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健体养生功能序

-------冯前进 博士生导师
在我国的武术和健体养生运动中,拳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国拳术的发展,在历史上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而这些流派都具有非常浓厚的地域特点。都是以地域文化为依托,从地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根据拳术的起源地及其不同的地域文化,拳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七大拳系”,太极拳就是这“七大拳系”中的一种,并且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拳术和健体养生运动。
在太极拳中,又可分为不同的拳种,比如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等等。在以前的许多文献中,我对这些太极拳大都是看见过的,而对于何俊龙先生广泛教练和传播的武当赵堡太极拳,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因此,当我拿到他的这一本书时,就有很多的新鲜感和求知感。
中国的拳术是以地域文化为依托,从地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何俊龙先生把自己教练的太极拳称为武当赵堡太极拳,这既展示了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地域文化特征,也体现出何俊龙先生对自己的师傅以及武当赵堡太极起源的尊重,更体现了“德为习武之本”的武术文化形态。他的这一思想在他为本书写的前言中已经有了充分的表达。
仔细研读了何俊龙先生的《图解武当赵堡太极拳》一书,根据武当赵堡太极拳形之于外的拳脚招法和固之于内的意、气、劲功,从中医药学有关运动养生的理论出发,我认为,除了一般的武术技击功能之外,武当赵堡太极拳是具有很强的健体养生功能的。因此,这里着重想就该套太极拳的健体养生功能谈一些见解。
说到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健体养生功能,先谈一下中医养生学。
养生及其养生理论、养生方法和养生技术是我们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在中国有十分久远的发展历史和应用。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及其长期的实践经验以及现代生物医学对养生方法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养生,可以发挥提高生命质量、延缓生命衰老以及预防和治疗疾病三个方面的作用。
养生与延缓生命衰老
究其渊源,养生思想是起源于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天年观和长寿崇拜。详考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及其医学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对于长寿是很有追求的。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由中国人写的一部《黄帝内经》中,中国人就基于“天人相应”的思想,提出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度百岁而不衰”,并且系统的建立了关于人生命长寿的理论,提出了使人安享天命的一系列养生方法。
养生与提高生命质量
养生不仅具有延缓生命衰老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养生提高生命质量的效果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强壮内脏生理机能。中医学将其描述为“气壮神旺,五脏敷华”。②、美容健体。中医学将其描述为“肌肤润泽,容颜光彩”。③、活跃大脑功能。中医学将其描述为“耳目聪明”。
养生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
养生既可以预防疾病,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根据中医学的发病学理论,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不外乎外感六淫之邪和内伤饮食七情两类。通过养生,可以达到养护正气而抵御外邪,调理脾胃和舒畅情志而预防内伤的目的。在机体发生疾病时,在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的同时配合养生,又能够通过养护正气和调节阴阳以提高疗效。当疾病好转或趋向临床治愈的情况下,有些病人会遗留下某些病症难以恢复或恢复较慢,这时候,利用养生可以起到促进康复的作用。
养生理论和思想基础及其生命物质基础
通过养生之所以能发挥如上所述三个方面的生物学作用,是有其理论根基和体内生命物质基础的。
养生理论和思想基础
在古中国人的哲学、文化和医学理论中,养生的理论和思想基础是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形神共养以及阴阳平衡。
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
天人合一是中医学养生理论和方法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基础。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⑴、人的生命运动与天体运动具有自相似性;
⑵、人的生命运动对天体运动具有相应性。
《内经·灵枢》中所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基于这样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中医学创造了天人合一的生物医学理论。依据这一理论,中医学不仅在所有的养生实践中融合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建立了具体的因时养生(时间养生学)方法。
对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和理论的现代研究表明,该理论中孕育着许多天体生物学和时间生物学的新的研究领域,对此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将会对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形神共养
形神共养也是中医学养生的一大思想和理论支柱。
形,就是人的形体。养形,就是说可以利用养生的方法使人体的形体健壮。神,就是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养神就是说可以利用养生的方法调节人的精神活动,使其得到充分的放松。
按照中医学理论,作为生命活动,形神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可以相互调节,而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调节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基础。对此,中医学形象的将形和神的关系类比做“形是神之宅,而神为形之主”,指出作为养生形神共养的重要性,并且发明了许多具有形神共养效果的养生方法。
我们注意到,尽管所利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但无论是作为养护和锻炼形体,还是调节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在西方都具有相应的的生物医学和生物医学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应的实践方法,然而,作为形神共养理论和能够使人的形神活动相协调的养生方法则是中医学独特的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阴阳平衡
阴阳和阴阳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养生方法的理论基础。
根据中医学的阴阳和阴阳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理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虽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异常复杂的,但从个体,到生命器官,到组织细胞,再到亚细胞乃至生命活动的分子和量子水平,其结构形态和功能活动都可以概括为阴阳两种属性。对此,《内经·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可以概括为阴阳两种属性,而且其间还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且,这种相互作用是存在于人体生命活动从个体到器官,从器官到组织细胞,从细胞到分子以及从分子到量子水平的各个层次上。就像《内经·素问》所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根据中医学的研究,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以下几种作用形式:
