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德国在东线的胜算有多大?(三)列宁格勒围城战真的是一种浪费吗?

说在前面的话:

请不要把这一期当成批驳。

这只是一次有趣的思考,也是心血来潮,让我能一天写出两篇来。

这一篇考虑的问题仍然和1941年有关——列宁格勒战役真的是一种浪费吗?

其实这个问题来自第一篇的评论区,这位朋友认为,对列宁格勒的围城战是一种浪费,如果可以抽调部分部队南下,完全可以在42年的蓝色行动中攻克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取得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非常感谢这位朋友提供的有趣论题!

非常感谢!

这一期虽然是针对这一观点说的,但是也包括我之前的一些思考,所以请不要把它当成批评文章,拜托了!

●列宁格勒战围城战真的是一种浪费吗?

       应当说,列宁格勒战役的亮点的确是不高的。由冯·里布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一直在列宁格勒-拉多加湖和伊尔门湖一线作战,相配合的北方战役集群也基本是在列宁格勒北侧活动,很少组织太大的战役,倒是在苏军冬季反攻的时候被搞出了杰米扬斯克战役和霍尔姆战役两场包围战。同时,列宁格勒战役消耗了大量的德军人力、物力。一种观点由此认为,列宁格勒的围困是缺乏必要的,应当自动解围,收缩防线以解放更多的北方集团军群部队去增援南线,从而一举攻克高加索。

       那么,对列宁格勒的围困真的是没有意义的吗?

       我们来看一下德军的战线。

蓝色部分代表大致德军战线和行动方向

       由于列宁格勒特殊的地理位置,德军无需实施全包围,而是只需要封锁两条线,将拉多加湖和波罗的海之间的列宁格勒紧紧包围。德军试图巩固包围的行动,主要体现在对通过拉多加湖南岸增援的起始点季赫温的进攻行动,大致在湖的东南方向。北面有芬兰和德军构成的北方集团军,南方有里布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但这两支部队并非全部集中在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在北方的摩尔曼斯克和拉多加湖以北地带都有一定的进攻行动,北方集团军群则在诺夫哥罗德区域也部署了相当部队,依托伊尔门湖进行攻防。

       苏军对应的部队基本是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41年末组建,原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其实已经在兵力上处于劣势,该方面军组建后才具有反攻能力)两个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被包围,沃尔霍夫方面军则负责解围,到后期又集中了波罗的海第2集团军。

       德军的进攻的主要目的是在斯普里河一线和北方集团军会合,封锁列宁格勒,从而向南迂回莫斯科。考虑到苏军的部署,德军要么强攻列宁格勒,进一步缩短战线(至少缩小封锁线),要么东进打通前往斯普里河的道路,和北方集团军会合。从战略部署上,它问题不大。

       事实上,当时的德军虽然不能攻克列宁格勒和打通斯普里河,但他们也不能缩短战线。原因何在?

       从理论上,自动解围可以缩短战线,从而减少兵力部署的需要。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对列宁格勒自动解围并不能满足这一需要。

缩短战线之后的德军应当出现的情况(黄线)

        北方集团军群的兵力并不那么充裕。1941年台风战役之前是其鼎盛时期,除了第4装甲集群以外,还下辖第1装甲集群的一部,战斗力十分强悍,但在台风行动后,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力量几乎被抽残,大规模突击力量也基本不复存在。当然该区域的确也不适合装甲作战(所以即使第1装甲集群都送到了北线,德军突破斯普里河还是很难),森林、沼泽太多。因而步兵部队就是北方集团军群的命根子,每一个人都有用。

        再向后,尽管多达40余个师,但需要对列宁格勒封锁和对沃尔霍夫方面军积极防御。反而不能撤围。一旦撤围,不仅列宁格勒区域的重兵集团被解放,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战线也缩短了。1942年的柳班战役期间,沃尔霍夫方面军打出的凌厉反击就表明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其实仍然缺乏兵力(每个集团军都对战一个方面军,迎战沃尔霍夫方面军的只有第18集团军,非常吃亏,最后反攻也只能打击一个苏军集团军),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再缩短战线,后退撤围,如果苏军再借机反攻,德军很可能会损失重装备,即使有组织撤退和抵抗,也会增加很多无谓消耗。缩短战线也会增大苏军的兵力密度,给予德军更大的麻烦。

