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名家系列·马霞维


马霞维,号雨田,越午斋,鄞州人。东南大学书法硕士,中国书协会员,就职于沙孟海书学院,浙江省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书协沙孟海研究委员会委员,宁波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鄞州区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坐有琴书

文/吴彦颐

在中国书法史上,女性书家可谓寥若晨星。比如,东汉大书法家蔡邕之女蔡文姬、东晋王羲之的老师卫铄、元代赵孟頫之妻管道昇、明代黄道周之妻蔡玉卿等。她们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家族父亲、兄弟,或者夫婿的影响而趋同之,由此给其生命历程营造出诗意的浪漫情调。与古代相比,当代女性书家是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这不仅是因为当代女性书家的数量超越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们在审美意识的引领下,有着不同寻常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以此来确立自己的形态格局。马霞维就是其中之一。


马霞维书法作品

初识霞维,是在2016年的春天,南京梅庵,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所在地,恰逢艺术硕士的她入学报到。第一眼看她,平和、简静、纯粹、唯美。后来,彼此熟悉,我便时常关注她的书法,颇觉得她是一个游走和玩味于中国传统书法经典之中的人。霞维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州,任职于沙孟海书学院。众所周知,沙孟海是20世纪书坛巨擘,他饱读诗书,学问深湛,于古文字学、考古学、书学、印学等领域都有建树。鄞州也是沙孟海的故乡,此地文华兴盛,文脉厚重,尤其是家乡人对于书法艺术的尊重和敬仰是其他地区的人所无法比拟的。正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传统,使她把书法融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乐此不疲。

马霞维书法作品

受自然气候与精神气候滋养与濡染的马霞维,其书法的格调与品质自然是很高的。因为,这两种气候总是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她一生的走向。说到底,是故乡的土壤给予了她丰富的精神底色。因此,书法在她的心中有着不一般的分量。基于此,我更长久地去关注她并对她倾注了一些期望。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它以简约而单纯的点画构成,使之兼备了具象和表现的功能。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寄情于斯,不仅丰富了艺术格局和生命意象,而且体现出其神韵和气势。西汉扬雄《法言·问神》云:“书为心画。”元人盛熙明《法书考》云:“夫书者,心之迹也。”意思是说,书法是书写者内心的情志表达。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它反映出书写者的审美情趣。而这种审美情趣恰恰与对传统经典的认识有紧密的联系。霞维崇尚经典,逆向寻根、复活传统,本着学书不休、临书不止的态度躬耕于砚田。我相信,大凡成功的书家都有一条路径,那就是对传统的吸收与融合。毫无疑问,这条路径在霞维身上有明显的体现,至少我能快速地辨识出来。从书学渊源而言,她以“二王”为根基,对帖学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加上师承有法,懂得如何化古融今,遂乃书艺大进。她曾经和我说:“书法的正脉就是帖学,即魏晋‘二王’以下至明清诸家法帖构成的书法学派。帖学的特征在于忠实原迹,能够清晰明了地反映笔法的来龙去脉和书写者的艺术风格。”这一点为她学习书法注入了基因般的影响力。

马霞维书法作品

因此,她的书法有“二王”之逸气,萧散而洒落、清净而纯洁,不仅有行云流水般的自然韵味,亦有魏晋士子风神潇洒、放逸恣肆的审美追求。从创作题材而言,她并非像常人那样抄写唐诗、宋词,而是把书写内容集中在书论、画论、琴论,或者是关于品茶之类的文章,可见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从创作书体来看,霞维擅长行草书,她追求线条的质感,对笔墨语言的掌握能力较强,表现出书法线条形质如舞蹈般的美。霞维会跳舞,用她的话说是“为书而舞”。这让我想起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他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出草法。诚然,书和舞,乃息息相通。因此,她的作品运笔劲健,全无浮滑软弱之病。从点画到结构再到章法,无不展现出生机勃发的生命之美。细观之,有些字看似笔墨变化不大,实则暗潮涌动,体现出其扎实的传统功力。

在我看来,闲是一种心境,更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李渔有名作传世,《闲情偶寄》一个闲字,把人生的情调与温暖交待得一清二楚。霞维的闲,闲在月下抚琴、花前品茗,闲在琴书自娱、乐以忘忧。音乐与书法是相通的,二者分别通过听觉、视觉反观内心,从而达到审美形态上的终极转化。这让我想起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不仅游艺翰墨,也喜好古琴,在他看来,弹琴能使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诚然,古琴作为雅乐的代表,极受传统儒家推崇,历代文人都将其视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象征器物。


马霞维书法作品

听霞维抚琴,着素色旗袍,绣花布鞋,正襟危坐,指尖铿然有力,左手触弦,右手弹拨,迅疾之处快而不乱,徐缓之处慢而不断,像极了书法中笔墨线条体现出的节奏韵律。她抚琴,必焚一支香,借此澄心净怀,烟雾缭绕之际,正是琴音悠远之时,思绪便飞出了尘俗之外。《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梅花三弄》,似在明月朗朗的山林野外徘徊,若在空谷幽幽的潺潺溪涧逗留。微风过处,窸窸窣窣的声响飘曳耳边,越过阡陌,与天地低语。

宗白华说:“一切美好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在霞维看来,无论是书法,还是古琴,二者一路相随,共同在她的艺术时空里发声,使她对生活持有一种超脱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永葆心灵的平和。我想,唯有平和,才能与天地自然运化共生,才能听到俗世最美丽的声音,从而达到精神上的“与物为春”的自由之境。诚然,古琴与书法自然构成了马霞维人生境界中不可缺少的审美意象。于此,我们再来看她的书法,就会发现,其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潇洒与飘逸、明快与劲健、朴拙与厚重、轻盈与放纵,便和着茶的甘醇与幽香、琴的琅然与清圆直入襟怀,尘世间的许多纷扰复杂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种种因由便渐渐地从脑海中扩散开去,一切滋味皆由心而起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字的习气:应对审美疲劳的“各取所需”
“书法”与“书道”
从米芾对颜真卿书法的评论看其书法审美追求
半屋琴馀 | 薛国安:《指法与笔法》
中国书法具象艺术 精神
吴正前 | 岁月的余晖——古楼兰残纸《济白帖》的风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