⑴、相互抑制。所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⑵、相互依存。中医学将此称为“互根”,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⑶、相互消长转化。阴阳之间除了相互抑制和相互依存之外,在相应的条件下,还能够相互消长和转化。阴阳消长是说人体的生命活动的阴属性向阳属性或阳属性向阴属性的渐进变化。这就是中医学中所说的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比如生命活动赖以进行的生物物质和生物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就是一个典型的阴消阳长和阳消阴长的变化过程。而阴阳相互转化是说人体生命活动的阴属性和阳属性之间的相互转化,即阴属性变为阳属性,阳属性变为阴属性,这就是《内经·素问》中所说的“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和“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间的消长变化是阴阳的量转化,而阴阳之间的转化则是阴阳的质变化。
正是由于人体生命活动阴阳属性的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千变万化的生命现象,而阴阳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不仅是人体生命结构稳定的基础,而且也是启动和保持生命活动内稳态的基础。正如《内经·素问》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制”。如果阴阳失去相对平衡,人体的生理活动就会出现紊乱,甚至引起疾病。养生,就是能够使机体的阴阳保持和恢复平衡的方法。
养生的生命物质基础
在古中国人的哲学、文化和医学理论中,养生的生命物质基础被概括为精、气、神三种。
根据中医学理论,精、气、神在人体内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化生的。精化气,精满则气壮,而精的化生又需气的濡养。气生神,气壮则神旺。所以,健壮的生命活动不仅需要精充、气壮、神旺,而且也需要精、气、神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化生的动态平衡,而其中,养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养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使这三种基本的生命物质得到充分的化生,并使其动力学运动相互平衡和和谐而发挥如上所述的三大养生功能。

什么是精?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根据“精”的来源、功能和作用的不同,中医学将精分为“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和“后天之精”三种”。“先天之精”主要来源于父母的遗传,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物质。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称:“人始生,先成精“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后天之精”又称“脏腑之精”,主要来源于五谷饮食之营养,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与肺吸入清气相合化生而成。“生殖之精”是特指与人体生殖功能相关的精微物质。
根据中医学理论,“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和“后天之精”三者是相互化生的。“先天之精”要依靠“后天之精”的不断滋生,“后天之精”则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而“生殖之精”则需要在“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的共同滋养和调节下才能正常化生。“先天之精”、“生殖之精”和“后天之精”三
者的相互化生及其化生作用的动力学平衡,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和基础。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精为生命之本。
正因为精为生命之本,所以,当因各种原因导致精的代谢失常时,就可使人体的生命活动发生障碍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精的代谢失常主要表现为量及其化生状态的改变。在临床上,中医学就是通过对这些症状的分析,来判断人体精的数量(精虚)及其化生状态的改变的。
研究表明,精量及其化生状态的改变不仅是使人易发各种疾病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导致生命质量下降的重要基础。正如中医古典医家所说的那样,“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
基于精在人体内有如此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所以,中医学的养生理论特别重视养精(善养生者,必保其精),并且创造了许多养精的养生方法。几千年来的人体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很值得现代生命科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什么是气?
在汉语中,气是由甲骨文“ ”演变而来,所以,汉字气的原本语义就是空气。后来,在气的下部加上“米”字形成了“”,后又简化为“气”。从气字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气的基本认识就是空气与水谷的相合与相生。这一认识与中医学关于气的理论是一致的。
根据中医学理论,气可以分为由肺吸入的清气、水谷之气和脏腑之气三类。由肺吸入的清气与“气”的甲骨文的原本语义是相同的,水谷之气含在食物中,可被机体生命活动所利用,而脏腑之气则是由肺吸入的清气和水谷之气相互化合而生。气在机体中是运行的,且有不同的分布和功能,据此,中医学将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以及不同的脏腑之气。虽然可以将气分为许多种类,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都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受纳运化来的水谷之气化生而成的。
元气,又称真气,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来,禀生之后,靠水谷精微的不断滋养和补充。元气分布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腠理,无处不至(《内经·灵枢》中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所以,中医学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积与胸中,是推动呼吸和心脉运行的重要动力(《内经·灵枢》中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营气分布于血液中,随血液营运周身,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濡养作用(《内经·素问》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脉也,
故循环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卫气运行于经脉之外,外而皮肤肌肉,内而胸腹脏腑,遍及全身,发挥护卫肌表,抗御外邪、调节体温、温醺脏腑和润泽皮毛等生理功能(《内经·灵枢》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根据中医学理论,气在体内不是静态存在而是动态运行的。气“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分布于不同的脏腑,形成脏腑之气,分别有心气、肝气、脾气、肺气和肾气,而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成了这些脏器发挥生理功能的动力和基础。所以,《内经·素问》说:气“非出入,则无以生长状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正因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所以,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气的代谢发生障碍,就可使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中医学就是通过对这些症状的分析来判断人体气的代谢变化的。
气代谢的异常变化,主要变现为气化生的量(气虚或有余化火)、气的运行状态(气滞、气郁、气逆、下陷、不入、不交和失宣等)。
基于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养生科学十分重视对气的养护。据考证,中医学对气养生的认识和气养生方法的创造皆源与中国的道教。在中国的道教思想体系中,创造了纳气、守气和留气的气养生方法。

什么是神?
