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




周末看了纪录片《冲天》,有些故事迫不及待与你分享,不想你错过。


对飞行员来说

死亡来的时候是一瞬间

爱情来的时候也是一瞬间


1933年,杭州上空经常传来轰隆隆的飞机声。许希麟知道,那是中央航空学校的学生正在练习飞行和战斗技巧。那时候,她18岁,刚从杭州高级中学师范训练班毕业,被教育局派往笕桥担任镇立小学校长。



1932年,国民政府在杭州笕桥成立中央航空学校


不久后,她收到一封来自航校第二期学生刘粹刚的信:


“初遇城站,获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且似与余曾相识者……车至笕桥,匆促而别,然未识谁家闺秀。如是风姿,意不复见。耿耿此心,望断双眸。而盈盈倩影,直据余之脑蒂,挥之不能去。”


在那个自由恋爱风气才刚刚兴起的年代,这样的表白实属大胆,起初许希麟像对待其它求爱者信件一般,并未放在心上……




到了暑假,刘粹刚每天架着飞机在许希麟家的上空盘旋,飞得很低很猛,还时不时探出头向她的母亲打招呼、做特技。在母亲的劝说下,许希麟提笔给这位执着的年轻人写了回信。


那一年,刘粹刚年仅20岁。因为东北三省沦入敌手,他投笔从戎考入中央航校,离开家乡来到杭州决心报家仇国恨。作为航校驱逐科的学生,刘粹刚的空中射击命中率高达90%,水平与当时的教官高志航不相上下,被称为“空中赵子龙”。




1937年10月,两人结为夫妻的第二年,刘粹刚就受命防卫首都领空,许希麟跟着他搬到南京。


10月12日,日本对南京发起攻击,刘粹刚驾驶霍克三战斗机与敌军对垒,并在最后关头以高超的技巧逆转胜。那时候,许希麟站在自家阳台上,目睹了这一场空战全过程,直到胜利的那一刻,终于双腿发软坐倒在地,快乐而心酸。


战争从不给人喘息的机会,10月25日,刘粹刚又率队北上支援战斗,不幸遇上恶劣天气又缺乏无线电通讯,他们未能及时找到机场,刘粹刚果断发信号弹帮助僚机跳伞,自己坚持架机迫降,不料夜晚昏暗视线模糊,他撞上高平县的魁星楼,当场死亡,年仅24岁。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与战机在一起,他用实际行动毫无保留诠释了航校的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在这一年中,同样献出生命的还有:


跳伞误入日军阵地,以随身手枪反击包围他的日军,高喊“中国无被俘虏空军”,然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自杀的21岁闫海文;


在攻击日本船舰时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回基地,加速油门冲向敌机在爆炸声中跟敌人同归于尽的25岁沈崇诲;


面对十一架日机轰炸决然跳上座机准备迎战,却被早已埋伏好的炮弹炸中的30岁“空军战神”高志航……


这群人,有的来自顶尖学府,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身名门望族,他们之中每十个就有六个在战争初期牺牲,平均年龄23岁。他们每一次出战,都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战,他们的生命是不可预期的,唯一能称为有计划性的东西,就是为国牺牲。而代表他们诺言的,是那一张早已准备好的遗嘱。




读着从前方战场送来的刘粹刚遗嘱时,旧日那一幕幕的兴奋,如今却成了许希麟生命中最悲壮的回忆。 


“假如我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您时时刻刻,要用您最聪慧的脑子与理智,不要愚笨,不要因为我而牺牲一切,您应当创造新生命,改造环境。我只希望您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记着,遇着我这么一个人,我是永远爱你的。”


刘粹刚终尽了军人天职,许希麟也决心继承他“以毕生余力办学”的遗志,于1937年底在昆明创办了粹刚小学,给空军子弟灌输着英勇不屈的精神。




在离人群极远的空中

他们的痛苦与喜悦

只有自己孤单地承受


1937年底,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杭州相继沦陷,中央航校被迫往昆明撤退,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被迫离开家园,在自己的国土上逃难。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家人,也从北平一路南下躲避日机轰炸,逃到了三千公里外的昆明。在那里,林徽因结识了一群中央航校第七期学生,从此有了日后解不掉的挂念……


林徽因的弟弟林恒是航校第十期学生,因此她跟这群年轻飞行员的关系自然亲密了,就像自己的弟弟。她和梁思成甚至作为荣誉家长,在1938年出席了他们的毕业典礼。


对林徽因而言,他们是热血的,又让人一百分的感激同情。他们都沉默寡言,心智如蓝天一样透彻清澄,灵魂却深沉得令人费解。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早已产生了巨大的依恋和爱。




无奈时代是如此艰苦而残酷,林徽因所钟爱的这群飞行员,面对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正以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的精神,走进生命的幽谷,开创国家的出路。


