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夜读伤寒-208

             《伤寒杂病论》

                      ――第二百零八条

原文:陽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释义:(辨陽明病可否攻下以及大、小承气汤证的区别。)

      陽明病,脉象迟,汗出而不怕冷,身体沉重,短气,腹部胀满,喘息,若发潮热的,这是表症即将解除而已成里实,可以攻下里实;若手足不断汗出的,这表明大便已经硬结,用大承气汤主治。若出汗较多,轻微发热而怕冷的,这是表症未解,病人不发潮热,不能用承气汤攻下。若腹部胀满厉害、大便不通的,可用小承气汤轻微泻下来和畅胃气,而峻泻药攻下不可用。

  本条可分为三个层次认识:

  从“陽明病”至“大承气主之”为第一层次。陽明热证,其脉多为洪大滑数;陽明腑实证,其脉多为沉实有力。今言陽明病脉迟,并非寒盛于中,实为陽明腑实之燥热与糟粕相搏,结为燥屎,阻塞肠道,腑气壅遏不通,气血流行因而受阻,脉道不利,故必迟而有力,为内实之象。其证虽汗出不恶寒,一则知太陽表证已罢,再则热归陽明已经明显。陽明里实热盛,充斥内外,陽气不得流通,气机为之壅滞,故见身重。肠实胃满,腑气不通,气机不利,邪热上迫,壅塞于肺,故短气腹满而喘。陽明之气,旺于申酉二时,若见有日晡潮热者,说明腑实确已形成,故曰“可攻里也”。在上述证候的基础上,又见手足溅然汗出,则是大便已硬、燥屎内结的象征。因为手足为胃所主,陽明病,实热聚于胃,不能散发于外,势必迫津液旁走四肢,而见手足汗出连绵不断。陽明病见不大便、腹满疼痛、潮热、手足溅然汗出、脉迟有力,说明痞、满、燥、实诸证已经俱备,故以大承气场攻下。

  从“若汗多”至“未可与承气汤”为第二层次。证候有如上述,但无潮热,而见微发热,知里热未盛。且有恶寒,必是表证未罢。表未罢,不可攻里,故不惟大承气汤当禁用,即凡属下法,亦在禁忌之列。

  从“若腹大满不通者”至“勿令致大泄下”为第三层次。是承接第二层次,申言可下之例。如果表证已解,而腹部胀满特甚,大便不通,是陽明腑实,而痞满显著;然无潮热,知内热较轻,燥坚不甚,故舍大承气汤之峻攻,而取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综合上述,本条证候,可攻与否,既辨表证解与未解,又辨腑实成与未成。至如大小承气汤之运用,既辨潮热之有无,复辨燥坚之微甚。证候可以错综复杂,而原则不可更易,临诊之际,须于规矩中求方圆。

  大承气汤用厚朴之苦温以行气消满,枳实之苦寒以下气消痞。二药均为气分药,可通达肠胃之气。又用芒硝之咸寒以软坚润燥,大黄之苦寒以泻下热结。硝黄二药在枳实、厚朴的推动下,而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的作用。四药相辅相成,配伍得当,用治陽明腑实证重势急者,效果显著。因本方可泻热破结、化燥软坚、顺理腑气、攻下燥屎、力大而峻,故名“大承气汤”。

  临床使用本方,应注意其煎药法:当先煮枳实、厚朴,以行气于前,后煎大黄,以泻热结,最后入芒硝,以软坚化燥。从而可达到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之目的。

  使用本方,除应见潮热、汗出,特别是手足溅然汗出这两个典型症状外,还应参以腹诊、舌诊和脉诊。若见腹如合瓦、胀满疼痛拒按、舌苔黄燥、甚至有芒刺、脉沉迟而有力者,才可使用本方泻下。服大承气汤以后,如大便已下,还要再检查腹部的情况,尤其是脐周围的情况。若大便虽下,但量不多,脐周依旧硬满疼痛,乃为燥屎未尽,可再服药;若大便泻下较多,腹部已不痛不硬,为燥屎已尽,则当停药。

  小承气汤用大黄泻下陽明热结,厚朴行气消满,枳实理气消痞。厚朴、枳实合用,有协同作用,能更好地发挥行气导滞的功效,以增强大黄的泻下作用。因本方大黄倍厚朴,是以气药为臣,与厚朴倍大黄的气药为君之大承气汤有别,故泻下之力较大承气汤稍弱,而名“小承气汤”。另外本方大黄、厚朴、枳实三药同煎,不分先后次第,则大黄泻下之力变缓。同是大黄一药,因煎煮方法不同,其泻下作用就有强弱缓急之别,临床使用时应当注意。

  张仲景在上条论述了调胃承气汤证,随之在本条又列出了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以资互相鉴别。调胃承气汤治燥热在胃,证以燥热为主,故以甘草缓恋硝、黄于上,以使胃气调和,且有护正之义,而为缓下之法;小承气汤治大便成硬在肠,腑气不顺,证以腹部痞满为主,但未到燥屎内结、肠气闭阻的程度,故只用大黄、厚朴、枳实,而不用芒硝,与大承气汤相较,则为和下之法;大承气汤治燥屎凝结在肠,腑气闭阻,证则痞、满、燥、实俱备,故方中行气、破结、软坚、泻下并用,以荡涤肠中燥屎,为峻下之法。这就是三个承气汤的不同之处,也是临证区别使用的主要依据。

  联系后面的相关条文,将大承气汤证与小承气汤证的辨治要点归纳于下。

辨证论治:

陽明腑实重证

主症:潮热,谵语,大便秘结,腹胀满绕脐痛,拒按,手足漐漐汗出,脉沉实有力。重者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

成因:燥屎内结,阳明热实。

治法:峻下热实,荡涤燥结。

方药:大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陽明腑实轻证

主症:大便硬,潮热或发热微烦,腹大满,脉滑而疾。

成因:热实内结,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泄热,行滞除满。

方药: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

己亥年八月初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208条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
【经方学堂】胡希恕:六个经方让你入门“伤寒论”(三)
3、痞满燥实证
小承气汤经典医案、方论
大承气汤方证
精读《伤寒论》207-209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