婿也,豁达有大度,真拔乱之主矣’”“癸酉,(窦抗)帅灵武、盐川等数郡来降。”唐王派李世民与薛举军队斡旋,二者相互牵制,无暇顾及盐川郡。“师都乃引突厥居河南之地,攻破盐川郡”。梁师都以退为进占据了盐川郡,这就明白了梁师都不出兵援助薛举的原因了。盐川郡(治所五原县,今陕西省定边县、宁夏盐池县和鄂托克旗以南地)以产盐著名,郡内有四个盐池,分别为“一乌池,二白池,三细项池,四瓦窑池。乌、白二池出盐。”,盐不仅可以食用,而且也能用来买卖,这就成为了支撑梁国存在的经济基础。梁师都将盐川郡、雕阴郡、延安郡、弘化郡连成一片,长安伸手可及。至此拱卫京师长安的北方大部分郡县被东突厥支持下的割据政权所控制。

(四)梁师都政权与刘武周势力的关系

刘武周政权位于梁国政权的东北方向。刘武周义宁元年(617)据郡起事就与东突厥结成同盟成为其藩属。刘武周与隋雁门郡郡丞陈孝意、虎赉将王智辩在桑乾镇展开殊死决战。在东突厥的帮助下,成功打败隋军,并顺势攻下雁门郡(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楼烦郡(今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刘武周用汾阳宫的美女和财宝重贿东突厥,更加巩固了二者的关系。东突厥支持刘武周建立政权,并授予其“定杨可汗”的称号。刘武周趁此机会,僭称皇帝,以其妻沮氏为皇后,年号天兴,建立定杨政权。刘武周和梁师都是东突厥亲自授予的“可汗”,而其他的政权的领导人却没有这样的“殊荣”。此外,东突厥分别赐予刘武周政权、梁师都政权“狼头蠹”,公开向隋朝挑战。梁师都政权虽没有和刘武周政权有直接的来往,刘武周占据河东,纳贡东突厥,客观上为梁师都政权发展提供了屏障。

从梁师都与北方这些割据势力的关系特点可以得出,大部分的割据势力因得到东突厥的扶持而联系在一起。他们成为了同一条战壕的战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梁师都政权与这些政权达成了和平相处、互不干涉、互不侵扰、相互拱卫的原则。从政权分布位置看东北有张长逊政权,李子和政权,西南薛举政权,东边刘武周政权,将梁师都政权包围于中心,有利于梁师都政权的发展。至此,梁师都的政权版图达到了最大,梁师都政权版图最北端是朔方郡,东达雕阴郡、南至弘化郡,西至盐川郡的广大领土,其政权地域范围见图。梁师都政权覆盖的地区,占据着游牧民族与中原沟通的道路。《中国通史》隋唐卷有明确的观点“延州之南,中割鄜州为坊州,所属宜君县北有玉华宫,为唐太宗不时巡幸之所。从长安北行,过泾阳,就可直达其地。唐初,梁师都据有夏州,经常劝诱突厥这条路南侵,其间野猪岭之战,就相遇于甘泉县北。其后柴绍灭梁师都也是由这条路北上的。”在唐朝建立之前这些北方割据政权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推翻隋朝统治以自保。唐朝建立之后,他们在归附唐朝与与唐朝作战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使唐朝瓦解了同盟关系,减少了唐朝统一北方的阻碍。

总结

末炀帝杨广生杀掠夺任情,迫使人们纷纷树起反隋的大旗。东突厥经过多年的发展实力渐强,各地割据政权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割据政权与东突厥结成了军事联盟,共同打击隋朝。朔方郡梁师都政权的出现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唐朝建立后李密、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是唐朝重点打击的对象,而梁师都政权是最后一个被征服的政权,梁师都政权是这些割据政权存在时间最长的割据政权。然而史料从未提到废太子李建成、或者唐太宗李世民亲自率兵出征对梁师都作战,可见梁师都虽然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但是该地理位置经济、人口不像河北、关中发达和集中,所以对梁师都的打击并不是那么急迫。梁师都政权所占据的土地是半农半牧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于中原地区。但是征服梁师都又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东突厥与梁师都结盟的时期,东突厥长期间接控制夏州。该地是东突厥南下的必经之地,能提供东突厥所需后勤物资补给和一个临时休憩的场所。唐朝想要巩固政权,发展生产就必须切断东突厥南下的路线,将游牧政权收入囊中。梁师都政权归于覆灭是东突厥灭亡的前兆,梁师都政权灭亡之后,东突厥最后一道屏障被摧毁。虽然梁师都在隋末占据一方为了生存,其政权长期割据于夏州,东突厥和唐朝不断争夺该地,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使当地的人民深处战火的摧残。梁师都政权的衰亡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也使得统治者积极调整统治政策。此外,战争虽然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但是这加强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当地经济开发与人口迁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帝王│1112
一口气看完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为什么是唐?
隋末最后一个割据政权,连高祖李渊都搞不定,只因其后台太过强大
梁洛仁
突厥最强势的吓尿隋炀帝的始毕可汗
太原起兵之前,李渊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曾经做了哪些精心准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