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清任的气血相关理论与用药特点

摘要:王清任是清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家,前后历12年写出了《医林改错》,载有33个处方,对中医的气血理论加以发挥,丰富和发展了血瘀学说。他的活血化瘀方剂是以气血相关理论立论,活血化瘀以活血养血之品为主,治疗善于行气活血,补气活血,并根据瘀血的部位、病因的不同,把握病机,知常达变,灵活用药,从而达到行血化瘀的目的。

 

王清任是清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家,前后历12年写出了《医林改错》,载有33个处方,对中医的气血理论加以发挥,丰富和发展了血瘀学说。本文从王氏的气血相关理论和用药点两个方面探讨其学术思想。

一、气血相关理论

《内经》已经提到气血治疗的重要性,其对气血的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讲“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另其条达,而至和平”。只有“气血正平”,才能“长有天命”。再如,《阴阳应象大论》:“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也强调了治疗的重点应在气血。王氏正是继承了这些学说并通过实践印证和总结,将气血理论加以发挥。

 

中医学认为气血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两种物质,强调人身之气化作用“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血的温煦濡养,才能使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维持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气血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或气血之间的协调出现异常,均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多种疾病的产生。王氏在《气血合脉说》中阐述:“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血有亏瘀,血亏必有亏血之困,或因吐血、衄血,或溺血、便血,或破伤流血过多,或崩漏、产后伤血过多,若血瘀,有血瘀之症可查。” 他明确提出气有虚实,血有亏瘀,说明王氏论气血是从虚实角度加以分辨的。王氏充分运用气血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重视气药与血药的配伍,使气通血活,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在气血两者中,他更重视气的作用,他认为气是人体生命之源,人体生命活动,全受气的支配,治血与理气相连,理气与治血结合,对血多活之、养之,对气多行之、补之。

 

在他的许多论述中,可以看到对“元气”的重视。《半身不遂本源》:“人行坐动转,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元气绝,则死矣。”认为半身不遂之见症,多由于气虚。他认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能使周身气血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医林改错》一书中总结了60种气虚证,50种血瘀证,建立了“气虚宜补,血瘀宜行”的基本原则,补气活血,逐瘀活血成为王氏立方选药的基本原则。综观全部《医林改错》无一专门破气之方,便可明白补气是王氏所重,将《内经》“血实宜决之,气虚宜引之”学说加以发扬。

 

二、用药特点

王氏用药也非常考究,证不同,方不同,用药量也不同,配伍方法更不同,并注重祛邪不忘扶正,注重运用黄芪。因此,在他创制的一系列方药中,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活血逐瘀为主,着重考虑瘀血部位及结合兼夹之邪而制定;二是以补气为主,创造性地提出“气虚血瘀论”。

 

在《医林改错》中, 共载有33个处方, 相当大一部分使用逐瘀活血法,其以逐瘀或活血命名的处方有8个,即: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会厌逐瘀汤、解毒活血汤、通经逐瘀汤。在8首活血逐瘀方中,共计用药35味,其中活血、逐瘀、通络作用的药占17味,已占总数的一半,可见王氏创方的本意是把“瘀血”作为重要致病因素。活血药物中使用依频率的高低次为:赤芍(7)、桃仁(7)、红花(7)、当归(6)、川芎(5)、生地(3)、五灵脂(3)等,其余半数理气药有枳实、枳壳、香附、乌药;温里药有干姜、肉桂、小茴香;散风热药有柴胡、葛根;清热药有连翘、玄参;祛风湿药有秦艽、羌活,引经药有牛膝、柴胡、桔梗、黄酒等共计18味。

 

王氏根据瘀血部位不同或兼夹因素不同,治疗原则和方法亦各不同。在8首活血逐瘀类方中,从部位考虑的就有4首,对瘀血在头面的,立通窍活血汤,取老葱、鲜姜、黄酒辛散升腾,载诸药上达巅顶;瘀在胸中血府的,立血府逐瘀汤,加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胸中气机,使清升浊降,各得其所;瘀在肚腹的,立膈下逐瘀汤,加香附、乌药疏肝理气,顺气降逆,开胸利膈;瘀在少腹的,立少腹逐瘀汤,当归、川芎配干姜、肉桂,有生化汤之意,并以小茴香为向导,引药下行,直趋下元,温经散寒。从兼夹因素考虑的有4首,瘀在肩臂腰腿,兼风湿的,立身痛逐瘀汤;瘀在皮外、肤里,兼瘟毒的,立通经逐瘀汤;瘀在会厌,兼瘟毒的,立会厌逐瘀汤;瘀在津门,兼瘟毒的,立解毒活血汤。

 

补气活血法是王清任对气血理论突出的贡献。他的补阳还五汤、黄芪赤风汤、急救回阳汤等十多个方剂,都是重用黄芪以补气,配以活血祛瘀药。黄芪之用,独创一格,如用于产后风的黄芪桃红汤中,黄芪的用量可达250g,而桃仁、红花仅为6g、9g,补气为主,略辅逐瘀的立方原则一目了然。王氏认为半身不遂乃“亏损五成元气之病”,尽管此看法不失偏颇,却也有独到的见解,对半身不遂致病因素的认识为“正气亏虚,气血瘀阻”抓住了气虚血瘀型偏瘫的要害。王氏在《半身不遂论》中强调元气帅血的作用,主张从振奋本身机能着手,并设立“补阳还五汤”,并强调此方中黄芪用量要用至4两方可,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气虚而而致血瘀,单补气则瘀不去,他说“有专用补气者,气愈补而血愈瘀”,所以必须辅以活血化瘀之品,补其气则血自行;因气病及血,故以补气为主,活血居次,标本同治。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少量使用可以升压,大量使用可以降压,并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可能是其补助元气的机理。

 

总之,王氏活血化瘀方剂是以气血相关理论立论,活血化瘀以活血养血之品为主,治疗善于行气活血,补气活血,并根据瘀血的部位、病因的不同,把握病机,知常达变,灵活用药,从而达到行血化瘀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读《医林改错》体会
当归补血汤
气血双补:难补?是因为方法不对!只此一个方,补气养血、柔肝滋肾
气血不足,只需要两味药
气血以通为补
浅析张锡纯妇科用药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