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汉末年.张角的黄巾军的太平教和张鲁的五斗米教,有何区别!
张角
(?--184),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黄巾起义军首领,太平道创始人,张角早年信奉黄老学说,对在汉代十分流行的谶纬之学也深有研究,对民间医术 、巫术也很熟悉.
建宁年间(168---172), 他带着两个弟弟,首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翼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灵帝熹平年间(172---178),他在大量招收学生 、培养弟子 、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为我国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 其主要特征是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太平道的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皆据《太平经》而来.
他到处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根据《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并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 、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张角将教徒划分为三十六方(教区组织),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设渠帅负责.
在此基础上,张角又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张角还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欲说明按照万物兴衰、按照朝代演变的规律,汉王朝(苍天)大数已尽,作为土德(土色黄)、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在二月初,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市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
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荆州、扬州的信徒数万人,到邺(河北临漳)城集中,准备起义.于是,其分管的信徒们便已开始向邺城集中.马元义还多次到京城洛阳约定宦官中常侍封 、徐奉为内应,在三月五日里应外合,一道起义.
大约在预定起义日期的前十天,即二月十五日前后,太平道的一个信徒、济南人唐周上书官府告发起义之事.于是,朝廷紧急捕捉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并紧急动员各种力量,捕捉诛杀张角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及其家人.
张角等发现事已败露,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义.起义时,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 ( 黄天的象征 ),时人称之 “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
起义开始后,群众纷纷响应,或入伍为信徒,或送粮送衣,义军发展很快.义军攻克城镇后,往往烧毁官府,杀贪赃官吏,将其财产分给百姓.贪官污吏平时作威作福,一闻义军到来,便吓破了胆,如同丧家之犬,多已逃之夭夭.旬日之间,天下震动,京师震动.
但由于黄巾军的主体是农民,组织不够严密,在政策和策略上普遍掌握不够 好.他们除了攻打官府外,还普遍攻打豪强、士家及各种有钱人家.于是,豪强、士家都迅速站出来,配合官府义军.起义约十个月后,黄巾军主力败于官府、豪强的联合.不久,张角也在这期间病死.
太平道
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酝酿时间较早,如以于吉上《太平青领书》算起,则
肇始于东汉顺帝时(126~144).
但当时尚未形成教团.直至东汉建宁、熹平(168~178)年间,巨鹿(今河北宁晋)
人张角为组织黄巾起义,始创太平道.
东汉后期政治黑暗,豪强兼并,小农破产,加以自然灾害频仍,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张角顺应时势,据《太平经》“以善道教化天下”之宗旨,开始以“跪拜首过”向神忏
悔的方式布道,用“符水咒说”为下层民众治病,备受欢迎,史称“病者颇愈,百姓信
向之”,但在《后汉书》中,仅称张角“奉事黄老道”,“以善道教化天下”,并无
“太平道”一词.在《三国志·张鲁传》注引魏郎中鱼豢所撰《典略》中,始有“光和
中,东方有张角,……角为太平道”等语.实际上太平道之名源于《太平经》:“太平
道,其文约,其国富,天之命,身之宝.”“急教帝王,令行太平之道”.《三国志·
孙坚传》载:
张角“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潜相连结,自称黄天泰平.”表明“太平道”又是张角
“潜相连结”起义时的自称.
太平道以阴阳五行、符箓咒语为根本教法,与《太平经》所谓奉天地、顺阴阳五行
而杂以巫术的思想基本吻合.它的传教方式是:“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
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
其教人“叩头思过”亦源于《太平经》卷九十七:
“今欲解此过,常以除日于旷野四达道上四面谢.叩头各五行,先上视天,回下叩
头于地.”认为人有过失,天必有所明察而施加惩罚,要得到天神宽宥,可在旷野四达
道上叩头,气候之神便会将其所请上通于天,下通于地,而得免罪.《太平经》卷九十
二称:“以丹为字,以上第一.次下行将告人,必使沐浴端精,北面西面南面东面告之,
使其严以善酒,如清水已饮,随思其字,随病所居而思之,名为还精养形.”卷一百八
又称:“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于丹书吞字也.”太平道认为符是天神的文字,饮
符水则天神的命令入人体中,神使心正自觉,便可除病去疾,与《太平经》所载,如出
一辙.
据《三国志·武帝纪》注引王沈《魏书》称,东汉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军曾
致书曹操:“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
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观此文之意,黄巾军是奉祀
“中黄太乙”神的,这或许也是太平道奉祀的神灵.“太乙”即“太一”.《太平经》
称:“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乃上从天太一也,朝于中极,
受符而行.”秦汉时期,“太一”被看作在天中央主宰四方的最高神.在《黄帝内经》
《参同契》《老子铭》等与早期道教有关的文献、碑铭中,亦出现“太一”信仰,并有
“太一”位于中央的观念.太平道在“太一”信仰上加“中黄”二字,既与“太一”居
中的观念有关,又与五行土居中,色尚黄,黄为大吉之色的意义相通.
太平道据《太平经》创教,亦据《太平经》组织黄巾起义.史称张角自号“大贤良
师”,倡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太平”,其所言“大贤”“黄天”
等词,以及选甲子为起义之年,皆可在《太平经》中找到根据.《太平经》卷九十载:
“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平?”《太平经》以奉天地、顺五行
为主旨,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运序,汉以火德王,汉运衰,代汉而兴
者当为土德,土色黄,故张角自称“黄天”,以示将承汉祚而王天下.《太平经》卷三
十九又称:“甲子岁也,冬至之日也,天地正始起于是也.……凡物生者,皆以甲为首,
子为本,故以上甲子序出之也.”该经复有“三五气和,日月常光明,乃为太平”之语,
可见张角选择甲子年(184)三月五日作为黄巾起义的日期,显然是受《太平经》的影响.
