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重虚实分明引动拳势(上)
行拳如酿酒


“用意不用力”.已成为当今太极拳界的主流认识。但也有人反对:不用力怎能运动呢?王壮弘先生回答得好:“用重量不用力量。”我认为.这是对”用意不用力”的具体实施和正确发挥。但也有人怀疑.重量是垂直力.怎么可能引动行拳呢?

    没错,重量是重力的量化.重力是物体被地心吸引所产生的指向地心的垂直力。物体之所以垂直下降.是因为没有遇到可改变其运动方向的力,如无风天的落雨。但当雨水下落到地.水的重量与地面的阻力相结合,就会使水向阻力较小的低处流去。水在流动中遇到不平之处.或翻起浪花,或形成漩涡,随遇而变.形象万千。就像水底下高低不平加上水的重量共同引动着水流变化一样.人两脚间的虚实变化加上身体重量同样能成为肢体运动的主要引动力:脚下的虚实对人和地形的阻疏对水一样,都能使重量这单一方向的垂直力变化出丰富多彩的运动现象来。

    流水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用自身重量引动拳势的说法却使不少人感到新鲜和难以理解。所以先贤宋书铭在行拳《心会论》中明确指出:“地心为第三之主宰。”提醒我们后来的练拳者.要重视地心对自己身体的吸引力.并用由此而产生的身体重量“主宰”(引动)行拳。自身重量人人都有,最经济、最方便.但要用以引动行拳,许多人却做不到,原因是缺乏虚实分明的基本功夫。

    虚实分明是太极拳运动的技术核心,涉及到意气神劲和肢体的各个部位.而且在不停地交替变化,绝不仅仅是重心偏于一脚那么简单。虚实分明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技术基础是“松沉”二字。

    松“是太极拳的灵魂”(蒋淑兰),“是一切技术行为的出发点”(余功保).”是武术家一生之追求”(邓声韶)。意气开时呼气,从体内往体外松,从根节往梢节松,从上体往脚下松,如水渗沙,以沉为主。意气合时吸气,从体外往体内松,从梢节往根节松,从脚下往丹田腰背松,如气蒸腾,以轻为主。

    关于松与沉的关系.李应吴先生说:“太极拳的松,就是要求你去体会自己承担自己体重的负重感觉,这种感觉首先是对习惯思维的完全悖逆,所以首先是意识的体验。只有获得了这样的体验.才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或某一部分作为物质的沉重感,这样才可能打通周身关节.做到周身一家。”才可能进一步体会虚实,变换虚实,做到虚实分明。

    “放松”一词中的”放”字,主要是放下的意思,往下一放所产生的松就是沉。从上往下放,是消除肌肉、关节对肢体多余的支撑力或牵拉力,使肢体依靠自身重量自然下坠.而绝不能有丝毫的下压力。从上往下放.既是松的方法,也是沉的方法。

    太极拳中的“沉”字,一是作动词用,与”降”意相同,与浮、提.升相反,如水中之泥沙渐渐下沉,沙中之水层层下洇,是意气顺应地心引力向下运行的过程;二是作形容词用,与重相同.与轻相反,如”偏沉则随.双重则滞”中的“沉”。

    察太极拳的诸多要领,除”虚领顶劲”是要求向上的,其余如沉肩坠肘、含胸束肋、气沉丹田、松腰落胯、敛臀垂骶、屈膝松脚等,多是要求向下松沉的。还有“在太极拳中处处要坠”(姜容樵),”逢转必沉”(曹树伟),”练拳要塌住劲”(陈发科).都是教“沉”的。据说,当年李雅轩的几位弟子在一起切磋“搂膝拗步”中”弓步推掌”一动时,有的说应以推为主,有的说应以沉为主.争论不下.去问老师.李雅轩明确回答:”当然以沉为主。”这都说明沉的重要性。

    沉是顺应地心引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沉后必提:提是顺应地面的反作用力,有提才能再沉。沉与提之间的相互转换,要趁着意气开合的转换时机而随机转换,沉或提的运行过程要顺着意气开或合的运行之势而借势运行。无论沉提,都不能与原有运动机势相违拗,都应随机顺势,贯彻不丢不顶、沾粘连随的行拳原则,随机顺势,在身体内部和两脚之间一沉(实)一提(虚).圆转往复,形成鼓荡,虚实分明就能实现,自身的体重就能释放出引动行拳的势能,使拳势走出行云流水般的艺术效果来。行拳如酿酒,身体重量是原料,虚实分明是酒药(催化剂).拳韵就是酿造出来的酒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自身重量和虚实分明引动拳势 ---张志明
自重虚实分明引动拳势(下)
论太极拳“轻重、虚实”
太极拳的理与气和虚与实
偏沉则随 道法自然
【体悟太极】偏沉则随,要流动不要移动(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