而林徽因也不得不承受着一次次噩耗、一封封公函和一个个包裹带来的打击和折磨。陈桂民、叶鹏飞、黄栋权……昔日那一位位天真活泼的孩子相继在战场上牺牲了。因肺病复发卧床不起的林徽因,常常一遍遍翻看这些年轻人的照片、日记,悲不自胜。


只是,生离死别还远未停止。不久后,林徽因又受到一次更沉重的打击,刚刚毕业不久的弟弟林恒,在成都上空阵亡了。



△林恒(左起第三人)


曾经在林徽因家里谈笑风生,欣赏古典音乐的那群年轻人,如今只剩下林耀。


1939年5月3、4日,日本空袭重庆,四千人死亡,二十万人无家可归,林耀升空作战击落一架敌机,但左手肘也被子弹打穿,之后被调往航校担任飞行教官。


1944年6月26日,衡阳保卫战爆发,彼时已经返回战斗部队的林耀,奋勇执行歼击日军船队任务,击毁击伤日军船多只。不幸的是,自己座机被日军护航火力击中尾部,在返航途中遇到暴雨,由于机尾受伤操作不灵,飞机撞山坠毁,壮烈殉国。




就这样,在抗战胜利前一年,林徽因失去了所有的飞行员朋友,林耀的牺牲在林徽因心上留下的创伤是深重的,她怀着难言的悲哀,在病床上写了《哭三弟恒》,悼念那些逝去的弟弟们。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

啊,弟弟不要伤心, 

你已做到你们所能做的

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

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弟弟

我已用这许多不美丽言语

算是诗来追悼你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

你永不会再回来了,我知道


……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飞行员翱翔在天与地之间

不能挂念过去,不能思索未来

他们只有现在,只有当下


战火还在蔓延,英雄逝去又有英雄上场。


1936年,12岁的齐邦媛第一次见到张大飞,那时候他18岁,安静寡言。听着张大飞叙述家破人亡的故事:身为警察局局长的父亲,因为接济地下抗日工作者,被日本人浇油漆烧死,在日本人的追杀下一家八口四散逃亡,他独自一人投靠叔叔,后来进入国立中山大学又被迫南迁,从此与母亲失去联系……




1938年,张大飞考入中央航校成为第十二期学生,毕业后参加重庆上空的保卫战,1941年又被派往美国受训,成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中的一员。


这期间,他一直与齐邦媛保持着书信往来,两人几乎无话不谈,诗词、理想、人生……而他寄给齐邦媛的信件邮戳,从蒙自、个旧,到云南驿、腾冲飘忽不定。


就这样直到1945年6月,那时离日军投降还有两个月,齐邦媛意外收到哥哥的一封来信,上面写着:张大飞在5月18日豫南会战时掩护友机,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




之后,航空队把张大飞的遗物寄到了齐邦媛家,那是一个用美军帆布袋装着的包裹,里面是齐邦媛写给张大飞的一百多封信。


而在哥哥寄来的信中,齐邦媛又读到了张大飞写给哥哥的诀别信:


“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8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7个人都走了。3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


那封诀别信里,他向哥哥透露了对齐邦媛的心思:


“那天看到她自南开的操场走来,我竟然在惊讶中脱口而出说出心意,我怎么会终于说我爱她呢?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




1945年8月10日晚上,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重庆,老百姓沉浸在狂欢中。那一晚,齐邦媛却在昏天暗地的恸哭中度过。


抗战中的英雄,他们比谁都接近死亡,因此他们不得不比谁都接近上帝,如果死神前来敲门,他们没有任何闪躲的余地,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他们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


后来,齐邦媛回忆起张大飞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他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



抗战八年,中华民国空军在空中击落或击伤日机超过600架,在地面击落敌机也超过600架,本身损失军机近一千架,牺牲官兵超过4000人,飞行军官阵亡将近四分之一。


这些数字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呢?如同丘吉尔对英国皇家空军的评价: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关于中国14年的抗战史,我们从懂事之日起就没少从教科书、影视剧,甚至长辈的口中了解到。而历史永远是厚重且神秘的,即使接触得再全面,也总有那么一群人的那么一些事被我们不经意忽略了。


张钊维先生导演的这部纪录片《冲天》,从一个更为柔软的视角,去看待一个我们熟悉的事件中那群我们并不熟悉的人——空军,以及他们背后的人和情感。历史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时间和数字符号,它跟我们眼前的生活一样,有血肉、有情感、有温度。


不知道你看完又是怎样的心情呢,欢迎留言分享。



后台回复【冲天】,获取纪录片完整版。

如果你也有所感触,请转发给更多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在风华正茂时死去,我们却忘了他们为了谁
20岁的他们死在风华正茂之时,可我们却忘记这都是为了谁!
台湾不卖座,大陆未公映,但你绝对应该看看的中国良心片
为捍卫国土,1700位战士集体“赴死”,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23岁
文艺女神的九个“弟弟”, 尽皆战死长空, 林徽因: 你死是为了谁!
这不是林徽因最好的,但却是她最悲伤的诗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