       而相对的,在当时形成的战线上,列宁格勒苏军的反攻有限,沃尔霍夫方面军的进攻也往往被打退,封锁列宁格勒其实也是避免里面的这支原属于西北方面军和北方面军的强大野战力量投入进攻,一旦交通线打通,列宁格勒内部的苏军(一个方面军)得到强大的武装,其本来在围攻中积累的强大战斗力就会更加惊人。与其解放一支野战部队,不如让它缺兵少粮地困在里面,就战斗成本来说,德军反而占便宜。

       这种情况其实是一种怪象——解围之后,敌军的威胁反而更大。

       也有的人说,为什么不像火花行动后那样,尽管后退,仍然能火力封锁交通线呢?

       这种情况下,并不能阻挡苏军。一旦交通线打通了,苏军的部队无论如何都能把部队送进列宁格勒,沃尔霍夫方面军的反攻和波罗的海第2方面军也会随时通过侧翼强攻威胁北方集团军群的后线。尤其是列宁格勒方面军可以直接发起反击,虽然不能让北方集团军群陷入被动(毕竟还是处于战斗力较高的状态),但却还是能逼着他们没法抽兵出去。

       列宁格勒州的广大游击队和外围的作战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北方集团军群不仅尽快撤出去,还无力增援其他方向。本来就只有两个到三个集团军(第11集团军后来还是顶不住),还面对着苏军的优势兵力(德军一个集团军平均要对战苏军一个方面军),让北方集团军群抽兵几乎是在逼着他们放血。

       综上所述,列宁格勒围城战其实很有意义,而抽兵也基本是不可能的。

       严格意义上,从北集抽兵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对南线的增援效果很差,倒不如说如果莫斯科战役没有白白损失几十万作战力量,能省下来更多的预备队!(见第一篇)

苏德战争

       稍微谈一下苏德两军装甲部队的问题。其实看过我文章的也不难知道,德军的装甲部队在装备性能上是不如苏军的,面对T-34、KV-1和KV-2往往处于下风,这也为KV-2的那次奇迹抵抗(一辆KV-2干掉了好几辆坦克甚至还包括一门88炮)奠定了基础。

       但是德军的优势在于战斗素养,在战争早期,除了陈旧的苏联坦克不堪一击外,在面对具有一定优势的KV-1,KV-2和T-34时,德军往往有多种方式,比如莱茵哈特的47军,利用苏军步调不一致,通过侧翼的反攻把苏军的一支装甲部队逼进了沼泽地,损失了几十辆坦克。88炮平射的形式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广泛使用的,主要在南线,还有的则完全依靠步兵、反坦克地雷、反坦克炮和炸药包进攻。其中有一种非常奇特,来自一支德军步兵团对战KV坦克的一次经历:

      步兵先利用炸药包炸毁了履带,然后一名德军士兵将手榴弹塞进苏军坦克的炮管,强大的冲击力掀开了坦克舱盖,另一位步兵将炸药包远远地扔进坦克里面,使其彻底被摧毁。

      除去非装甲力量的反坦克作战,坦克兵所做的也相当出色了,完成了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波罗的海突击等多次战役的装甲突击,还能击败苏军的优势装甲抵抗,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在当时的苏德战场上,德国坦克兵所表现出来的作战技巧远比黄色计划时要精彩得多,尽管付出了一些损失,但却能给很多人留下德军坦克长期优于苏军的情况,可谓是极其优秀了。

这篇文章多少有点集中于一个观点,内容也比较少,有点偏离主题,下一篇我们将着重谈一下乌克兰和高加索的问题。

你对这篇文章的观点持何立场?

83人参与 已结束

投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嘲笑的德军:80万大军寄予厚望却打得很差,德军自己都看不上它
纳粹党卫军奇迹——德米扬斯克包围战!!!
苏联红军在卫国战争历次战役中的损失
空前绝后的战略转折
战略大作战:卫国战争“历史版”
二战库尔斯克战役,苏德装甲力量大比拼,为何战场出现逆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