张角在创教过程中同时准备武装起义,十余年间,徒众发展至数十万,遍布青、徐、
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境.张角以“方”为单位组织教徒,大方万余人,小方
六七千人,共建立三十六方,每方设渠帅统领.准备就绪,乃命大方马元义等调集荆州、
扬州数万人,北上冀州邺城,准备在邺城发动起义.由于叛徒唐周告密,朝廷车裂马元
义,京城洛阳一千多太平道徒被杀,原定于甲子年三月五日起义被迫提前于二月发难.
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八州太平道徒同时俱发,
“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经过十个月的激烈战斗,在东汉王朝重兵围剿下,黄巾主力虽然被歼,但到中平五年
(188),中原地区黄巾余部再次发动起义,其中青、徐两州黄巾竟发展至百万之众.在
黄巾起义中,大批太平道骨干多在战斗中牺牲,太平道组织无形解体,残余的信徒大都
融入五斗米道中.
太平道虽在黄巾起义后瓦解,但对后世仍有相当的影响.
如太平道三十六方的术数观念,为后世道教所继承;后世道士持九节杖、着黄衣、
戴黄冠,用符水、咒语等道术为人治病消灾,等等,也都承袭太平道的规制.唐宋时期
的“明教”更尊张角为其教主;清代中期川陕白莲教起义宣扬“黄天将死,苍天当生,
大劫在迩,人民有难”的谶语,亦明显受太平道的影响.

张鲁
(?~216)为张陵之孙,五斗米道系师.字公祺(一作“公旗”),沛国丰
(江苏丰县)人.张陵死后,其子张衡继行其道.衡死,张鲁继为首领.其母好养生,
“有少容”,“兼挟鬼道”,往来益州牧刘焉家.他通过其母跟刘焉家的关系,得
到信任.东汉初平二年(191)刘焉任命他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
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刘焉死,其子刘璋代立,以张鲁不
顺从他的调遣,尽杀鲁母家室.张鲁遂割据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政
教合一的政权.史载,张鲁在汉中,因袭张修教法,并“增饰之”.自称“师君”.
来学道者,初称“鬼卒”,受本道已信,则号“祭酒”,各领部众;领众多者为“治头
大祭酒”.不置长吏,以祭酒管理地方政务.继承其祖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
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
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他还创立义
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
东汉末年,群雄蜂起,社会动乱,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如关西民从子
午谷逃奔汉中的就有数万家.张鲁还得到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的支
持.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民夷便乐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
五斗米道凭借政权的力量扩大了影响.
当时曹操把持的东汉政权无暇顾及汉中,遂封张鲁为镇民中郎将(一作“镇夷中郎
将”),领汉宁太守.张鲁统治巴、汉近三十年.建安二十年(215),曹操亲率十万大
军西征汉中,张鲁弟张卫以数万人马据阳平关坚守,为曹操所破,张鲁避走巴中,不久
降操.因本有降意,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一作“襄平侯”),邑万户.其五子皆封
侯,且与曹操联姻.后世道教徒称张鲁为“张镇南”.次年,张鲁卒,谥原侯,葬于邺
城(今河北临漳)东.他投降曹操后,大量徒众北迁,使五斗米道的势力发展至北方和
中原地区.
张鲁以《道德经》为该教的主要经典,为便于向其徒宣讲《道德经》,乃为之作注,
名《老子想尔注》.提出“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认为“道
精”“分之与万物,万物精共一本”;主张君臣民皆须“顺道意,知道真”,“行诫守
道”.又认为,“生”是“道之别体”,道人“但归志于道,唯愿长生”.“道设生以
赏善,设死以威恶”.只有“奉道诫”,将“积善成功”和“积精成神”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不死成仙.主张“治国之君务修道德,忠臣辅佐在行道”,指出如此一来,“道普
德溢,太平至矣.吏民怀慕,则易治矣.
悉如信道,皆仙寿矣”.还抨击儒家五经“半入邪”,“大伪不可用”;反对淫祀,
认为“天之正法,不在祭餟祷祠”;对宣扬“圣人天所挺生,必有表”,“仙自有骨,
非行所臻”的《河》《雒》纬书也予以否定,提出道徒“忠孝至诚感天”、通过修行自
臻“仙寿”的观点.因此他尤其重视道徒的自身修养,倡导诚信,有病则忏悔己过.相
传他又创涂炭斋等斋醮仪式.
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追封他为“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五斗米教
(天师道)是道教早期的重要流派.关于它的起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传统认为,五斗米教是张陵于公元126-144年(东汉顺帝时)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但当代学者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和樊光春先生著的《陕西道教2000年》则认为,五斗米教实际上由张修在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之前创立于汉中.
据《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概述张角、张修的学说时说:“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雒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或其不愈者,则为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人处其中思过.又使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习,号为奸令.为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三:五斗米道与太平道
同为汉代道教,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有什么不同?
换个角度看黄巾-----汉末的道教政权和道教起义的强大动员能力
道医学堂丨太平经的前因与后果之大纲
中国道教演变简史:起源正一:125年——216年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汉末三国的那些道门中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