在中医学理论中,神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广义上讲,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外在表现,另一个是从狭义上讲,神是人体精神意识等心理活动的总称。总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旺盛与衰退的一个重要的外露征象,可以通过对人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和气色、语言气息、对外在刺激的反应以及目光等的观察加以判断,这在中医学的诊断方法中称为望神。中医学理论认为,“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所以,在望神诊断中,望目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望神,可以判断人得神(两目明亮,神志清楚,反应灵敏、语言清晰,面色红润等)、失神(目光诲暗、瞳孔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呼吸气微甚或神识昏迷,寻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而目闭口开,撒手,尿遗等)和假神(往往见于久病、重病、精气极度衰弱的病人。病人从原来的极度衰弱突然极度转好)三种不同的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得神象征身心健康,而在疾病条件下,则代表机体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预后良好。失神象征机体的正气已伤,在疾病的条件下多预后不好。假神是机体阴阳格拒的虚假表现,常常在生命临终时出现。
通过望神,不仅可以判断人的生理或病理状态,而且也可以洞察人的心理状态。
神的产生是以精、气及其相互化生为基础的。所以“神”的得失与精、气的盛衰密不可分。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得神是人体精气充旺及其正常和高质量化生的征象。而失神则是人体精气亏虚及其化生衰败的征象。
由于神是生命活动(包括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综合外在表现,又为生命物质精、气的代谢所化生,所以,中医学养生十分重视养神,并且提出了“养生之本为养神”和“形神兼养、养神为先”的原则,创造了许多养神的养生方法。利用这些方法,能够使人神旺和充满活力。
太极拳作为一种意气运动,重在养气、运气,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太极拳就是通过这样独特的运动方式而产生健体养生效果的。
关于太极拳的养生作用,在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现代生物医学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的研究结果表明,打练太极拳对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骼关节运动系统、体内物质代谢、消化系统等都有极为有益的影响。持之以恒的打练太极拳,不仅能够有效的预防这些系统的多种疾病,收到上工治未病,未病先防的效果,而且对于这些系统的多种疾病还可以发挥良好的辅助治疗和促进康复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振奋精神、健美体型等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功能。因此,太极拳既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健体养生运动,又是一种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加以提高发展的健体养生运动。
太极拳具有很好的健体养生功能,并不意味着人人打练太极拳都可以收到同样良好的健体养生效果,而要收到良好的健体养生效果,需要掌握正确的打练方法,这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打练太极拳,必须要循序渐进的经过“塑形、懂劲、求意”三个阶段,掌握好“意、气、劲”三个要领,灵活自如的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太极拳的健体养生功能,使自己的身心在打练太极拳过程中受益。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容易的。在我看来,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有真正的太极拳大师授意教练,也需要有自己的天灵悟性。
看了何俊龙先生的《图解武当赵堡太极拳》一书,我十分高兴,因为武当赵堡太极拳在拳架与技击使用上既保留了太极拳祖师张三丰的风格与特点,又采用了作者多年来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同时,把他自创的一套“悟太极速记秘诀”(包括拳架要领名称速记诀、要领要诀和拳架秘诀)引用到本书里,不仅详细论述了打练武当赵堡太极拳的预备、静止、运动、呼吸、拳架以及用劲的要领,而且将这些要领编成歌诀,从而不论是打练太极拳的行家还是初学者,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记住打练武当赵堡太极拳的要领,掌握其正确的打练方法,这对于练习者通过练习武当赵堡太极拳而产生良好的健体养生功能是很有意义的。
记得在大学读书时,上体育课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就是学练打太极拳。长久以来,太极拳在我心中的印象一直是那时候留下的:悠悠圆缓、动静相兼、刚柔并济。即便是年轻人,练起太极拳来,也很有老成的韵味。自那时以来,自己只是知道太极拳的运动形式与一般的传统和现代体育运动有很大的不同,但对其形之内蕴含的那些形而上的东西并没有更多的深究。
这几年来,基于对中国特有的太极理论、太极文化和太极养生持有的浓厚兴趣,便重新翻阅了一些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于是对太极拳的源流、练法及其功能有了许多不同以往的了解和心得。最近,有幸读到了何俊龙先生著的《图解武当赵堡太极拳》一书,觉得武当赵堡太极拳的招法和用功与其它各式太极拳相比有很多特点,在拳术的传授方法和书的写法上与已经出版的许多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也有很大的不同,读后深受启发,随感而想,便写下了以上一段文字,算作为《图解武当赵堡太极拳》一书的序。






山西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
---冯前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的健体强身作用
道毉启蒙
中医漫谈|太极拳的中医养生原理探索
中医养生学概论
浅析《黄帝内经》形神理论
“治未病”与精、气、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